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很快將突破1000萬人口,西安打贏人才戰有哪些優勢?

近年來, 無論是北、上、廣, 還是西安、杭州、武漢、成都等, 都卯足了勁廣招人才, 打響了一場“人才戰”, 目前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成為國內備受關注的熱點。

資料顯示, 2017年全年, 西安市新遷入人口25萬餘人, 而2018年西安戶籍新政升級後, 僅1月1日至4月16日, 西安市就新遷入人口30萬, 超過上年度總和。

大量人口漲潮般湧入城市, 住房、入學、就醫、養老, 乃至供電、供氣、交通、垃圾處理等等, 西安是否做好了應對?

為此, 華商報推出“透視西安戶籍·人才新政”系列報導。

引入人才數字

2016年西安市常住人口883.2萬人, 西咸新區60.5萬人

2017年新遷入西安落戶人數25萬餘人, 即2017年西安市常住人口達到968.7萬人

2018年第一季度新增遷入落戶人數約24.5萬人, 至此, 西安市常住人口已達993.2萬人

按此推算, 西安很快將突破1000萬人口

引入人才的優勢

 ■“硬實力”

在全國省會城市範圍內, 西安GDP排名從2016年第11位躍升至2017年第8位, 進入10強, 2017年GDP名義增速全國第1

《2017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除北、上、廣、深這4個一線城市之外, 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西安列第8位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5》資料顯示, 從宜居競爭力指數來看, 西安排在第13位

《機遇之城2018》排名顯示, 除北、上、廣、深外, 在列入觀察名單的其餘26座城市中西安居第6位,

相比在《機遇之城2017》中的第8位, 又晉升了2位

 ■“軟實力”

西安相繼被賦予了“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及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等多重定位, 而且西安自身定位也著眼於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這些城市特徵、發展目標、配套政策是獨一無二的

面臨的問題

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均佔有率能否跟上

新落戶人才的子女能否如願入學

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是否與新落戶人才數相互匹配, 能提供的就業崗位與新落戶人才的專業特長是否對口適應

民營經濟不發達限制了青年人才、大學畢業生獲得工作崗位的數量

創業、住房、醫療等

1

全國各城市緣何人才大戰?

“一帶一路”國際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張寶通說:“改革開放四十年, 我國由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主要靠沿海開放引領, 機遇主要在東部。 進入新時代, 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主要靠‘一帶一路’引領”。

據瞭解, 張寶通還是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 同時擔任著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中國委員會高級顧問。

歷史發展最大的機遇主要在西部, 特別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 在亞歐大陸橋, 在大關中或關中平原城市群, 而對陝西尤其西安而言, “一帶一路”核心區的歷史機遇難能寶貴, 要發展就需要大量的、各行各業的人才。 張寶通說, 從經濟學發展角度而言, 吸引人才不能單純將“人”和“才”簡單區別開來, 因為“行行出狀元”。 一個城市發展既要有高精尖高端產業人才, 更需要各行各業的普通大眾人才。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尹小俊認為, 大幅度吸納人才是完善人才構成結構及其整體層次的現實需要。

對於不少大城市而言,在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戶籍新政”落地實施猶如城市入口開閘,使人才規模化湧入,這是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也是城市發展機遇的新入口。尹小俊指出,如果說以往人才引進“重中之重”是追求高端人才的話,那麼當下引進人才則推崇覆蓋面、多層次、規模化,現在引才聚才則是對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兩者兼顧,即通過“人才新政”實現完善城市整個人才金字塔的目標,既要關注中上層塔尖部的人才,也要留心中下層塔底部的人才,全方位做好未來城市競爭和產業發展領域的人才儲備。

整體上來看,城市與人才互相影響、相輔相成。一方面,城市能為人才提供一展所長的平臺空間和能力發揮的保障條件,另一方面,人才創新創業能夠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社會效益,引才用才改變城市發展命運,二者互助關係值得關注。

截至2018年2月,全國共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據統計,截至2018年3月,共有20多個城市加入“人才爭奪戰”格局,如西安、武漢、成都、杭州、鄭州、南京、廣州、濟南等,紛紛出臺各具特色的“人才新政”。將上述這兩組城市資料簡要對比就會發現,9個國家中心城市絕大多數已加入近期“人才大戰”,另外10餘座城市也有不少接近國家中心城市的水準,如杭州、南京、長沙、青島、瀋陽等,正在積極爭取努力早日加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這些都有力說明,城市格局與人才流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

西安有哪些核心吸附力?

