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特寫】裂變美邦

文丨宋婉心

編輯丨周卓然

周成建管自己當下的策略叫笨辦法。

他口中的“笨”, 指的是去年美特斯邦威(後簡稱為美邦)旗下一次性孵化出了五個子品牌Mtee、ASELF、Novachic、HYSTYL和NEWear, 它們分別代表了街頭潮趣、森系、都市輕商務、潮流範和休閒風五種風格。 按照周成建的話說, 自此以後, 美邦不再只是局限於學生裝一種風格。

因為美邦, 周成建曾榮登中國服裝行業首富。 他出身于溫州市青田縣的一個裁縫, 在1994年創立美邦之前, 他曾創辦青田服裝紐扣廠, 為其他服裝企業代工。 憑藉自主設計和生產外包的輕資產模式, 美邦的成長速度驚人,

從2002年開始, 美邦採取大店策略, 配合代言人周傑倫的明星效應和休閒風格, 迅速收攬了一眾學生族粉絲。 幾乎同時期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港資服裝品牌真維斯和班尼路也難敵美邦的勢力, 2012年, 美邦的門店數量曾達到了5220家。

美邦一度成為21世紀頭十年間的潮牌, “不走尋常路”成為年輕人標榜自己的口號。 但近年來, 美邦已經不再和“潮流”兩個字劃等號了。

裂變之變

對於這一次大批量孵化新品牌, 美邦似乎沒留出時間教育市場。 如果你在商場裡逛街時, 正好走進一家看起來有些森女風的門店, 離開時才從門楣上方的品牌名稱上看到美特斯邦威幾個小字, 興許也會驚訝一句”哦, 這是美邦的呀。 “消費者顯然還沒適應新的品牌形象,

美邦便在品牌轉型的大潮中以一邊關店一邊開新店的方式取而代之, 過往20多年的深藍色招牌門店形象被瞬間沖刷掉。 且不得不說, 光是讓消費者念出Novachic、HYSTYL和NEWear幾個名字就夠難的了。

五個品牌絕大部分將以集合店的形式開店, 輔以小部分品牌獨立門店, 並以購物中心為主要發力管道。 集合店的組合並不一定, 偶爾是NEWear和ASELF, 或是Nōvachic和HYSTYL等。 雖然北京合生匯一家美邦集合店店員告訴介面新聞:“這樣的集合店在北京沒幾家。 ”但據介紹, 從2016年年初, 新門店的鋪開工作就已開始嘗試, 到目前為止, 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開設了數百家集合店和風格店。 2017年11月, 美邦服飾10店同日開業, 隨後的12月23日, 美邦全國100家店同日開業, 且均為新形象風格店。

目前來看,這些新品牌起碼在刷新消費者認知上還是有所收穫。在青秀萬達店開業的當天,就曾有消費者向聯商網表示:“美邦的新店感覺就像是在逛優衣庫或者ZARA,甚至還有種在MUJI的錯覺。”而翻看大眾點評,一位網友也留言到:”之前有說過,被美邦的新系列重新種草了,再路過的時候應該會進去逛逛了......終於從學生青春系列增加了商務休閒系列,對於這一點真的很棒。“

只是,這樣的做法依然還是存在風險。有別於其他品牌的多品牌矩陣,美邦新推出的五個品牌只從風格上進行區分,在定價上並沒有拉開太大差距,定價幾百元不等意味著美邦依然在中低端市場遊走,這不太符合多品牌佈局的一貫策略。

在和介面的採訪中,全球最大傳播集團WPP旗下品牌研究公司Brandz全球總裁王幸就曾表示,一個風格化的品牌再分支成更多風格化的品牌,會變得更加小眾,這意味著品牌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不斷被出讓,有一定稀釋品牌的風險。因此,品牌組合要注意在風格有所區分,也要在不同產品線的定價上拉開差距,當太過依靠產品時,時尚品類的延展能力是很有限的。

而在佈局多品牌時,一部分公司選擇通過收購實現目標。比如深圳的歌力思集團在接連收購Laurel、Ed Hardy和IRO等中高端品牌之後,去年8月又拿下美國設計師品牌VIVIENNE TAM,填補了高端時裝矩陣的空白。而剛剛收購瑞士奢侈品牌Bally的山東如意集團也在有機調整旗下品牌矩陣,此前收購的法國輕奢集團SMCP已經上市,業績保持穩步增長,為後期收購Bally打下了基礎。

