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威馬除了做最好的ppt,還造“最好”的車,這讓小鵬蔚來咋辦呀?

阿寶直到撰稿的這一刻, 已經記不清在威馬戰略發佈會上琳琅滿目的PPT了, 現在只有一個東西在我腦海裡徘徊:威馬第一款新車EX5的售價。

為何會有如此魔性?相信大家在看到這個價格之後心裡也有了答案。

比起蔚來追求高價位和高性能車型吸引眼球, 這家估值50億的獨角獸公司威馬汽車選擇了另一種更平民化的方式, 帶著“電動車普及者”的企業口號, 將售價鎖定在30萬元人民幣以下, 直接結束新能源車的高利潤週期。

而它的出行合作版則更為誇張, 直接把補貼後價格直接壓低到了99000元, 即使是用於零售的普通版威馬EX5 300, 補貼後價格也僅僅只有112300元, 相比之下, 我都開始要為他們同行的造車新勢力擔憂了, 這個壓力真是大大滴。

相信大家也會好奇, 同行的新能源汽車大多用一種“高大上”的姿態來到市場, 為何威馬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種價格進入市場?也許我們可以從威馬聯合創始人陸斌的話中略窺一二。

陸斌在發佈會中頻頻提到一個名詞叫“威力覺醒”, 其實這個詞語也是威馬這場發佈會的主題, 意思是他們要用“微利”讓新能源車市場走向覺醒。

他坦承, 目前的定價是一步到位的,

利潤微薄。 他們已經從資本市場融到了資, 從政府那邊拿到了補貼, 不想讓消費者再多掏錢了。

這種“定價”, 不對, 更應該說這種“定位”, 確實很“威馬”。

社會人怎麼會輸給別人?這價格配置依舊不差

“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 毛主席這句話放在哪個行業都是真理。

EX5在補貼後高配的EX5 500車款售價還不到15萬元, 和此前外界盛傳的20萬元價位大相徑庭, 也兌現了他們“為社會人, 造普及車”的說法, 阿寶驚覺這才是真的社會社會。

此次公佈的配置僅為一部分, 完整的配置表還將在北京車展上進行公佈。

而此次公佈的一些標配項目也很令人驚喜,

比如全系都標配了12.8英寸的可選裝中控大屏和12.3英寸的全液晶儀錶盤;此外, 諸如LED頭燈、語音控制、觸控式的iControl控制台、ESP、導航、雙區智能空調、感應式的隱藏式門把手, 在威馬EX5上均是標配項目。

我們再看看榮威ERX5的對比, 在尺寸、電池容量、配置水準都沒有差得太多, 然而起步價卻直接差了9萬左右,這距離還是頗大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威馬只用微薄的利潤售賣,它能夠維持下去嗎?

在阿寶看來,威馬可以!

首先,威馬自己掌握著BMS電池管理技術,自己做電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核心的“三電”上合理控制住了成本。其次,威馬的核心團隊都是傳統汽車人,這就意味著他們非常熟悉供應鏈,能夠掐得住供應鏈上的成本控制,比擬國內的傳統汽車公司。第三,正如陸斌所言,現在威馬不愁融資,哪怕少賺一點,先搶佔市場,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一部分

492天的威馬精神 做最好的PPT造最好的車

492天,這是一家整車廠落成的新紀錄。

如果要說的更專業一些,這是威馬汽車自建工廠從奠基到首台量產車試裝下線所花費的時間。

而且,威馬是新造車企業中第一個落成自己生產線並下線試裝車的。

在新車下線前的儀式上,創始人沈暉說,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

這是沈暉關於威馬為何要自建工廠最直白的一次描述,簡單的一句玩笑話,體現的卻是沈暉對汽車生產製造的理解。

威馬汽車也一直強調在規模效應,沈暉之前在海南接受採訪時更是直言10萬輛是新生車企的生命線。

自建工廠是威馬最引以為豪的優勢,眼看蔚來和特斯拉都因為工廠問題讓車輛交付陷入大寫尷尬,要說威馬沒有在角落裡偷偷的捂嘴笑,我是絕對不信的。

阿寶細想一下,這家新造車企業這幾年很少登上頭條,真的不像一個“互聯網造車公司”,既沒有參加任何“頭銜很大”的電動車國際賽事,也沒有什麼“夢幻級”概念車,更沒有什麼“著名”的外籍團隊和“豪華”的展廳。

