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春雨醫生換帥後如何突破盈利關?

2017年1月16日, 北京, 地鐵十號線上, 掛起了“春雨醫生”的廣告。 圖/視覺中國

為擺脫單一輕模式調整戰略;A股上市至少須等兩年, 知情人稱不排除赴港股、美股

下午六點半, 清華大學的舜德樓大廳, 張琨剛剛參加完一堂博士班討論課, 前一天他剛從香港出差回來。 就任春雨醫生CEO一年後, 張琨已經完全習慣了快節奏的CEO生活, 這份工作還讓他享受的是可以告別大公司西裝革履的束縛。

作為移動互聯網醫療領域最早的公司之一, 成立於2011年的春雨醫生早在2016就完成了D輪融資, 開始籌畫IPO, 但一切因為其創始人兼原CEO張銳的突然離世而擱淺。

兩年後, 同領域的平安好醫生將于5月4日正式登陸港股, 好大夫線上、微醫、丁香園等也都於年初頻傳上市信號, 業內“最早動身”的春雨醫生反倒很安靜。 這不免讓人好奇, 張銳離去、不得已而“換帥”的春雨醫生經歷了什麼樣的故事?

“在眾人狂熱時, 我們要保持冷靜。 ”在同行們爭相上市的熱潮中, 張琨顯得淡定自如, 以線上輕問診起步的春雨醫生, 在張銳堅持與線下實體機構合作的探索後, 轉向與醫療機構合作以期“賦能醫院”, 從而打破盈利難題。 擺脫單一輕模式, 差異化盈利, 這也是整個互聯網醫療領域所有玩家們都正在嘗試突破的關卡。

“換帥”:從張銳到張琨

互聯網醫療的價值在哪裡?在火山石資本副總裁劉凱看來, 整個醫療創業基本是依據診前、診中、診後的流程來解決痛點, 其中, 診前到診中解決得最不好, 且這一痛點主要是因為效率不對稱和資訊不對稱, 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段解決。

2011年成立的明星創業公司春雨醫生, 以線上問診切入痛點最明顯的醫療診前診中環節,

其最為大眾所知的, 即為用移動醫療APP為用戶提供自診、健康諮詢、醫患互動交流服務。

除了起步早, 春雨醫生的知名之處還在於其媒體人出身的創始人。 張銳曾任《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網易副總編輯, 在看准了智慧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紅利後, 張銳於2011年辭職創業, 推出春雨掌上醫生, 首創了“線上輕問診”。

行業內, 同樣瞄準診前診中需求的還有微醫(原掛號網)、好大夫線上、平安好醫生、丁香園等一批互聯網醫療領域公司。 微醫、好大夫線上早期以掛號預約為主, 興起於PC端火熱時期, 而平安好醫生則是在市場頭部玩家已經進入C輪階段切入, 在平安集團與資本助推下迅速成長。

得益于來自創始人的情懷和社會意義顯著的模式創新,

春雨醫生發展快速。 到2016年6月, 春雨醫生就完成了億元以上的D輪融資, 並多次透露正在籌備Pre-IPO輪。 有報導顯示, 2015年春雨醫生線上問診業務收入1.3億元, 盈利3000萬, 計畫分拆打包上市, 考慮A股並購或者新三板兩大方案。

2016年10月, 張銳突發心肌梗塞離世, 業界人士在惋惜不已的同時也為春雨醫生擔憂, 作為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明星企業, 沒有了掌舵者, 已在籌畫的IPO與公司未來的發展怎麼辦?

此後的半年裡, 外界頻傳春雨醫生的聯合創始人曾柏毅將出任CEO, 2017年4月, 空降而來的張琨走上CEO位子, 結束了外界的猜測, 據春雨醫生的內部員工透露, 這也給半年來沉浸在悲傷和茫然中的春雨員工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張琨自稱是中國的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 1997年, 還在北大上學的他就創立了個人網站, 他回憶, 當時在宿舍裡, 常為了網速稍微快一點半夜上網, 那時候網速還是14.4兆, “一切都是興趣驅動, 都源於我對新生事物和技術的信仰, 我相信互聯網能改變一切。 ”

張琨出身醫學世家, 就讀北大醫學部本科, 英國華威醫學資訊學碩士, 目前在攻讀清華和約翰霍普金斯聯合醫院管理博士學位。 2000年, 張琨參與創立了醫療資訊平臺“中華醫療網”。 用他的說法, “自己是一個對互聯網和醫療都充滿熱愛的人。 ”

張琨記得, 張銳離世後, 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遇見了春雨的聯合創始人曾柏毅, 兩人長談了多次後, 基於對春雨醫生業務的瞭解與信心, 以及原班團隊的高度共識,張琨加入了春雨醫生。“我和張銳的初心是相通的”。