另一邊,幾家本土品牌則像美邦一樣選擇內部孵化品牌。江南布衣從2005年開始搭建的品牌矩陣現在已經較為成熟,包括JNBY、CRUQUIS男裝、jnby by JNBY童裝、less職業女裝、Pomme de terre青少年裝、JNBY HOME家居用品,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成績超出了業內平均水準,分析師曾表示,在主品牌江南布衣營收占比已超過公司半壁江山的情況下,集團此後的增量便要看子品牌的發展速度和影響力。從設計師品牌到上市集團,江南布衣對於目標消費群體的精准風格把控使得客戶忠誠度高,不易流失,即使是旗下不同定位的子品牌,也共用著相同的品牌氣質。

周成建覺得從市場上整合收購其他品牌的做法相對聰明一些,而他這種“什麼東西都從頭至尾自己做是很傻的”。但作為裁縫出身,周成建說自己依舊覺得“從無到有、一針一線”去構建的做法更有成就感,也更有情懷,“只不過成績會來得慢一點。”

其實,這次孵化新品牌對於美邦來說並不是新策略,十年前,它已經通過不同定位的品牌經營了諸多子品牌,其中包括了ME&CITY、祺、MooMoo和AMPM、以及電商“邦購網”。

2008年底推出的高端城市品牌ME&CITY是集團現階段表現最好的品牌。如若時間倒回十年前,可以說這一品牌也代表了80後、90後初入社會的時代。ME&CITY上市的年份正是美邦登陸資本市場的同一年份,手握資金,ME&CITY一上市就選定當紅美劇《越獄》的男一號米勒,而當時,他的代言費遠高於周傑倫。

如果不說明,消費者觀看當時ME&CITY在電視臺投放的廣告,會以為是一支MV或者好萊塢大片的預告片,整段廣告中沒有任何產品介紹,只在結束時閃現了簡單的ME&CITY的標識,電影視效的鏡頭讓其有別於任何簡單“賣貨”的廣告,讓當時的年輕人一度以為是哪個國際品牌要進中國。

但總體來說,ME&CITY十年來不痛不癢,卻在2017年業績大幅提,不知道是否是大表姐劉雯于2017年8月接下了代言的緣故。在國內所有門店同店中,ME&CITY獲得了兩位數的增長。周成建覺得也許是自己的辦法太笨,效率太低,使得品牌前期付出成本過多,時至今日品牌形象才逐漸成型。

ME&CITY的推出曾源於集團所遭遇的瓶頸。在2008年,美邦銷售規模達到44.73億元,即將邁入50億門檻的企業已經看到了天花板,美邦在原本的目標客群——學生群體之間雖然認知度和接受度都較高,但是隨著這批消費者年齡的增長陸續走出校園,消費習慣和偏好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當然,任何企業都面臨隨著消費者的成長該如何選擇的問題,有些企業選擇伴隨消費者成長的戰略,另外一些則保持不變的品牌定位,等待下一批成長起來的消費者,而美邦不願放棄長期培養的消費者。

ME&CITY之外,童裝MooMoo和祺也早在集團的品牌矩陣之內,祺的誕生其實在ME&CITY之前,於2001年推出,據周成建介紹,在2003年該品牌就已經賣到了幾個億的銷售,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公司為了不影響主品牌的發展,對其進行了“冷凍”,在三年前才又重啟該品牌。

“在重啟後,我們通過市場調研以及各方面,發現祺和無印良品的定位是一樣的。”周成建告訴介面新聞,這意味著在2001年時,他們就已經洞察到了這一風格在市場上的流行,公司在觀念超前的情況下,在策略上耽誤了品牌發展。

AMPM是美邦在2010年上線旗下電商網站“邦購網”時同步推出的全新線上男裝品牌,然而該網站在短短9個月後就夭折,被迫停止,美邦將其交由控股股東打理,AMPM也因此杳無音訊。就目前的品牌矩陣來看,周成建認為只有美特斯邦威和ME&CITY兩個品牌形象已經成熟並固化,“被重新喚醒的祺還在完善過程中,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完成從定量到定性的轉變。

糾錯之路

那麼時隔數年,這一次的新品牌裂變和之前的到底有何不同?

