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數字”賦能釋放經濟活力 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 人們隨處可以感知“數字”賦能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感受新動能帶來的新變化。

互聯網時代, 資料是新的生產要素, 建立在資料基礎上的數位經濟, 被視為創新經濟、開放經濟和代表未來的新經濟。 數位驅動下, 工業製造正在構建更敏捷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 工信部調查顯示, 數位化智慧化改造後, 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超30%, 運營成本約降20%。 例如, 把數字和餐飲結合, 既解決了“吃”的問題, 提高了“做”的效率, 還創造了新的崗位。 將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互動融合, 更增加經濟發展“人情味”,

是數字經濟產生的最重要外溢效應之一。

發展數字經濟, 我們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巨大的空間。 市場體量龐大、線民數量可觀且較為年輕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參與, 包括百度、阿裡巴巴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建立的豐富數位化生態圈的拓展延伸, 都為數位經濟發展更上層樓提供了技術支撐。 數位經濟的輻射作用伴隨不斷夯實的網路資訊服務基礎、資訊技術創新而日益顯現。 諸如, 鄉村一步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數字經濟不僅成為精准脫貧的重要助力, 更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地理區位概念。

如何進一步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已成為我們要回答好的時代考題。 “數位”賦能的進程是創新發展的進程,

首先必須在基礎支撐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比如, 在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上, 國內企業需要更好地爭取5G標準的話語權;在產業研製發展上, 我國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的進口國, 自主研發任重道遠;在資訊化發展新階段, 應瞄準大資料核心技術領域, 對標世界先進的科技前端, 集中優勢資源突破, 建立自主可控的技術體系。 此外, 從長遠看, 在前沿技術研發、資料開放共用、隱私安全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 也應做好前瞻性佈局, 未雨綢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