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操蛋”的2017 黑電企業在動盪中尋求轉型

近期, 各家電企業相繼發佈2017年年報, 白電、黑電、廚電等企業均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營收狀況幾家歡喜幾家愁。 就黑電行業而言, 智研諮詢的資料顯示, 從市場份額來看, 2017年彩電企業的前五名依然被海信、創維、TCL、 康佳、長虹包攬,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 黑電行業新的競爭已經開啟。

營收均有增長 淨利暴增的康佳

目前為止, 五大黑電企業除了創維數碼尚未公佈年報外, 其餘四家電視企業的2017年年報或業績快報均已發佈, 具體資料來看:

2017年, 康佳共實現營業收入312.28億元, 同比增長53.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0.57億元, 同比增長5185.74%。

TCL實現營收1115.8億元, 同比增長4.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65億元, 同比增長66.32%。

四川長虹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6.32億元, 同比增長15.5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6億元, 同比下降35.76%。

海信電器實現營收330.09億元, 同比僅增長3.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42億元, 同比下滑46.45%。

從營收來看, 四大黑電巨頭企業全年營收均有增長, TCL與海信同比增幅較小, 康佳、長虹呈現較大的增幅比例, 尤其康佳的全年營收較去年增長了一半多, 淨利潤更是暴增52倍。 當然這與康佳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分不開的,

2017年康佳開始推進發展模式和機制體制的改革, 並正式啟動了彩電業務的公司化運作。 根據年報內容顯示, 去年4月, 康佳將多媒體業務整合成立多媒體產業本部, 形成一個以電視及顯示產品為核心的事業群, 以協同作戰的方式應對市場競爭。 另一方面, 康佳還強化研發隊伍建設, 加大了對於產品研發的投入力度, 從而取得了財報中喜人的佳績。

傳統電視企業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小

2017年是彩電行業非常艱難的一年, 全球電視市場需求不振, 市場調研機構IHS發佈的資料顯示, 2017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同比下降3.4%。 中怡康時代的資料顯示, 2017年國內電視零售量同比下降8.1%。 奧維雲網的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4752萬台,

同比下降6.6%。

即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各個電視企業交出的關於多媒體彩電業務的資料單卻依舊可觀:

在上游面板價格上漲、電行業市場收縮等壓力下, 經過一番改革後的康佳意外地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據2017年年報顯示, 康佳彩電業務全年實現營收119.95億元, 雖然在康佳集團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已降至38%, 但康佳彩電業務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0.46%至19.3億元、毛利率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至16.11%。 可見其仍是康佳集團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

康佳集團總裁周彬認為, 在艱難的2017年, 康佳彩電業務頂住了壓力, 實現了逆勢增長、扭虧為盈, 為2018年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為整個康佳集團帶來了明顯的轉變。

同樣逆勢高歌的還有TCL, 2017年TCL多媒體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4%,

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345.7%。 全年銷售LCD電視2377.4萬台, 同比增長15.9%, 其中智慧型網路電視銷量1512.7萬台, 同比增長34.8%。 此外, TCL在海外市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其多媒體LCD電視機銷售量同比提升33.5%至1407萬台, 營業額同比上升50.5%至209.5億港元。

年報隨之而來的長虹也不甘示弱, 四川長虹總經理李偉在公司2017年年報公佈的同時表示, 2017年四川長虹的電視、冰箱業務穩定, 尤其對於電視業務而言, 在行業低迷的大背景下取得了逆勢高速增長。 根據中怡康的資料顯示, 2017年初受面板、晶片等核心部件普遍漲價的影響, 彩電行業成本大幅上揚, 去年國內電視零售量同比下降了8.1%。 而在這樣不利的行業環境下, 四川長虹彩電業務全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97%, 國內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5%。

相比之下,海信的資料便有些含糊其辭,與過往財季一樣,海信電器仍沒有在財報中披露年度電視機銷售具體數量,只是一再強調:“海信電視的零售量佔有率已經連續14年高居中國電視市場的第一位”。根據中怡康資料顯示,2017年海信電視的零售量和零售額佔有率分別為16.79%和17.96%。中國家電網查閱海信電器年報時發現,雖然海信電器在國內銷售呈下降趨勢,但海外市場的銷售卻在持續攀升,同比增長27%,占總營收的四成,銷售額達123億元。

