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九九陽功,使氣在周身運動,以增強體質與氣的活力!

九九陽功, 是在練易筋經的基礎上, 採用震樁的姿勢, 使丹田之氣鼓蕩, 並按一定的姿勢、呼吸、意念, 使氣在周身運動, 以增強體質與氣的活力, 是外氣療法的主要手法, 如震法、顫法及點射形導氣發功的基礎功夫。

一、預備勢練法

(一)基本襠勢:基本襠勢是中襠震樁式。

松靜站立, 兩腳與肩同寬, 五趾著地。 兩手自然下垂, 沉肩垂肘, 頭如頂物, 兩目平視, 視而不見, 舌抵上齶, 前胸微挺, 後臀微收, 膝放鬆微屈, 精神貫注, 自然呼吸。

站定後先如練靜功之法, 吐濁氣三口。 然後以膝關節的微動屈伸, 引動全身震動, 開始震動之幅度大,

也不自然, 經一段時間的鍛煉後, 震動由全身向下丹田收攏, 以丹田為中心震顫, 氣機隨丹田的震顫有節奏的向周身擴散。

(二)柔帶脈:接前中襠震樁式, 做以下預備功勢的鍛煉。

兩手放於右側帶脈處, 掌心向帶脈。 用逆腹式呼吸, 配合進行手的運行。 吸氣時, 左掌在前, 右掌在後, 以震顫之力推動帶脈之氣向左側旋轉, 意念隨手, 以意導氣, 氣行意隨, 兩目微閉, 內視帶脈;呼氣時, 右手在前, 左手在後, 以震顫之氣推動帶脈之氣向右旋轉, 內視、意念同上, 共9息。 然後用同樣功式, 引帶脈之氣吸氣向右, 呼氣向左轉9息。

操作時姿勢、呼吸、意念、震顫要配合好。 腰部充分放鬆, 以手的氣動, 帶動腰部自然作小幅度的旋轉。 自覺腰軟綿如絲束,

帶脈溫熱, 氣行腰周, 全身經絡氣脈活躍、通暢。

(三)三田開合:取中襠震樁式, 吸氣時兩手移至下丹田處, 掌心向外, 兩外勞宮穴相對。 然後慢慢向兩側分推, 約與肩同寬。 同時收腹、提肛, 意想丹田開放, 浩然之氣自丹田而入。 呼氣時兩手翻掌內勞宮對向下丹田, 慢慢內收, 至約一拳之距離。 同時鼓腹松肛, 意念、震顫、兩手與丹田成為一體, 震顫感應之氣收入丹田, 口鼻呼吸浩然之氣, 亦下沉丹田。 共9息。

然後兩手移至中丹田(膻中)處, 以同法在中丹田開合9息。 但吸氣時提氣中丹田, 呼氣時要使真氣下沉于下丹田。

再將兩手移至上丹田(印堂)處, 以同法在上丹田開合9息。 但吸氣時初練只提氣至中丹田, 逐漸練習提至上丹田;呼氣時氣沉下丹田。

最後仍以震樁式鍛煉。 兩手移至前額上, 兩掌心向下, 指尖相對。 呼氣時兩手下推至恥骨聯合處, 以意向下丹田引氣, 貫通上、中、下三田。 吸氣時, 兩掌在恥骨聯合處翻掌, 手心朝上, 向上升舉至額上, 以意引氣使氣貫三田, 共10次。

【按】預備勢練法中柔帶脈與三田開合共做完天地55數, 以成乾坤陰陽之合數。 全身氣機振奮, 氣貫三田, 與天地之氣相合, 內外交流, 共振不息, 天、地、人三才合為一體, 為各姿勢練震顫之氣運至指掌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練各勢才能“氣”“力”相合, 顫動運行相貫, 以意行氣, 以氣催力, 得心應手。

二、姿勢練法

各姿勢練法, 是在練習預備勢的基礎上, 以下丹田為中心震動, 使氣機隨著震動之勢, 在意念控制下自然運行。

其法仍以中襠震樁式進行, 但必須震樁與姿勢柔為一體, 使氣運達到姿勢之動作上去。

(一)仙人指路:

