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夫妻相竟然是這麼來的嗎?嚇得我趕緊拉著“隊友”去照鏡子……

你一定也聽說過這樣一個魔性的定律——夫妻相處久了, 樣子會越來越相像。 不信的話, 看看他們就可以了!

陸毅&鮑蕾 婚齡12年

一提到陸毅、鮑蕾這對明星組合, 人們首先會想起他們家那兩個長得“一毛一樣”的女兒。 但講道理, 陸毅和鮑蕾也越看越像啊!兩個人都是大眼睛、高鼻樑、瓜子臉, 怕不是商量著長的吧?

田亮&葉一茜 婚齡11年

田亮、葉一茜很少“合體出鏡”, 印象裡一個是眉目清秀的跳水健將、一個是活潑開朗的“超級女聲”, 直到田亮頻頻出現在綜藝節目中、觀眾對他們倆重新打量了一番後才發現——怎麼越長越像了?

張晉&蔡少芬 婚齡10年

張晉與蔡少芬的長相, 都屬於面部骨骼棱角分明的那一類型, 好奇的話可以去量一量他們各自顴骨到下巴的斜角, 說不定……連這個角度都不差分毫!

鄧超&孫儷 婚齡8年

在社交網路上自黑、互黑, 是鄧超與孫儷的一貫畫風, 這組“換臉照”就是他們最典型的操作, 也的確讓粉絲看得眼花繚亂。 “夫妻相”的最高境界, 大概就是換了臉也毫無違和感吧……

沙溢&胡可 婚齡7年

沙溢與胡可早年的一組證件照就曾引來無數粉絲喊話“太像啦”, 7年的朝夕相處更讓兩人的相似度飆升至99.99%, 尤其是鼻形和笑起來時的嘴角弧度, 就好像一個模子扣出來似的。

“夫妻相”竟是這麼來的

日前, 一則名為“兩個人在一起久了為什麼會有‘夫妻相’”的視頻悄咪咪地在網路上走紅。

視頻中, 生物學家對“夫妻相”做出了解釋:兩人接吻十秒, 就會交換八千萬個菌群, 當菌群趨於一致時, 兩人就會產生所謂的“夫妻相”。

聽完這樣的解釋,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

“隊友”顏值比自己高的人, 可能會非常激動:

相反,一直嫌棄“隊友”顏值的人,則會:

真相不止一個!

生物學家自有他們的解釋,但實際上,真相卻不止一個!“夫妻相”的產生原因,還得從多個方面來看。

因為相似所以吸引

美國《Discover》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們最喜歡與自己擁有22%左右相似度的人結合。

我們也不難發現,自己在與喜歡的人相處的最初階段,總是樂於尋找“共同點”,比如自己與對方都喜歡某種食物、都喜歡某個明星、都有某種特殊癖好等。“共同點”越多,就越容易令人愉悅,這種伴隨著“發現共同點”而來的愉悅心情,往往就是我們常說的“來電”。因此,所謂“夫妻相”,很可能在那時就已經“註定”了!

婚後更要夫唱妻和

變色龍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巴奇(Bargh)、查特朗(Chartrand)所發現的心理學現象。經過多次實驗,他們總結出,人們經常會無意識地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際中)的姿勢、怪癖和面部表情。

以“變色龍效應”為理論基礎,近年更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傾向于此類觀點: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容易模仿,夫妻間相互模仿,動作神情以及氣質也會越來越相似。

例如電視劇《父母愛情》中,郭濤與梅婷所飾演的男女主角,原本迥異的個人風格也在多年的“夫唱妻和”、“妻唱夫和”中漸趨統一。

丈夫學起了妻子“穿睡衣”、“剝皮吃饅頭”等行為習慣,妻子則向丈夫“接地氣”的那一方面緊密靠攏,兩個人各自揚長避短,相處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少了。

一個屋簷下的默契

兩個人長期處在同一個屋簷下,有相同的飲食結構、作息時間,且共同面對每一件事、常懷有相同的情緒,這些也是“夫妻相”形成的重要因素。

諸如此類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會融于夫妻雙方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使他們擁有旁人無法“參透”的默契。

例如,第五季《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與應采兒的默契度就十分驚人。

節目中,幾位星媽首次亮相,被分別安排在了一塊擋板後方,孩子們只有完成任務、抵達終點,才能見到她們。其他嘉賓都服從安排,唯有古靈精怪的應采兒卻玩起了“套路”——先躲起來,等兒子看到擋板後空無一人時再突然現身,給他一個surprise!

這樣的坑娃套路當然少不了陳小春的配合,遊戲開始半分鐘前,兩人只是互相使了個眼色便各自了然於胸,想必平時在家裡,夫妻倆也沒少進行這樣的合作吧!

男女混合“雙打”更給力

“夫妻相”是生物學、心理學與長期相處的共同產物,它不僅表現為容貌的相似,也體現在行為模式的高度統一中。而“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這一理論,在育兒層面同樣適用。夫妻雙方若能在育兒理念上保持統一、通力合作,許多育兒難題也都將迎刃而解。

提供更周全的養護

新生兒哺乳、洗澡等日常的養護工作,都離不開父母親雙方的配合,單方面的操作不僅會十分辛苦,更容易顧此失彼、發生不必要的磕磕碰碰。

制定更有力的規則

因飾演《粉紅女郎》中“男人婆”一角走紅的女演員張延,在2004年與香港男演員、主持人張錦程結為夫妻,兩人在對女兒教育方面也保持著高度統一。

張錦程、張延夫婦

例如,為培養女兒獨立吃飯的能力,兩人都堅持“非正餐時間不給孩子吃零食”、“吃飯時故意磨蹭就收走飯碗”的方針,雖然在最初階段張延會有些於心不忍,但在丈夫的勸說下還是挺了過來。很快地,他們就看到了效果,女兒學會獨立吃飯的年紀,比同齡夥伴早了一大截兒!

