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科倫全線爆發!2017營收超百億,2019淨利將達15.6億,他靠什麼?

作者: 一票人馬

對於科倫來說, 上市之初制定的“三發驅動” 發展戰略已經成果明顯, 輸液板塊持續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鞏固了領先地位, 抗生素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也已凸顯, 而以仿製為基礎、以創新驅動未來的藥物研發戰略體系, 勢必將在未來驅動業績持續成長。

☞嘲笑、圍剿、追隨:大輸液和抗生素奪冠後劉革新會不會摘取全球創新藥冠軍

4月26日, 科倫同時發佈2017年財報和2018年第一季度報。 根據年報, 2017年科倫實現營收114.35億元, 同比增長33.49%,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7.49億元, 同比增長28.04%。

而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

科倫表現同樣亮眼。 實現營收39.32億元, 同比增長61.54%,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83億元, 同比增長達到了98.91%。

在一條如何評價科倫的留言下, 德傳基金董事長姜廣策如此表示:“最壞最艱苦的時間已經過去, 董事長把全部身家壓在了股份公司上, 高管團隊扭成一股繩拼命幹, 那麼大體量的公司在惡劣的行業環境下銷售仍增長了24%, 高於行業平均水準已經充分說明公司的能力, 你還擔心啥!”

對於科倫來說, 上市之初制定的“三發驅動” 發展戰略已經成果明顯, 輸液板塊持續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鞏固了領先地位, 抗生素的全產業鏈競爭優勢也已凸顯, 而以仿製為基礎、以創新驅動未來的藥物研發戰略體系, 勢必將在未來驅動業績持續成長。

1。 2019淨利潤將達15.6億!

今日下午, 科倫進行了2017業績交流、2018展望電話會。 會上, 有投資機構提出, 科倫如何在2019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達到15.6億元的目標。

從目標層面, 相對於當前的利潤, 無疑是要翻一番。 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 在當前的行業政策下, 以及行業10%左右的增長情況下,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 無疑是十分艱難的。 但是對科倫而言, 這並非是一個拍腦袋式的預測, 而是有真實的支撐。

科倫董秘馮昊從三個層面進行了作答:

第一, 從川寧抗生素產業角度講, 在今天的這個時間點上, 一二期已經全部滿負荷生產, 一季度實現了1億元的利潤, 2018年滿負荷的時間只有8個月, 但是2019年則是12個月, 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此外, 川寧產品價格經過幾輪搏殺已經趨於穩定, 且有上漲空間, 另外, 隨著生產工藝的成熟以及改進, 成本降低已經開始顯現, 而資源迴圈也能促進成本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 科倫的抗生素並非僅限於中間體, 而是全產業鏈的打造, 雖然目前製劑方面還未開始盈利, 但是經過科倫近來的人才引進、工藝改進等已經開始突破, 2018年將扭虧為盈。

第二, 在輸液方面, 一方面通過產品結構調整, 利潤率逐步放大, 而行業也在回暖, 另一方面, 隨著集中度的提高, 價格有提升空間, 將進一步加大利潤增長;此外就是, 科倫進軍高端輸液的策略也已經開始進入收穫期, 自去年以來逐步有新產品獲批。

第三, 在創新藥方面, 科倫經過幾年的佈局,

已經開始進入收穫期, 去年四個產品獲批, 而根據預測, 2018年將會有10個以上的產品獲批。 這將成為科倫接下來利潤快速增長的利器。

2輸液依然快增長

輸液是科倫的發家產業, 也是當前的支柱業務。 2017年輸液業務實現營收75.79億元, 同比增長26.12%, 在總營收中占比為66.28%。

輸液行業作為一個競爭充分領域, 且過去幾年國家相繼出臺“限抗令”的地方“限輸令”, 使得輸液銷售增速在過去幾年不斷下滑。 外界曾有諸多聲音認為, 政策之下, 大輸液企業將生存艱難, 如科倫這種領頭羊也會受到挑戰。

但科倫的資料告訴行業, 即使在整個行業如此艱難的情況下, 其依然有能力保持快速增長。 對此, 不禁有人會問, 科倫是如何做到的?

