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肖磊:痛心疾首,一個重要的領域又要被美國人搶走了

如果說世界歷史, 就是一部金融史, 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過去四百年, 人類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 不僅在組織結構上有了煥然一新的飛躍, 同時也從農業社會進入到了工業時代, 對工具的運用達到了歷史性高潮期。

但縱觀在過去這四百年裡, 三個超級霸權國家的成長史, 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就是誰掌握了更高效的金融工具, 誰就能夠擁有持續的霸權。

1602年, 海上霸主荷蘭出現了一家股份公司, 這家公司叫“東印度公司”, 世界財富持續向荷蘭集中, 同時, 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誕生,

荷蘭不僅掌握了海上運輸, 還從金融領域開始主導全球財富分配。

然而, 金融的演進, 並沒有因為證券交易所的出現, 或者說股票的出現而停滯。 海上貿易, 有著巨額的利潤, 但也有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荷蘭以為擁有了股票交易所,

有了東印度公司, 就能夠在效率和機制上永遠勝出, 但這似乎也沒有持續得太久。

到16世紀下半葉, 經英國女王特許在倫敦皇家交易所內建立了保險商會, 專門辦理保險單的登記事宜。 1720年經女王批准, 英國的“皇家交易”和“倫敦”兩家保險公司正式成為經營海上保險的專業公司。

英國人利用“股份公司”這個組織提升了商業效率, 更重要的是, 用“保險”這個金融衍生品, 跟商業結合, 其產生的化學反應是難以想像的, 英國商業的效率達到了新的高度, 所有的公司和商人, 都可以突破極限的去冒險而沒有後顧之憂。 如果從當前的語言來表達, 就是英國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商業風險分散體系, 把企業家精神激發到了極致。

有了“股票”和“保險”, 是不是就可以把商業的效率最大化了呢?顯然不是, 如果你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 最終依然會被時代淘汰。

隨著通訊設備等的發展, 以及海上運輸船只的性能不斷提升, 資訊和安全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人們開始關心, 因貿易繁榮起來的商品等,

如何更公平的交易。

從此, 全球諸多金融創新, 轉移到了另一個地方。

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 期貨交易誕生。 全球貿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沒有新大陸可以再去發掘, 沒有更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海上貿易不再由一國壟斷。 貿易領域最重要的環節, 進入到了交易本身。 誰掌握了對商品的價格發現權, 以及交易當中的定價權, 誰就能夠擁有新的貿易掌控權。 期貨恰恰就是用來控盤和作為價格發現功能使用的, 而且對於公司來說, 本身提供了一個類似於“保險”的套期保值系統。

從此, 美國從戰略層面, 開始不擇手段的推進金融貨幣市場在貿易當中扮演的角色。

1944年, 美國要求全世界所有貨幣跟美元掛鉤,

美元跟黃金掛鉤, 並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來維護和裁決全球金融貨幣體系。 到了1971年, 國際貿易從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 外匯市場誕生。 目前外匯市場的交易量每日高達五萬億美元, 是股票市場的數十倍。 但整個外匯市場的結算和監管體系, 依然牢牢的掌握在美國人手中。 時至今日, 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形態的發明, 都幾乎是在美國本土誕生。

到了2009年, 一個新的金融形態誕生,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從地球上開始出現。 這一金融形態的出現, 不亞於股票、保險、期貨和外匯。 等全球逐步解決了效率、安全、工作機制和定價模式之後, 大家開始考慮的是終極財富分配問題, 什麼樣的交易媒介和金融資源是未來能夠達成共識的, 是不需要霸權國家做信用背書的,這個的意義可能會更加重大。

但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可能只有非常少數的國家理解到了這個點,美國依然老謀深算,表面上強監管、質疑、反對,而私下裡卻深入佈局。

到了2017年末,美國一些金融交易服務商,首先力排眾議,在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上線比特幣期貨,隨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也上線了比特幣期貨。

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美國在這方面已經走到了什麼程度,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在推出比特幣期貨之前的2014年,就已經在各類技術層面申請比特幣期貨相關的專利。請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大家知道為什麼中國每年要花鉅資進口很多晶片嗎?技術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更多的是我們在為專利付費。

前幾天,納斯達克交易所CEO在採訪時,釋放了這樣一個消息,納斯達克會在未來條件成熟的時候,成為數位資產交易所,為比特幣等數位貨幣提供交易服務。當大家看到這個資訊的時候,實際上納斯達克對數位貨幣交易的技術,已經成熟到一定程度了。納斯達克在2015年就已經使用區塊鏈技術,提供諸多股票交易的基礎服務。目前納斯達克還在給一些私人數位貨幣交易所提供資料監控等安全方面的支援。

