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交易回憶錄(一):浪吞雲涯暖,大渡飛兵橫

香港英皇金融集團是1990年代初大陸期貨界赫赫有名的一員。

Peter, 一個暮年英雄, 提到當年英皇北京擁有燕莎中心一流交易大廳, 配備當時很少有的必須由外匯管理局和無線電管委會特批的路透社衛星接收外匯即時報價;英皇大連出過驚動商務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事件, 應該是引發大陸關閉外資期貨公司的導火索之一。 1995年, 隨著監管禁止, 英皇金融完全撤離中國大陸。

Peter Den 1992年進入香港英皇金融廈門公司, 現在供職深圳某大學教英文, 業餘投資期貨, 也在創業做投資資訊網站。 舊友新知, 可通過交易門聯繫Peter Den。

下周我們將推送一份交易員書單。 我們請交易門數十位元故事主角, 每人談一兩本對他們的交易生涯影響最大的圖書, 最終形成這份書單。

1992年的中國沿海是童話般的世界, 財富之花一夜之間遍地盛開。 那個夏天, 我辭掉內地某大學的講師工作南下,

住在廈門湖裡工業區的一個旅社。 工業區都是外資企業, 乳白色牆體的淺藍頂廠房在陽光下透出神秘。

一個星期很快過去, 工作還是沒有著落。 一天晚上, 大間通鋪隔壁床的小夥子對我說, 你學歷高、專業好, 可以去外資金融行業, 不必去工廠。 他姓鄭, 湖南財經大學財會專業畢業, 在台資工廠做採購。 第二天正好看到英皇招聘客戶經理, 我就投了簡歷過去。

得到面試通知以後, 鄭囑咐我一定要穿長褲、皮鞋, 和好一點的襯衣。 我那時沒見過世面, 也沒見過外資企業, 夏天熱, 我穿西裝短褲、涼鞋, 很土氣。 晚上鄭下班回來, 遞給我一個鞋盒:“老兄, 明天去應聘穿上這雙皮鞋!”下班後他在市中心買了那雙最便宜的皮鞋,

記得是20元。

要不是那雙20元的皮鞋, 我可能就進不了金融業呢, 也不會和金融衍生品有這麼深的淵源。 本來我已經被美國夏威夷的Chaminade University錄取, 可以去讀MBA, 被英皇金融錄用做了客戶經理之後, 就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

面試我的是林博士, 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化學博士。 他是中國期貨業的開創者之一, 和當時各地主管部門, 尤其是北京、廈門相關部門都有很好交情, 是香港金融業拓展的代表性人物, 能力出眾, 個性鮮明, 談吐詼諧。

當時英皇廈門剛成立, 一共四個客戶經理, 向有對外經貿業務的公司推銷規避匯率風險的外匯保值操作。 不過以我們當時的接觸, 嚴格做保值規避風險的只是極少數公司, 大多數都變成外匯期貨投機。

四人中, 劉生是廈大金融研究生, 程妹是廈大金融本科生, 老夏是廈門本地人, 在商界人脈極廣, 只有我最弱勢, 初到廈門, 一個熟人都沒有。

入職英皇一個月, 其他客戶經理都有進展。 我跑遍市區內外, 有意向的客戶一個都沒有。 第二月劉生借助同學關係和社交才華首先開戶,

搶了頭彩。 老闆好高興, 特地從香港打來電話祝賀。 沒幾天, 老夏和程妹也相繼開戶, 老夏和劉生還連續開戶。

三個月過去, 我連來公司拜訪一下的客戶都沒有, 十分沮喪。 一天下班, 老夏主動請我到外面吃飯。 公司在海濱大廈, 對面就是風景宜人的鼓浪嶼, 面對美景我無心說話。 那是我入職以來第一次和老夏單獨相處, 席間他安慰我說, 業務急不來, 越急客戶越不買帳。 他還要我去燒香。 我不信那些。

老夏身材偉岸, 說話慢條斯理, 面帶微笑, 有成功人士的從容。 他建議我不去外資企業, 去有進出口、外匯貸款、外匯投融資、大型成套進口設備租賃的中資企業。 閩南風味淡淡飄香, 飯桌上的我憂心忡忡。 老夏言及他常去香港,因生意關係認識英皇高層,由此進入英皇。他說了一些香港外匯市場的內幕,當時不懂,但那對我後來認識外匯市場的實質起了感性啟蒙作用。

