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外在的真實即是虛構”

出生於1967年的美國藝術家薩拉·莫里斯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大牆上創作了一幅約9米高、58米寬的畫作, 用以描繪“已被改造的社會”,

當然, 這是她藝術創作一枚硬幣的一面, 在同時, 她的影像作品也在尤倫斯上演。

她的個展名為:“薩拉·莫里斯:奧德賽。 ”展覽首次完整展出了她的全部影像作品, 共計14部。 藝術家將這些影像作品置於由繪畫、素描組成的宏大背景中。 這一切對薩拉·莫里斯來說是一次嘗試, 呈現藝術家對在一系列空間進行的開放性探索。

莫里斯成長於後“水門事件”時代盛行的懷疑主義之中, 其作品由某種在偏執和否認之間來回擺蕩的張力所推動——這也是全盛時期的後現代主義小說中主人公的特徵, 他們竭力想要看清所處的被過度定義的體系。

她的作品中充滿這樣的懷疑, 即日常現實的表面之下實際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這種認知上的躁動不安最終導致觀念源頭的崩壞:如果晚期資本主義是一部龐大的劇本, 那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也被消解了, 正如巴拉德所言, “外在的真實即是虛構”。

比如, 現場展示的一部作品, 莫里斯於2008年拍攝的影片《1972》。 影片的拍攝對象格奧爾格·賽貝爾博士是一名警務心理學家, 他的工作是撰寫“劇本場景”——他受國際奧會雇用, 負責預測慕尼克奧運會的潛在安全威脅。

莫里斯沒有像史詩英雄或現代主角一樣選擇繼續向前, 而是將目光轉向了事物內部, 她的作品體現了這樣的信念:即便是最為微小的圖像、聲音或事件, 都有可能構成達成理解的關鍵。 (海豚)

責任編輯:高恒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