本質上,集團最新推出的五個品牌的初衷和第一次佈局多品牌時的想法無異。只是在市場進一步細分的大環境下,美邦也在對自身風格再進一步細分。一直以來的青少年風格不再是一招鮮,然而實際上,青少年服飾品牌的潰敗也並非只在中國出現,美國A&F同樣是經歷三年轉型期的品牌,意識到年輕人對新鮮感的追求後,他們發現再也無法用單一的風格和行銷策略吸引來千禧一代。2015年,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針對美國青少年消費行為公佈了一份調查報告,顯示Nike、Ralph Lauren才是他們最喜歡的衣服品牌——青少年的口味已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

不同的是,區別於以往“缺什麼再補什麼”的做法,美邦現在的心情更加急迫,因為市場的反覆運算速度已經遠遠超出美邦的轉型速度。自Zara在2007年進入中國開始,以Zara、H&M和優衣庫為首的快時尚完全改變了時尚市場格局,而彼時的美邦還徘徊在建立和調整子品牌的躊躇腳步中,卻沒有意識到短短幾年,曾經忠實自己的顧客已經被快時尚搶走。

據美邦發佈的最新2017年財報來看,公司實現營收64.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71%;營業利潤-3.1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03.03%;實現淨利潤-3.0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45.81%,此時的公司已經屬於連續虧損狀態。美邦還是需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抓住消費者。

在過去數年中,美邦積累的問題是多方面的。觀點之一是認為其存在過度擴張的問題,像此前宣告退市的百麗一樣,他們都是在1990年代靠管道成長起來的本土品牌,遍地開花的街邊店是最常見的業態,而龐大冗雜的實體店零售網路給日後埋下了隱患。

快時尚品牌曾採取的也是廣開店的做法,美邦甚至還以Zara為標杆進行過效仿,但是本質上的差別讓美邦只能是邯鄲學步。Zara的實體門店均是清一色直營店,而美邦則是長期採取的加盟店模式,零售專家戴春華就曾指出,美邦在加盟代理體系下,根本無法去學Zara的快時尚。因為訂貨制的主動權掌握在了大量加盟代理商手中,實際上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組貨制。

自2014年起,美邦門店數量開始縮減,一路從2014年年底的4000多家,減少至2016年的3900家。財報資料顯示,美邦營收也從2011年的99.45億元大幅下降至2015年的62.9億元,其2015年淨利潤更是同比暴跌396.57%至-4.3億元。

除此之外,周成建也曾經過度押注互聯網,但方法不太合適。實際上,它是中國服裝行業最早開始虛擬經營和加盟經營的開創者之一,於 2009 年推出了邦購,並率先推出了實體店內掃碼消費,一店缺貨全國尋貨,線上購物線下退換等多項功能,形成了一個以傳統網購為特點、帶有一定O2O試水的應用場景。後續又有“有范”“智造”等 O2O 專案,曾募集資金90億元來向互聯網轉型。

2015年4月,美邦上線了旗下潮流電商產品“有範app”,隨後又在2016年花5000萬重金冠名了《奇葩說》第二季和第三季,按照當時的說法,有范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雙方目標人群高度重合,圈人再導流,同時,集團希望這款app能夠將線下4000家門店帶來的數億人次的客流和1000萬的會員轉化為平臺用戶,並通過向入駐品牌抽點、與賣家通過多種合作方式分成來盈利。

只不過,現實不盡如人意,砸錢買流量的做法並不是萬金油。從這款APP此前展示的數據上看,愛迪達品牌上架的單品僅有116件,但其流覽數已經超過了90000次。相反,美邦以及旗下最受歡迎的子品牌ME&CITY共上架單品近4000件,流覽數卻僅有70000次。兩季《奇葩說》超過11億的觀看點擊量也並未給有範app帶來實質的用戶增長,據悉,在2016年3月節目播出期間,有範app的下載量僅有37萬左右。

為了推廣有範,美邦付出了高昂的運營成本,2015財年顯示,美邦當年的廣告投入約1.17億元。

去年7月,周成建曾向媒體表示:“我曾經走了一些錯路,把互聯網當成使命,花了很多錢去買流量,但那些流量是留不住的,錢白燒了。如果把互聯網作為工具,還是極其有價值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美邦的供應鏈拖累了電商。從一開始,美邦主要是以加盟店的形式大面積拓展管道,後來為了加強對管道的控制,公司也開始開設自營店,但是直營店和和加盟店之間的矛盾一直沒有調和,比如加盟店在打八折的時候,直營店可以打五到六折,這使得直營店在競爭中更佔優勢。除此之外,美邦對加盟店的下單量有特定要求,直接導致賣不掉的貨形成難以消化的庫存壓力。

在這兩者矛盾依舊存在的情況下,邦購網的線上折扣甚至比直營店還要低,這無疑是給線下店庫存的雪上加霜。而在近日的採訪中,周成建也對介面表示“公司將從加盟批發的模式向零售模式轉變。”

批發模式是大部分傳統服裝品牌的慣有思路,零售商在產業鏈中的上游為批發商,下游為終端客戶;而批發商在產業鏈中的上游為生產商,下游為零售商,這就導致批發商無法直接對終端客戶負責,控制力度低,造成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溝通的脫節,同時,由於批發商出售單個商品利潤低,只有通過大量出貨才能賺錢,久而久之,在銷售遇阻時,就造成了壓貨的狀態。

