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莫言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改革開放促進文化繁榮

改革開放促進了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 讓國人眼界變得開闊, 也讓中國文學作品走向國際, 影響更多的人, 莫言4月27日在香港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說道。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談及改革開放對文學的影響, 莫言說, 改革開放之後我們看到的東西多了。 “我們讀到了過去讀不到的小說和詩歌;看了過去沒看過的戲劇和電影;聽到了過去聽不到的音樂。 使我們認識到, 對過去, 我們的認識是那麼少。 ”

眼界變寬闊了, 可以學習的物件也多了, 莫言說, 這是提高的基礎。

“寫作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閱讀的基礎之上, 正如繪畫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臨摹基礎之上。 ”

開放和改革不是單向的。 莫言回憶道, 在改革開放初期, 主要以西方文化輸入中國為主, 慢慢地中國文化作品“走出去”越來越多, 尤其是最近二十年來, 中國文化對外影響和輸出越來越深入,

越來越廣泛。

“在文學方面,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我們閱讀大量的西方作品;到九十年代以後, 中國作家創作的大量的當代作品, 被成批翻譯成英、法、德、義大利、西班牙文。 ”莫言認為, 我們在學習西方的時候, 西方的作家也在向我們學習。

很多人說莫言受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瑪律克斯影響很深,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認識中國作家, 中國文學也影響著其他國家的作家。

目前已經有來自越南、日本的年輕作家公開表示, 受到莫言作品的影響。

莫言認為, 文學的教育功能不像數學、科學那麼直接, 它是一種潛移默化地影響, 他鼓勵年輕人讀更多經典作品, 除了中國經典, 也可以涉及其他國家的經典著作。

他提到《戰爭與和平》、《悲慘世界》, “從這裡面可以看到一顆又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 莫言說俄羅斯人對俄國的熱愛, 法國人對法蘭西的熱愛, 照樣會讓我們感動, 好的文學作品描寫了人類情感的普遍性。

此次參加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的遴選工作, 促進慈善公益, 莫言也談及了自己的慈善理念, 他認為幫助別人滿足了自己, “倘若我滿足了別人的需要, 我便感到有意義、有價值、有滿足感, 不期望別人回報。 ”莫言說。

談到頒獎地點香港, 莫言認為香港不是“文化沙漠”, 而是“文化綠洲”。 香港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化和歷史, 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

“在海洋裡, 冷水和溫水匯合之地必將產生豐富的魚類;在天空中, 冷氣和熱氣觸碰之時,

必將降下甘霖。 ”對文化來講, 一個地區處於多種文化碰撞的地段, 畢定會產生自己新的文化, 莫言說。

香港的開放和融合, 以及大灣區的構建, 讓莫言“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