為突破盈利難關,擁抱線下醫院

曾經,張銳為春雨醫生提出了“顛覆醫療”的口號,早在2015年,春雨在“輕問診”的基礎上,開始探索開設線下診所,並計畫要在全國開300家診所。事實上,當時的互聯網醫療市場還未得到很好的教育,線上雖有巨大流量,但導到線下還有很大的難度,合作診所效果並不理想。

張琨上任後,將戰略調整為“擁抱醫療”,定位“賦能醫院”,即把春雨的互聯網技術和運營能力賦予實體醫院,他認為春雨醫生先天帶著互聯網和技術的基因,最主要的價值在於提供服務。

作為春雨醫生的新人,張琨認同春雨的價值觀,“他奠定的是公司的文化基石和理念,是團隊的市場地位,這個我們非常珍惜,我們在理念、價值觀上是一致的。”作為新來的CEO,他則要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為公司做出選擇,“戰略方向和具體事務上,我們要不斷修正。”

在初期以使用者數和流量為目標的互聯網醫療領域,盈利一直是難題。目前,業內只有微醫公開宣佈已於2017年實現全面盈利。馬上上市的平安好醫生雖擁有高達1.9億的用戶,連續3年累計虧損超20億元,預計2018年將繼續產生大額虧損淨額。

線上上業務發展的同時,各家公司都開始深入到不同的側重點探索擴大盈利。

很多人質疑,和線下醫院合作不符合互聯網思維,但張琨堅持認為,“輕問診”不能解決所有健康問題,如果局限線上上業務,會給業務蓋上一層天花板,春雨醫生和實體醫院互相需要,應該和醫院一起提供完整的O2O閉環服務。

在他看來,大部分醫院之間的競爭由“我會做大手術”變成了“我能把患者服務好”,更加強調與患者的黏性,而互聯網把醫生變為7×24小時工作制,患者隨時隨地都能與大夫取得聯繫。

他對春雨醫生做的最大調整,是在原來相對單一的輕問診業務上挖掘深度價值,擴展線下醫院網路,將輕問診跟醫療服務打通,希望能把線上諮詢後的患者連接到線下就醫、檢驗檢查,並通過廣告和數字行銷來擴大增長。據張琨介紹,春雨醫生的邏輯在於和醫院一起拓展增量市場,收入的大多數給了醫院和醫生,春雨醫生拿10%—20%。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線上問診和廣告行銷等,2017年營收增長了3倍,線上問診業務已經實現盈虧平衡。

在複星同浩創始合夥人劉琦開看來,盈利難是因為公司給用戶帶來的價值還偏少。張琨也有自己的思考,目前他們要做的是最大限度為醫院為用戶提供價值。

“服務的可及性、醫療成本、服務品質是一個鐵三角,我們的動機就是在保證服務品質的前提下提升服務的可及性,降低患者支付的成本,慢病管理就是典型的例子,患者可以少花錢,醫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服務患者,同時不影響醫療品質”。

知情人稱不排除去港股、美股

今年,互聯網醫療的熱潮由率先啟動IPO的平安好醫生引發,結合之前各家的表態,一場爆發即將出現。此前,微醫表示將尋求在一年半內赴港IPO。健康160(原就醫160)曾於2015年12月底登陸新三板,2017年12月,健康160宣稱將重啟IPO。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表示“有考慮IPO的計畫。”

在行業裡“起了個大早”的春雨醫生呢?據一名知情人介紹,張銳去世後,春雨醫生的實際控制人發生了變更,按照IPO規定的要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後三年公司才能申請上市。但並不排除在港股、美股上市。

“在眾人狂熱時,我們要保持警惕”,張琨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中說,“近期幾家企業近乎瘋狂的估值和融資的炒作,似乎把行業吹得炙手可熱。但越是在眾人狂熱追捧時,春雨越要保持冷靜。”

在他看來,有些風口浪尖的企業還未形成業務的獨立造血能力,當他們的泡沫破滅時,連帶的可能是整個行業的再次寒冬。“公司在業務發展該快的時候要抓住時機,擴大市場佔有率,構建起競爭壁壘。在寒冬的時候要會蟄伏,控制成本,守住既有市場和收入,提升利潤率。”

長期關注互聯網醫療的劉琦開認為,上市是一個企業新的起點,對樹立品牌和獲得用戶的信任有幫助,但同時公司面臨的風險也會上升,上市後公司要更加正規化、嚴肅化,所有行為都要受到大家的監督。而且對管理者來說,面對股價他可能會為了維護股東利益做一些非核心能力建設的事,導致精力不集中。

而不論上市與否,目前所有互聯網醫療領域的企業,如何擺脫同質化、實現穩定盈利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在劉琦開看來,目前大家都還是停留在淺層服務階段,未來的核心是要看企業是否有細分領域的服務力跟醫療服務的承接力,接下來就要看他們誰是互聯網的改革者,誰是跟隨者。

