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做創二代,不做富二代!潮商經緯家族的接力跑

不是所有貼上“富二代”標籤的人, 都過著有錢就任性的生活狀態。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 一代不如一代, 一大原因是一代創業者那種“闖”、“拼”的精神會逐漸減弱。

如今, 很多家族企業“富二代”(用一個更貼切字眼“新生代”)喊出:要做“創二代”, 不做“富二代”!拋棄“富二代”包袱, 成為真正成功的新一代企業家, 光有自我定位, 恐怕還不夠!

陳經緯的經緯世界

香港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

經緯, 可指經線、緯線,

亦指經緯度, 香港潮商陳經緯的事業從布業起家, 與“經緯”起名倒是很貼切。

經緯集團, 是一家多元化家族企業集團, 業務涵蓋的領域甚廣, 主要業務的版圖是什麼呢?主要有三大核心業務板塊, 地產、金融、以及紫荊穀, 其中, “紫荊穀”的全稱是“紫荊谷創新創業發展輔導中心”, 類似矽谷的孵化服務平臺。

陳經緯, 生於1948年, 今年70歲, 祖籍是廣東潮陽陳店。 陳經緯的出生地陳店鎮, 如今屬於汕頭市潮南區管轄, 這是個“文胸之鄉”, 其女性文胸的產銷量, 占國內市場6成以上。 之所以稱“陳店”, 也有一段來歷, 那就是明嘉靖年間, 毗鄰的普寧橋柱村有位陳姓之人, 來這裡開了一家小食店, 久而久之, 人們也把這個地方稱為“陳店”;其實, 之前這裡原名為和暢鄉。

陳店的九月九拜神盛會

因店而得地名, 可見這裡重商傳統之深厚, 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 受左的思想影響, 商業發展是極為緩慢, 年輕人就業出路更是狹窄。 當時的廣東, 放開了鄉鎮企業政策, 陳經緯與幾十位親朋好友一商量,

決定合夥創業, 開起了一家塑膠廠。

塑膠廠登記時, 以街道辦企業為名, 即鄉鎮企業性質, 只不過是“戴紅帽子”的權宜之計。 塑膠廠從資金、生產以及業務, 均出自陳經緯與他的合夥人, 由陳經緯任經理。 與同一時期的蘇浙兩省相比, 甚至是本省珠三角, 來自潮汕地區的家族企業投胎于鄉鎮企業, 其實並不太多, 也相比會晚一些。 潮汕鄉鎮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大致是在1986年前後。

小小的塑膠廠, 經營起來步履維艱, 困難的時候, 工資都發不下來。 從原料來源、技術力量到產品銷售, 8年多下來, 一路困難重重。 1979年, 年過三十的陳經緯, 做出人生一個重要決定, 去香港打拼。

陳經緯(中)與兒子陳亨利

在香港, 陳經緯轉做貿易, 白手起家從事紡織品生意。 到1986年, 他創辦了經緯布業, 生產、經營各種化纖布。 1989年下半年, 陳經緯果斷到內地投資, 並把香港經緯企業集團的業務中心遷入內地, 投資興辦紡織、服裝企業、國際貿易等領域。 1990年, 他回鄉投資, 引進當時世界一流的流水線, 於1991年在汕頭創辦了“經緯紡織”。 隨著業務規模擴展,經緯紡織在上海、廣州、浙江、江蘇等地投資設廠,一舉贏得了中國市場的龍頭地位,帶動了國內整個化纖布後整理產業的迅速革新和升級。

花開兩朵,繼紡織板塊後,陳經緯又進軍房地產,於1996年,在上海投資成立經緯置地。

包括“福布斯”、“胡潤”等各路富豪排行榜上,極少見到陳經緯家族的身影,不過,在慈善榜名單中,他卻是常客。在陳經緯看來,人行正道、業走正路,才是事業長盛不衰的基礎。他說:“商道即人道。世界500強、中國的百年老店,哪個不走正路能夠興旺發達,長盛不衰?”

