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來吧!“石油人民幣”

圖說:INE原油期貨是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期貨品種, 境外投資者可以參與交易, 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

眼下, 交易量是中國原油期貨能否影響世界貿易格局的基礎。

文|《中國經濟資訊》記者 姚堯

經歷漫長等待, 中國的原油期貨終於來了。 2018年3月26日, 中國原油期貨(INE)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 標誌著我國已向擁有區域原油貿易基準價邁出了第一步。

業內人士認為,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第六大石油生產國,

是全球石油市場的重要力量。 推出原油期貨, 形成定價權的時機已然成熟。 但原油現貨市場市場化不足, 原油期貨交割品種尚待完善, 以及尚未實現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等也困擾著新生的中國原油期貨, 並將最終決定我國能否掌握石油的定價權, 形成“石油人民幣”體系, 以及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避免“牽著鼻子走”

石油期貨是以遠期石油價格為標的物品的期貨, 是期貨交易中的一個交易品種。 在石油期貨合約之中, 原油期貨是交易量最大的品種。 20世紀70年代初發生的石油危機, 給全球石油市場帶來巨大衝擊, 石油價格劇烈波動, 直接導致了石油期貨的產生。

自其誕生後, 其交易量一直快速增長, 已經超過金屬期貨, 是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每年消費和進口大量原油, 但在油價上卻一直受制於人, 被牽著鼻子走。 這與長久以來形成的世界原油貿易體系息息相關。

目前, 國際上兩大基準原油分別為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 亞洲地區長期以來並沒有形成成熟的原油期貨市場, 油價只能以前述油價作為基準。 這就導致我國的原油交易量雖然巨大, 卻長期被基準油價忽略, 形成了所謂“亞洲升水”, 即由中東銷往東北亞地區的原油價格偏高, 我國深受其害。

推出可以真實反映原油市場供需情況的, 中國自己的, 原油期貨已迫在眉睫。 截至4月25日收盤, INE宣告“滿月”, 原油期貨總成交量66.71萬手(單邊), 成交金額2835.86億元(單邊);日均成交3.18萬手(單邊), 日均成交金額135.04億元(單邊), 日均持倉6035手。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表示, 從成交量看, 交投非常活躍, 投資者結構良好, 原油期貨的流動性表現良好。

上海處於倫敦和紐約之間, 恰好填補WTI、Brent交易時區空白, 形成24小時連續交易機制。 據有關專家介紹, Brent和WTI取得國際定價能力的關鍵原因在於, “金融中心+原油產地”模式, 其中, 賣方壟斷定價是關鍵。 以Brent為例, 上世紀80年代推出, 是英國為了防範石油危機風險而採取的重要舉措。 彼時倫敦金融地位不必多言, 布倫特地區盛產輕質低硫原油, 當地管道倉儲設施齊備, 可通過地中海輸送至歐洲各國。

煉化企業是原油期貨交易的重要參與方,可以從交易中實現套期保值,規避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

相較於Brent和WTI的“金融中心+原油產地”模式,我國原油產量不足,因而中國原油期貨定價核心為“金融中心+原油消費地”模式,若未來原油市場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我國的模式有可能成功。

效仿“石油美元”

定價權的問題只是其一,原油期貨的更大價值在於可以影響全球金融和貿易體系。從“石油美元”體系的發展可見,原油期貨計價貨幣必將與國際金融體系形成深度捆綁。美元之所以是國際結算佔據主導地位的貨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石油美元”體系。

圖說:3月26日,摩根大通宣佈將向中國境內及境外客戶提供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合約交易及清算服務。這有助於中國原油期貨的進一步發展。

不過,“石油美元”已出現了鬆動的跡象。由於美國葉岩油產量的大幅增加,其石油進口量呈現逐步減少的態勢。美國原油進口量減少,向外輸出的美元因而跟著減少。更關鍵的是,美國與沙特由互補的原油交易夥伴,變成了競爭對手。

而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正是給原油以人民幣計價提供市場化平臺。它將不斷擴大人民幣在石油貿易結算中的使用範圍,加速“石油人民幣”體系的形成。SE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在最新的策略報告中稱:“中國的原油期貨掛牌交易標誌著人民幣在全球市場崛起。”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ugen Weinberg稱:“這將是一個非常嶄新的定價點。”

“石油人民幣”或許真的來了。

厘清現貨市場

原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認為:“迪拜和日本雖然也有原油期貨市場,但一直沒能對亞洲地區的石油定價形成影響,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本身不產油;而迪拜雖然產油,但又在石油消費方面不足。而新加坡雖然具備很強的煉油能力,但是也苦於自身既不產油也不消費油,多數石油僅僅‘過境’,難以形成撼動格局的影響力。”中國在石油生產和消費方面都具有自身優勢,但也不是沒有短板。

26載,幾經沉浮後,我國的原油期貨終於破繭而出。其實,早在1992年年底,原南京石油交易所就推出石油期貨交易。1993年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也推出了石油期貨交易。不過,當時人們對石油期貨市場基本功能和風險程度認識不足,出現了盲目發展、風險失控的勢頭,最終不得不全面叫停。

在原油期貨一直缺位元的情況下,為了規避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2001年,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貿易集團公司等七家企業經批准在境外期貨市場從事套期保值業務,2003年又增加十家。但在持有頭寸時間、額度限制、外匯管理等方面均有嚴格管制。

王震表示:“沒有境外套期保值牌照的大量石油消費商和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只能通過其他管道參與境外期貨交易,交易風險與管理風險巨大。”