對此,

從行業角度出發, 輸液領域並未到外界部分人看到的那般已經到了增長的天花板, 而是整體銷量依然保持穩定增長。 從科倫層面來講, 主要是三個層面的動作保證了其快速成長。

第一, 如年報表示, 其對石四藥集團產生重大影響, 會計核算方法發生變更, 投資收益大幅增加。 科倫董事長劉革新曾言:“輸液領域的打法有兩種, 一種是強弱整合, 另一種是強強聯合。 ”

經過多年的努力, 科倫在輸液領域已經成為了絕對的強者, 現在隨著與石四藥的強強聯合, 可以預見的是, 大輸液市場未來的競爭不會有太大的懸念, 由此輸液開始進入到了寡頭競爭的的時代, 根據預測, 五年後, 輸液市場集中度將提高的95%, 小企業會被淘汰, 最終只剩三五家,而科倫無疑是會成為寡頭時代佔據主要份額的領導者。

一方面行業政策影響加大;另一方面,隨著科倫與石四藥的聯合,使得整個行業集中度開始大幅度提升,由此造成的結果是,落後產能被淘汰出局。在這種強者恒強的邏輯之下,市場回暖成為了必然,而這也為行業奠定了較為合理的價格基礎。

第二個推動力在於科倫通過技術突破,不斷加大利潤率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在科倫輸液領域,分為三種類型:玻璃瓶、塑膠瓶、軟袋和可立袋四中形式。不同包裝則利潤率不同,這兩年科倫著重更高利潤的產品推廣,其中可立袋是科倫自主研發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產品。

科倫董秘馮昊介紹,目前科倫玻璃瓶占比僅5%,塑瓶占50%,而軟袋+可立袋則達到45%。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科倫雖然在銷售數量上沒有大的變化,但是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就能獲得更好的利潤規模。

第三個是創新推動的快速增長。在外界看來,輸液領域沒有技術含量,也不需要創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過去幾年科倫著重研發,其中高端輸液便是其主打的領域之一,2017年丙氨醯穀氨醯胺氨基酸(18)注射液(液液雙室袋)、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C8~24)等獲批上市,為其接下來繼續增長奠定產品基礎。

此前,外界曾長期擔憂大輸液市場的天花板問題,馮昊曾向E藥經理人做過一個形象比喻,其說,天花板是由柱子支撐,以前科倫用的是鋼精水泥,現在完全可以通過升級,用上黃金柱子。柱子不同,獲得價值自然不同。

很顯然,現在科倫輸液的升級工作已經頗見成效,而以研發為核心的向高端輸液進軍也已經頗有斬獲,由此看來,科倫的輸液領域還將繼續保持其快速增長。

3抗生素初長成

2018年3月,伊犁川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萬噸抗生素中間體建設專案升級改造工程順利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竣工,無疑是科倫在2018年開局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這意味著,抗生素、原料藥生產企業最為困擾的環保因素,在科倫這裡已經得到解決。而在如今環保高壓政策持續推進的大環境下,誰率先解決了環保問題,誰就贏得了市場的先機。

事實上,科倫近兩年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均呈下滑,2017年扣非淨利潤為1.39億元,同比下降為74.09%。這與川寧專案受環保督查影響業績貢獻低於預期不無關係。

而科倫2018第一季度的爆發增長也是與川寧項目通過環保驗收有著直接關係。在此前公佈的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科倫就表示之所以能在此期間業績有所增長,川甯項目建設完成投產是主要原因之一,這使得其產能逐漸釋放,並且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川寧專案通過環保驗收,標誌著科倫萬噸抗生素中間體建設專案現有生產線全面竣工投產,也意味著此前設計中的川寧項目優勢終於能夠得以發揮。“選址新疆,質優價廉的玉米、黃豆等原材料和生產所需煤炭資源,使得川甯在滿產情況下相比內地企業每年有7億的成本優勢。”中金公司研報如此表示。而投入了大量環保專項資金的川寧專案,也被認為是目前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抗生素中間體生產的最高環保水準。