1.吸氣時, 收腹、提肛, 從下丹田提氣至中丹田;兩手隨之上移, 屈肘仰掌, 置腰之兩側, 掌心向上。

2.呼氣將真氣收歸於丹田, 同時以丹田震顫之氣機為中心, 以意導氣, 氣行意隨, 運氣於右上肢。 四指併攏, 拇指伸直, 腕關節微背伸上翹。 隨氣運行之力, 肘臂運勁, 立掌著力向前推出, 勁蓄小魚際處。

3.吸氣時握拳或原掌式收回胸前, 變俯掌下按。 左手仰掌上行, 提氣至中丹田。 呼氣時以同法將左手推出, 左右各9息。 收回胸前, 提氣至中丹田, 側掌待勢。

【按】本勢是練少陰、太陽、太陰、陽明經氣脈的架子。 呼氣運動前推手臂之力, 將從下丹田提至中丹田之氣,

由少陰、太陽經運達於掌、小魚際及小指處。 吸氣收回時, 氣由以上表裡經之太陰、陽明收回中丹田, 與下丹田上行之氣相合。 氣脈隨著丹田, 全身震動之節奏而運行。 氣行如珠注, 源源不斷的發出並不斷的收回下丹田。 本法是推、拉、引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二)前推八匹馬:

1.接前勢, 呼氣時, 運氣中丹田達於肩臂, 兩掌心勞宮穴相對, 拇指伸直, 四指併攏, 慢慢向前推動, 至肩、肘、腕相平。 拇指上翹後拉, 四指併攏, 側掌下壓, 氣貫四指之指端。 同時借膈肌的下壓與腹肌的隆起, 導真氣下歸於丹田。

2.吸氣時, 四指放鬆, 拇指上翹後拉, 慢慢屈肘, 收回兩脅部, 同時提丹田之氣與兩手回收之氣合于中丹田, 再呼氣推出共9息。 然後, 收回兩掌在胸前交叉待勢。

【按】本勢是練手三陰、手三陽經氣脈的架子,是練指端活力的功夫。運氣主要由手三陰、手陽明經發出,貫手掌達於指端,再由手三陽經、手太陰收回。練功中指端有麻脹、熱感,是氣達於指的效應。本式是震、推、拉、引、定等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三)鳳凰展翅:

1.接前勢,呼氣時,兩手由立掌交叉,慢慢向左右分開,運中丹田之氣下行下丹田,上行於兩臂。十指欲翅,四指併攏,內勞宮有欲突出之勢。兩手左右拉開,順勢將掌心轉向左右兩側,再向兩側分推至肩、肘、腕平。指仍欲翹,勞宮欲突,氣蓄掌心。

2.吸氣時,兩掌旋腕,屈肘內收,逐漸掌心相對,在胸前立掌交叉,共做9息。再收回胸兩側,仰掌待勢。

【按】本勢是練手厥陰及手少陽經的架子。推出時氣蓄內勞宮,收回時氣蓄外勞宮,轉而收回丹田。本勢久練,發氣線在掌之周圍,其集中點在內外勞宮之間。是推、拉、顫、定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四)兩手托天:

1.接前勢,呼氣時,兩掌緩緩上托,至廉泉部,慢慢向外翻掌成兩手上托之勢,托至頂點,兩手指端約距一拳,虎口相對,四指併攏,拇指分開。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一股上行,隨上肢的運動,達於掌指,凝聚於兩手之間;一股隨膈肌下降,下行于丹田。

2.吸氣時,旋腕翻掌,指端向上,手掌內勞宮對向任脈收回,收指掌之氣並提下丹田之氣共9息。兩手仰掌於胸兩側待勢。

【按】本勢是練上、中、下三焦,少陽、太陽、少陰經氣脈的架子,使陰經之氣脈負陽而上達於整個手掌面,然後順陽經抱陰而下,達于丹田,再下達於足趾。是推、拉、引、顫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五)水中撈月:

1.接前勢,呼氣時,兩手向左右分開,腰微前俯,兩手象撈物狀,在兩腳間向中點合攏,至兩手指尖距一拳左右,指掌蓄勁有撈托重物狀。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一股下降于丹田,一股隨動勢達於兩手之間。