創建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基礎,和諧而有默契的夫妻關係,對親子關係、孩子心理建設都有著正面積極的影響,對此,大家可以參考我們此前推出的文章:爸媽感情好了一輩子,孩子會有什麼樣的體驗?他們真的會覺得自己幸福嗎?

寫在後面:

因為相愛,所以會有意無意地跟隨對方的腳步,與對方比肩並立,這也難怪“夫妻相”會成為人們公認的、夫妻間相互贈與的最寶貴禮物了。你和你的隊友,會否也已在婚姻生活、育兒工作之中get了有愛的“夫妻相”呢?在留言區說說你對“夫妻相”的看法吧!

可能會非常激動:

相反,一直嫌棄“隊友”顏值的人,則會:

真相不止一個!

生物學家自有他們的解釋,但實際上,真相卻不止一個!“夫妻相”的產生原因,還得從多個方面來看。

因為相似所以吸引

美國《Discover》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們最喜歡與自己擁有22%左右相似度的人結合。

我們也不難發現,自己在與喜歡的人相處的最初階段,總是樂於尋找“共同點”,比如自己與對方都喜歡某種食物、都喜歡某個明星、都有某種特殊癖好等。“共同點”越多,就越容易令人愉悅,這種伴隨著“發現共同點”而來的愉悅心情,往往就是我們常說的“來電”。因此,所謂“夫妻相”,很可能在那時就已經“註定”了!

婚後更要夫唱妻和

變色龍效應,是由心理學家巴奇(Bargh)、查特朗(Chartrand)所發現的心理學現象。經過多次實驗,他們總結出,人們經常會無意識地模仿其他人(包括交際中)的姿勢、怪癖和面部表情。

以“變色龍效應”為理論基礎,近年更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傾向于此類觀點: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容易模仿,夫妻間相互模仿,動作神情以及氣質也會越來越相似。

例如電視劇《父母愛情》中,郭濤與梅婷所飾演的男女主角,原本迥異的個人風格也在多年的“夫唱妻和”、“妻唱夫和”中漸趨統一。

丈夫學起了妻子“穿睡衣”、“剝皮吃饅頭”等行為習慣,妻子則向丈夫“接地氣”的那一方面緊密靠攏,兩個人各自揚長避短,相處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少了。

一個屋簷下的默契

兩個人長期處在同一個屋簷下,有相同的飲食結構、作息時間,且共同面對每一件事、常懷有相同的情緒,這些也是“夫妻相”形成的重要因素。

諸如此類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會融于夫妻雙方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之間,使他們擁有旁人無法“參透”的默契。

例如,第五季《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與應采兒的默契度就十分驚人。

節目中,幾位星媽首次亮相,被分別安排在了一塊擋板後方,孩子們只有完成任務、抵達終點,才能見到她們。其他嘉賓都服從安排,唯有古靈精怪的應采兒卻玩起了“套路”——先躲起來,等兒子看到擋板後空無一人時再突然現身,給他一個surprise!

這樣的坑娃套路當然少不了陳小春的配合,遊戲開始半分鐘前,兩人只是互相使了個眼色便各自了然於胸,想必平時在家裡,夫妻倆也沒少進行這樣的合作吧!

男女混合“雙打”更給力

“夫妻相”是生物學、心理學與長期相處的共同產物,它不僅表現為容貌的相似,也體現在行為模式的高度統一中。而“夫妻同心,其利斷金”這一理論,在育兒層面同樣適用。夫妻雙方若能在育兒理念上保持統一、通力合作,許多育兒難題也都將迎刃而解。

提供更周全的養護

新生兒哺乳、洗澡等日常的養護工作,都離不開父母親雙方的配合,單方面的操作不僅會十分辛苦,更容易顧此失彼、發生不必要的磕磕碰碰。

制定更有力的規則

因飾演《粉紅女郎》中“男人婆”一角走紅的女演員張延,在2004年與香港男演員、主持人張錦程結為夫妻,兩人在對女兒教育方面也保持著高度統一。

張錦程、張延夫婦

例如,為培養女兒獨立吃飯的能力,兩人都堅持“非正餐時間不給孩子吃零食”、“吃飯時故意磨蹭就收走飯碗”的方針,雖然在最初階段張延會有些於心不忍,但在丈夫的勸說下還是挺了過來。很快地,他們就看到了效果,女兒學會獨立吃飯的年紀,比同齡夥伴早了一大截兒!

創建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基礎,和諧而有默契的夫妻關係,對親子關係、孩子心理建設都有著正面積極的影響,對此,大家可以參考我們此前推出的文章:爸媽感情好了一輩子,孩子會有什麼樣的體驗?他們真的會覺得自己幸福嗎?

寫在後面:

因為相愛,所以會有意無意地跟隨對方的腳步,與對方比肩並立,這也難怪“夫妻相”會成為人們公認的、夫妻間相互贈與的最寶貴禮物了。你和你的隊友,會否也已在婚姻生活、育兒工作之中get了有愛的“夫妻相”呢?在留言區說說你對“夫妻相”的看法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