異鄉偶遇,素昧平生,在我困難的時候,老夏把我當朋友。後來我得到提拔,他也是最高興的。

半年很快過去,我還是沒開戶。一天上午我走進香港首席代表李Sir的辦公室,說不好意思我開不了戶,我辭職。李Sir語氣平靜地對我說:“我不許你走,就是老闆同意我都不同意。”他態度真誠,目光堅定,讓人無法拒絕。

李Sir香港出生,英俊、和氣,穿著考究。大熱天他仍舊西裝革履,淺灰色西服,那種專供夏天穿的菲薄的麻織或化纖免燙襯衣,顏色地道的絲綢領帶用領帶夾別在襯衣上,皮鞋錚亮,頭髮一絲不苟,胸前佩英皇金色徽章。李Sir技術圖形買賣講得很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講牛皮上落市(盤整行情)和單邊市的區別,還有英鎊兌美金收復“兩算”*(參見文末注釋)的過程。他不願失去我和其他像我一樣努力工作的員工。多年後我依然記得他的目光,真誠溫和,給人力量。李Sir至今仍是我工作中遵循的範本,他後來調去分管大連業務。

團隊精神

職場人士都希望得到提拔。靠什麼呢?是你的業績嗎?

程妹是廈大金融高才生,剛進英皇還略顯生澀。廈門是英皇進入大陸的第一站,最開始只有我們四位元客戶經理,三男一女。論學歷她比不過劉生和我,拼人脈她和老夏沒得比,一個小女生和我們三個男的同台競爭。誰也不會料到,程妹的工作潛能、職業素質是我們遠遠不及的。

程妹給人第一印象是乾淨整潔,但似乎沒什麼在金融這個“高深莫測”的行業立足的本事。慢慢地人們發現,她有自己的定力和方向,默默做自己的工作,一點也不怵。她打電話或與來公司的客戶面談,輕言細語、條理清晰地講解複雜的外匯操作原理。

那時我們四位客經暗地裡是有競爭的,誰都想早開戶多開戶,開了戶在公司地位就穩了。很多次下午我回到公司,坐到工位元前整理客戶資料,考慮下一步行動,懷揣進入金融殿堂的夢想,都是在考慮自己的業績。

辦公樓很高,臨海,窗明几淨,秋日的下午暖陽斜照,令人倦怠。程妹工位離我不遠。無數次我木然等待香港代表下班前有什麼事情交代,常看到、聽到她給別的客戶經理的客戶講解業務。她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講解操作流程,給別人的客戶複印最新的資料,就像對待自己的客戶一樣,不是一次,是很多次,每次花很長很長的時間。

1992年,連內地很多銀行交易部都不甚了了的外匯買賣,一下子要講清楚還真難。而這些客戶都是她競爭對手的。她在説明別人的客戶!

時光匆匆,沒有誰去思考為什麼是她,而不是別人後來被委以重任,去北京英皇任總經理。多年以後想起,我認為這個細節不容忽視。我們都是忙自己的業務,誰有時間關心別人的客戶?況且程妹做這些事情,都是在香港代表(上司)不在公司的時候。人可以做好事,但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做,要修為。

程妹是大陸外匯保證金交易最早的見證者之一,但她對交易似乎並不著迷,完全不同於我後來見過的期貨圈成功女性。從管理學角度她是我見過的職場團隊精神最好的詮釋者。

後來程妹做英皇北京總經理,我做某省會城市英皇的總經理。我的薪資加全場獎六千以上,程妹的收入估計是我的三倍。那是1993-1995年,在那之前我在內地大學做講師,月薪才147元。

那時的北京英皇走上層路線,在北京很有影響力,很多有背景的子弟加入,程妹見的世面也大。當時外匯管制很嚴,香港總部的策略是不急於發展外匯交易業務,穩住陣腳。因此英皇北京在當時國內客戶(主要是國有企業)虧損嚴重情況下,尚屬相對平穩。不過也聽說有國有企業炒外匯虧損,找北京客戶經理鬧事的。