“現在線上業務大概占15%左右比重,線下還有80%-90%的市場機會。”周成建曾在採訪中表示,全國線下所有新興購物中心的進一步覆蓋是公司的首要策略,同時兼顧完善線上管道。這是周成建自己在全國幾十個城市進行調研後做出的決定。相較于此前在傳統商圈街邊店的形式,美邦開始向新興商圈的店鋪傾斜。2017年10月,美邦陸續與印力、新城、萬達等購物中心系統達成合作。

門店為重

這也是如今美特斯邦威在實體店上著力更多的原因,而這個決策並非單單是出於在電商領域碰壁後的妥協。正如前文所說,2016年美邦開始計畫鋪開新型店鋪,2017年12月23日當天,美邦品牌100家新店同時開業,據稱,截止12月底共計會開出160多家新店。這些門店以大面積、全風格店的新形象亮相,在一到五線城市中均有覆蓋。據美邦曾對介面新聞稱,此次有約40%的新門店擺脫了傳統商圈的街邊店形式,進駐到了新興商圈的購物中心內。“從2017年7月到現在,品牌與購物中心管道達成了約20萬平方米的意向簽約面積,2018年上半年會陸續開出新店。”

同樣這樣開大店的還有太平鳥和江南布衣。2016年9月,太平鳥首家集合店在長沙開業,1300平方米的面積集合了旗下女裝、男裝、童裝三大主力品牌。其2016年年度報告指出,2017年將推動核心城市的品牌集合店,持續提升全國的行銷網路建設,計畫淨增門店約600家,其中直營淨增約150家,加盟等淨增約450家。

雅戈爾也在同月於無錫開了營業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大店,集中了旗下五大品牌YOUNGOR、MAYOR、GY、Hart Schaffner Marx和HANP。雅戈爾還提出了在全國開出1000家銷售1000萬元的大型門店的說法。此外,江南布衣、拉夏貝爾等品牌也紛紛在購物中心內佈局大型門店。

周成建表示,過去幾年互聯網商業的躍進是享受了價格敏感性的紅利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的競爭將圍繞品牌、創意和線下體驗展開。“過去十年來看,可能線上的運營成本遠低於線下,不管是裝修成本還是流量成本。”但是他指出在電商幾近飽和的當下,這條路的門檻也在水漲船高,“數位化行銷成本越來越高了,尤其是流量成本,所以線上線下其實在成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差異了。”兜兜轉轉之後,周成建意識到產品和品牌競爭力才是核心。“十年到二十年前,品牌可能還能通過人氣去賣衣服,但是今天,就只能通過商品價值去吸引人氣了。”

周成建發現消費者變成熟了,單獨依靠“代言人”也無法成就銷量。過去,單單從代言人身上,美邦就花掉了公司近一半的開銷。花兒樂隊、郭富城、周傑倫、張韶涵、潘瑋柏、林志玲、李易峰都曾是其代言人,如今裂變出的新的五個品牌同樣也分別請來五位明星代言。

在商業地產諮詢公司總經理杜斌看來,像美邦這樣十年前靠街邊店積累管道成長起來的品牌,都在逐漸向購物中心靠攏,除卻街邊店租金高的因素,當下購物體驗先行的消費大環境下,購物中心的聚合效應能夠輻射到面臨老化危機的品牌。

然而,並不是說進入了購物中心就能夠一步到位。如今,國內的購物中心都在爭搶國際大牌的入駐,會給予它們最佳的位置、裝修補貼和低租金等等福利,而這些都是國產品牌所很難得到的,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的同時,也無法保證店鋪流量。

“但最起碼,用新形象和消費者見面做法是美邦應該做的。”杜斌向介面新聞表示。

而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本土傳統服飾幾乎都存在相似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當產品革新、行銷革新都收效甚微時,大部分的改變還都涉及到複雜的管理問題。作為一家上市的家族企業,老一代創始人手握公司控制權、話語權、決策權,如何突破故步自封的傳統模式是所有傳統企業的共同命題。

在2008年美邦上市前,公司就已經遭遇了六次大規模人事震盪,包括1997年5位管理層集體離職,2002年19位經理人的相繼離開以及2004年2位副總的離職。2008年、2009年連續有高管離職。而引起重大關注的莫過於在美邦長跑了13年的副總裁程偉雄也於2012年7月提交了書面辭職報告,此後又迅速加入了美邦的“敵人”波司登。