根據E藥經理人獲得資訊顯示,目前科倫川寧一二期目前已經全部實現滿產。而馮昊也表示,川寧的環保問題已經全部解決,在未來生產方面不會有任何阻礙。根據一季報的情況顯示,已經為公司貢獻超億元的淨利潤。而接下來的八個月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為科倫提供更大的利潤。

另一方面,經過科倫在抗生素中間體的幾輪攻伐,市場不少競爭對少已經開始退出市場,目前一期硫紅已經只有東陽光與其競爭,這使得產品價格能夠保持在一個較好的層次;頭孢方面,目前主要的競爭者也成規模的也僅兩三家;而青黴素則主要是聯邦。在這種集中化中,整個市場的價格將會逐步穩定,從而保證了企業利潤。

4研發創新超車

2017年,科倫的研發投入總計為8.46億元,同比增長37.94%,占總營收的7.4%。這個研發投入,在已公佈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排在恒瑞、中國生物製藥以及複星醫藥之後,位列第四。

此前,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在接受E藥經理人採訪時就表示,公司已經進入中國醫藥創新的第一方陣,無論是產品線佈局,在研產品價值,還是研發團隊陣容,科倫無疑當屬國內第一陣營。5年以後,“我不會這樣提,因為我就是第一”。

2012年底,王晶翼正式加盟科倫,負責研發工作。2013年起,科倫相繼啟動國內仿製藥、國際仿製藥、新型給藥系統(NDDS)、生物技術藥和創新小分子五大研發功能體系的建設。同時建立以成都中央研究院為核心,以蘇州、天津研究院以及美國新澤西州為兩翼的研發組織體系,研發隊伍擴張至1260人。

自2013年以來,科倫的研發投入累積超過27.46億元,目前科倫研究院的在研品種有320余項,其中260余項仿製藥和NDDS藥物、60余項創新藥研究。

目前,科倫擁有已獲批生產專案9項;已申報生產及處於待批准生產階段專案共35項;已批准臨床及處於臨床研究階段項目共42項。預計未來2018年-2020年將有50-70項產品(包括一致性評價項目)獲批生產。

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取得生產批文、申報生產批文的藥(產)品情況

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取得臨床批文、申報臨床批文或有重大進展的藥(產)品情況

2017年底,科倫注射用帕瑞昔布鈉原料和製劑獲批,也讓科倫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生產批件的企業。截至目前,科倫在帕瑞昔布鈉及注射用帕瑞昔布鈉研發項目上已投入研發費用約1410萬元。

今年初,科倫旗下產品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獲批,成為該品種國內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作為治療抑鬱症的一線藥物,該品種起效快速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相較于帕羅西汀、文拉法辛等其他同類抗抑鬱藥物療效和可接受性更佳。2016年其中國銷售額約12.5億元,位居抗抑鬱類藥物首位。

而在此之前,科倫研發的早洩治療藥物鹽酸達泊西汀片的上市申請也獲得受理,其原研產品為強生開發,目前已在30餘個國家和地區正式上市,2010年在中國獲批上市,2012年全球銷售額為1.25億美元。而科倫則是國內在該品種上首家通過生物等效性(BE)並以與原研品質一致性標準申報生產的企業。

仿創結合是科倫研發的重要策略,在創新藥研發上,強化全球前沿項目和技術的早期介入,科倫將通過與國內外生物技術公司的合作、強化全球商務拓展能力建設、構建創新國際化的資本運營體系等路徑,緊跟全球重大疾病領域前沿專案和技術,並早期介入,加速國際化進程。