程妹後來說要出國深造,不知成行沒有。

謝謝收閱,敬請關注第二篇。

期贏家--Q仔整理供稿

老夏言及他常去香港,因生意關係認識英皇高層,由此進入英皇。他說了一些香港外匯市場的內幕,當時不懂,但那對我後來認識外匯市場的實質起了感性啟蒙作用。

異鄉偶遇,素昧平生,在我困難的時候,老夏把我當朋友。後來我得到提拔,他也是最高興的。

半年很快過去,我還是沒開戶。一天上午我走進香港首席代表李Sir的辦公室,說不好意思我開不了戶,我辭職。李Sir語氣平靜地對我說:“我不許你走,就是老闆同意我都不同意。”他態度真誠,目光堅定,讓人無法拒絕。

李Sir香港出生,英俊、和氣,穿著考究。大熱天他仍舊西裝革履,淺灰色西服,那種專供夏天穿的菲薄的麻織或化纖免燙襯衣,顏色地道的絲綢領帶用領帶夾別在襯衣上,皮鞋錚亮,頭髮一絲不苟,胸前佩英皇金色徽章。李Sir技術圖形買賣講得很好,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講牛皮上落市(盤整行情)和單邊市的區別,還有英鎊兌美金收復“兩算”*(參見文末注釋)的過程。他不願失去我和其他像我一樣努力工作的員工。多年後我依然記得他的目光,真誠溫和,給人力量。李Sir至今仍是我工作中遵循的範本,他後來調去分管大連業務。

團隊精神

職場人士都希望得到提拔。靠什麼呢?是你的業績嗎?

程妹是廈大金融高才生,剛進英皇還略顯生澀。廈門是英皇進入大陸的第一站,最開始只有我們四位元客戶經理,三男一女。論學歷她比不過劉生和我,拼人脈她和老夏沒得比,一個小女生和我們三個男的同台競爭。誰也不會料到,程妹的工作潛能、職業素質是我們遠遠不及的。

程妹給人第一印象是乾淨整潔,但似乎沒什麼在金融這個“高深莫測”的行業立足的本事。慢慢地人們發現,她有自己的定力和方向,默默做自己的工作,一點也不怵。她打電話或與來公司的客戶面談,輕言細語、條理清晰地講解複雜的外匯操作原理。

那時我們四位客經暗地裡是有競爭的,誰都想早開戶多開戶,開了戶在公司地位就穩了。很多次下午我回到公司,坐到工位元前整理客戶資料,考慮下一步行動,懷揣進入金融殿堂的夢想,都是在考慮自己的業績。

辦公樓很高,臨海,窗明几淨,秋日的下午暖陽斜照,令人倦怠。程妹工位離我不遠。無數次我木然等待香港代表下班前有什麼事情交代,常看到、聽到她給別的客戶經理的客戶講解業務。她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講解操作流程,給別人的客戶複印最新的資料,就像對待自己的客戶一樣,不是一次,是很多次,每次花很長很長的時間。

1992年,連內地很多銀行交易部都不甚了了的外匯買賣,一下子要講清楚還真難。而這些客戶都是她競爭對手的。她在説明別人的客戶!

時光匆匆,沒有誰去思考為什麼是她,而不是別人後來被委以重任,去北京英皇任總經理。多年以後想起,我認為這個細節不容忽視。我們都是忙自己的業務,誰有時間關心別人的客戶?況且程妹做這些事情,都是在香港代表(上司)不在公司的時候。人可以做好事,但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做,要修為。

程妹是大陸外匯保證金交易最早的見證者之一,但她對交易似乎並不著迷,完全不同於我後來見過的期貨圈成功女性。從管理學角度她是我見過的職場團隊精神最好的詮釋者。

後來程妹做英皇北京總經理,我做某省會城市英皇的總經理。我的薪資加全場獎六千以上,程妹的收入估計是我的三倍。那是1993-1995年,在那之前我在內地大學做講師,月薪才147元。

那時的北京英皇走上層路線,在北京很有影響力,很多有背景的子弟加入,程妹見的世面也大。當時外匯管制很嚴,香港總部的策略是不急於發展外匯交易業務,穩住陣腳。因此英皇北京在當時國內客戶(主要是國有企業)虧損嚴重情況下,尚屬相對平穩。不過也聽說有國有企業炒外匯虧損,找北京客戶經理鬧事的。

程妹後來說要出國深造,不知成行沒有。

謝謝收閱,敬請關注第二篇。

期贏家--Q仔整理供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