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讀書| 如何不經意地把日子過成藝術?

《不經意》 楊葵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楊 葵(作家 編輯)

這周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剛剛上市的新書, 不好意思, 作者是我自己, 典型的王婆賣瓜。

書名叫《不經意》, 是我的第七本文集。 讀者如果細心, 會看出, 這本書裡收錄的文章, 跟前幾本比, 開始有些明顯的差異, 比如篇幅長短很不整齊, 看似更隨意。 這是因為, 從《坐久落花多》一書出版之後, 我就不寫專欄了。 專欄的好處是, 因為篇幅大致統一, 顯得整齊;壞處是專欄氣息重, 常有湊字數的段落。 這一本書裡的文章, 都是真想寫的, 不再考慮報刊發表, 想寫多少寫多少, 自由了。

差異之二是更跨界, 跨到書法, 跨到繪畫。 我一直被人詬病愛好多, 不專注, 為遮羞, 就美其名曰“跨界”。 前兩年《GQ》雜誌把我評為“年度人物”, 別的年度人物都有專業, 導演、運動員、企業家什麼的, 到我這兒找不到一個詞, 後來囫圇安了個“生活家”。 也好,

反正我覺得, 什麼不是生活呢?有什麼比過日子更重要呢?

過日子, 流水一樣, 一瀉千里, 得失成敗都是不經意。 不經意地讀書, 讀了有些不經意間生髮的感想, 就寫下來, 就有了這本書, 所以名為“不經意”。

上輯是些讀書筆記、藝術筆記, 比如看吳大羽、蔣兆和等人的畫展心得、讀沈從文、汪曾祺等人著作的感想, 等等, 既有分享佳作之意, 也表達了自己對一些問題的思索。 下輯柴米油鹽, 或者說成風花雪月, 比如寫寫隱居、掃墓、看雨、聽風, 等等, 它們有點像讀書、寫作這倆主題的底色, 更接近書名“不經意”的本來意思。

要說明的是, 下輯一共有二十四篇文章, 正好湊夠二十四節氣, 所以每篇的篇名, 都冠以節氣之名。 起先是因為, 其中不少篇目,

確實是在那一節氣當天所寫, 但也並非如此嚴格, 也有一些篇目, 其實和節氣沒什麼關係。 過日子就是這樣吧, 有一搭沒一搭的, 看似有條有理, 仔細看又漏洞百出, 可是再仔細瞧瞧, 鍋碗瓢盆什麼沒有呢?自己的書, 說起來總覺得底氣不足, 就說到這兒吧。 恭候有緣人。

成都晚報原創,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