創維目前尚未公佈2017年年報,中國家電網從香港上市的創維數碼披露的2017/2018財季最末月彩電銷售資料發現,從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與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同期相比,創維電視整體銷量下降3%。

詳細資料包括,創維電視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由933.9萬台下降至786.7萬台,降幅為16%。海外市場則呈上升趨勢,由694.1萬台上升至795.3萬台,增幅15%,此消彼長下,創維電視在2017/18財年電視銷量下降3%。行業分析人士告訴中國家電網,這與創維在彩電的上游面板環節不佔優勢,且受面板漲價和供應鏈的強烈衝擊有極大關係,承受著市場重壓,銷量與利潤出現較下滑在所難免。

“風生水起”的互聯網電視呈兩極分化

2012年,隨著樂視網推出的超級電視以低價殺入彩電市場,互聯網電視一路高歌猛進。四年來,陸續誕生了有小米、看尚、微鯨、PPTV、暴風等多家互聯網電視品牌。

然而這種“野蠻生長”卻沒有躲過殘酷的市場動盪。據2017年中國平板電視行業大會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份額已下跌至10%。據奧維雲網的檢測資料顯示,2017年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市場份額僅為13%,同比下降6%,新上市機型同比下降11%。

隨著樂視“帝國”的轟然倒塌,樂視電視一度一蹶不振。樂視網總經理劉淑青表示,2017年電視銷量出現波動主要是受公司現金流極度緊張、市場需求下滑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隨著日前融創、騰訊、京東、蘇寧、TCL等六七家巨頭企業對樂融致新(原樂視致新、新樂視智家) 投資意向的達成,以及騰訊、京東與樂融致新合作協定的簽訂,樂視電視似乎迎來了轉機,未來可期。

然而沒有巨頭“橄欖枝”扶持的大麥、看尚電視卻沒那麼幸運,相繼在風雨飄搖中悄然退出,微鯨、看尚、風行等一批互聯網電視企業不但未取得理想成績,甚至被爆出拖欠供應商款項、融資困難等情況。

據奧維雲網彩電業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國內彩電市場受到重創,除面板成本上升外,互聯網品牌疲軟也是一大誘因。

有品牌在沙灘上拼死掙扎,也有部份品牌異軍突起,比如暴風、小米。

從暴風集團4月19日公佈的年報資料來看,暴風集團的著力點也放到了暴風電視上。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暴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9.15億元,同比增長16.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513.93萬元,同比增長4.41%。其中暴風TV實現營業收入13.48億元,同比增長45%。2017年電視產品虧損減少32%,虧損率明顯收窄。同時單台暴風TV產品平均銷售單價提升33%,運營端收入實現6700萬元,同比增長約370%。

中國家電網從暴風披露的年報中注意到,暴風集團的硬體有做到虧損收窄。2017年暴風集團智慧硬體銷售量為84.31萬台,同比增長4.16%。銷售商品業務毛利率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虧損幅度縮窄到-7.15%。這對於一家互聯網電視企業而言,是不錯的信號。暴風集團董事長兼CEO馮鑫表示,2018年到2020年,公司內部和對外只說一件事情,就是暴風電視。在他看來,2017年是暴風集團的過渡之年。“單個TV的盈利點,即單個用戶的ARPU值超過獲客成本,這個時間點預計2018年年中可以達到。而盈利期將在12個月,即2019年中達到。”

小米去年更是漲勢迅猛,根據中怡康資料顯示,2017年1-7月份小米電視線上銷量同比大漲91.2%,618期間全網銷量同比漲幅500%,並且小米電視在“雙11”等促銷節中的銷量均佔據了京東、天貓、蘇寧等平臺電視銷量的榜首位置。管道方面,小米線下店在去年新增了250家左右。另有資料顯示,2017年彩電市場前十的排行榜上,小米是唯一的互聯網品牌,占彩電市場份額約為5%。

在今年4月初的暴風TV發佈會中,暴風TV CEO劉耀平更是直言,未來的互聯網電視就是暴風和小米的競爭,其他品牌的機會不多了。總是看來,也許要加上帶著各方投資意向“歸來”的樂視。