潮商經緯家族的二代接力跑

陳亨達、陳亨利兄弟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范博宏,是一位元長期專注家族企業傳承治理研究的學者,他在研究200多個華商家族的傳承、交班時發現:老闆下臺前5年到下臺後3年,這八年上下時間,一般來說這些家族事業的價值會縮水60%。

當前全球化及互聯網+時代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且與國內家族企業代際交替的集中期高度吻合,上述結論是否發生新的變化,有待進一步觀察,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要想成功,挑戰性只會更大。另外,觀察國內家族企業的交接班,像美的何享健那樣,幾乎完全將經營管理交予職業經理人的案例極少,特別對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潮商群體,更是行不通。

“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這一句是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在多子女的家族企業傳承中,二代們願意接手創一代的企業,既有意願的問題,有能力的問題,也有傳承模式方面的問題等;其中,怎麼能團結一致而非分手呢?最合適的是莫過於“分工分業不分家”模式。

陳亨達及夫人(右1)

相比於政協、全國工商聯、香港中國商會等頭銜,“香港經緯集團董事局主席”並不惹人注意,數年以來,雖名義上是企業掌門人,可陳經緯早就進入退休狀態,很少參與集團具體事務,而由兒子陳亨達、陳亨利以及女兒陳丹丹攜手打理,即一種“分工不分家”的接班模式。

長子陳亨達,是位80後,現任香港經緯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7歲時,他就被父親安排到加拿大讀書,直到2006年,從多倫多大學畢業後回到家族企業。在經緯集團,其主要負責旗下金融、電商、海外事業投融資、文化產業事業等多個板塊業務。

“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為歷練二代,自小出生在香港,並多年留學海外的陳亨達,很早就被安排出任經緯置地(天津)董事長。2016年,經緯集團泰國(大眾)公司通過戰略收購,實現在泰國借殼上市,陳亨達又被委任為該泰國上市公司副主席、董事長。目前,經緯集團在曼谷的土地儲備,已超過一萬畝,準備建一座“東盟城”。

經緯集團執行總裁、紫荊谷控股總裁陳亨利

“紫荊穀”,目前是經緯集團重點發力的版圖,它既是一個創業創新的孵化平臺,也包含金融、投資、以及跨境通的線上電商等諸多領域。與哥哥陳亨達主打投資相比,陳亨利是紫荊谷的主要負責人,一人身兼經緯集團副主席、執行董事、紫荊谷控股執行總裁、紫荊谷•跨境通董事長多職。

近年來,“紫荊穀”已與國內12所頂尖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創業創新孵化器和加速器。比如,其在上海寶山等地設立眾創空間,除了技術資源、市場接入外,也包括產業化落地、投融資服務等服務。

與父輩陳經緯當年創業相比,經緯二代並非簡單的“接班”, 而是給予家族企業注入更多的元素。比如紫荊穀項目,看似類似美國“矽谷”運作的商業模式,其實已和經緯集團旗下的地產、金融、投資等業務板塊串聯貫通起來,形成相互支持、互為促進的緊密關係。

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

與兩位弟弟陳亨達、陳亨利一樣,陳丹丹也是在香港成長,然後留學加拿大7年,畢業以後回國,她先是在上海創業,也是幹了7年。初到上海之時,她主要參與的是房地產前期的規劃、建築,以及整個企業行銷、採購、招標、合同等管理。

陳丹丹,早在2006年,她已是經緯集團執行董事,除了幫忙運作家族企業的生意外,她與父親一起創辦了香港中國商會,常常往來於香港與內地,把商會變成兩地溝通、交流、合作的橋樑、“聯絡人”。

