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格力電器到伊利股份,白馬股輪番急跌說明了什麼問題?

白馬股

因2017年年報無分紅計畫, 即使2017年的營收與淨利潤迭創新高, 也並未掩蓋格力電器的拋售壓力, 而4月26日格力電器股價一度接近跌停的走勢,

更是引起了市場的恐慌效應。 截至昨天收盤, 格力電器依然下挫8.97%, 成交金額達到了171億元。

然而, 在格力電器恐慌拋售壓力未減的背景下, 又一家白馬股卻出現了非理性下挫走勢。 從今天的股價表現來看, 伊利股份在披露2017年年報及2018年一季報後, 股價卻盤中觸及跌停板的走勢。 自今年1月份高點調整以來, 伊利股份累計跌幅接近30%, 如今股價也直接考驗年線的支撐力度。

實際上, 從格力電器到伊利股份的非理性急跌, 都似乎與2017年年報及一季報數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其中, 格力電器2017年報資料超預期, 且創造出歷史新高水準, 但因無分紅計畫, 卻導致股價的集中拋售。 不過, 在隨後的表態中, 格力電器卻回復深交所的問詢,

稱2018年度將會進行中期分紅, 緩解了市場的擔憂情緒。

至於伊利股份方面, 則其2017年年報淨利潤同比增長5.99%, 且當年獲得補貼達到9.26億元, 占比淨利潤超過15%。 與此同時, 在競爭激烈環境下, 卻給了伊利股份的盈利預期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間接造成股價的急跌。

由此可見, 在弱勢市場環境下, 在年報及一季報密集披露的過程中, 往往也是市場投資風險集中釋放的時間點。 對於部分業績遜色或股息回報率低於市場預期的上市公司, 仍需警惕資金拋售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 從近期的A股市場表現來看, 除了格力電器、伊利股份出現了非理性下挫的走勢之外, 其餘例如中國平安、興業銀行、萬科A等白馬藍籌股,

均在近期出現了持續非理性下跌的走勢。 從實際表現來看, 這些白馬藍籌股票雖然沒有格力電器、伊利股份的跌幅顯著, 但近期累計跌幅卻不可小覷。 鑒於其占比市場權重較高, 一旦發生集中拋售的壓力, 那麼也對同期市場構成一定的拖累影響。

白馬藍籌股的急跌, 這從一定程度上對去年過大漲幅的理性修復。 與此同時, 作為前期強勢股的補跌, 對市場而言, 也並非壞事, 一方面能夠快速擠壓市場的估值壓力, 加速市場往投資安全區域靠攏;另一方面則是強勢股紛紛補跌, 暗示出市場臨近調整尾聲, 急跌之後對市場而言, 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根據目前的市場表現, 粗略統計了相關的資料。 其中, 以平均市盈率為例,

目前滬市平均市盈率為17.25倍, 上證50約為12.5倍;深市整體平均市盈率28.1倍, 深市主機板平均市盈率為19.4倍, 基本上接近相對安全的投資區域。 或許, 對於市場而言, 如果再往下調整一下, 股票市場的估值優勢也就更為突出, 而作為占比市場權重較高的白馬藍籌, 一旦完成了加速調整的過程, 那麼又將迎來一個中長期的低吸點。

從格力電器到伊利股份, 從中國平安到萬科A, 這些上市公司也是多年來A股市場比較優質的投資品種。 與此同時, 對於這些上市公司而言, 不僅是多年來資產價格增值較好的股票, 而且還是股息分紅比較穩定, 市場現金分紅的引領者。 由此一來, 當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重新回歸至一個投資安全區域的時候,

往往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低吸點。 站在中長期的角度來看, 部分質地優良的白馬藍籌股急跌, 反而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個福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