尹小俊介紹,一座城市的“硬體”和“軟體”越強,其魅力和吸附力就越大,更容易吸引人才湧入。

城市“硬實力”對人才流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裡?尹小俊說,城市的“硬實力”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條件、生活環境品質、就業崗位供給情況以及城市經濟產業發展空間等,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人才的去留。

以西安為例,從經濟實力來看,在全國省會城市範圍內,西安的GDP排名從2016年第11位躍升至2017年第8位,進入10強,西安2017年的GDP名義增速全國第1。

《2017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位次,除北、上、廣、深這4個一線城市之外,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西安列第8位。根據《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5》資料顯示,從宜居競爭力指數來看,西安排在第13位。按照《機遇之城2018》排名顯示,北、上、廣、深4座超大城市之外,列入觀察名單的其餘26座城市中西安居第6位,與西安在《機遇之城2017》中的第8位相比又晉升了2位。這些指標及其變化趨勢充分反映出西安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的地位,基本都在前10名左右,甚至部分指標處於更具優勢的位次,因此,有競爭力和含金量的城市,才能成為聚集人才的平臺,才能擁有更加匹配的人才隊伍,才能盡情釋放各類人才的才華,才能整合人才與產業產生規模效應,進一步推動城市邁向新高度。

在“軟實力”方面,西安相繼被賦予了“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及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等多重定位,而且西安自身定位也著眼於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這些獨一無二的城市特徵、發展目標、配套政策都決定了西安對不同類型資源具有相當強度的吸附能力,當然也包括人才資源。

“城市軟體”構成要素為西安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保障。尹小俊指出,城市整體實力增長,促使城市崛起,必會加入人才爭奪格局,這是可持續吸引人才穩定落戶西安的最具核心競爭力之處,而人才逐漸聚集形成人才優勢後,又能塑造更具影響力的城市地位,彼此形成良性迴圈。

3

人才新政能帶來什麼影響?

西安不斷升級的“戶籍新政”、“人才新政”,從宏觀而言,能給西安帶來哪些影響呢?

尹小俊說,西安新政自實施以來,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和社會關注率。從宏觀上看,這種積極影響可以濃縮為“三個西安”(開放西安、創新西安、機遇西安)的城市形象認知,外界加深對西安城市的理解,這也是對西安“人才新政”及其相關創新舉措帶來的積極效果的客觀總結。

具體來看,“開放西安”反映出西安自古以來的古城風範和文化底蘊,也表明一種城市態度:歡迎一切願意成為新西安人的人才們一起與西安的未來共同奮鬥。

“創新西安”表明在西安,創新無處不在,西安不光有變革的勇氣,也有創新的辦法。

“機遇西安”在於展現西安為外來者創造的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西安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以及正在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等,這些定位都為西安城市快速崛起創造了難得的政策發展環境和時代機遇。

那麼,人才選擇城市“安居樂業”的關鍵點在哪?

尹小俊說,西安對人才而言,是一座“不設防的魅力城市”,從2017年啟動的戶籍新政,到緊隨而至的人才新政,都切中了引才面臨的“痛點”——“城市身份”,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能否如願獲得戶籍,以往經常讓人糾結的一個難題,隨著上述新政的落地實施,逐一破題了。戶籍新政與人才新政化解了青年人才的尷尬,做漂一族而無戶籍身份的艱難處境發生了改變,西安戶籍新政做到了青年人才有能力拿到戶籍並且能夠儘快地拿到,營造了一種獲得感和舒適感,這樣的城市是有溫度和親和力的,這是觀察城市宜居的一個側面。

4

上學就業等問題怎麼辦?

