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魏征敢和唐太宗拍桌子?背後原來蘊含著巨大的職場原理!

魏征敢於觸犯龍顏, 和唐太宗拍桌子的故事流傳太廣了, 以至於很多人, 根本就沒有深入研究過魏征具體的諫言內容, 就想當然的認為, 這才是血性, 這是不為權力折腰。 做領導的能聽見去下屬的意見, 就是唐太宗, 聽不進去下面人的意見, 你這個領導就是沒胸懷, 就不值得追隨。 其實, 除了唐太宗拿魏征做政治花瓶外, 深入研究魏征的諫言, 你就會發現, 他敢拍桌子的情況只有三種:

1、領導個人不同利益之間的選擇

領導個人有不同的利益, 不同利益之間的決策也是個大問題, 唐太宗準備去打獵,

魏征阻止, 根本的理由是讓保重龍體。 劉羅鍋在乾隆寵倖妃子的時候, 他在門外背誦聖祖訓, 也是讓皇帝在愛好和身體之間保重身體。 不斷地提醒領導選擇自身的根本利益。 儘管領導內心反感, 畢竟, 魏征的話, 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根本利益。 理性的領導認為, 個人愛好的確應該讓位給健康生命等根本利益。

2、領導個人和組織利益之間選擇

唐太宗喜歡自己的小女兒, 準備嫁出去的時候, 賞賜了大量的陪嫁, 這時候魏征站出來了, 堅決的不同意這個做法, 理由就是, 這樣亂了規矩, 超過了長公主的陪嫁, 以後秩序就亂了。 這種情況組織裡最為常見, 就是領導憑藉個人的喜好, 違背組織的既有規定, 魏征維護組織的整體利益,

其實也就是維護了唐太宗的最根本利益, 理性的領導會選擇組織利益而犧牲個人隨意性。

3、領導組織利益局部和整體選擇

唐太宗準備封禪泰山, 魏征阻止, 唐太宗很生氣說, 你認為我不配封禪嗎?大唐不能顯示國威嗎?魏征的理由是, 國力比較弱, 這時候封禪會讓外地能夠窺視到內部的空虛, 現在這個時候, 不合適。 不符合整體的, 長遠的利益。 目前的封禪只是局部的, 眼前的利益。 唐太宗最終經過理性的思考, 發現魏征說的是對的, 組織的利益錯綜複雜的情況下, 理性勸諫之後, 領導會選擇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經過上述的分析, 我們能夠看出來, 魏征的諫言都是維護領導的最根本利益, 才和領導拍的桌子, 而不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或是別人的利益和領導拍的桌子。

司馬遷就是為了維護李陵的利益和漢武帝拍的桌子, 後果可想而知, 被施與宮刑。 但是這有還有一個重大前提, 那就是領導足夠理性。 現實中足夠理性的領導微乎其微, 所以歷史上, 有了唐太宗, 才有了魏征。 如果是殷紂王, 那麼就只有比干了!

權謀網, 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