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格力“不分紅”背後的焦慮

本報記者 盧曉 北京報導

手握287億元可分配利潤, 格力電器(000651.SZ)卻出人意料地做出11年來首度不分紅的決定。

4月25日晚間, 格力電器發佈2017年財報。

其2017年營收為1482.86億元, 同比增加近37%。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4億元, 同比增加近45%。 但格力卻宣佈2017年度不進行利潤分配, 不實施送股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

此前長期穩定的高分紅已經讓格力電器成為A股的金字招牌, 突如其來的不分紅決定透露出2018年對於格力電器的不尋常。 除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任期即將在5月底到期, 而董事會改選目前尚未落定外, 格力電器今年還面臨著2000億營收的超級任務。

涉足晶片產業

格力把錢留下, 是為了進行空調產能擴充及多元化拓展。

4月26日晚間, 格力電器在回復深交所的公告中稱, 不分紅源於公司計畫對空調產能進行逐步擴充。 此外, 公司還計畫重點佈局智慧裝備、智慧家電、積體電路等產業領域。

公告披露, 格力電器正在規劃和實施的投資項目眾多。

其中, 新建空調基地專案中, 洛陽、南京基地正在規劃, 杭州基地已在建設。 智慧工廠升級專案則包括珠海總部整體重新規劃建設、重慶基地搬遷改造以及珠海總部全球研發中心規劃建設。 此外, 格力還宣佈了位於珠海、武漢、洛陽三地的智慧裝備投資項目, 以及在成都、洛陽、合肥三地投資的智慧家電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 格力還宣佈了積體電路設計投資項目, 以及確認參與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的混改投資項目。

在中美貿易發生摩擦後, 自給率較低的積體電路成為焦點。 資深家電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 格力要進入積體電路產業, 主要是為智慧化做佈局,

做空調的晶片。 他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 現在格力每生產一台空調, 晶片都需要進口, 技術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 但他同時也強調, 空調整機廠家對晶片的價格並不敏感, 一個晶片的價格就幾塊錢。

4月26日, 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格力只是今年暫時不分紅, 但格力的分紅傳統不會變。 對於格力在積體電路產業方面的規劃, 他表示後續會發佈具體公告。 他同時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格力之前已經做過很多年的空調晶片設計。

而在發佈2017年財報後的投資機構電話會議中, 望靖東也表示, 中興事件給了格力很大刺激, 格力要做自己的空調晶片。

投資者不買帳

對於格力電器的不分紅,

資本市場的態度並不積極。 4月26日, 格力電器收盤價為45.58元, 比前一日跌8.97%, 幾近跌停。

盤後資料顯示, 出逃資金多為機構投資者。

當日, 格力電器的主力淨流出為17.93億元, 是第二名中國平安的4倍多。 其超大單淨流出為15.76億元, 也是第二名中國平安的將近4倍。 其當日的大單淨流出為2.17億元, 仍居榜首。 作為對比, 格力電器當日的中小單則合計淨流入近18億元。 當天, 格力電器還被深交所下發關注函, 要求說明2017年度未進行現金分紅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有觀點認為, 機構投資者出逃源于分紅預期未能實現。 此前的穩定高分紅吸引了諸多投資機構長期重倉格力電器。

公告顯示, 自1996年上市至2016年, 格力電器已累計現金分紅19次, 總額達417.92億元, 超過期間淨利潤的40%。

其中, 2015年至2017年, 格力電器累計分配利潤198.5億元, 占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潤的109.30%。

事實上, 4月26日晚間發佈的今年一季報顯示了機構投資者對格力的看好。

當期格力電器的前十大股東中, 除前三大股東外, 其餘七名股東都是機構投資者, 合計持有11.2%的股份, 其中不乏國家隊身影。 而在今年一季度, 國家隊對格力電器繼續增持。 其中, 證金公司增持了約0.7%的股份, 持股比例升至3.48%。 社保基金一零一組合則以0.79%的持股比例躋身第十大股東。 而在2017年財報中, 董明珠還以0.74%的持股比例位列第十大股東。

需要提及的是, 今年5月31日, 63歲的董明珠在格力電器董事會的任期將到期。 此前關於其任期的問題引發外界關注。 但對於有觀點認為不分紅可能會讓董明珠失去機構投資者的支持, 劉步塵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格力股價下跌反映出投資者的非理性和不成熟。不分紅不會對董明珠任期產生實質性影響。他認為董明珠連任沒有懸念。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的一個好消息是,4月26日晚間,格力電器宣佈公司將儘快明確資金需求和現金流測算,進行2018年度中期分紅。

2000億的增長點在哪兒?