資料顯示,2017年遷入西安的落戶人數總計25萬餘人,2018年截止4月16日,西安遷入30萬人,這兩個時間段合計50多萬人,由此也應看到戶籍新政、人才新政過後,西安面臨的新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隨著城市落戶門檻的標準降低,必然會在短時間增加一定數量規模的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與此同時,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均佔有率等指標能否跟上,是西安面臨的新的考驗。

第二,2016年西安市常住人口883.21萬人,西咸新區60.5萬人,2017年新遷入西安落戶人數25萬餘人,即2017年西安市常住人口達到968.7萬人,2018年第一季度新增遷入落戶人數約24.5萬人,即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西安市常住人口已達993.2萬人,按此推算很快將突破1000萬人口。

按2016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883.21萬人,2017年西安市小學規模1125所進行測算可得,學校數與人口數比值是1:7850.75,即每7850人有1所小學。如按2017年西安市常住人口968.5萬人,2017年西安市小學規模1125所進行測算可得,學校數與人口數比值是1:8608.88,即每8608人有1所小學。

由此看來,入學壓力還是非常大的,新落戶人才的子女能否如願入學,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西安人才新政後的相關配套政策是否準備充分和調適能力的強弱。

第三,2018年前3個月約24.5萬人新落戶西安,其中,人才引進1萬人,學歷落戶15萬人,學歷落戶人數占比達到61.22%,應該看到學歷落戶並不等同於獲得了相應的就業工作崗位,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是否與新落戶人才數相互匹配,能提供的就業崗位與新落戶人才的專業特長是否對口適應?還需要就業市場進一步核對總和變化應對,這是一個隨著戶籍人口數增加帶來的新挑戰。

此外,陝西民營經濟不發達也限制了青年人才、大學畢業生獲得工作崗位的數量。根據《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資料可知,陝西共有4家企業入圍,而四川有10家企業入選,湖北則有19家企業上榜,陝西與川鄂兩省存在差距,民營企業數量的多寡直接制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規模,也影響到新落戶人口的就業問題。

“短短一兩年,西安市人口激增,說明人才看好西安的未來,”張寶通說,人才彙聚將極大促進和推動大西安的建設,但同時也會帶來諸如孩子上學、就業崗位、創業、住房、醫療等等新的問題。人才來了,其他配套設施也要“追趕超越”,及時跟進。

“大量人口來了,房子不夠住怎麼辦,政府就要趕緊想辦法蓋,孩子沒幼稚園上怎麼辦?政府就要及時想辦法解決新建幼稚園,諸如類似的問題,均可以‘問題導向’思維來解決問題。”張寶通說,政府人才引進配套措施和基礎建設要迅速超越做出相應的跟進,應對在未來5年、10年甚至20年城市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從而更好地促進一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

各城市人才競爭日趨白熱化

2014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不少大中城市陸續放寬落戶條件,這些方面的調整變化為“人才新政”的順利實施創造了難得的政策機遇。

目前,“人才新政”並不局限于西安、成都、武漢,還有諸如長沙、杭州、南京、鄭州等城市,都在積極推行“人才新政”和“戶籍新政”引才聚才。這些城市戶籍新政內容,充分證明了人才引進工作競爭日趨白熱化。

西安戶籍新政逐步推進

■2017年3月,西安“戶籍新政”落地實施,明確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限制

■2017年6月,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落戶不受年齡限制,本科學歷放寬至45歲

■2018年1月,西安戶籍政策繼續升級,僅憑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辦理學歷落戶

■2018年2月,西安公安出臺便民舉措,個人落戶一站式辦結

■2018年3月,憑身份證、學歷即可線上落戶,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即可落戶等創新舉措

對於不少大城市而言,在戶籍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戶籍新政”落地實施猶如城市入口開閘,使人才規模化湧入,這是政策紅利的集中釋放,也是城市發展機遇的新入口。尹小俊指出,如果說以往人才引進“重中之重”是追求高端人才的話,那麼當下引進人才則推崇覆蓋面、多層次、規模化,現在引才聚才則是對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兩者兼顧,即通過“人才新政”實現完善城市整個人才金字塔的目標,既要關注中上層塔尖部的人才,也要留心中下層塔底部的人才,全方位做好未來城市競爭和產業發展領域的人才儲備。

