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立春”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朋友們, 你們知道嗎?明天就是啦!馬上我們就可以和冬天說拜拜了, 時間過得超級快有木有!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 乍暖還寒時, 我們在飲食和生活作息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立春的由來: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 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 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 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曆法曾多次變革, 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 意示春天從此開始。 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 直到1913年, 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檔, 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 此後立春日, 僅作為24個節氣之一存在並傳承至今。

我國自古為農業國, 春種秋收, 關鍵在春。 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 舊俗立春, 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 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 親率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 行布德施惠之令。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 事先必須做好準備, 進行預演, 俗稱演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 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迎春設春官, 該職由乞丐擔任, 或者由娼妓充當, 並預告立春之時。

踏春:後, 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裡, 喜歡外出遊春, 俗稱出城探春、踏春, 這也是春遊的主要形式。

咬春:立春時有自己的食品, 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 在南方則流行咬春吃春捲。 其實咬春並不限於此, 除解困外, 主要是通氣, 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 用蔥、蒜、椒、薑、芥等調和而成, 作為就餐的調味品。

句芒神:句芒為春神, 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 執規矩, 立春之日民間習俗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 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山東迎春祭句芒時, 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 光頭則示春寒, 穿鞋則示春雨多, 赤腳則示春雨少。 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 擊鼓驅疫, 祈求平安。

鞭春牛:鞭春牛, 又稱鞭土牛。 盛行于唐、宋兩代, 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 鞭春牛的意義, 不限於送寒氣, 促春耕, 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

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 人們爭搶春牛土, 謂之搶春, 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除了黃曆上有春牛圖外, 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 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春天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 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 供給機體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 飲食則應遵循養肝明目、減酸增甘、通利腸胃的原則。可以多吃點豆子類的食物,或者韭菜、香椿、海帶、瘦豬肉、山藥等食物。由於春季氣候開始轉暖,風乾物燥,應多吃些多汁蔬果,如番茄、蘿蔔等,也能為人體補充水分。

1、菠菜解毒、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2、蘿蔔消積滯、防感冒

冬春交替時節,吃蘿蔔再合適不過了。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特別是到了傍晚,氣溫明顯降低,體質虛弱之人,此時容易感受寒邪而引發感冒。再加上過節期間腸胃負擔重,多少有些積滯,也是容易誘發感冒發熱的原因。蘿蔔中含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巧用蘿蔔煲水當茶喝,也可防治感冒,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由於蘿蔔性寒,脾胃虛寒或陰盛偏寒體質者不宜多食。

3、韭菜健胃、提神、強腎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胃不好的人應少吃。

4、紅棗美容養顏、補血養脾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5、春芽消脂通便、抗氧化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穀”,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

6、蜂蜜補中益氣、潤腸通便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是冬春之交的季節,氣候乍暖還寒,大風常至,風氣通於肝,外風引動內風,促使肝氣亢盛,所以血壓經常呈現大波動,應避免過分緊張、焦慮。掌上青島提醒各位小夥伴要注意避風寒,大風天不宜外出,還要調養精神,少生氣,不要過度疲勞。入春後,要由室內逐漸走出戶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適應冬春之際多變的氣候。

多吃蘿蔔少吃辣,護肝養陽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情緒不宜過於激動、興奮,要保持愉悅、平和,這有利於疏肝理氣。

運動:劇烈運動耗陽氣

隨著氣溫回升,立春後人們要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這可以加快血液迴圈,有利氣血運行。不過由於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慢跑以及並不劇烈的球類運動。立春後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捂:防風寒衣物要擋風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的季節,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立春後晝夜溫差較大、早晨氣溫較低,由於人體對春季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適應性較差,加上隨著大地回春人體表面的毛細血管逐漸開放,但天氣乍暖還寒,而且春天風大易傷陽氣,人也很容易受風寒。因此立春後是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易發期,發病人數較多,心腦血管疾病也處於多發期。立春過後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春捂秋凍,春天裡的衣物一定要保暖、擋風。

飲食則應遵循養肝明目、減酸增甘、通利腸胃的原則。可以多吃點豆子類的食物,或者韭菜、香椿、海帶、瘦豬肉、山藥等食物。由於春季氣候開始轉暖,風乾物燥,應多吃些多汁蔬果,如番茄、蘿蔔等,也能為人體補充水分。

1、菠菜解毒、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2、蘿蔔消積滯、防感冒

冬春交替時節,吃蘿蔔再合適不過了。初春時節,乍暖還寒,特別是到了傍晚,氣溫明顯降低,體質虛弱之人,此時容易感受寒邪而引發感冒。再加上過節期間腸胃負擔重,多少有些積滯,也是容易誘發感冒發熱的原因。蘿蔔中含有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廢物,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巧用蘿蔔煲水當茶喝,也可防治感冒,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由於蘿蔔性寒,脾胃虛寒或陰盛偏寒體質者不宜多食。

3、韭菜健胃、提神、強腎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胃不好的人應少吃。

4、紅棗美容養顏、補血養脾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5、春芽消脂通便、抗氧化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穀”,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

6、蜂蜜補中益氣、潤腸通便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是冬春之交的季節,氣候乍暖還寒,大風常至,風氣通於肝,外風引動內風,促使肝氣亢盛,所以血壓經常呈現大波動,應避免過分緊張、焦慮。掌上青島提醒各位小夥伴要注意避風寒,大風天不宜外出,還要調養精神,少生氣,不要過度疲勞。入春後,要由室內逐漸走出戶外,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適應冬春之際多變的氣候。

多吃蘿蔔少吃辣,護肝養陽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情緒不宜過於激動、興奮,要保持愉悅、平和,這有利於疏肝理氣。

運動:劇烈運動耗陽氣

隨著氣溫回升,立春後人們要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這可以加快血液迴圈,有利氣血運行。不過由於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散步、慢跑以及並不劇烈的球類運動。立春後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捂:防風寒衣物要擋風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的季節,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立春後晝夜溫差較大、早晨氣溫較低,由於人體對春季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適應性較差,加上隨著大地回春人體表面的毛細血管逐漸開放,但天氣乍暖還寒,而且春天風大易傷陽氣,人也很容易受風寒。因此立春後是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易發期,發病人數較多,心腦血管疾病也處於多發期。立春過後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春捂秋凍,春天裡的衣物一定要保暖、擋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