經緯創投,是金融板塊的一大重要業務,其中不少大名鼎鼎的創業專案的投融資,出自陳丹丹之手。

對企業繼續保持家族控制,契合潮汕地區文化及傳統,也是大多數潮商的夙願。“分工分業不分家”模式,首先,它強調分業分工,更能從管理及風險控制上適應潮商、閩商等大多經商方式靈活、偏好投機與投資組合等特點;同時,大多數潮商重視家族內部治理,講求家族團結和凝聚力,“不分家”也就更體現這方面傳統的人情世故、地緣文化。

另外,“不熟不做”理念,也是許多潮商家族企業素來堅持的方面,這裡的“熟”包含多個層面的含義,比如行業上的熟悉度,地緣及人脈關係的熟悉度、以及市場及商業網絡上的熟悉度。像經緯家族二代,分佈到家族旗下各個版圖,專人負責一項或者多項業務,也有利於新生代企業家比較准把握好市場脈搏,以及商業成長方向。

從“創一代”陳經緯到二代陳丹丹姐弟,企業傳承其實伴隨著企業轉型的同步進行,他們之所以更願意以“創二代”的面目呈現,而不是僅止于接承財富及資產的“富二代”,與時代、市場以及政策這樣大背景的劇變息息相關。

陳經緯個人工作起步的塑膠、以及香港起家的布業,乃至後來發展起來的地產,均屬於傳統行業。可當陳氏二代從海外接受教育歸來,整個國家及海外市場都面臨經濟轉型,因此,他們基於新的一代人成長環境、工作及生活閱歷、個人興趣等,投身于金融、投資等領域,在接力跑道上,他們以創業的形態、以新的經營理念及模式,來扛起家族和企業發展的重任,證明自己!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31)

隨著業務規模擴展,經緯紡織在上海、廣州、浙江、江蘇等地投資設廠,一舉贏得了中國市場的龍頭地位,帶動了國內整個化纖布後整理產業的迅速革新和升級。

花開兩朵,繼紡織板塊後,陳經緯又進軍房地產,於1996年,在上海投資成立經緯置地。

包括“福布斯”、“胡潤”等各路富豪排行榜上,極少見到陳經緯家族的身影,不過,在慈善榜名單中,他卻是常客。在陳經緯看來,人行正道、業走正路,才是事業長盛不衰的基礎。他說:“商道即人道。世界500強、中國的百年老店,哪個不走正路能夠興旺發達,長盛不衰?”

潮商經緯家族的二代接力跑

陳亨達、陳亨利兄弟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范博宏,是一位元長期專注家族企業傳承治理研究的學者,他在研究200多個華商家族的傳承、交班時發現:老闆下臺前5年到下臺後3年,這八年上下時間,一般來說這些家族事業的價值會縮水60%。

當前全球化及互聯網+時代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且與國內家族企業代際交替的集中期高度吻合,上述結論是否發生新的變化,有待進一步觀察,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要想成功,挑戰性只會更大。另外,觀察國內家族企業的交接班,像美的何享健那樣,幾乎完全將經營管理交予職業經理人的案例極少,特別對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潮商群體,更是行不通。

“只要你們團結一致,你們就所向無敵;你們分手的那天,將是你們失去繁榮的開始。”這一句是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訓。在多子女的家族企業傳承中,二代們願意接手創一代的企業,既有意願的問題,有能力的問題,也有傳承模式方面的問題等;其中,怎麼能團結一致而非分手呢?最合適的是莫過於“分工分業不分家”模式。

陳亨達及夫人(右1)

相比於政協、全國工商聯、香港中國商會等頭銜,“香港經緯集團董事局主席”並不惹人注意,數年以來,雖名義上是企業掌門人,可陳經緯早就進入退休狀態,很少參與集團具體事務,而由兒子陳亨達、陳亨利以及女兒陳丹丹攜手打理,即一種“分工不分家”的接班模式。

長子陳亨達,是位80後,現任香港經緯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7歲時,他就被父親安排到加拿大讀書,直到2006年,從多倫多大學畢業後回到家族企業。在經緯集團,其主要負責旗下金融、電商、海外事業投融資、文化產業事業等多個板塊業務。

