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整肅餘波未平 Nike多名高管相繼離職

圖/視覺中國

業績20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 “自清門戶”引爆人事變動

最近一段時間, 運動服裝巨頭Nike出現的大規模人事變動, 引發了業內諸多猜疑。

日前, Nike集團發佈聲明稱, 其多元化部門總裁Antoine Andrews已宣佈離職。 4月19日, 該集團發言人對外確認, 效力Nike公司超過10年的鞋類業務副總裁Greg Thompson已經辭去職位。 除了以上的這些名字外, 在過去的一個月內, Nike高管的“離職名單”實際還很長:包括Nike品牌總裁Trevor Edwards、副總裁Jayme Martin、Nike北美區籃球業務高級品牌總監Vikrant Singh以及全球品牌數位行銷創新副總裁Daniel Tawiah等。 目前, 業內普遍認為Nike這一波的離職潮與2017年開始的一項關於女性員工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秘密調查有關。 而目前Nike集團正在“整肅內部文化”的進程中, 它們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舉措, 儘快擺脫業界對其“Boy Club”文化的抨擊, 並重新贏回因此問題流失掉的女性用戶。

起因疑為性別歧視問題調查

包括《華爾街日報》等在內的多家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披露的內幕指出,

Nike集團近期頻繁的人事變動與去年開始的一項關於女性員工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秘密調查有關。

據稱, 2017年, 部分Nike女性員工曾發起了一項針對該公司內部男女薪酬公平性的問題調查, 並形成了報告將它發至了該集團CEO Mark Parker的郵箱中。 這些員工將Nike公司文化描述為“Boys Club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消息出現”。

業績不好或為側面壓力

3月, 也是Nike2018財年三季度財報的發佈期。 資料顯示, Nike集團2018財年第三季度營收達到89.84億美元, 同比增長7%;其中大中華區2018財年第三季度表現非常亮眼, 營收達到13.36億美元, 同比增長24%, 連續十五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 相比來講, 優越於其大本營北美地區的市場表現。 不過,

在淨利方面, Nike期內淨虧損為9.21億美元, 為20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 對此, Nike官方給的解釋是這部分的虧損主要由美國稅改法案造成, 當季該集團稅率高達179.5%, 而2017財年同期為13.8%。

在算不上非常好的業績當中, 高管“一窩蜂地離職”被業內解讀出更多的意味來。 品牌價值估值機構Brand Finance就指出, Nike在北美市場銷售額連續下滑以及管理人員不當行為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得其品牌價值自去年起便大幅跌落。 該機構同時指出, 若未來一段時間內, Nike無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便可能會導致品牌價值進一步下降, 乃至會被其競爭對手品牌Adidas所超越。

高管離職風險機遇並存 女性服務成新增長點

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鞋服行業專家程偉雄分析稱,

雖然最近高管流動頻繁, 但Nike的企業管理機制較為健全, 相信不會太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 不過, 這波“高管群走”也說明了當下Nike的經營壓力還是不小。

在程偉雄分析看來, 單就中國市場而言, Nike與Adidas品牌都可以被歸類為“中高端消費品”, 其主要競爭力仍在品牌溢價上。 如今, 大中華區的表現在該品牌業績中的比例不容小覷, Nike“運動鞋第一品牌”這把交椅到底會不會被Adidas奪取, 大中華區或將成為交鋒的前線。

另外, 其大本營北美市場的鞏固也至關重要。 在北美市場, 2018年三季度Nike收入下滑了5.6%至35.71億美元, 市場份額也有所下降。 與Nike在北美的收入連續三個季度下滑相反, Adidas2017財年在北美地區的收入錄得27.4%的增長至42.75億歐元, 占總收入的20.1%。

市場研究公司The NPD Group的資料也顯示, 2017年Nike品牌運動鞋的美國市場份額從34.5%下降至32.9%, 而Adidas品牌的市場份額則從6.8%大幅提高到10.3%。 雖然Adidas在北美想要趕超Nike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但也是在步步逼近。

對於“Boys Club(男士俱樂部)”調查所產生的“後遺症”, Nike在產品方面也推出了相關的策略, 在2018年巴黎時裝周期間, 也正值3月8日婦女節前後, Nike專門推出一個名為Nike Unlaced女性運動鞋零售概念平臺, 針對女性消費者提供專享服務。

程偉雄分析認為, 此次Nike Unlaced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女性運動鞋”生產與服務的概念, 或許將為Nike的業績帶來新的增長點。 而且, 現在看來, 專設為女性服務的產品與平臺這類“向女性示好” 的舉措, 也有助於挽回因“性別歧視”問題而丟失掉的部分女性使用者。 不過,這些舉措能否產生長效,有待市場與消費者的進一步檢驗。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紅豔

不過,這些舉措能否產生長效,有待市場與消費者的進一步檢驗。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紅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