2016年底,周成建退居幕後,女兒胡佳佳接替董事長職務,而在胡佳佳履職前,美邦的元老級管理層人員也已經離開得差不多了。但從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周成建可能依然是最有話語權的那個人。美邦服飾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首次公開募股之前,其控股股東是上海華服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4,000萬股股份,占本公司股份總數的90%,是美邦服飾的控股股東。其中,周成建直接持有發行人控股股東華服投資70%的股權,並擁有華服投資另一股東上海祺格90%的股權。美邦服飾的二股東是胡佳佳,持有公司股票6000萬股,持股比例為10%,並同時持有華服投資股東上海祺格10%的股權。首次公開發行7000萬股之後,華服投資的持股比例被稀釋至80.6%,胡佳佳的則被稀釋至8.95%。周成建依然對美邦服飾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4月18日,美邦在上海舉行了第三次品牌升級品鑒會,同時,也發佈了ME&CITY2018秋冬系列新品。周成建在現場強調公司在2017年10月開始,全國累計業績已經實現正增長,扭轉了過去五年連續負增長的局面,同時,修正過往的錯誤是公司首要任務,在品牌、產品和零售三大方面彌補之前所走的彎路。

而就美邦最近發佈的2018第一季度財報來看,集團的糾錯之舉已初見成效。2018年1月至3月,美邦服飾營業收入21.78億元,淨利潤為5040.6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0.12%和74.21%。

且均為新形象風格店。

目前來看,這些新品牌起碼在刷新消費者認知上還是有所收穫。在青秀萬達店開業的當天,就曾有消費者向聯商網表示:“美邦的新店感覺就像是在逛優衣庫或者ZARA,甚至還有種在MUJI的錯覺。”而翻看大眾點評,一位網友也留言到:”之前有說過,被美邦的新系列重新種草了,再路過的時候應該會進去逛逛了......終於從學生青春系列增加了商務休閒系列,對於這一點真的很棒。“

只是,這樣的做法依然還是存在風險。有別於其他品牌的多品牌矩陣,美邦新推出的五個品牌只從風格上進行區分,在定價上並沒有拉開太大差距,定價幾百元不等意味著美邦依然在中低端市場遊走,這不太符合多品牌佈局的一貫策略。

在和介面的採訪中,全球最大傳播集團WPP旗下品牌研究公司Brandz全球總裁王幸就曾表示,一個風格化的品牌再分支成更多風格化的品牌,會變得更加小眾,這意味著品牌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不斷被出讓,有一定稀釋品牌的風險。因此,品牌組合要注意在風格有所區分,也要在不同產品線的定價上拉開差距,當太過依靠產品時,時尚品類的延展能力是很有限的。

而在佈局多品牌時,一部分公司選擇通過收購實現目標。比如深圳的歌力思集團在接連收購Laurel、Ed Hardy和IRO等中高端品牌之後,去年8月又拿下美國設計師品牌VIVIENNE TAM,填補了高端時裝矩陣的空白。而剛剛收購瑞士奢侈品牌Bally的山東如意集團也在有機調整旗下品牌矩陣,此前收購的法國輕奢集團SMCP已經上市,業績保持穩步增長,為後期收購Bally打下了基礎。

另一邊,幾家本土品牌則像美邦一樣選擇內部孵化品牌。江南布衣從2005年開始搭建的品牌矩陣現在已經較為成熟,包括JNBY、CRUQUIS男裝、jnby by JNBY童裝、less職業女裝、Pomme de terre青少年裝、JNBY HOME家居用品,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成績超出了業內平均水準,分析師曾表示,在主品牌江南布衣營收占比已超過公司半壁江山的情況下,集團此後的增量便要看子品牌的發展速度和影響力。從設計師品牌到上市集團,江南布衣對於目標消費群體的精准風格把控使得客戶忠誠度高,不易流失,即使是旗下不同定位的子品牌,也共用著相同的品牌氣質。

周成建覺得從市場上整合收購其他品牌的做法相對聰明一些,而他這種“什麼東西都從頭至尾自己做是很傻的”。但作為裁縫出身,周成建說自己依舊覺得“從無到有、一針一線”去構建的做法更有成就感,也更有情懷,“只不過成績會來得慢一點。”

其實,這次孵化新品牌對於美邦來說並不是新策略,十年前,它已經通過不同定位的品牌經營了諸多子品牌,其中包括了ME&CITY、祺、MooMoo和AMPM、以及電商“邦購網”。

2008年底推出的高端城市品牌ME&CITY是集團現階段表現最好的品牌。如若時間倒回十年前,可以說這一品牌也代表了80後、90後初入社會的時代。ME&CITY上市的年份正是美邦登陸資本市場的同一年份,手握資金,ME&CITY一上市就選定當紅美劇《越獄》的男一號米勒,而當時,他的代言費遠高於周傑倫。