“欲戴皇冠,必先承其重”,為歷練二代,自小出生在香港,並多年留學海外的陳亨達,很早就被安排出任經緯置地(天津)董事長。2016年,經緯集團泰國(大眾)公司通過戰略收購,實現在泰國借殼上市,陳亨達又被委任為該泰國上市公司副主席、董事長。目前,經緯集團在曼谷的土地儲備,已超過一萬畝,準備建一座“東盟城”。

經緯集團執行總裁、紫荊谷控股總裁陳亨利

“紫荊穀”,目前是經緯集團重點發力的版圖,它既是一個創業創新的孵化平臺,也包含金融、投資、以及跨境通的線上電商等諸多領域。與哥哥陳亨達主打投資相比,陳亨利是紫荊谷的主要負責人,一人身兼經緯集團副主席、執行董事、紫荊谷控股執行總裁、紫荊谷•跨境通董事長多職。

近年來,“紫荊穀”已與國內12所頂尖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創業創新孵化器和加速器。比如,其在上海寶山等地設立眾創空間,除了技術資源、市場接入外,也包括產業化落地、投融資服務等服務。

與父輩陳經緯當年創業相比,經緯二代並非簡單的“接班”, 而是給予家族企業注入更多的元素。比如紫荊穀項目,看似類似美國“矽谷”運作的商業模式,其實已和經緯集團旗下的地產、金融、投資等業務板塊串聯貫通起來,形成相互支持、互為促進的緊密關係。

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

與兩位弟弟陳亨達、陳亨利一樣,陳丹丹也是在香港成長,然後留學加拿大7年,畢業以後回國,她先是在上海創業,也是幹了7年。初到上海之時,她主要參與的是房地產前期的規劃、建築,以及整個企業行銷、採購、招標、合同等管理。

陳丹丹,早在2006年,她已是經緯集團執行董事,除了幫忙運作家族企業的生意外,她與父親一起創辦了香港中國商會,常常往來於香港與內地,把商會變成兩地溝通、交流、合作的橋樑、“聯絡人”。

經緯創投,是金融板塊的一大重要業務,其中不少大名鼎鼎的創業專案的投融資,出自陳丹丹之手。

對企業繼續保持家族控制,契合潮汕地區文化及傳統,也是大多數潮商的夙願。“分工分業不分家”模式,首先,它強調分業分工,更能從管理及風險控制上適應潮商、閩商等大多經商方式靈活、偏好投機與投資組合等特點;同時,大多數潮商重視家族內部治理,講求家族團結和凝聚力,“不分家”也就更體現這方面傳統的人情世故、地緣文化。

另外,“不熟不做”理念,也是許多潮商家族企業素來堅持的方面,這裡的“熟”包含多個層面的含義,比如行業上的熟悉度,地緣及人脈關係的熟悉度、以及市場及商業網絡上的熟悉度。像經緯家族二代,分佈到家族旗下各個版圖,專人負責一項或者多項業務,也有利於新生代企業家比較准把握好市場脈搏,以及商業成長方向。

從“創一代”陳經緯到二代陳丹丹姐弟,企業傳承其實伴隨著企業轉型的同步進行,他們之所以更願意以“創二代”的面目呈現,而不是僅止于接承財富及資產的“富二代”,與時代、市場以及政策這樣大背景的劇變息息相關。

陳經緯個人工作起步的塑膠、以及香港起家的布業,乃至後來發展起來的地產,均屬於傳統行業。可當陳氏二代從海外接受教育歸來,整個國家及海外市場都面臨經濟轉型,因此,他們基於新的一代人成長環境、工作及生活閱歷、個人興趣等,投身于金融、投資等領域,在接力跑道上,他們以創業的形態、以新的經營理念及模式,來扛起家族和企業發展的重任,證明自己!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3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