2.吸氣時,順勢直腰,抱月至胸前,貫氣于丹田,共9息。兩手側掌置於胸兩側待勢。

【按】本勢下俯,運腰用柔勁,緩緩而動。兩目微閉,調節兩目閉合之鬆緊度,視兩腿之間,猶如月之圓者,或一團一點亮星者作為月。兩手似水中摸物,緩緩集中於此亮處撈起,收入丹田。本勢是養丹練腎,通調任、督及推、拉、顫手法發功導氣的基礎功夫。

(六)抱球三揉:接前勢,呼氣時,兩手出掌右側,左掌在上,右掌在下,成抱球狀。吸氣時兩掌抱球向上下微拉,似球充氣脹大之狀。隨之左手向內旋,右手向外旋,邊旋邊拉,運氣在兩掌之間旋轉。使中丹田之氣下歸丹田與上行兩手之間。呼氣時微按如壓縮之狀,隨之左手向內旋,右手向外旋,運氣在兩手掌之間旋轉,同時提下丹田,運上肢之氣收回至中丹田。共3息。再以同法,右手轉上,左手轉下,在中間拉壓3息;最後在左側,左手轉上,右手轉下,拉壓3息,共9息。兩手在左側抱球待勢。

【按】本勢是運氣出勢的架子。氣達兩掌間,手、足三陽、三陰經脈之氣貫入兩手掌。陰陽氣在兩手之間運行,似抱球之旋轉,此球縮脹與意念相合,陰陽相抱,周流不息。是推、拉、旋、顫等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七)運掌合瓦:接前勢,呼氣時,左手在下前伸三陰之氣外行;右手拉回,三陽之氣內收。吸氣時右手向前伸,三陰經之氣外行;左手拉回,三陽之氣內收。兩手在一推一拉之時,導引手三陰、手三陽之氣脈運行,共9息。兩手仰掌置於胸兩側待勢。

【按】本勢導引手三陰、三陽經使氣脈外達於掌,內行于丹田,陰陽相抱,迴圈不息。是推、拉、引、顫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八)風擺荷葉:接前勢,呼氣時,兩手慢慢交叉向前推,肩、肘、腕、手相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交叉,掌心向上。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下行于下丹田,上行於兩掌,兩手陰經與陽經氣脈相接。再兩臂外分,微下壓,氣脈達大魚際及拇指端。吸氣時小魚際上翅,兩臂內收,至兩手交叉,再收回胸前,共9息。兩手仰掌放於胸前待勢。

【按】本勢是運動三陰、三陽經氣脈的架子,出勢以手太陰、陽明經促動厥陰,少陰經氣脈達於掌指;收回則以少陰、太陽經為主,促動陰經之氣脈達于中丹田。是推、拉、引手法導氣發功的基礎功夫。

(九)混元調氣:

接前勢,呼氣時兩手仰掌伸出,至肩、肘、腕相平;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下降下丹田,並運達指掌。吸氣時,變側掌,掌心向外,劃弧向兩側,翻掌提氣至腋下,掌心向上,指端向胸側。最後呼氣再推出,共9息。

【按】本勢調動天地人三氣於一體,調合周身之氣脈,為收勢做準備。

收勢:兩手相疊,左手在內,右手在上(女相反)放于下丹田處,慢慢停止震動,收氣歸於丹田。自然呼吸,守丹田片刻。然後搓臉及手,自然活動。

揉腹壯丹功

揉腹壯丹功是配合靜、動功練氣的輔助功法。兼練此功法,五臟堅實,內氣壯盛,氣積不弛,氣力倍增,穴位開合靈敏,不致出偏。特別是練功已成,發氣治病之時,不練內壯揉丹之類的功夫,則不能保持內氣壯盛。雖大小周天已通(特別是意通),氣可循周天運轉,亦能隨意達於四肢。但是此時內丹則虛,氣虛力薄。若此時持續練功,不發氣醫人之疾,尚能健身延年。若要發氣醫病,因內尚不壯,而氣到穴開,衛外之能力不足,很易受病理之氣的干擾,而影響自身,造成局部不適,或出現周身氣機紊亂,使長年練功之成果毀於發氣醫病。揉腹壯丹功,是兼壯內氣的輔助功法之一,若長年堅持,必得效益,亦是發氣治病者必練功夫。

