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註冊八個月即被中基協拉黑 德賦資產涉38億非法集資案

■馮櫻子 金微

4月17日至18日僅兩天,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根據北京證監局、深圳證監局、河南證監局、福建證監局、上海證監局的通報情況, 登出了5家機構私募管理人資質。

值得注意的是, 深圳市德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賦資產”)在中基協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還未滿一年, 就被註銷資格。 公司法人代表兼總經理肖瀟、公司風控朱慧瑉的基金從業資格被取消, 並被中基協拉入黑名單, 期限為3年。

華夏財富君發現, 德賦資產以私募之名, 將資金投資於涉嫌非法集資的同盈公司, 該公司於2017年相繼被多地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

涉案金額達38億元。

牽扯38億非法集資案

是什麼原因讓這家機構註冊未滿一年, 就被中基協註銷、拉黑了?4月17日, 中基協發佈公告顯示:德賦資產不配合監管, 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登記備案資訊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 涉嫌以私募基金為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基金業協會備案資訊顯示, 德賦資產於2017年7月在中基協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登記的高級管理人員有2人, 即肖瀟和朱慧瑉。 德賦資產在中基協備案產品一隻:“德賦資產一號私募基金”。 基金份額200萬份, 投資者人數為1名。 產品主要通過投資其他私募基金或資產管理計畫最終參與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

而德賦資產在2017年2月至3月期間, 發行了“同盈置業股權收購基金”, 向23名投資者募集資金866萬元;2017年1月至3月期間, 發行了“ppp投資基金”, 向21名投資者募集資金3540萬元。 上述兩隻產品均未在中基協辦理備案手續, 並涉嫌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19名投資者投資于“同盈置業股權收購基金”的金額低於100萬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 德賦資產在知情的情況下, 仍以私募之名, 將資金投資於涉嫌非法集資的公司。

具體而言, 德賦資產報送材料顯示, 上述兩隻產品均向“同盈公司”借出款項。 其中, “同盈置業股權收購基金”向“同盈公司”借出443萬募集資金, “ppp投資基金”向“同盈公司”借出全部募集資金, 合計3983萬元。

經深圳證監局核查, “同盈公司”應當為深圳同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同盈基金)。

而同盈基金從2017年8月開始, 相繼被重慶、江蘇、深圳等地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 涉案金額達38億元。

另外, 同盈基金不僅所發產品大部分未經中基協備案, 且兩名主要股東及公司高管王鵬、謝爭江均無基金從業資格。

更早追溯到2016年, 同盈基金就已發佈告投資者公開信, 宣佈到2016年9月公司資金鏈斷裂。 因此同盈基金出現嚴重的兌付問題, 並向投資人提出延期兌付、分期贖回, 甚至以物抵債, 但至今問題尚未妥善解決。

一名同盈基金投資人表示:“同盈基金涉案金額不止38億, 其自2014年初至案發時募集了70億元左右, 保守估計也有50億元, 約3600餘人參與認購, 大多數投資人認購金額不足100萬元。

此外, 華夏財富君發現, 德賦資產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肖瀟與同盈基金以合夥關係共同持有深圳市同盈智投資合夥企業、深圳市同盈中科投資合夥企業股份。

最終, 深圳證監局認為, 德賦資產在明知深圳同盈涉嫌刑事犯罪的情況下仍以私募基金的名義募集資金並向深圳同盈出借募集資金, 極有可能是為填補深圳同盈的資金缺口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同時, 深圳證監局指出, 德賦資產未配合深圳證監局的監管要求提供有關資料, 對公司募集情況、投資情況也含糊其辭, 回避監管。

多家管理人資質被註銷

被註銷管理人資質的不止德賦資產一家。

4月17日至18日僅兩天, 中基協根據北京證監局、深圳證監局、河南證監局、福建證監局、上海證監局的通報情況,

一連登出含德賦資產在內的5家機構私募管理人資質。 其餘4家為:華夏恒業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鄭州百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福建東方銀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

其中存在問題多樣, 有些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但主要集中在登記備案資訊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實際控制人出現問題導致公司無法正常運轉等。

例如, 福建東方銀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控人所投資公司打著P2P網貸平臺的旗號, 非法向不特定公眾吸收巨額資金, 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達3.9億元, 如今實控人已被公安機關逮捕, 東方銀商也被協會註銷私募管理人登記。

據上海證監局通報顯示,上海國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未及時變更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資訊,兩名高級管理人員已經離職,公司董事長無法聯繫上,且公司備案的產品“國渭1期證券投資基金”由投資者管理,公司已不再是實際的基金管理人。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資料統計,截至2018年3月,中基協公佈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共326家,92家機構被註銷登記,9家機構自行申請註銷登記。

“公佈註銷或紀律處分案例是一種用‘扶優限劣’方式解決私募機構行為監管的方法,旨在促進私募基金業健康發展,也讓公眾瞭解到哪些私募機構有問題,哪些行為屬於偽私募行為。”一名私募從業人士表示。

實際上,自2014年2月中基協依法開展登記備案工作以來,可以看到國內私募基金行業取得較為迅速的發展。中基協資料顯示,2014年12月末,各類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為1.49萬億,而截至2018年3月底,管理基金規模達12.04萬億元,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3400家。

但私募基金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後,是行業內部魚龍混雜的局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曾提道,目前大量申請機構對私募基金的本質認識不清,業務模式不清晰,不知曉或無法執行基本的內部治理、風險控制和利益衝突防範制度,給行業埋下風險隱患。

據上海證監局通報顯示,上海國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未及時變更高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資訊,兩名高級管理人員已經離職,公司董事長無法聯繫上,且公司備案的產品“國渭1期證券投資基金”由投資者管理,公司已不再是實際的基金管理人。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資料統計,截至2018年3月,中基協公佈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共326家,92家機構被註銷登記,9家機構自行申請註銷登記。

“公佈註銷或紀律處分案例是一種用‘扶優限劣’方式解決私募機構行為監管的方法,旨在促進私募基金業健康發展,也讓公眾瞭解到哪些私募機構有問題,哪些行為屬於偽私募行為。”一名私募從業人士表示。

實際上,自2014年2月中基協依法開展登記備案工作以來,可以看到國內私募基金行業取得較為迅速的發展。中基協資料顯示,2014年12月末,各類私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為1.49萬億,而截至2018年3月底,管理基金規模達12.04萬億元,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3400家。

但私募基金規模不斷擴大的背後,是行業內部魚龍混雜的局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曾提道,目前大量申請機構對私募基金的本質認識不清,業務模式不清晰,不知曉或無法執行基本的內部治理、風險控制和利益衝突防範制度,給行業埋下風險隱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