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教育IPO大年:美股港股高☆禁☆潮初現,也有人5年4次衝擊A股失敗

與回A潮鮮明對比的是, 教育企業IPO呈現美股、港股熱鬧, A股依舊平靜的場面。

從整個行業現狀來說, 經歷了資本的重重洗禮, 2018年無疑成為了教育IPO加速之年。

開年3月, 不到10天內就有尚德機構、精銳教育接連登陸紐交所, 中國新華教育搶灘港股, 這個市場一時間變得熱鬧非常。

但同時, 也更反襯出教育行業在A股市場的平淡。

當人們開始用“紮堆”來形容赴美上市的教育企業

“紮堆”赴美的說法並不是今年才有。 2017年中概股赴美上市共24家, 其中教育企業4家, 對教育公司在境內境外上市都是有幫助的。 即使教育公司選擇在美國上市, 業務是否符合中國法律要求也是境外投資者非常關心的問題。 ”

但新形勢下, 教育回歸A股看起來也是大勢所趨。 而關於回A,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則說:“目前的回歸政策方向是先在超高市值公司如BAT中試驗, 要等這些公司成功了, 才輪到新東方。

赴港IPO:總市值達773億港元, 多為民辦學歷教育企業

同樣, 從2017年到2018年間, 在面對A股估值、監管力度等問題之下, 許多內地教育公司選擇了赴港上市。 加上在“同股不同權”、"新三板+H股"等政策改革的當下, 港交所成為了創業者眼中的重要備選之地, 教育企業的赴港之行勢必要浩浩蕩蕩。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動情地說:“我們身處一個創新頻現、創業家精神爆發的大時代, 幾乎每一天, 都有新經濟公司湧現, 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 它們也創造了激動人心的投資機會。 ”

無論教育行業是否歸納為新經濟領域中, 這都阻礙不了教育們對港交所的渴望。 而這種意向在2017年9月《民促法》的第二次修正和落實之後, 被進一步引爆,

點燃了民辦教育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 僅去年就有睿見教育、宇華教育、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團、中教控股5家教育集團登陸港股市場。

而今年3月末, 希望教育、益達教育已經遞交了港股招股書。 除此之外, 華圖教育、春來教育等多家教育機構也在衝刺港交所。 據悉, 另有8家教育企業處在交表排隊中。

綜觀港股, 2017年年末內地在港上市教育企業共7家, 總市值為773億港元。 數量上, 較2016年增長250%, 市值上更是同比增加了3.25倍。

而2017年港股的5家教育公司自上市之後, 一直動作不斷。 關於宇華教育收購標的資訊不斷被透露:11月增發配售融資7.73億港元, 12月又以14.3億元收購3家湖南民辦高校, 創造了2017年港股教育行業最大筆收購案。 而新高教上市後在蘭州新區以1.65億人民幣競得一塊土地, 建立西北校區; 2018開年將高考大省河南劃入自己的高校網路版圖。 民生教育熱衷於占股, 已收購和計畫收購的4家學校都占其股權51%。

不過, 整個港股教育板塊中, 純高等教育集團相對估值較低。 許多公司剛剛上市, 投資相對並不瞭解關注較少;而民促法各省實施細則相繼出臺,

對於未來民辦學校各種影響尚未完全清晰, 大多數投資者仍處於觀望態度。

但教育資產在A股上市的政策不明朗、上市效率低, 而港交所的改革等因素, 將會令培訓類教育企業在香港順利上市存在較大的機會, 甚至帶動整個教育板塊的估值走高。

衝擊A股血淚史:華圖教育5年衝刺4次仍失敗

A股市場是有多麼的“拒人千里之外”?

以公務員考試培訓起家的非學歷職業教育龍頭企業“華圖教育”應該很有發言權:5年內4次向主機板市場發起衝鋒, 兩次借殼失敗, 繼而轉身擁抱了港股。

華圖教育成立於2001年, 十幾年間業務從公考培訓拓展到了K12、幼稚園、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 2011年,華圖為上市開始了改制和股份分配,並在2012年接受A股IPO輔導,可惜卻因為IPO暫停而遭遇第一次失敗。2014年7月,華圖教育掛牌新三板,2018年2月從新三板摘牌,華圖在新三板實際交易時間只有61天,漫長停牌都用來追逐A股夢想。

2015年4月華圖借殼新都酒店,兩個月後華圖單方面終止借殼計畫;2016年12月想要借殼揚子新材,(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這一場交易又在2017年5月終止。“疲憊”的華圖最終於2018年3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其實,不僅僅是華圖,精銳教育、億童文教等都曾經在A股折戟而歸,目前A股上的教育類個股,大部分都是通過上市公司重組並購教育類資產而來,目前也僅有五方教育和行動教育申請A股IPO。

華圖的老對手中公教育也試圖打破A股上市魔咒。早在2015年12月,中公教育就啟動了登陸創業板的上市輔導,歷經近兩年半的準備,還是選擇了曲線登陸A股主機板市場——市值僅33億的亞夏汽車可能以170億-200億元的價格收購中公教育,這是一場承載著中公教育上市夢的“蛇吞象”。

