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馬上直播|4.22三聯新知大會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知識,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 並影響著人類的社會和生活。 瞭解各領域最新知識成果的內容, 是明瞭社會變遷趨勢的必需。 一直以來, 無數的學者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可惜的是, 他們的新見解、新想法, 往往只在學術圈子中流傳。 三聯書店一向將學者的研究看作寶貴的資源希望經過加工提煉, 使之轉化為大眾都能享有的財富。

“三聯·新知大會”邀請科學、人文、藝術三大領域的一線學者專家, 深入淺出地呈現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觀念和新方法。 學者與公眾, 面對面聆聽、交流、碰撞……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更新觀念、啟發思維。

我們堅信, 嚴謹、可靠、充滿可能性的知識與思想, 它們能夠穿透日常的庸碌, 驅動我們的思維;説明我們理解過去, 認識當下, 應對未來

三聯新知大會騰訊直播

長按二維碼識別

三聯新知大會京東直播

長按二維碼識別

新知識 新閱讀 新生活

三 聯 · 新 知 大 會

未來:與人工智慧共同生活?

當下:我們如何看待歷史?

地點:77文創園會員, 國際東亞科技醫學史學會人類學、科學傳播、科學與藝術研究等領域;偏愛跨學科案例研究, 近期主要工作為文明研究, 如“工業文明批判”與“生態文明建設”。

P A R T 2 演 講

當下:我們如何看待歷史?

77劇場室內18:30 - 22:00

經典、歷史與真知:

《莊子》“夢蝶”“渾沌”二章的闡釋

楊 立 華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與出土文獻不同, 傳世經典的價值首先在於對歷史性文明的精神展開的塑造。 重現客觀的歷史, 總是意味著一種主觀的割裂——認知者本人超然於構成自身的歷史。 經典之為經典, 在於其中包含的恒常的真知以及具體歷史情境中的思想潛能。 在這個意義上, 對傳世經典的疏釋, 既是將我們的時代融入經典的努力, 又是以經典形塑未來的過程。 唯其如此, 經典才既是歷史的, 又是朝向新知的。

楊立華,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家與道教,

近年來主要著力于宋明理學、魏晉玄學和《莊子》等的研究。

收藏史:中國藝術史研究的新挑戰

白 謙 慎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近年來, 在“鑒寶”節目等大眾娛樂活動走紅的同時, 藝術史研究中的收藏史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也面臨著眾多挑戰。

兩個重要的挑戰是:藝術品市場和收藏活動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收藏品的變化與不同時代藝術趣味變遷的關係。 近十年中, 白謙慎教授致力於晚清官員的收藏活動考察, 以深入細緻的研究來應對上述的挑戰。 你想瞭解晚清的士大夫是怎樣收藏古董的嗎?你想瞭解當代學者是怎樣揭開塵封的收藏史嗎?白謙慎教授將在演講中與聽眾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 從藝術品市場價格、收藏活動的社會機制、收藏的心理活動等方面來觀察處於歷史巨變時期, 中國社會精英的文化消費模式, 進而細緻地呈現藝術和社會之間的深層關聯。

白謙慎, 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 1996年獲耶魯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學位。 後任教于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 現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夏代信史的考古學證據

孫 慶 偉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科學論證夏代的信史地位是考古學能否重建古史的試金石。概而論之,考古學者探索夏文化的途徑主要有二:一曰夏都法,即以都邑定文化;二曰夏墟法,即以文化的異同比出夏文化。前者有賴於王陵、文字等“鐵證”,實際上已偏離了考古學的軌道;後者雖屬考古學的正途,但卻無法遽斷夏文化的起點與終點。我們主張歷史語境下的考古學研究,在夏代歷史的情境下探索夏文化,不僅充分論證了夏代的信史地位,鑒別出廣義和狹義的夏文化,更最大限度地界定了夏王朝的首與尾。

孫慶偉, 1988年入北京大學考古系學習,先後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和教學工作。

夏代何以“信史”?——考古學短長論

許 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現代學術視角下“信史”的確立,本無疑義。王國維宣導的“二重證據法”,言明其先決條件是出土文字資料與傳世文獻的互證,這也是由甲骨文和《史記·殷本紀》的互證確認商王系的關鍵之所在。隨著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二重證據法”被泛用,外延擴大到無文字的考古材料。至此,相關研究也就進入了無法驗證的推斷和假說的範疇。面對無鐵證而“信史”上限不斷被提前的現狀,夏代何以“信史”,就是不得不辨的話題了。

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裡頭工作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從事夏商周考古、中國古代城市考古、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家的考古學研究。