新京報記者 唐亞華

以及原班團隊的高度共識,張琨加入了春雨醫生。“我和張銳的初心是相通的”。

為突破盈利難關,擁抱線下醫院

曾經,張銳為春雨醫生提出了“顛覆醫療”的口號,早在2015年,春雨在“輕問診”的基礎上,開始探索開設線下診所,並計畫要在全國開300家診所。事實上,當時的互聯網醫療市場還未得到很好的教育,線上雖有巨大流量,但導到線下還有很大的難度,合作診所效果並不理想。

張琨上任後,將戰略調整為“擁抱醫療”,定位“賦能醫院”,即把春雨的互聯網技術和運營能力賦予實體醫院,他認為春雨醫生先天帶著互聯網和技術的基因,最主要的價值在於提供服務。

作為春雨醫生的新人,張琨認同春雨的價值觀,“他奠定的是公司的文化基石和理念,是團隊的市場地位,這個我們非常珍惜,我們在理念、價值觀上是一致的。”作為新來的CEO,他則要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為公司做出選擇,“戰略方向和具體事務上,我們要不斷修正。”

在初期以使用者數和流量為目標的互聯網醫療領域,盈利一直是難題。目前,業內只有微醫公開宣佈已於2017年實現全面盈利。馬上上市的平安好醫生雖擁有高達1.9億的用戶,連續3年累計虧損超20億元,預計2018年將繼續產生大額虧損淨額。

線上上業務發展的同時,各家公司都開始深入到不同的側重點探索擴大盈利。

很多人質疑,和線下醫院合作不符合互聯網思維,但張琨堅持認為,“輕問診”不能解決所有健康問題,如果局限線上上業務,會給業務蓋上一層天花板,春雨醫生和實體醫院互相需要,應該和醫院一起提供完整的O2O閉環服務。

在他看來,大部分醫院之間的競爭由“我會做大手術”變成了“我能把患者服務好”,更加強調與患者的黏性,而互聯網把醫生變為7×24小時工作制,患者隨時隨地都能與大夫取得聯繫。

他對春雨醫生做的最大調整,是在原來相對單一的輕問診業務上挖掘深度價值,擴展線下醫院網路,將輕問診跟醫療服務打通,希望能把線上諮詢後的患者連接到線下就醫、檢驗檢查,並通過廣告和數字行銷來擴大增長。據張琨介紹,春雨醫生的邏輯在於和醫院一起拓展增量市場,收入的大多數給了醫院和醫生,春雨醫生拿10%—20%。目前,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線上問診和廣告行銷等,2017年營收增長了3倍,線上問診業務已經實現盈虧平衡。

在複星同浩創始合夥人劉琦開看來,盈利難是因為公司給用戶帶來的價值還偏少。張琨也有自己的思考,目前他們要做的是最大限度為醫院為用戶提供價值。

“服務的可及性、醫療成本、服務品質是一個鐵三角,我們的動機就是在保證服務品質的前提下提升服務的可及性,降低患者支付的成本,慢病管理就是典型的例子,患者可以少花錢,醫生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服務患者,同時不影響醫療品質”。

知情人稱不排除去港股、美股

今年,互聯網醫療的熱潮由率先啟動IPO的平安好醫生引發,結合之前各家的表態,一場爆發即將出現。此前,微醫表示將尋求在一年半內赴港IPO。健康160(原就醫160)曾於2015年12月底登陸新三板,2017年12月,健康160宣稱將重啟IPO。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表示“有考慮IPO的計畫。”

在行業裡“起了個大早”的春雨醫生呢?據一名知情人介紹,張銳去世後,春雨醫生的實際控制人發生了變更,按照IPO規定的要求,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後三年公司才能申請上市。但並不排除在港股、美股上市。

“在眾人狂熱時,我們要保持警惕”,張琨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中說,“近期幾家企業近乎瘋狂的估值和融資的炒作,似乎把行業吹得炙手可熱。但越是在眾人狂熱追捧時,春雨越要保持冷靜。”

在他看來,有些風口浪尖的企業還未形成業務的獨立造血能力,當他們的泡沫破滅時,連帶的可能是整個行業的再次寒冬。“公司在業務發展該快的時候要抓住時機,擴大市場佔有率,構建起競爭壁壘。在寒冬的時候要會蟄伏,控制成本,守住既有市場和收入,提升利潤率。”

長期關注互聯網醫療的劉琦開認為,上市是一個企業新的起點,對樹立品牌和獲得用戶的信任有幫助,但同時公司面臨的風險也會上升,上市後公司要更加正規化、嚴肅化,所有行為都要受到大家的監督。而且對管理者來說,面對股價他可能會為了維護股東利益做一些非核心能力建設的事,導致精力不集中。

而不論上市與否,目前所有互聯網醫療領域的企業,如何擺脫同質化、實現穩定盈利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在劉琦開看來,目前大家都還是停留在淺層服務階段,未來的核心是要看企業是否有細分領域的服務力跟醫療服務的承接力,接下來就要看他們誰是互聯網的改革者,誰是跟隨者。

新京報記者 唐亞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