在銷售方面,根據高端仿製藥的特點,結合科倫行銷原有優勢,未來科倫將迅速補強新藥銷售團隊,完成佈局全國的推廣團隊,構建適宜科倫的仿製藥行銷體系;全面推進各片區適應新形勢的行銷轉型工作;以全面體現行銷對研發成果的承接能力。

科倫KAZ藥業有限公司銷售團隊建設完成,產品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羅斯4國實現規模銷售,2017年成功開拓俄羅斯市場,實現2016、2017年度持續盈利。

最終只剩三五家,而科倫無疑是會成為寡頭時代佔據主要份額的領導者。

一方面行業政策影響加大;另一方面,隨著科倫與石四藥的聯合,使得整個行業集中度開始大幅度提升,由此造成的結果是,落後產能被淘汰出局。在這種強者恒強的邏輯之下,市場回暖成為了必然,而這也為行業奠定了較為合理的價格基礎。

第二個推動力在於科倫通過技術突破,不斷加大利潤率較高的市場佔有率。在科倫輸液領域,分為三種類型:玻璃瓶、塑膠瓶、軟袋和可立袋四中形式。不同包裝則利潤率不同,這兩年科倫著重更高利潤的產品推廣,其中可立袋是科倫自主研發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產品。

科倫董秘馮昊介紹,目前科倫玻璃瓶占比僅5%,塑瓶占50%,而軟袋+可立袋則達到45%。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科倫雖然在銷售數量上沒有大的變化,但是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就能獲得更好的利潤規模。

第三個是創新推動的快速增長。在外界看來,輸液領域沒有技術含量,也不需要創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過去幾年科倫著重研發,其中高端輸液便是其主打的領域之一,2017年丙氨醯穀氨醯胺氨基酸(18)注射液(液液雙室袋)、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C8~24)等獲批上市,為其接下來繼續增長奠定產品基礎。

此前,外界曾長期擔憂大輸液市場的天花板問題,馮昊曾向E藥經理人做過一個形象比喻,其說,天花板是由柱子支撐,以前科倫用的是鋼精水泥,現在完全可以通過升級,用上黃金柱子。柱子不同,獲得價值自然不同。

很顯然,現在科倫輸液的升級工作已經頗見成效,而以研發為核心的向高端輸液進軍也已經頗有斬獲,由此看來,科倫的輸液領域還將繼續保持其快速增長。

3抗生素初長成

2018年3月,伊犁川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萬噸抗生素中間體建設專案升級改造工程順利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竣工,無疑是科倫在2018年開局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這意味著,抗生素、原料藥生產企業最為困擾的環保因素,在科倫這裡已經得到解決。而在如今環保高壓政策持續推進的大環境下,誰率先解決了環保問題,誰就贏得了市場的先機。

事實上,科倫近兩年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均呈下滑,2017年扣非淨利潤為1.39億元,同比下降為74.09%。這與川寧專案受環保督查影響業績貢獻低於預期不無關係。

而科倫2018第一季度的爆發增長也是與川寧項目通過環保驗收有著直接關係。在此前公佈的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中,科倫就表示之所以能在此期間業績有所增長,川甯項目建設完成投產是主要原因之一,這使得其產能逐漸釋放,並且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川寧專案通過環保驗收,標誌著科倫萬噸抗生素中間體建設專案現有生產線全面竣工投產,也意味著此前設計中的川寧項目優勢終於能夠得以發揮。“選址新疆,質優價廉的玉米、黃豆等原材料和生產所需煤炭資源,使得川甯在滿產情況下相比內地企業每年有7億的成本優勢。”中金公司研報如此表示。而投入了大量環保專項資金的川寧專案,也被認為是目前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抗生素中間體生產的最高環保水準。

根據E藥經理人獲得資訊顯示,目前科倫川寧一二期目前已經全部實現滿產。而馮昊也表示,川寧的環保問題已經全部解決,在未來生產方面不會有任何阻礙。根據一季報的情況顯示,已經為公司貢獻超億元的淨利潤。而接下來的八個月也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為科倫提供更大的利潤。