如果不說明,消費者觀看當時ME&CITY在電視臺投放的廣告,會以為是一支MV或者好萊塢大片的預告片,整段廣告中沒有任何產品介紹,只在結束時閃現了簡單的ME&CITY的標識,電影視效的鏡頭讓其有別於任何簡單“賣貨”的廣告,讓當時的年輕人一度以為是哪個國際品牌要進中國。

但總體來說,ME&CITY十年來不痛不癢,卻在2017年業績大幅提,不知道是否是大表姐劉雯于2017年8月接下了代言的緣故。在國內所有門店同店中,ME&CITY獲得了兩位數的增長。周成建覺得也許是自己的辦法太笨,效率太低,使得品牌前期付出成本過多,時至今日品牌形象才逐漸成型。

ME&CITY的推出曾源於集團所遭遇的瓶頸。在2008年,美邦銷售規模達到44.73億元,即將邁入50億門檻的企業已經看到了天花板,美邦在原本的目標客群——學生群體之間雖然認知度和接受度都較高,但是隨著這批消費者年齡的增長陸續走出校園,消費習慣和偏好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當然,任何企業都面臨隨著消費者的成長該如何選擇的問題,有些企業選擇伴隨消費者成長的戰略,另外一些則保持不變的品牌定位,等待下一批成長起來的消費者,而美邦不願放棄長期培養的消費者。

ME&CITY之外,童裝MooMoo和祺也早在集團的品牌矩陣之內,祺的誕生其實在ME&CITY之前,於2001年推出,據周成建介紹,在2003年該品牌就已經賣到了幾個億的銷售,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公司為了不影響主品牌的發展,對其進行了“冷凍”,在三年前才又重啟該品牌。

“在重啟後,我們通過市場調研以及各方面,發現祺和無印良品的定位是一樣的。”周成建告訴介面新聞,這意味著在2001年時,他們就已經洞察到了這一風格在市場上的流行,公司在觀念超前的情況下,在策略上耽誤了品牌發展。

AMPM是美邦在2010年上線旗下電商網站“邦購網”時同步推出的全新線上男裝品牌,然而該網站在短短9個月後就夭折,被迫停止,美邦將其交由控股股東打理,AMPM也因此杳無音訊。就目前的品牌矩陣來看,周成建認為只有美特斯邦威和ME&CITY兩個品牌形象已經成熟並固化,“被重新喚醒的祺還在完善過程中,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完成從定量到定性的轉變。

糾錯之路

那麼時隔數年,這一次的新品牌裂變和之前的到底有何不同?

本質上,集團最新推出的五個品牌的初衷和第一次佈局多品牌時的想法無異。只是在市場進一步細分的大環境下,美邦也在對自身風格再進一步細分。一直以來的青少年風格不再是一招鮮,然而實際上,青少年服飾品牌的潰敗也並非只在中國出現,美國A&F同樣是經歷三年轉型期的品牌,意識到年輕人對新鮮感的追求後,他們發現再也無法用單一的風格和行銷策略吸引來千禧一代。2015年,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針對美國青少年消費行為公佈了一份調查報告,顯示Nike、Ralph Lauren才是他們最喜歡的衣服品牌——青少年的口味已走向多元化和個性化。

不同的是,區別於以往“缺什麼再補什麼”的做法,美邦現在的心情更加急迫,因為市場的反覆運算速度已經遠遠超出美邦的轉型速度。自Zara在2007年進入中國開始,以Zara、H&M和優衣庫為首的快時尚完全改變了時尚市場格局,而彼時的美邦還徘徊在建立和調整子品牌的躊躇腳步中,卻沒有意識到短短幾年,曾經忠實自己的顧客已經被快時尚搶走。

據美邦發佈的最新2017年財報來看,公司實現營收64.7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71%;營業利潤-3.1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03.03%;實現淨利潤-3.0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45.81%,此時的公司已經屬於連續虧損狀態。美邦還是需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抓住消費者。

在過去數年中,美邦積累的問題是多方面的。觀點之一是認為其存在過度擴張的問題,像此前宣告退市的百麗一樣,他們都是在1990年代靠管道成長起來的本土品牌,遍地開花的街邊店是最常見的業態,而龐大冗雜的實體店零售網路給日後埋下了隱患。

快時尚品牌曾採取的也是廣開店的做法,美邦甚至還以Zara為標杆進行過效仿,但是本質上的差別讓美邦只能是邯鄲學步。Zara的實體門店均是清一色直營店,而美邦則是長期採取的加盟店模式,零售專家戴春華就曾指出,美邦在加盟代理體系下,根本無法去學Zara的快時尚。因為訂貨制的主動權掌握在了大量加盟代理商手中,實際上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組貨制。

