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精神創造上,複製自己比複製他人更可怕

關於藝術與生活的高下之分, 記得作家喬治·愛略特說過:“只有普通的、平凡的、在數量上佔優勢的事物, 才是真正典型的, 才是反映了現實生活真正的真理。 ”這話似乎很有道理, 但仔細想想又不完全是如此。 因為現實生活的真理與藝術的追求目標並不完全一致。

而且, 喬治·愛略特說的這段話和我之前表達的觀點也好像不是在一個平面裡, 它們的所指是不一樣的。 用兩個詞語來區別一下吧, 就是一個是“藝術的發生基礎(背景)”, 一個是“藝術的突破基礎(前提)”。 兩者也不存在價值論上的高下, 對錯之分。

它們只在認識論上對藝術家發生意義。 並且從實際的作用來看, 真正的藝術家必須要做的就是不斷進行自我更新, 使自己的藝術血統在前人和今人和大眾的共同壓力下形成的焦慮中達到新的層次, 否則藝術的維持只能是複製, 複製自己比複製他人更可怕。

從藝術的流變史上看, 哪一次新藝術的出現不是經歷大眾(更多的是同行)的鄙夷, 反對, 甚至是更為激烈的舉動, 再到後來的認可, 不得不認可。 不用舉例了, 在文學藝術史上這樣的勢力也多如牛毛。

新的創造必須接受大眾的錯誤, 並且以此作為自己創造成績的一個有力的旁證之一。

此外, “藝術的維持”是指不斷創新的, 而不是停留在對已經過去者、已經發生者的模仿和複製上。

愛略特是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 她說那段話我估計應該和她的小說創作方法和內容有關。 她擅長的就是刻畫小人物的心理, 有現代小說技巧在裡面, 想想維多利亞時代也應該是如此。

關於大眾, 可以說的太多。

就舉一個著名學者的座右銘吧:不做權勢的幫忙和幫閒;不做金錢的幫忙和幫閒;不做大眾的幫忙和幫閒。  

我以為真正難得的是第三個, 也是最難做到的:不做大眾的幫忙和幫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