整體上來看,城市與人才互相影響、相輔相成。一方面,城市能為人才提供一展所長的平臺空間和能力發揮的保障條件,另一方面,人才創新創業能夠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社會效益,引才用才改變城市發展命運,二者互助關係值得關注。

截至2018年2月,全國共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據統計,截至2018年3月,共有20多個城市加入“人才爭奪戰”格局,如西安、武漢、成都、杭州、鄭州、南京、廣州、濟南等,紛紛出臺各具特色的“人才新政”。將上述這兩組城市資料簡要對比就會發現,9個國家中心城市絕大多數已加入近期“人才大戰”,另外10餘座城市也有不少接近國家中心城市的水準,如杭州、南京、長沙、青島、瀋陽等,正在積極爭取努力早日加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這些都有力說明,城市格局與人才流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

西安有哪些核心吸附力?

尹小俊介紹,一座城市的“硬體”和“軟體”越強,其魅力和吸附力就越大,更容易吸引人才湧入。

城市“硬實力”對人才流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哪裡?尹小俊說,城市的“硬實力”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條件、生活環境品質、就業崗位供給情況以及城市經濟產業發展空間等,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人才的去留。

以西安為例,從經濟實力來看,在全國省會城市範圍內,西安的GDP排名從2016年第11位躍升至2017年第8位,進入10強,西安2017年的GDP名義增速全國第1。

《2017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位次,除北、上、廣、深這4個一線城市之外,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西安列第8位。根據《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5》資料顯示,從宜居競爭力指數來看,西安排在第13位。按照《機遇之城2018》排名顯示,北、上、廣、深4座超大城市之外,列入觀察名單的其餘26座城市中西安居第6位,與西安在《機遇之城2017》中的第8位相比又晉升了2位。這些指標及其變化趨勢充分反映出西安在全國各大城市中的地位,基本都在前10名左右,甚至部分指標處於更具優勢的位次,因此,有競爭力和含金量的城市,才能成為聚集人才的平臺,才能擁有更加匹配的人才隊伍,才能盡情釋放各類人才的才華,才能整合人才與產業產生規模效應,進一步推動城市邁向新高度。

在“軟實力”方面,西安相繼被賦予了“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及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等多重定位,而且西安自身定位也著眼於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這些獨一無二的城市特徵、發展目標、配套政策都決定了西安對不同類型資源具有相當強度的吸附能力,當然也包括人才資源。

“城市軟體”構成要素為西安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保障。尹小俊指出,城市整體實力增長,促使城市崛起,必會加入人才爭奪格局,這是可持續吸引人才穩定落戶西安的最具核心競爭力之處,而人才逐漸聚集形成人才優勢後,又能塑造更具影響力的城市地位,彼此形成良性迴圈。

3

人才新政能帶來什麼影響?

西安不斷升級的“戶籍新政”、“人才新政”,從宏觀而言,能給西安帶來哪些影響呢?

尹小俊說,西安新政自實施以來,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和社會關注率。從宏觀上看,這種積極影響可以濃縮為“三個西安”(開放西安、創新西安、機遇西安)的城市形象認知,外界加深對西安城市的理解,這也是對西安“人才新政”及其相關創新舉措帶來的積極效果的客觀總結。

具體來看,“開放西安”反映出西安自古以來的古城風範和文化底蘊,也表明一種城市態度:歡迎一切願意成為新西安人的人才們一起與西安的未來共同奮鬥。

“創新西安”表明在西安,創新無處不在,西安不光有變革的勇氣,也有創新的辦法。

“機遇西安”在於展現西安為外來者創造的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西安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以及正在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等,這些定位都為西安城市快速崛起創造了難得的政策發展環境和時代機遇。

那麼,人才選擇城市“安居樂業”的關鍵點在哪?