經歷2017年滑鐵盧 多元化轉型迫在眉睫

從“寒冬”走來,各彩電企業的轉型之路也被提上日程。康佳是走在了多元化轉型之路上初嘗碩果的企業,這從其2017年靚麗的財報數據就可以看出。在彩電行業利潤率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黑電企業一直在尋找出路,力圖擺脫淨利潤極薄的困境。

海信電器在2017年年報中首次提出,要推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拓展,打造長期發展能力, 實現由“電視企業”向“顯示企業”的轉變。2017年11月,海信與正式與東芝株式會社達成收購東芝映射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的轉讓協定,獲得東芝電視的技術、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表示將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大投入,擴大大屏電視的運營收入。

四川長虹2017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顯示,長虹將持續深化企業變革,堅定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培育發展動能。2018年,公司將強化人工智慧實驗室建設,力爭3年內在自然語言交互、視頻行為識別、語音處理等領域建立行業領先優勢,推動成立“資訊安全”、“新能源材料”燈塔實驗室,同時加快成立畫質技術、變頻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競爭力實驗室,加強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

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也表示,TCL將在鞏固、提升電視機業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多元化業務,通過投資、並購及重組等方式,陸續開拓智慧AV、智慧家居等業務,打開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稱,2018年將舉行的世界盃、亞運會等對彩電企業來說是個好機遇。但手機、平板的分流也致使電視規模不會再有飛躍式增長。巨頭們在思考如何謀求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跳出單純做電視的框框。

根據奧維雲網近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在面板價格下降的利好因素下,第一季度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1215萬台,同比增長3.0%,零售額規模402億元,同比增長3.3%。盤踞在彩電市場頭上的陰霾逐漸散開,彩電市場也由2017年的震盪轉為回暖趨勢。希望各黑電企業能夠在這種趨勢以及多元化的升級轉型中迎來春天。

國內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5%。

相比之下,海信的資料便有些含糊其辭,與過往財季一樣,海信電器仍沒有在財報中披露年度電視機銷售具體數量,只是一再強調:“海信電視的零售量佔有率已經連續14年高居中國電視市場的第一位”。根據中怡康資料顯示,2017年海信電視的零售量和零售額佔有率分別為16.79%和17.96%。中國家電網查閱海信電器年報時發現,雖然海信電器在國內銷售呈下降趨勢,但海外市場的銷售卻在持續攀升,同比增長27%,占總營收的四成,銷售額達123億元。

創維目前尚未公佈2017年年報,中國家電網從香港上市的創維數碼披露的2017/2018財季最末月彩電銷售資料發現,從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與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同期相比,創維電視整體銷量下降3%。

詳細資料包括,創維電視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由933.9萬台下降至786.7萬台,降幅為16%。海外市場則呈上升趨勢,由694.1萬台上升至795.3萬台,增幅15%,此消彼長下,創維電視在2017/18財年電視銷量下降3%。行業分析人士告訴中國家電網,這與創維在彩電的上游面板環節不佔優勢,且受面板漲價和供應鏈的強烈衝擊有極大關係,承受著市場重壓,銷量與利潤出現較下滑在所難免。

“風生水起”的互聯網電視呈兩極分化

2012年,隨著樂視網推出的超級電視以低價殺入彩電市場,互聯網電視一路高歌猛進。四年來,陸續誕生了有小米、看尚、微鯨、PPTV、暴風等多家互聯網電視品牌。

然而這種“野蠻生長”卻沒有躲過殘酷的市場動盪。據2017年中國平板電視行業大會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互聯網電視品牌整體份額已下跌至10%。據奧維雲網的檢測資料顯示,2017年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市場份額僅為13%,同比下降6%,新上市機型同比下降11%。

隨著樂視“帝國”的轟然倒塌,樂視電視一度一蹶不振。樂視網總經理劉淑青表示,2017年電視銷量出現波動主要是受公司現金流極度緊張、市場需求下滑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隨著日前融創、騰訊、京東、蘇寧、TCL等六七家巨頭企業對樂融致新(原樂視致新、新樂視智家) 投資意向的達成,以及騰訊、京東與樂融致新合作協定的簽訂,樂視電視似乎迎來了轉機,未來可期。