就在剛剛,已經有媒體從美國華爾街多個可靠信源獲悉,納斯達克並非還停留在考慮成為數位貨幣交易所,而是已確定性即將成為首個拓展數位資產交易的全球主流證券交易所,時間點計畫在2018年10月份。

金融到底是什麼,如果你單純的去看,股票就是投機倒把,保險就是非法集資,期貨就是賭博,外匯就是遠遠偏離實體經濟的泡沫。比如外匯,大家交易的不就是一張紙嗎?但恰恰是這一張紙的交易,成了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影響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全球外匯交易量超過實際貿易額的數百倍,甚至可能在幾分鐘之內,這個市場就能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如果沒有金融領域的控制權,整個實體經濟就暴露在脆弱的環境當中,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可以隨意制裁一個國家,隨意封鎖和發起一項貿易指控,而對手卻只能表示抗議。因為貿易不僅僅是貨物的問題,是金融和資料的問題,是結算和規則的問題,是整個全球運轉系統的問題。

數字貨幣至少是一個可以完全繞開美元體系的創造性發明,但問題在於,美國早已開始研究如何“為我所用”。另一個消息是,就在納斯達克高調釋放成為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同時,美國對13家數字貨幣交易所發起調查,力求增加這些交易所的透明度,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同時,已經有80多家跟數字貨幣相關的公司收到美國證交會的傳票。一些不夠聽話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會越來越受到壓力,最終納入到美國傳統的金融交易體系。

作者: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肖磊

編輯:野比大雄

稿源: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xiaolei)

版權聲明: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是不需要霸權國家做信用背書的,這個的意義可能會更加重大。

但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可能只有非常少數的國家理解到了這個點,美國依然老謀深算,表面上強監管、質疑、反對,而私下裡卻深入佈局。

到了2017年末,美國一些金融交易服務商,首先力排眾議,在全球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上線比特幣期貨,隨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也上線了比特幣期貨。

我們現在根本不知道美國在這方面已經走到了什麼程度,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在推出比特幣期貨之前的2014年,就已經在各類技術層面申請比特幣期貨相關的專利。請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大家知道為什麼中國每年要花鉅資進口很多晶片嗎?技術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更多的是我們在為專利付費。

前幾天,納斯達克交易所CEO在採訪時,釋放了這樣一個消息,納斯達克會在未來條件成熟的時候,成為數位資產交易所,為比特幣等數位貨幣提供交易服務。當大家看到這個資訊的時候,實際上納斯達克對數位貨幣交易的技術,已經成熟到一定程度了。納斯達克在2015年就已經使用區塊鏈技術,提供諸多股票交易的基礎服務。目前納斯達克還在給一些私人數位貨幣交易所提供資料監控等安全方面的支援。

就在剛剛,已經有媒體從美國華爾街多個可靠信源獲悉,納斯達克並非還停留在考慮成為數位貨幣交易所,而是已確定性即將成為首個拓展數位資產交易的全球主流證券交易所,時間點計畫在2018年10月份。

金融到底是什麼,如果你單純的去看,股票就是投機倒把,保險就是非法集資,期貨就是賭博,外匯就是遠遠偏離實體經濟的泡沫。比如外匯,大家交易的不就是一張紙嗎?但恰恰是這一張紙的交易,成了全球最大的交易市場,影響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全球外匯交易量超過實際貿易額的數百倍,甚至可能在幾分鐘之內,這個市場就能摧毀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如果沒有金融領域的控制權,整個實體經濟就暴露在脆弱的環境當中,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可以隨意制裁一個國家,隨意封鎖和發起一項貿易指控,而對手卻只能表示抗議。因為貿易不僅僅是貨物的問題,是金融和資料的問題,是結算和規則的問題,是整個全球運轉系統的問題。

數字貨幣至少是一個可以完全繞開美元體系的創造性發明,但問題在於,美國早已開始研究如何“為我所用”。另一個消息是,就在納斯達克高調釋放成為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同時,美國對13家數字貨幣交易所發起調查,力求增加這些交易所的透明度,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同時,已經有80多家跟數字貨幣相關的公司收到美國證交會的傳票。一些不夠聽話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會越來越受到壓力,最終納入到美國傳統的金融交易體系。

作者: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肖磊

編輯:野比大雄

稿源: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xiaolei)

版權聲明: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