尹小俊說,西安對人才而言,是一座“不設防的魅力城市”,從2017年啟動的戶籍新政,到緊隨而至的人才新政,都切中了引才面臨的“痛點”——“城市身份”,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能否如願獲得戶籍,以往經常讓人糾結的一個難題,隨著上述新政的落地實施,逐一破題了。戶籍新政與人才新政化解了青年人才的尷尬,做漂一族而無戶籍身份的艱難處境發生了改變,西安戶籍新政做到了青年人才有能力拿到戶籍並且能夠儘快地拿到,營造了一種獲得感和舒適感,這樣的城市是有溫度和親和力的,這是觀察城市宜居的一個側面。

4

上學就業等問題怎麼辦?

資料顯示,2017年遷入西安的落戶人數總計25萬餘人,2018年截止4月16日,西安遷入30萬人,這兩個時間段合計50多萬人,由此也應看到戶籍新政、人才新政過後,西安面臨的新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隨著城市落戶門檻的標準降低,必然會在短時間增加一定數量規模的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與此同時,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人均佔有率等指標能否跟上,是西安面臨的新的考驗。

第二,2016年西安市常住人口883.21萬人,西咸新區60.5萬人,2017年新遷入西安落戶人數25萬餘人,即2017年西安市常住人口達到968.7萬人,2018年第一季度新增遷入落戶人數約24.5萬人,即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西安市常住人口已達993.2萬人,按此推算很快將突破1000萬人口。

按2016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883.21萬人,2017年西安市小學規模1125所進行測算可得,學校數與人口數比值是1:7850.75,即每7850人有1所小學。如按2017年西安市常住人口968.5萬人,2017年西安市小學規模1125所進行測算可得,學校數與人口數比值是1:8608.88,即每8608人有1所小學。

由此看來,入學壓力還是非常大的,新落戶人才的子女能否如願入學,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考驗西安人才新政後的相關配套政策是否準備充分和調適能力的強弱。

第三,2018年前3個月約24.5萬人新落戶西安,其中,人才引進1萬人,學歷落戶15萬人,學歷落戶人數占比達到61.22%,應該看到學歷落戶並不等同於獲得了相應的就業工作崗位,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是否與新落戶人才數相互匹配,能提供的就業崗位與新落戶人才的專業特長是否對口適應?還需要就業市場進一步核對總和變化應對,這是一個隨著戶籍人口數增加帶來的新挑戰。

此外,陝西民營經濟不發達也限制了青年人才、大學畢業生獲得工作崗位的數量。根據《2017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資料可知,陝西共有4家企業入圍,而四川有10家企業入選,湖北則有19家企業上榜,陝西與川鄂兩省存在差距,民營企業數量的多寡直接制約了民營經濟的發展規模,也影響到新落戶人口的就業問題。

“短短一兩年,西安市人口激增,說明人才看好西安的未來,”張寶通說,人才彙聚將極大促進和推動大西安的建設,但同時也會帶來諸如孩子上學、就業崗位、創業、住房、醫療等等新的問題。人才來了,其他配套設施也要“追趕超越”,及時跟進。

“大量人口來了,房子不夠住怎麼辦,政府就要趕緊想辦法蓋,孩子沒幼稚園上怎麼辦?政府就要及時想辦法解決新建幼稚園,諸如類似的問題,均可以‘問題導向’思維來解決問題。”張寶通說,政府人才引進配套措施和基礎建設要迅速超越做出相應的跟進,應對在未來5年、10年甚至20年城市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從而更好地促進一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

各城市人才競爭日趨白熱化

2014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不少大中城市陸續放寬落戶條件,這些方面的調整變化為“人才新政”的順利實施創造了難得的政策機遇。

目前,“人才新政”並不局限于西安、成都、武漢,還有諸如長沙、杭州、南京、鄭州等城市,都在積極推行“人才新政”和“戶籍新政”引才聚才。這些城市戶籍新政內容,充分證明了人才引進工作競爭日趨白熱化。

西安戶籍新政逐步推進

■2017年3月,西安“戶籍新政”落地實施,明確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限制

■2017年6月,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落戶不受年齡限制,本科學歷放寬至45歲

■2018年1月,西安戶籍政策繼續升級,僅憑身份證、畢業證即可辦理學歷落戶

■2018年2月,西安公安出臺便民舉措,個人落戶一站式辦結

■2018年3月,憑身份證、學歷即可線上落戶,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即可落戶等創新舉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