然而沒有巨頭“橄欖枝”扶持的大麥、看尚電視卻沒那麼幸運,相繼在風雨飄搖中悄然退出,微鯨、看尚、風行等一批互聯網電視企業不但未取得理想成績,甚至被爆出拖欠供應商款項、融資困難等情況。

據奧維雲網彩電業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國內彩電市場受到重創,除面板成本上升外,互聯網品牌疲軟也是一大誘因。

有品牌在沙灘上拼死掙扎,也有部份品牌異軍突起,比如暴風、小米。

從暴風集團4月19日公佈的年報資料來看,暴風集團的著力點也放到了暴風電視上。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暴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9.15億元,同比增長16.2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5513.93萬元,同比增長4.41%。其中暴風TV實現營業收入13.48億元,同比增長45%。2017年電視產品虧損減少32%,虧損率明顯收窄。同時單台暴風TV產品平均銷售單價提升33%,運營端收入實現6700萬元,同比增長約370%。

中國家電網從暴風披露的年報中注意到,暴風集團的硬體有做到虧損收窄。2017年暴風集團智慧硬體銷售量為84.31萬台,同比增長4.16%。銷售商品業務毛利率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虧損幅度縮窄到-7.15%。這對於一家互聯網電視企業而言,是不錯的信號。暴風集團董事長兼CEO馮鑫表示,2018年到2020年,公司內部和對外只說一件事情,就是暴風電視。在他看來,2017年是暴風集團的過渡之年。“單個TV的盈利點,即單個用戶的ARPU值超過獲客成本,這個時間點預計2018年年中可以達到。而盈利期將在12個月,即2019年中達到。”

小米去年更是漲勢迅猛,根據中怡康資料顯示,2017年1-7月份小米電視線上銷量同比大漲91.2%,618期間全網銷量同比漲幅500%,並且小米電視在“雙11”等促銷節中的銷量均佔據了京東、天貓、蘇寧等平臺電視銷量的榜首位置。管道方面,小米線下店在去年新增了250家左右。另有資料顯示,2017年彩電市場前十的排行榜上,小米是唯一的互聯網品牌,占彩電市場份額約為5%。

在今年4月初的暴風TV發佈會中,暴風TV CEO劉耀平更是直言,未來的互聯網電視就是暴風和小米的競爭,其他品牌的機會不多了。總是看來,也許要加上帶著各方投資意向“歸來”的樂視。

經歷2017年滑鐵盧 多元化轉型迫在眉睫

從“寒冬”走來,各彩電企業的轉型之路也被提上日程。康佳是走在了多元化轉型之路上初嘗碩果的企業,這從其2017年靚麗的財報數據就可以看出。在彩電行業利潤率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黑電企業一直在尋找出路,力圖擺脫淨利潤極薄的困境。

海信電器在2017年年報中首次提出,要推進產業鏈延伸和產業拓展,打造長期發展能力, 實現由“電視企業”向“顯示企業”的轉變。2017年11月,海信與正式與東芝株式會社達成收購東芝映射解決方案公司95%股權的轉讓協定,獲得東芝電視的技術、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表示將在人工智慧領域加大投入,擴大大屏電視的運營收入。

四川長虹2017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顯示,長虹將持續深化企業變革,堅定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培育發展動能。2018年,公司將強化人工智慧實驗室建設,力爭3年內在自然語言交互、視頻行為識別、語音處理等領域建立行業領先優勢,推動成立“資訊安全”、“新能源材料”燈塔實驗室,同時加快成立畫質技術、變頻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競爭力實驗室,加強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

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也表示,TCL將在鞏固、提升電視機業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多元化業務,通過投資、並購及重組等方式,陸續開拓智慧AV、智慧家居等業務,打開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稱,2018年將舉行的世界盃、亞運會等對彩電企業來說是個好機遇。但手機、平板的分流也致使電視規模不會再有飛躍式增長。巨頭們在思考如何謀求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跳出單純做電視的框框。

根據奧維雲網近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在面板價格下降的利好因素下,第一季度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達1215萬台,同比增長3.0%,零售額規模402億元,同比增長3.3%。盤踞在彩電市場頭上的陰霾逐漸散開,彩電市場也由2017年的震盪轉為回暖趨勢。希望各黑電企業能夠在這種趨勢以及多元化的升級轉型中迎來春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