揉之方法是:首先仰臥於床上,兩腿自然伸直,兩手放於體側,周身、內臟放鬆,排除雜念,自然呼吸,舌抵上齶,將腹部衣帶解開,暴露揉的部位,按以下步驟練功。

(一)腹部行功:

1.將右手掌放於劍突下胃脘部約一掌大之部位,自右向左旋轉揉動,女則以左手自左向右。此因男左轉順陽為補,女右轉順陰為補之故。揉動時不可故意用力使手僵硬,要自然柔和,覺腹內軟綿綿,是為正法,排除雜念,靜心內觀,著意守中,意不外弛,勿忘勿助,自然呼吸,注意體會掌下綿綿悠悠,溫暖如春得氣之感,切勿手臂過度勞累。每次揉15~30分鐘,逐漸增至1小時。每天早、中、晚3次或早、晚2次.

約行功月餘,氣漸凝聚,胃覺增大,腹內壯實,飲食增加,睡眠也好。其中脘部按之有堅實及氣充彈手之感覺,腹直肌也較堅硬或漸隆起,如運氣弩力則更明顯。此時自心口至腹上之中線,軟而有陷,為任脈不充之表現,以掌根重點揉之,並握空拳自上而下輕輕敲擊。久練則無下陷,氣亦充實,至此約百日。

2.以後行功則先用右掌揉腹右側,自肋下至腹股溝旋轉揉運12數,再以同法以左掌揉運左腹側12數,然後將右掌放于小腹部丹田處,自左而右,旋轉揉運。呼吸意念同上,15~30分鐘。揉後以空拳輕輕拍打。約百日,丹田及整個腹部氣機充盈、堅實而有彈力。

3.然後行功,先用空拳捶擊胸之中線及兩側,後施用丹田之揉法。久行胸腹之氣皆堅實、充盈,是為任、沖二脈氣滿。

(二)背腰部行功:此時可運氣入督脈,用特製之桑條棒或木槌自行打擊,或著人用空拳拍擊督脈及膀胱經第一支線與第二支線處。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輕輕捶擊。然後以掌根揉之。凡捶擊後,必用掌根搓揉,令其氣機均潤。約百日,督脈之氣充滿,堅實。

(三)四肢行功:當任、督二脈充實之後,就可自行或著他人用空拳或掌或特製工具拍擊上肢及下肢。自上而下,重點捶擊肌肉豐滿處。

以上各種部位之捶擊,可用手法,亦可使用特製之沙袋、桑條棒或木槌進行捶擊。

當功行約一年,則氣周全身,堅實而有力,衛外之機能堅強,穴位閉開靈敏,不致受穢氣之干擾。以後只每日拿出一定時間揉腹,捶擊四肢,作為繼續鍛煉之用。

乾坤運轉功

乾坤運轉功是通過兩手在人體上下、左右、前後三個位置上運轉以行周身陰陽之氣機。使陰陽二氣上達於手迴圈交流,以鍛煉周身之氣機,提高手法對氣的感知程度。是導氣、發功的必練的功法。

(一)預備。取坐式或站式。以站式為例:松靜站立,兩腳與肩等寬,全身放鬆,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兩目輕閉,舌抵上齶,兩手合十當胸成佛掌式待勢。

(二)上下抱球運轉。兩手掌在胸、腹前自然伸開,呈抱球狀。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拇指與膻中穴同高;右手在下,小魚際與肚臍平。兩手內勞宮相對。呼吸自然,意想兩手抱一球(陰陽太極球),陰陽之氣在兩手之間迴圈。先用意吸一口氣入丹田,呼氣時從丹田將氣送入兩掌之間,隨之兩掌用內勁推、拉數次。有氣牽引或撐張感後,兩手推動氣球,左手向左旋轉,右手向右旋轉,似搓球之狀,做天數25次。然後兩手再向相反方向旋轉搓球,做地數30次。自然呼吸,意存兩手掌。抱球靜守片刻。

