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管新規出臺前夜 銀行高息攬儲正酣

本報記者 肖君秀 朱丹丹 冉學東 深圳、北京報導

“搶錢”大戰正在白熱化。

《華夏時報》記者從北京、深圳等地多家銀行瞭解到, 100萬以上的大額存款利率上浮50%,

一些中小行已經突破50%“紅線”。 銀行存款流失、資金緊張是高息攬存的重要原因, 但是背後還有重大貨幣政策即將塵埃落定:利率並軌之下, 存貸款基準利率或將取消, 而第一步正是“大額存單先行”。

“最近大額存單利率大幅上浮, 與利率並軌有關係, 把定價權交給銀行了, 根據市場利率情況上浮。 ”4月27日,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對於下一步普通居民存款利率是否放開, 則要看各家銀行的實際情況。

存款利率大幅上浮甚至放開, 對於企業和個人看似一件大好事。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 是銀行“成本”加大, 遲早會倒逼貸款利率上行, 企業貸款、居民房貸未來將進一步上行,

在流動性偏緊、加息悄悄走來之時, 最重要的是系好安全帶。

“現在都在搶大額存單”

4月26日, 本報記者從招商銀行深圳網點得到一份大額存單收益表:50萬元以上上浮45%, 100萬以上上浮50%, 三年期存款利率高達4.13%。

招行以零售銀行見長, 在低息存款方面有天然優勢, 然而此次連招行都大出手了, 銀行業人士笑稱, “搶存大戰激烈與否, 看招行參加與否。 ”

大額存單利率大幅度上浮, 業務火熱。 “這兩天早上會放一部分(大額存單)額度, 但差不多十來分鐘就沒有了, 現在都得搶, 先到先得。 ”一國有大行北京網點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一家股份行網點人員則坦言, 現在都在搶大額存單, “因為馬上保本理財都沒有了, 目前我們只有三個月的了,

一年和半年期限的都賣完了。 ”

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元分析人士指出, 大額存單突然“火”起來, 一方面是銀行吸儲壓力大, 一方面也受到存款利率上限將放開的傳聞影響。

銀行吸儲壓力大增。 華創證券的調研報告顯示, 79%的信貸官表示二季度吸儲壓力進一步上行, 股份行中有70%信貸官表示吸儲壓力大幅提升, 此外五大行53%的信貸官和城商行40%的信貸官贊同存款壓力大幅上行。

4月27日, 央行等四部門發佈資管新規。 資管新規整治影子銀行, 導致表外資產回表, 銀行資金壓力大增, 資金荒出現, 於是高息攬存“搶錢”。

但是, 資管新規市場去年就已經從下發的草案中看到具體規定, 也紛紛調整表外資產, 但是為何最近一兩周大額存單搶奪白熱化呢?

“銀行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目前來看已經為大勢所趨, 基準利率取消箭在弦上。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本報記者稱。

4月11日, 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鼇論壇發表講話稱, 基準利率未來可能主要由市場決定, 中國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雙軌將合併成一個市場化利率。

那麼, 基準利率通過大幅度上浮, 然後全部放開, 從而與市場利率合併, 最終基準利率消失。 利率市場化最後的“收官”動作, 或許很快就要開始, 並在今年完成。

早在2013年, 就已經確定利率市場化的步驟。 當時我國貸款利率上浮、下浮線均已打開, 貸款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 但是央行的基準利率仍然存在, 如何與市場利率並軌呢?放開存款基準利率上限,

市場較為一致的看法是, 長期大額存單先行, 短期小額存單隨後。

郭田勇表示, 利率並軌就是利率完全由市場來決定, 以前有央行官方的基準利率, 各家銀行根據官方利率上下波動, 現在央行將不管上下波動幅度, 完全交給金融機構自己來決定。

“現在條件成熟了, 利率雙軌可以合併了。 ”在郭田勇看來, 最近大額存單利率大幅上浮, 正是利率雙軌合併的“第一步”。

小額存單利率放開“第二步”

銀行大額存單“加息”, 市場笑了。 然而推演下去的結果又如何呢?