P A R T 3

藝術新知

77劇場室外 14:00 - 16:00

敦煌藝術經典的價值闡釋與動畫製作體驗

陳海濤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

支持:國家藝術基金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

敦煌藝術的文明匯流,承載了感動心靈的美。借助現代媒體手段,將她的藝術及故事中所蘊含的動人價值轉化為當代媒體,能夠不囿於時間、地域與觀看條件的限制,傳遞給更多的公眾,更加深入與生動的認知敦煌,將既是對石窟文物本體的保護,也是對敦煌文化藝術價值的弘揚。主講人將為您呈現這樣一個多學科、多團隊深入協同的系統工程及其背後深入藝術,獲得新知的樂趣。

同時,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還將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到壁畫經典角色動畫製作體驗當中,在與敦煌的動畫合作中,沉澱歷史、喚醒時間、遇見自己……

整場活動將由以下環節組成:敦煌動畫《降魔成道》播放——繪製體驗——演講《敦煌藝術經典的價值闡釋》——工坊成果的影片觀摩。

陳海濤,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從事敦煌藝術研究、數位媒體闡釋研究與創作、文化創意研究與策劃工作。

———

主辦: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承辦:三聯生活傳媒 松果生活

協辦: 中讀 三聯韜奮書店

支持:國家藝術基金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 77文創

網路直播:風直播 騰訊文化 網易歷史 澎湃•上直播

電商平臺支持:京東圖書

請掃描二維碼報名參加

—END—

歡迎點贊,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近期專題」

三聯書訊 | 2018年3月

我在昏暗的盡頭寫作,重建明亮的地圖。——卡爾維諾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想讀 新知文庫,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現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

夏代信史的考古學證據

孫 慶 偉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科學論證夏代的信史地位是考古學能否重建古史的試金石。概而論之,考古學者探索夏文化的途徑主要有二:一曰夏都法,即以都邑定文化;二曰夏墟法,即以文化的異同比出夏文化。前者有賴於王陵、文字等“鐵證”,實際上已偏離了考古學的軌道;後者雖屬考古學的正途,但卻無法遽斷夏文化的起點與終點。我們主張歷史語境下的考古學研究,在夏代歷史的情境下探索夏文化,不僅充分論證了夏代的信史地位,鑒別出廣義和狹義的夏文化,更最大限度地界定了夏王朝的首與尾。

孫慶偉, 1988年入北京大學考古系學習,先後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副院長。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研究和教學工作。

夏代何以“信史”?——考古學短長論

許 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現代學術視角下“信史”的確立,本無疑義。王國維宣導的“二重證據法”,言明其先決條件是出土文字資料與傳世文獻的互證,這也是由甲骨文和《史記·殷本紀》的互證確認商王系的關鍵之所在。隨著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二重證據法”被泛用,外延擴大到無文字的考古材料。至此,相關研究也就進入了無法驗證的推斷和假說的範疇。面對無鐵證而“信史”上限不斷被提前的現狀,夏代何以“信史”,就是不得不辨的話題了。

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裡頭工作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從事夏商周考古、中國古代城市考古、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家的考古學研究。

P A R T 3

藝術新知

77劇場室外 14:00 - 16:00

敦煌藝術經典的價值闡釋與動畫製作體驗

陳海濤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研究館員

支持:國家藝術基金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

敦煌藝術的文明匯流,承載了感動心靈的美。借助現代媒體手段,將她的藝術及故事中所蘊含的動人價值轉化為當代媒體,能夠不囿於時間、地域與觀看條件的限制,傳遞給更多的公眾,更加深入與生動的認知敦煌,將既是對石窟文物本體的保護,也是對敦煌文化藝術價值的弘揚。主講人將為您呈現這樣一個多學科、多團隊深入協同的系統工程及其背後深入藝術,獲得新知的樂趣。

同時,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還將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到壁畫經典角色動畫製作體驗當中,在與敦煌的動畫合作中,沉澱歷史、喚醒時間、遇見自己……

整場活動將由以下環節組成:敦煌動畫《降魔成道》播放——繪製體驗——演講《敦煌藝術經典的價值闡釋》——工坊成果的影片觀摩。

陳海濤,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從事敦煌藝術研究、數位媒體闡釋研究與創作、文化創意研究與策劃工作。

———

主辦: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承辦:三聯生活傳媒 松果生活

協辦: 中讀 三聯韜奮書店

支持:國家藝術基金 敦煌研究院文化創意研究中心 77文創

網路直播:風直播 騰訊文化 網易歷史 澎湃•上直播

電商平臺支持:京東圖書

請掃描二維碼報名參加

—END—

歡迎點贊,分享轉發到朋友圈

「近期專題」

三聯書訊 | 2018年3月

我在昏暗的盡頭寫作,重建明亮的地圖。——卡爾維諾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復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復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想讀 新知文庫,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