(三)左右抱球運轉。兩手在胸腹兩側自然伸開,呈抱球狀,兩內勞宮穴相對,兩拇指與膻中穴同高,意想兩手抱球。先吸一口氣入丹田,再呼氣送入兩手之間,隨之兩手左右用內勁推、拉數次。有氣牽引或撐張感後,兩手推動氣球,左手向左旋轉,右手向右旋轉,做天數25次。然後兩手再向相反方向旋轉,做地數30次。自然呼吸,意存兩手掌,抱球靜守片刻。

(四)日月輪轉。左手在上,平天突穴;右手在下,平神闕穴,兩掌心向內,如懷中抱物狀。先吸一口氣入丹田,然後呼氣、運氣於兩手之間,用內勁將兩手與胸、腹推、拉數次。待有氣感後,左手向外轉,右手向內轉,兩手、前臂內外輪轉,做天數25次。然後兩手再向相反方向輪轉,做地數30次.最後兩手在胸前合十,成佛掌式收功。

收回兩掌在胸前交叉待勢。

【按】本勢是練手三陰、手三陽經氣脈的架子,是練指端活力的功夫。運氣主要由手三陰、手陽明經發出,貫手掌達於指端,再由手三陽經、手太陰收回。練功中指端有麻脹、熱感,是氣達於指的效應。本式是震、推、拉、引、定等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三)鳳凰展翅:

1.接前勢,呼氣時,兩手由立掌交叉,慢慢向左右分開,運中丹田之氣下行下丹田,上行於兩臂。十指欲翅,四指併攏,內勞宮有欲突出之勢。兩手左右拉開,順勢將掌心轉向左右兩側,再向兩側分推至肩、肘、腕平。指仍欲翹,勞宮欲突,氣蓄掌心。

2.吸氣時,兩掌旋腕,屈肘內收,逐漸掌心相對,在胸前立掌交叉,共做9息。再收回胸兩側,仰掌待勢。

【按】本勢是練手厥陰及手少陽經的架子。推出時氣蓄內勞宮,收回時氣蓄外勞宮,轉而收回丹田。本勢久練,發氣線在掌之周圍,其集中點在內外勞宮之間。是推、拉、顫、定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四)兩手托天:

1.接前勢,呼氣時,兩掌緩緩上托,至廉泉部,慢慢向外翻掌成兩手上托之勢,托至頂點,兩手指端約距一拳,虎口相對,四指併攏,拇指分開。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一股上行,隨上肢的運動,達於掌指,凝聚於兩手之間;一股隨膈肌下降,下行于丹田。

2.吸氣時,旋腕翻掌,指端向上,手掌內勞宮對向任脈收回,收指掌之氣並提下丹田之氣共9息。兩手仰掌於胸兩側待勢。

【按】本勢是練上、中、下三焦,少陽、太陽、少陰經氣脈的架子,使陰經之氣脈負陽而上達於整個手掌面,然後順陽經抱陰而下,達于丹田,再下達於足趾。是推、拉、引、顫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五)水中撈月:

1.接前勢,呼氣時,兩手向左右分開,腰微前俯,兩手象撈物狀,在兩腳間向中點合攏,至兩手指尖距一拳左右,指掌蓄勁有撈托重物狀。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一股下降于丹田,一股隨動勢達於兩手之間。

2.吸氣時,順勢直腰,抱月至胸前,貫氣于丹田,共9息。兩手側掌置於胸兩側待勢。

【按】本勢下俯,運腰用柔勁,緩緩而動。兩目微閉,調節兩目閉合之鬆緊度,視兩腿之間,猶如月之圓者,或一團一點亮星者作為月。兩手似水中摸物,緩緩集中於此亮處撈起,收入丹田。本勢是養丹練腎,通調任、督及推、拉、顫手法發功導氣的基礎功夫。

(六)抱球三揉:接前勢,呼氣時,兩手出掌右側,左掌在上,右掌在下,成抱球狀。吸氣時兩掌抱球向上下微拉,似球充氣脹大之狀。隨之左手向內旋,右手向外旋,邊旋邊拉,運氣在兩掌之間旋轉。使中丹田之氣下歸丹田與上行兩手之間。呼氣時微按如壓縮之狀,隨之左手向內旋,右手向外旋,運氣在兩手掌之間旋轉,同時提下丹田,運上肢之氣收回至中丹田。共3息。再以同法,右手轉上,左手轉下,在中間拉壓3息;最後在左側,左手轉上,右手轉下,拉壓3息,共9息。兩手在左側抱球待勢。