利率並軌, 先是大額存單利率放開, 進而小額存單利率也放開, 銀行成本增加, 未來貸款利率也會倒逼上升, 從而給企業和居民帶來壓力。

一些市場人士早就預判“加息週期開始了”。 年初華創證券債券團隊研究了多年中美利差及加息關係得出結論,未來中美利差收窄,將會加大人民幣貶值和外匯占款流出壓力,同時本不夠安全的中美利差進一步收窄意味著,央行未來可能跟隨美聯儲進行多次加息。影響中美利差走勢的因素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基準利差走勢,其與中美利差走勢呈正相關關係。

易綱此前在博鼇亞洲論壇上也曾表示,作為主要中央銀行我們要開始收緊,中國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同美國的利差處於舒適區間。

央行貨幣政策新的組合拳“加息+降准“逐漸浮出水面。市場利率“加息”,從央行近期的操作可以看到,4月17日上午,央行公開市場開展MLF操作3675億元,MLF操作利率3.30%,較上一次上調5BP,公開市場操作小幅加息。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此次利率上調,是上次跟隨美聯儲加息使用公開市場工具的滯後操作。此前,央行已經多次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以應對美聯儲多次加息。

市場利率多次小幅上調,多次“加息”,未來隨著美聯儲加息將還會繼續上調。而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存款利率上浮“加息”不可避免。

4 月12 日,有媒體報導稱,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機構成員召開會議,討論關於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業自律約定或將放開。隨後銀行大額存單吸存大戰開始,利率上浮至40%、50%上下。顯然,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實際上就是“加息”。

大額存單利率放開“第一步”,小額存單的利率是否也會放開,從而實現“第二步”?

郭田勇認為,下一步看銀行情況,居民存款利率並非都要上升。銀行長期大額存單最需要,對穩定流動性非常重要。居民存款額度小,以活期為主,對銀行來講利率放開沒有那麼急迫,未來各家銀行競爭之下,也有可能上調。

一面加息,一面降准,“加息+降准”創新組合拳上演。

廖志明認為,未來央行還將多次進行降准,一是這次降准後大型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率仍高達14.5%,在全球屬於很高的水準,未來仍有較大降准空間;二是近幾年央行主要通過逆回購、MLF 等方式來提供基礎貨幣,隨著MLF 規模的增加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難度上升,且抬升銀行負債成本。未來MLF 規模預計仍高達4 萬億,仍需多次降准以替代存量MLF。

銀行做好風控了嗎?

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大幅上浮,利率並軌拉開帷幕,市場利率化行至最後一公里,今年將要畫上“句號”。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之後,央行任重道遠,駕駛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兩艘大船”,航行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既要保持經濟平穩,也要保持貨幣鬆緊適度,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平衡與穩定。

利率並軌,基準利率加息從而與市場利率合二為一,而市場利率隨著美聯儲加息,還將進一步上行。央行貨幣政策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項藝術,什麼時點實施,如何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展望未來貨幣政策工具箱裡,還有多少工具可以使用,各種新的挑戰無時無刻不在考驗央行。

左右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的,除了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國內經濟因素。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8%,連續第三個季度維持在這一水準。不過資料公佈後,資本市場股市、債市、外匯、大宗商品並沒有反應,市場認為一季度GDP並沒有超預期。

李奇霖稱,一季度GDP繼續保持了同比6.8%的增速,但從生產和需求兩個角度進行拆解分析,發現增長的動能在減弱,這一輪經濟復蘇高點已過。

經濟增長的拉動趨弱,存貸利率加息將會加大對經濟的壓力。存款利率放開,銀行資金成本上升,是否會倒逼貸款利率進一步上升?