2018年對於格力來說,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如何完成董明珠定下的2000億元營收。

以2017年取得的1482億元營收粗略計算,格力電器要實現2000億元的營收需要實現35%的同比增速。剛發佈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其當期營收為395.61億元,同比增加33.29%。55.81億元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則同比增加39.04%。

格力在2017年的高增長源於空調。2017年年報顯示,當期空調營收為1234億元,占到格力當期營收的83.22%,同比增幅高達40%。但僅靠空調業務,無法讓格力的營收規模出現質的突破。

一方面,多位空調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18年空調行業恐難以維持去年的盛況。奧維雲網的資料也顯示,2018年1-2月,空調零售額總計126億元,同比下降4.0%。空調零售量320萬套,同比下降11.7%。

另一方面,早在2016年10月的格力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在解釋為何要收購珠海銀隆時就曾表示,格力在空調領域已經超過了40%的份額,再有增長空間也不大了。她當時稱,格力的淨利潤率從2011年的6%漲到13%也是盡力了。2017年財報顯示,格力電器當期的淨利潤為15%。

格力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除了收購銀隆未能成功外,格力先後在手機、生活家電、智慧裝備等領域進行拓展。但多元化業務現在還難以挑起拉動營收增長的重任。2017年財報顯示,生活電器在格力電器營收占比為1.5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1.26億元的智慧裝備在格力電器營收占比為1.43%,份額則是去年的近10倍。

需要提及的是,曾與格力同為千億俱樂部成員的美的和海爾,近年都通過大規模的海外並購和跨行業並購,實現了規模質變。2017年,美的集團(000333.SZ)和海爾集團的營收同時達到2419億元。劉步塵認為,格力想在規模上持續擴大,必須要跨界、跨國去做更大力度的投資並購。他認為,這些大手筆投資可能在1-2年內就會發生。

而從格力最新披露的投資計畫來看,或許已不需要等上一兩年。

劉步塵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格力股價下跌反映出投資者的非理性和不成熟。不分紅不會對董明珠任期產生實質性影響。他認為董明珠連任沒有懸念。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的一個好消息是,4月26日晚間,格力電器宣佈公司將儘快明確資金需求和現金流測算,進行2018年度中期分紅。

2000億的增長點在哪兒?

2018年對於格力來說,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是如何完成董明珠定下的2000億元營收。

以2017年取得的1482億元營收粗略計算,格力電器要實現2000億元的營收需要實現35%的同比增速。剛發佈的2018年一季報顯示,其當期營收為395.61億元,同比增加33.29%。55.81億元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則同比增加39.04%。

格力在2017年的高增長源於空調。2017年年報顯示,當期空調營收為1234億元,占到格力當期營收的83.22%,同比增幅高達40%。但僅靠空調業務,無法讓格力的營收規模出現質的突破。

一方面,多位空調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18年空調行業恐難以維持去年的盛況。奧維雲網的資料也顯示,2018年1-2月,空調零售額總計126億元,同比下降4.0%。空調零售量320萬套,同比下降11.7%。

另一方面,早在2016年10月的格力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在解釋為何要收購珠海銀隆時就曾表示,格力在空調領域已經超過了40%的份額,再有增長空間也不大了。她當時稱,格力的淨利潤率從2011年的6%漲到13%也是盡力了。2017年財報顯示,格力電器當期的淨利潤為15%。

格力一直在尋找新的增長點。除了收購銀隆未能成功外,格力先後在手機、生活家電、智慧裝備等領域進行拓展。但多元化業務現在還難以挑起拉動營收增長的重任。2017年財報顯示,生活電器在格力電器營收占比為1.5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1.26億元的智慧裝備在格力電器營收占比為1.43%,份額則是去年的近10倍。

需要提及的是,曾與格力同為千億俱樂部成員的美的和海爾,近年都通過大規模的海外並購和跨行業並購,實現了規模質變。2017年,美的集團(000333.SZ)和海爾集團的營收同時達到2419億元。劉步塵認為,格力想在規模上持續擴大,必須要跨界、跨國去做更大力度的投資並購。他認為,這些大手筆投資可能在1-2年內就會發生。

而從格力最新披露的投資計畫來看,或許已不需要等上一兩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