【按】本勢是運氣出勢的架子。氣達兩掌間,手、足三陽、三陰經脈之氣貫入兩手掌。陰陽氣在兩手之間運行,似抱球之旋轉,此球縮脹與意念相合,陰陽相抱,周流不息。是推、拉、旋、顫等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七)運掌合瓦:接前勢,呼氣時,左手在下前伸三陰之氣外行;右手拉回,三陽之氣內收。吸氣時右手向前伸,三陰經之氣外行;左手拉回,三陽之氣內收。兩手在一推一拉之時,導引手三陰、手三陽之氣脈運行,共9息。兩手仰掌置於胸兩側待勢。

【按】本勢導引手三陰、三陽經使氣脈外達於掌,內行于丹田,陰陽相抱,迴圈不息。是推、拉、引、顫手法發氣的基礎功夫。

(八)風擺荷葉:接前勢,呼氣時,兩手慢慢交叉向前推,肩、肘、腕、手相平,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交叉,掌心向上。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下行于下丹田,上行於兩掌,兩手陰經與陽經氣脈相接。再兩臂外分,微下壓,氣脈達大魚際及拇指端。吸氣時小魚際上翅,兩臂內收,至兩手交叉,再收回胸前,共9息。兩手仰掌放於胸前待勢。

【按】本勢是運動三陰、三陽經氣脈的架子,出勢以手太陰、陽明經促動厥陰,少陰經氣脈達於掌指;收回則以少陰、太陽經為主,促動陰經之氣脈達于中丹田。是推、拉、引手法導氣發功的基礎功夫。

(九)混元調氣:

接前勢,呼氣時兩手仰掌伸出,至肩、肘、腕相平;同時運中丹田之氣下降下丹田,並運達指掌。吸氣時,變側掌,掌心向外,劃弧向兩側,翻掌提氣至腋下,掌心向上,指端向胸側。最後呼氣再推出,共9息。

【按】本勢調動天地人三氣於一體,調合周身之氣脈,為收勢做準備。

收勢:兩手相疊,左手在內,右手在上(女相反)放于下丹田處,慢慢停止震動,收氣歸於丹田。自然呼吸,守丹田片刻。然後搓臉及手,自然活動。

揉腹壯丹功

揉腹壯丹功是配合靜、動功練氣的輔助功法。兼練此功法,五臟堅實,內氣壯盛,氣積不弛,氣力倍增,穴位開合靈敏,不致出偏。特別是練功已成,發氣治病之時,不練內壯揉丹之類的功夫,則不能保持內氣壯盛。雖大小周天已通(特別是意通),氣可循周天運轉,亦能隨意達於四肢。但是此時內丹則虛,氣虛力薄。若此時持續練功,不發氣醫人之疾,尚能健身延年。若要發氣醫病,因內尚不壯,而氣到穴開,衛外之能力不足,很易受病理之氣的干擾,而影響自身,造成局部不適,或出現周身氣機紊亂,使長年練功之成果毀於發氣醫病。揉腹壯丹功,是兼壯內氣的輔助功法之一,若長年堅持,必得效益,亦是發氣治病者必練功夫。

揉之方法是:首先仰臥於床上,兩腿自然伸直,兩手放於體側,周身、內臟放鬆,排除雜念,自然呼吸,舌抵上齶,將腹部衣帶解開,暴露揉的部位,按以下步驟練功。

(一)腹部行功:

1.將右手掌放於劍突下胃脘部約一掌大之部位,自右向左旋轉揉動,女則以左手自左向右。此因男左轉順陽為補,女右轉順陰為補之故。揉動時不可故意用力使手僵硬,要自然柔和,覺腹內軟綿綿,是為正法,排除雜念,靜心內觀,著意守中,意不外弛,勿忘勿助,自然呼吸,注意體會掌下綿綿悠悠,溫暖如春得氣之感,切勿手臂過度勞累。每次揉15~30分鐘,逐漸增至1小時。每天早、中、晚3次或早、晚2次.