自2014年起,美邦門店數量開始縮減,一路從2014年年底的4000多家,減少至2016年的3900家。財報資料顯示,美邦營收也從2011年的99.45億元大幅下降至2015年的62.9億元,其2015年淨利潤更是同比暴跌396.57%至-4.3億元。

除此之外,周成建也曾經過度押注互聯網,但方法不太合適。實際上,它是中國服裝行業最早開始虛擬經營和加盟經營的開創者之一,於 2009 年推出了邦購,並率先推出了實體店內掃碼消費,一店缺貨全國尋貨,線上購物線下退換等多項功能,形成了一個以傳統網購為特點、帶有一定O2O試水的應用場景。後續又有“有范”“智造”等 O2O 專案,曾募集資金90億元來向互聯網轉型。

2015年4月,美邦上線了旗下潮流電商產品“有範app”,隨後又在2016年花5000萬重金冠名了《奇葩說》第二季和第三季,按照當時的說法,有范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雙方目標人群高度重合,圈人再導流,同時,集團希望這款app能夠將線下4000家門店帶來的數億人次的客流和1000萬的會員轉化為平臺用戶,並通過向入駐品牌抽點、與賣家通過多種合作方式分成來盈利。

只不過,現實不盡如人意,砸錢買流量的做法並不是萬金油。從這款APP此前展示的數據上看,愛迪達品牌上架的單品僅有116件,但其流覽數已經超過了90000次。相反,美邦以及旗下最受歡迎的子品牌ME&CITY共上架單品近4000件,流覽數卻僅有70000次。兩季《奇葩說》超過11億的觀看點擊量也並未給有範app帶來實質的用戶增長,據悉,在2016年3月節目播出期間,有範app的下載量僅有37萬左右。

為了推廣有範,美邦付出了高昂的運營成本,2015財年顯示,美邦當年的廣告投入約1.17億元。

去年7月,周成建曾向媒體表示:“我曾經走了一些錯路,把互聯網當成使命,花了很多錢去買流量,但那些流量是留不住的,錢白燒了。如果把互聯網作為工具,還是極其有價值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美邦的供應鏈拖累了電商。從一開始,美邦主要是以加盟店的形式大面積拓展管道,後來為了加強對管道的控制,公司也開始開設自營店,但是直營店和和加盟店之間的矛盾一直沒有調和,比如加盟店在打八折的時候,直營店可以打五到六折,這使得直營店在競爭中更佔優勢。除此之外,美邦對加盟店的下單量有特定要求,直接導致賣不掉的貨形成難以消化的庫存壓力。

在這兩者矛盾依舊存在的情況下,邦購網的線上折扣甚至比直營店還要低,這無疑是給線下店庫存的雪上加霜。而在近日的採訪中,周成建也對介面表示“公司將從加盟批發的模式向零售模式轉變。”

批發模式是大部分傳統服裝品牌的慣有思路,零售商在產業鏈中的上游為批發商,下游為終端客戶;而批發商在產業鏈中的上游為生產商,下游為零售商,這就導致批發商無法直接對終端客戶負責,控制力度低,造成品牌和消費者之間溝通的脫節,同時,由於批發商出售單個商品利潤低,只有通過大量出貨才能賺錢,久而久之,在銷售遇阻時,就造成了壓貨的狀態。

“現在線上業務大概占15%左右比重,線下還有80%-90%的市場機會。”周成建曾在採訪中表示,全國線下所有新興購物中心的進一步覆蓋是公司的首要策略,同時兼顧完善線上管道。這是周成建自己在全國幾十個城市進行調研後做出的決定。相較于此前在傳統商圈街邊店的形式,美邦開始向新興商圈的店鋪傾斜。2017年10月,美邦陸續與印力、新城、萬達等購物中心系統達成合作。

門店為重

這也是如今美特斯邦威在實體店上著力更多的原因,而這個決策並非單單是出於在電商領域碰壁後的妥協。正如前文所說,2016年美邦開始計畫鋪開新型店鋪,2017年12月23日當天,美邦品牌100家新店同時開業,據稱,截止12月底共計會開出160多家新店。這些門店以大面積、全風格店的新形象亮相,在一到五線城市中均有覆蓋。據美邦曾對介面新聞稱,此次有約40%的新門店擺脫了傳統商圈的街邊店形式,進駐到了新興商圈的購物中心內。“從2017年7月到現在,品牌與購物中心管道達成了約20萬平方米的意向簽約面積,2018年上半年會陸續開出新店。”