投資者關注5個細分領域,三地形成不同細分上市集群

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教育細分領域,背後的驅動力各有不同。

青少年高端英語培訓和K-12雙軌制學校,受制于出國留學、英語技能的需求;課後輔導的增速則受宏觀教育政策的影響,以及在市場大量投放的主流連鎖機構的競爭……

據相關資料統計,所有的教育子版塊在過去3-4年都保持著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青少年高端英語培訓、K-12雙軌制學校和課後輔導市場,年均複合增速均超過25%。

目前,中國教育創業的佈局點以及投資者的投資領域主要在五個方面:K-12中小幼學校、學前教育、全球通行證英語教育、國際教育和就業。

而在A股、港股、美股之間,創業者是如何選擇的呢?對比而言,美股的平均估值明顯高於港股,除少數幾家外,PE均超過了50,而港股多在30左右。港股多為民辦學歷教育,基本上很少涉及培訓業,收入穩定,但是重資本投入,存在回報週期長的問題。

所以對於上市地點的選擇,有行業人士分析,A股的市盈率和風險偏好還是相對高一些,職業教育、部分幼稚園類可能還是會選擇在A股上市;新東方、好未來在美股的標杆作用,K12培訓赴美的可能性會更大;民辦學校赴港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多,形成三地不同集群。

我國優質教育資產不斷獲海外著名投資機構青睞,比如華平投資、H Capital 、EMC等眾多知名海外投資機構已經積極地參與到了我國教育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當中。

結語

當然回歸到教育本質,IPO並不是教育企業的終點。只有精准地解決需求、不斷增強服務水準,才會發現,資本市場擁抱企業的視窗要廣闊得多。

機構加速上市背後是行業的整合加速。經歷了教育行業原始積累期、爆發期,(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很多公司都走到了需要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資金來推動快速發展。

政策等得,錢和時間都等不得,美股和港股也就一直是“最佳選擇”。

(文章來源於:投資界摘編)

2011年,華圖為上市開始了改制和股份分配,並在2012年接受A股IPO輔導,可惜卻因為IPO暫停而遭遇第一次失敗。2014年7月,華圖教育掛牌新三板,2018年2月從新三板摘牌,華圖在新三板實際交易時間只有61天,漫長停牌都用來追逐A股夢想。

2015年4月華圖借殼新都酒店,兩個月後華圖單方面終止借殼計畫;2016年12月想要借殼揚子新材,(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這一場交易又在2017年5月終止。“疲憊”的華圖最終於2018年3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其實,不僅僅是華圖,精銳教育、億童文教等都曾經在A股折戟而歸,目前A股上的教育類個股,大部分都是通過上市公司重組並購教育類資產而來,目前也僅有五方教育和行動教育申請A股IPO。

華圖的老對手中公教育也試圖打破A股上市魔咒。早在2015年12月,中公教育就啟動了登陸創業板的上市輔導,歷經近兩年半的準備,還是選擇了曲線登陸A股主機板市場——市值僅33億的亞夏汽車可能以170億-200億元的價格收購中公教育,這是一場承載著中公教育上市夢的“蛇吞象”。

投資者關注5個細分領域,三地形成不同細分上市集群

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教育細分領域,背後的驅動力各有不同。

青少年高端英語培訓和K-12雙軌制學校,受制于出國留學、英語技能的需求;課後輔導的增速則受宏觀教育政策的影響,以及在市場大量投放的主流連鎖機構的競爭……

據相關資料統計,所有的教育子版塊在過去3-4年都保持著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青少年高端英語培訓、K-12雙軌制學校和課後輔導市場,年均複合增速均超過25%。

目前,中國教育創業的佈局點以及投資者的投資領域主要在五個方面:K-12中小幼學校、學前教育、全球通行證英語教育、國際教育和就業。

而在A股、港股、美股之間,創業者是如何選擇的呢?對比而言,美股的平均估值明顯高於港股,除少數幾家外,PE均超過了50,而港股多在30左右。港股多為民辦學歷教育,基本上很少涉及培訓業,收入穩定,但是重資本投入,存在回報週期長的問題。

所以對於上市地點的選擇,有行業人士分析,A股的市盈率和風險偏好還是相對高一些,職業教育、部分幼稚園類可能還是會選擇在A股上市;新東方、好未來在美股的標杆作用,K12培訓赴美的可能性會更大;民辦學校赴港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多,形成三地不同集群。

我國優質教育資產不斷獲海外著名投資機構青睞,比如華平投資、H Capital 、EMC等眾多知名海外投資機構已經積極地參與到了我國教育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當中。

結語

當然回歸到教育本質,IPO並不是教育企業的終點。只有精准地解決需求、不斷增強服務水準,才會發現,資本市場擁抱企業的視窗要廣闊得多。

機構加速上市背後是行業的整合加速。經歷了教育行業原始積累期、爆發期,(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很多公司都走到了需要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資金來推動快速發展。

政策等得,錢和時間都等不得,美股和港股也就一直是“最佳選擇”。

(文章來源於:投資界摘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