約行功月餘,氣漸凝聚,胃覺增大,腹內壯實,飲食增加,睡眠也好。其中脘部按之有堅實及氣充彈手之感覺,腹直肌也較堅硬或漸隆起,如運氣弩力則更明顯。此時自心口至腹上之中線,軟而有陷,為任脈不充之表現,以掌根重點揉之,並握空拳自上而下輕輕敲擊。久練則無下陷,氣亦充實,至此約百日。

2.以後行功則先用右掌揉腹右側,自肋下至腹股溝旋轉揉運12數,再以同法以左掌揉運左腹側12數,然後將右掌放于小腹部丹田處,自左而右,旋轉揉運。呼吸意念同上,15~30分鐘。揉後以空拳輕輕拍打。約百日,丹田及整個腹部氣機充盈、堅實而有彈力。

3.然後行功,先用空拳捶擊胸之中線及兩側,後施用丹田之揉法。久行胸腹之氣皆堅實、充盈,是為任、沖二脈氣滿。

(二)背腰部行功:此時可運氣入督脈,用特製之桑條棒或木槌自行打擊,或著人用空拳拍擊督脈及膀胱經第一支線與第二支線處。自下而上,自上而下,輕輕捶擊。然後以掌根揉之。凡捶擊後,必用掌根搓揉,令其氣機均潤。約百日,督脈之氣充滿,堅實。

(三)四肢行功:當任、督二脈充實之後,就可自行或著他人用空拳或掌或特製工具拍擊上肢及下肢。自上而下,重點捶擊肌肉豐滿處。

以上各種部位之捶擊,可用手法,亦可使用特製之沙袋、桑條棒或木槌進行捶擊。

當功行約一年,則氣周全身,堅實而有力,衛外之機能堅強,穴位閉開靈敏,不致受穢氣之干擾。以後只每日拿出一定時間揉腹,捶擊四肢,作為繼續鍛煉之用。

乾坤運轉功

乾坤運轉功是通過兩手在人體上下、左右、前後三個位置上運轉以行周身陰陽之氣機。使陰陽二氣上達於手迴圈交流,以鍛煉周身之氣機,提高手法對氣的感知程度。是導氣、發功的必練的功法。

(一)預備。取坐式或站式。以站式為例:松靜站立,兩腳與肩等寬,全身放鬆,自然呼吸,排除雜念,兩目輕閉,舌抵上齶,兩手合十當胸成佛掌式待勢。

(二)上下抱球運轉。兩手掌在胸、腹前自然伸開,呈抱球狀。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拇指與膻中穴同高;右手在下,小魚際與肚臍平。兩手內勞宮相對。呼吸自然,意想兩手抱一球(陰陽太極球),陰陽之氣在兩手之間迴圈。先用意吸一口氣入丹田,呼氣時從丹田將氣送入兩掌之間,隨之兩掌用內勁推、拉數次。有氣牽引或撐張感後,兩手推動氣球,左手向左旋轉,右手向右旋轉,似搓球之狀,做天數25次。然後兩手再向相反方向旋轉搓球,做地數30次。自然呼吸,意存兩手掌。抱球靜守片刻。

(三)左右抱球運轉。兩手在胸腹兩側自然伸開,呈抱球狀,兩內勞宮穴相對,兩拇指與膻中穴同高,意想兩手抱球。先吸一口氣入丹田,再呼氣送入兩手之間,隨之兩手左右用內勁推、拉數次。有氣牽引或撐張感後,兩手推動氣球,左手向左旋轉,右手向右旋轉,做天數25次。然後兩手再向相反方向旋轉,做地數30次。自然呼吸,意存兩手掌,抱球靜守片刻。

(四)日月輪轉。左手在上,平天突穴;右手在下,平神闕穴,兩掌心向內,如懷中抱物狀。先吸一口氣入丹田,然後呼氣、運氣於兩手之間,用內勁將兩手與胸、腹推、拉數次。待有氣感後,左手向外轉,右手向內轉,兩手、前臂內外輪轉,做天數25次。然後兩手再向相反方向輪轉,做地數30次.最後兩手在胸前合十,成佛掌式收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