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2萬億資金“隨時嘩變”:要麼買股票,要麼去買房!

文/劉曉博

今天, 資產管理行業將面臨一系列重要的變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剛性兌付將被打破。

所謂剛性兌付, 是指你的錢交給金融機構之後, 不論他們的投資是虧損還是盈利, 他們都至少保證你的本金, 甚至連承諾的收益都給你。

旱澇保收、童叟無欺, 這不是很好嗎?其實, 這隱含巨大的風險。 之所以會出現“剛性兌付”, 是因為金融行業沒有充分“私有化”, 虧了是機構的, 而機構背後往往有國家信用或者地方政府的信用。 因為“丟不起人”, 擔心影響個人前途、單位聲譽, 所以“打落牙齒和血吞”也要“剛性兌付”。

“剛性兌付”久了, 投資者就認為是應該的。 在無風險狀態下, “錢”也就越炒越貴, 最終讓金融杠杆越來越高, 擠壓了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

最近, 在中美貿易戰當中, 美國對中興通訊使出了“殺手鐧”, 引爆了全國民眾對晶片等核心技術的關注。 很多人認為, 是炒房子、炒茅臺耽誤了中國的科技發展。 說實話, 這只是表像。

表像的背後, 是中國金融業的畸形繁榮。 在這個畸形繁榮裡, 剛性兌付是一個重要弊端, 是資金價格高企的重要原因, 是窒息實體經濟的黑手, 其負面影響力超過了高房價。

想想看:中國最大的利潤被誰攫取了?是房地產嗎?當然不是, 在金融業面前, 房地產最多是個婢女!

以銀行理財為例, 大家都知道:一年定期存款放在銀行,

一般是1.75%的利息(這還是上浮了的);但如果買銀行理財, 往往在4%以上。 所以, 銀行存款迅速轉化為銀行理財。 當銀行獲得資金的成本超過4%的時候, 你想想看企業貸款的利息會有多高?在重稅、重利率之下, 實體經濟怎麼能好?

此次出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一個直接原因是:資產管理政出多門, 分別歸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管理。 由於各部門監管細節不同, 帶來了逃避監管、套利的空間, 也為金融風險埋下是伏筆。

為此, 中央調整了金融監管體系。 銀監會、保監會合並, 新的銀保監會主席兼任央行黨委書記, 在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之上, 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以解決“鐵路員警、各管一段”的弊端。

機構合併了、統一協調了, 自然要出一個“書同文、車同軌”的管理新規。

但這還不是全部。 中央還希望, 通過出臺新規, 徹底整治一下資產管理領域的亂象, 以推動金融去杠杆、防風險, 同時通過打破剛性兌付,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想想看:以前你把銀行存款轉為銀行理財, 收益一下子翻倍有餘。 對你來說, 反正錢都放在銀行, 銀行會保證安全和收益。 現在突然變了:你的買的銀行理財產品, 突然跟基金差不多了, 也會虧損。 這時候, 你會怎麼想?

其實信託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以前風險極低, 以後風險大增。

與其這樣, 還不如自己買股票、買房子, 或者到境外投資呢!

這就是我說的“嘩變”的意思。 以銀行理財的22萬億來說,

買這類產品的人一般是兩種:第一, 厭惡風險的人, 即便收益率低, 也可以忍受;第二, 暫時找不到投資方向的人——銀行理財收益不算太低, 期限比較靈活, 可以讓資金在這裡休息一下。

當銀行理財出現風險的時候, 第一類人很有可能去買國債、存定期。 當然, 這以老年人為主。 第二類人呢?新變化讓他們不再糾結, 直接去炒股、炒房, 或者配置境外資產了!

於是銀行首當其衝, 22萬億理財資金將面臨嚴重流失, 這可能影響到銀行的收益。

對於股市、樓市來說, 這是一個利好消息, 因為“騎牆派資金”無法再“騎牆”了, 必須下來買點什麼了。

對於實體經濟來說, 打破剛性兌付是大利好, 這意味著“以錢炒錢”的空間縮小了, 會帶來市場“真實利率”的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短期而言,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實施對股市、樓市、債市構成利空, 畢竟裡面有控制杠杆、控制多層嵌套的條款, 將導致部分不合規資金的退潮。 但值得注意的是, 鑒於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 高層聽取了市場意見, 將“指導意見”的過渡期延長了一年半, 從2019年6月30日延長到了2020年12月31日, 給企業留出了充分的調整和轉型時間。

此外, “指導意見”流露出“父愛”的地方還包括:允許部分資產標的用成本攤餘法估值;刪除“資產負債率達到或者超出警戒線的企業不得投資資產管理產品”, 這意味著對於企業投資資管產品的限制放鬆等等。

最後總結一下:

今天公佈的這份指導意見, 將影響100萬億資金的“潮起潮落”。短期看來,是金融行業、股市、樓市、債市的利空,因為很多加杠杆的玩法被禁止了。但這種利空,已經被消化了半年多了。最終的文本,反而出現了很多利好因素,比如延長了過渡期等等。

剛性兌付的打破,將給22萬億銀行理財帶來最大的影響,並影響部分信託資金。將導致一批資金進入股市、樓市和實體經濟,而這也是官方願意看到的。最終,將給實體經濟帶來利好。對於銀行來說,這是一個需要幾年時間來消化的利空。

將影響100萬億資金的“潮起潮落”。短期看來,是金融行業、股市、樓市、債市的利空,因為很多加杠杆的玩法被禁止了。但這種利空,已經被消化了半年多了。最終的文本,反而出現了很多利好因素,比如延長了過渡期等等。

剛性兌付的打破,將給22萬億銀行理財帶來最大的影響,並影響部分信託資金。將導致一批資金進入股市、樓市和實體經濟,而這也是官方願意看到的。最終,將給實體經濟帶來利好。對於銀行來說,這是一個需要幾年時間來消化的利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