同樣這樣開大店的還有太平鳥和江南布衣。2016年9月,太平鳥首家集合店在長沙開業,1300平方米的面積集合了旗下女裝、男裝、童裝三大主力品牌。其2016年年度報告指出,2017年將推動核心城市的品牌集合店,持續提升全國的行銷網路建設,計畫淨增門店約600家,其中直營淨增約150家,加盟等淨增約450家。

雅戈爾也在同月於無錫開了營業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大店,集中了旗下五大品牌YOUNGOR、MAYOR、GY、Hart Schaffner Marx和HANP。雅戈爾還提出了在全國開出1000家銷售1000萬元的大型門店的說法。此外,江南布衣、拉夏貝爾等品牌也紛紛在購物中心內佈局大型門店。

周成建表示,過去幾年互聯網商業的躍進是享受了價格敏感性的紅利時代,現在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未來的競爭將圍繞品牌、創意和線下體驗展開。“過去十年來看,可能線上的運營成本遠低於線下,不管是裝修成本還是流量成本。”但是他指出在電商幾近飽和的當下,這條路的門檻也在水漲船高,“數位化行銷成本越來越高了,尤其是流量成本,所以線上線下其實在成本上已經沒有什麼差異了。”兜兜轉轉之後,周成建意識到產品和品牌競爭力才是核心。“十年到二十年前,品牌可能還能通過人氣去賣衣服,但是今天,就只能通過商品價值去吸引人氣了。”

周成建發現消費者變成熟了,單獨依靠“代言人”也無法成就銷量。過去,單單從代言人身上,美邦就花掉了公司近一半的開銷。花兒樂隊、郭富城、周傑倫、張韶涵、潘瑋柏、林志玲、李易峰都曾是其代言人,如今裂變出的新的五個品牌同樣也分別請來五位明星代言。

在商業地產諮詢公司總經理杜斌看來,像美邦這樣十年前靠街邊店積累管道成長起來的品牌,都在逐漸向購物中心靠攏,除卻街邊店租金高的因素,當下購物體驗先行的消費大環境下,購物中心的聚合效應能夠輻射到面臨老化危機的品牌。

然而,並不是說進入了購物中心就能夠一步到位。如今,國內的購物中心都在爭搶國際大牌的入駐,會給予它們最佳的位置、裝修補貼和低租金等等福利,而這些都是國產品牌所很難得到的,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的同時,也無法保證店鋪流量。

“但最起碼,用新形象和消費者見面做法是美邦應該做的。”杜斌向介面新聞表示。

而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本土傳統服飾幾乎都存在相似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當產品革新、行銷革新都收效甚微時,大部分的改變還都涉及到複雜的管理問題。作為一家上市的家族企業,老一代創始人手握公司控制權、話語權、決策權,如何突破故步自封的傳統模式是所有傳統企業的共同命題。

在2008年美邦上市前,公司就已經遭遇了六次大規模人事震盪,包括1997年5位管理層集體離職,2002年19位經理人的相繼離開以及2004年2位副總的離職。2008年、2009年連續有高管離職。而引起重大關注的莫過於在美邦長跑了13年的副總裁程偉雄也於2012年7月提交了書面辭職報告,此後又迅速加入了美邦的“敵人”波司登。

2016年底,周成建退居幕後,女兒胡佳佳接替董事長職務,而在胡佳佳履職前,美邦的元老級管理層人員也已經離開得差不多了。但從目前的股權結構來看,周成建可能依然是最有話語權的那個人。美邦服飾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在首次公開募股之前,其控股股東是上海華服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4,000萬股股份,占本公司股份總數的90%,是美邦服飾的控股股東。其中,周成建直接持有發行人控股股東華服投資70%的股權,並擁有華服投資另一股東上海祺格90%的股權。美邦服飾的二股東是胡佳佳,持有公司股票6000萬股,持股比例為10%,並同時持有華服投資股東上海祺格10%的股權。首次公開發行7000萬股之後,華服投資的持股比例被稀釋至80.6%,胡佳佳的則被稀釋至8.95%。周成建依然對美邦服飾佔據絕對主導地位。

4月18日,美邦在上海舉行了第三次品牌升級品鑒會,同時,也發佈了ME&CITY2018秋冬系列新品。周成建在現場強調公司在2017年10月開始,全國累計業績已經實現正增長,扭轉了過去五年連續負增長的局面,同時,修正過往的錯誤是公司首要任務,在品牌、產品和零售三大方面彌補之前所走的彎路。

而就美邦最近發佈的2018第一季度財報來看,集團的糾錯之舉已初見成效。2018年1月至3月,美邦服飾營業收入21.78億元,淨利潤為5040.6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0.12%和74.2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