另一方面,經過科倫在抗生素中間體的幾輪攻伐,市場不少競爭對少已經開始退出市場,目前一期硫紅已經只有東陽光與其競爭,這使得產品價格能夠保持在一個較好的層次;頭孢方面,目前主要的競爭者也成規模的也僅兩三家;而青黴素則主要是聯邦。在這種集中化中,整個市場的價格將會逐步穩定,從而保證了企業利潤。

4研發創新超車

2017年,科倫的研發投入總計為8.46億元,同比增長37.94%,占總營收的7.4%。這個研發投入,在已公佈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排在恒瑞、中國生物製藥以及複星醫藥之後,位列第四。

此前,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在接受E藥經理人採訪時就表示,公司已經進入中國醫藥創新的第一方陣,無論是產品線佈局,在研產品價值,還是研發團隊陣容,科倫無疑當屬國內第一陣營。5年以後,“我不會這樣提,因為我就是第一”。

2012年底,王晶翼正式加盟科倫,負責研發工作。2013年起,科倫相繼啟動國內仿製藥、國際仿製藥、新型給藥系統(NDDS)、生物技術藥和創新小分子五大研發功能體系的建設。同時建立以成都中央研究院為核心,以蘇州、天津研究院以及美國新澤西州為兩翼的研發組織體系,研發隊伍擴張至1260人。

自2013年以來,科倫的研發投入累積超過27.46億元,目前科倫研究院的在研品種有320余項,其中260余項仿製藥和NDDS藥物、60余項創新藥研究。

目前,科倫擁有已獲批生產專案9項;已申報生產及處於待批准生產階段專案共35項;已批准臨床及處於臨床研究階段項目共42項。預計未來2018年-2020年將有50-70項產品(包括一致性評價項目)獲批生產。

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取得生產批文、申報生產批文的藥(產)品情況

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取得臨床批文、申報臨床批文或有重大進展的藥(產)品情況

2017年底,科倫注射用帕瑞昔布鈉原料和製劑獲批,也讓科倫成為國內首家獲得生產批件的企業。截至目前,科倫在帕瑞昔布鈉及注射用帕瑞昔布鈉研發項目上已投入研發費用約1410萬元。

今年初,科倫旗下產品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獲批,成為該品種國內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作為治療抑鬱症的一線藥物,該品種起效快速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相較于帕羅西汀、文拉法辛等其他同類抗抑鬱藥物療效和可接受性更佳。2016年其中國銷售額約12.5億元,位居抗抑鬱類藥物首位。

而在此之前,科倫研發的早洩治療藥物鹽酸達泊西汀片的上市申請也獲得受理,其原研產品為強生開發,目前已在30餘個國家和地區正式上市,2010年在中國獲批上市,2012年全球銷售額為1.25億美元。而科倫則是國內在該品種上首家通過生物等效性(BE)並以與原研品質一致性標準申報生產的企業。

仿創結合是科倫研發的重要策略,在創新藥研發上,強化全球前沿項目和技術的早期介入,科倫將通過與國內外生物技術公司的合作、強化全球商務拓展能力建設、構建創新國際化的資本運營體系等路徑,緊跟全球重大疾病領域前沿專案和技術,並早期介入,加速國際化進程。

在銷售方面,根據高端仿製藥的特點,結合科倫行銷原有優勢,未來科倫將迅速補強新藥銷售團隊,完成佈局全國的推廣團隊,構建適宜科倫的仿製藥行銷體系;全面推進各片區適應新形勢的行銷轉型工作;以全面體現行銷對研發成果的承接能力。

科倫KAZ藥業有限公司銷售團隊建設完成,產品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羅斯4國實現規模銷售,2017年成功開拓俄羅斯市場,實現2016、2017年度持續盈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