它就像一家新成立的“傳統”汽車製造公司,由一群純粹的汽車人打造而成。過去幾年他們做的事情都顯得十分傳統,老實造車,極盡務實,包括興建工廠。

沈暉在發佈會開始時恰好提到最近的中興事件,說:“送外賣是送不出一個強國的!”做普及型的智慧電動汽車,在沈暉看來,是一種實業報國,同時惠民。

功夫拍案

國內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持續收窄,直到2020年新能源補貼將全部取消。

那麼,這兩年內將是新能源創業最後的紅利期,必須拿出產品,拿到融資,迅速搶佔市場。如果這兩年內成功發展且迅速轉型,補貼結束後無疑就是頭部企業了。如果轉型失敗,那就再見。

威馬EX5價格發佈後,小鵬G3的處境就顯得有些微妙了,威馬這個價格,小鵬G3怕是也要緊急“調一調”了吧?畢竟目前10-15萬級的市場上,威馬EX5還無法找到能夠全方位對比的競爭對手。

然而起步價卻直接差了9萬左右,這距離還是頗大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威馬只用微薄的利潤售賣,它能夠維持下去嗎?

在阿寶看來,威馬可以!

首先,威馬自己掌握著BMS電池管理技術,自己做電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在核心的“三電”上合理控制住了成本。其次,威馬的核心團隊都是傳統汽車人,這就意味著他們非常熟悉供應鏈,能夠掐得住供應鏈上的成本控制,比擬國內的傳統汽車公司。第三,正如陸斌所言,現在威馬不愁融資,哪怕少賺一點,先搶佔市場,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一部分

492天的威馬精神 做最好的PPT造最好的車

492天,這是一家整車廠落成的新紀錄。

如果要說的更專業一些,這是威馬汽車自建工廠從奠基到首台量產車試裝下線所花費的時間。

而且,威馬是新造車企業中第一個落成自己生產線並下線試裝車的。

在新車下線前的儀式上,創始人沈暉說,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著覺。

這是沈暉關於威馬為何要自建工廠最直白的一次描述,簡單的一句玩笑話,體現的卻是沈暉對汽車生產製造的理解。

威馬汽車也一直強調在規模效應,沈暉之前在海南接受採訪時更是直言10萬輛是新生車企的生命線。

自建工廠是威馬最引以為豪的優勢,眼看蔚來和特斯拉都因為工廠問題讓車輛交付陷入大寫尷尬,要說威馬沒有在角落裡偷偷的捂嘴笑,我是絕對不信的。

阿寶細想一下,這家新造車企業這幾年很少登上頭條,真的不像一個“互聯網造車公司”,既沒有參加任何“頭銜很大”的電動車國際賽事,也沒有什麼“夢幻級”概念車,更沒有什麼“著名”的外籍團隊和“豪華”的展廳。

它就像一家新成立的“傳統”汽車製造公司,由一群純粹的汽車人打造而成。過去幾年他們做的事情都顯得十分傳統,老實造車,極盡務實,包括興建工廠。

沈暉在發佈會開始時恰好提到最近的中興事件,說:“送外賣是送不出一個強國的!”做普及型的智慧電動汽車,在沈暉看來,是一種實業報國,同時惠民。

功夫拍案

國內目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持續收窄,直到2020年新能源補貼將全部取消。

那麼,這兩年內將是新能源創業最後的紅利期,必須拿出產品,拿到融資,迅速搶佔市場。如果這兩年內成功發展且迅速轉型,補貼結束後無疑就是頭部企業了。如果轉型失敗,那就再見。

威馬EX5價格發佈後,小鵬G3的處境就顯得有些微妙了,威馬這個價格,小鵬G3怕是也要緊急“調一調”了吧?畢竟目前10-15萬級的市場上,威馬EX5還無法找到能夠全方位對比的競爭對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