“理論上有這種可能性,但是也要看雙方議價,貸款利率太高企業不幹了,你想向上走,但是走得了嗎?企業融資現在逐漸多元化,發債、IPO等多種融資手段,所以貸款利率上升要看企業的經營情況。”郭田勇稱。

在郭田勇看來,如果盲目提高貸款利率,銀行的風險管理要提高。他預計,央行將放開存款利率,存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金融機構經營將會分化,可能有些金融機構經營困難,資不抵債,需要做好風險準備。

年初華創證券債券團隊研究了多年中美利差及加息關係得出結論,未來中美利差收窄,將會加大人民幣貶值和外匯占款流出壓力,同時本不夠安全的中美利差進一步收窄意味著,央行未來可能跟隨美聯儲進行多次加息。影響中美利差走勢的因素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基準利差走勢,其與中美利差走勢呈正相關關係。

易綱此前在博鼇亞洲論壇上也曾表示,作為主要中央銀行我們要開始收緊,中國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同美國的利差處於舒適區間。

央行貨幣政策新的組合拳“加息+降准“逐漸浮出水面。市場利率“加息”,從央行近期的操作可以看到,4月17日上午,央行公開市場開展MLF操作3675億元,MLF操作利率3.30%,較上一次上調5BP,公開市場操作小幅加息。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此次利率上調,是上次跟隨美聯儲加息使用公開市場工具的滯後操作。此前,央行已經多次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以應對美聯儲多次加息。

市場利率多次小幅上調,多次“加息”,未來隨著美聯儲加息將還會繼續上調。而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存款利率上浮“加息”不可避免。

4 月12 日,有媒體報導稱,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機構成員召開會議,討論關於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業自律約定或將放開。隨後銀行大額存單吸存大戰開始,利率上浮至40%、50%上下。顯然,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實際上就是“加息”。

大額存單利率放開“第一步”,小額存單的利率是否也會放開,從而實現“第二步”?

郭田勇認為,下一步看銀行情況,居民存款利率並非都要上升。銀行長期大額存單最需要,對穩定流動性非常重要。居民存款額度小,以活期為主,對銀行來講利率放開沒有那麼急迫,未來各家銀行競爭之下,也有可能上調。

一面加息,一面降准,“加息+降准”創新組合拳上演。

廖志明認為,未來央行還將多次進行降准,一是這次降准後大型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率仍高達14.5%,在全球屬於很高的水準,未來仍有較大降准空間;二是近幾年央行主要通過逆回購、MLF 等方式來提供基礎貨幣,隨著MLF 規模的增加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難度上升,且抬升銀行負債成本。未來MLF 規模預計仍高達4 萬億,仍需多次降准以替代存量MLF。

銀行做好風控了嗎?

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大幅上浮,利率並軌拉開帷幕,市場利率化行至最後一公里,今年將要畫上“句號”。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之後,央行任重道遠,駕駛貨幣政策、金融監管“兩艘大船”,航行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既要保持經濟平穩,也要保持貨幣鬆緊適度,人民幣匯率保持相對平衡與穩定。

利率並軌,基準利率加息從而與市場利率合二為一,而市場利率隨著美聯儲加息,還將進一步上行。央行貨幣政策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項藝術,什麼時點實施,如何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展望未來貨幣政策工具箱裡,還有多少工具可以使用,各種新的挑戰無時無刻不在考驗央行。

左右央行貨幣政策調整的,除了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國內經濟因素。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8%,連續第三個季度維持在這一水準。不過資料公佈後,資本市場股市、債市、外匯、大宗商品並沒有反應,市場認為一季度GDP並沒有超預期。

李奇霖稱,一季度GDP繼續保持了同比6.8%的增速,但從生產和需求兩個角度進行拆解分析,發現增長的動能在減弱,這一輪經濟復蘇高點已過。

經濟增長的拉動趨弱,存貸利率加息將會加大對經濟的壓力。存款利率放開,銀行資金成本上升,是否會倒逼貸款利率進一步上升?

“理論上有這種可能性,但是也要看雙方議價,貸款利率太高企業不幹了,你想向上走,但是走得了嗎?企業融資現在逐漸多元化,發債、IPO等多種融資手段,所以貸款利率上升要看企業的經營情況。”郭田勇稱。

在郭田勇看來,如果盲目提高貸款利率,銀行的風險管理要提高。他預計,央行將放開存款利率,存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金融機構經營將會分化,可能有些金融機構經營困難,資不抵債,需要做好風險準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