“實際上,原油期貨2011年就已經開始準備,當時面臨的直接問題就是如何發揮它的市場功能。”曾參與原油期貨上市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為了確保市場的參與度,在設計之初,中國版原油期貨就定位於“國際平臺”。“推出原油期貨最重要是在現貨市場要形成一個自然形成的價格。”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戴家權說。

原油是我國的戰略性資源,屬於管制類商品,目前,我國國產原油大部分都是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國企自主生產及銷售。進口原油,實行嚴格的流向監管,由擁有進口使用資質的企業自用,不能流向社會。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師於鵬告訴《中國經濟資訊》記者:“要充分厘清自身的市場環境,搞清哪些市場需要保護,哪些市場亟待開放,從中獲益。”

服務境外資金

INE原油期貨是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期貨品種,境外投資者可以參與交易,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境外投資者不必在中國設立QFII業務就可獲准參與交易。INE與WTI、Brent可有效開展跨市場套利,“石油美元”與“石油人民幣”之間也可以進行匯率互動和投資組合。

有石油領域專家表示,一個健康的原油期貨市場絕不是僅僅服務于“境內投資者”,還要吸引境外投資者、生產商、貿易商、消費者進場,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定價。王震表示,石油期貨與股指期貨不同,股指期貨依託於A股市場,國內證券機構是主力,QFII等境外合格投資者額度較小。而原油期貨推出後,境外投資者能否活躍參與則舉足輕重。

北海油田是世界著名石油產區,其生產的原油是國際原油基準之一。

於鵬認為,要吸引境外投資者,首先,需要產品品種豐富,合約充足,為投資者創造套利機會。以WTI為例,有全球網路化場內外數百種衍生交易品種及交易方式,這就提供了充分的市場深度。

其次,要讓交易價格充分反映市場變化。要吸引全球現貨貿易商到上海原油期貨市場中做對沖交易和遠期交易,從而反映東亞原油交易市場價格,讓更多的現貨交易願意選擇上海石油期貨交易作為結算價格。這需要與主力品種高度相關的交易商積極參與上海期貨交易。這就要求市場管理要想方設法吸引交易商進場交易,做好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服務,讓全球主力油商認可上海石油期貨。

目前而言,人民幣、美元各有各的結算優勢。監管審批部門應針對市場情況要做好研究。通過完善的結算,流通服務吸引客戶交易。

最後,在法律法規和風險控制方面。可以學習境外的國際期貨市場已經有很完備的配套規則和措施,但需要吃透,尤其是結合自貿區政策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還要因地制宣,全面細緻的去周密思考問題所在。

一旦中國的石油期貨形成影響力。境外原油期貨交易價格就有可能跟隨中國市場價格走勢。如果交割順暢,目前仍在國外進行交易的國內交易商必然回歸上海,那時中國的原油期貨才能真正影響世界原油期貨交易格局。

煉化企業是原油期貨交易的重要參與方,可以從交易中實現套期保值,規避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

相較於Brent和WTI的“金融中心+原油產地”模式,我國原油產量不足,因而中國原油期貨定價核心為“金融中心+原油消費地”模式,若未來原油市場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我國的模式有可能成功。

效仿“石油美元”

定價權的問題只是其一,原油期貨的更大價值在於可以影響全球金融和貿易體系。從“石油美元”體系的發展可見,原油期貨計價貨幣必將與國際金融體系形成深度捆綁。美元之所以是國際結算佔據主導地位的貨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石油美元”體系。

圖說:3月26日,摩根大通宣佈將向中國境內及境外客戶提供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合約交易及清算服務。這有助於中國原油期貨的進一步發展。

不過,“石油美元”已出現了鬆動的跡象。由於美國葉岩油產量的大幅增加,其石油進口量呈現逐步減少的態勢。美國原油進口量減少,向外輸出的美元因而跟著減少。更關鍵的是,美國與沙特由互補的原油交易夥伴,變成了競爭對手。

而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正是給原油以人民幣計價提供市場化平臺。它將不斷擴大人民幣在石油貿易結算中的使用範圍,加速“石油人民幣”體系的形成。SE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Bjarne Schieldrop在最新的策略報告中稱:“中國的原油期貨掛牌交易標誌著人民幣在全球市場崛起。”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ugen Weinberg稱:“這將是一個非常嶄新的定價點。”

“石油人民幣”或許真的來了。

厘清現貨市場

原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認為:“迪拜和日本雖然也有原油期貨市場,但一直沒能對亞洲地區的石油定價形成影響,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本身不產油;而迪拜雖然產油,但又在石油消費方面不足。而新加坡雖然具備很強的煉油能力,但是也苦於自身既不產油也不消費油,多數石油僅僅‘過境’,難以形成撼動格局的影響力。”中國在石油生產和消費方面都具有自身優勢,但也不是沒有短板。

26載,幾經沉浮後,我國的原油期貨終於破繭而出。其實,早在1992年年底,原南京石油交易所就推出石油期貨交易。1993年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也推出了石油期貨交易。不過,當時人們對石油期貨市場基本功能和風險程度認識不足,出現了盲目發展、風險失控的勢頭,最終不得不全面叫停。

在原油期貨一直缺位元的情況下,為了規避價格波動造成的風險,2001年,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貿易集團公司等七家企業經批准在境外期貨市場從事套期保值業務,2003年又增加十家。但在持有頭寸時間、額度限制、外匯管理等方面均有嚴格管制。

王震表示:“沒有境外套期保值牌照的大量石油消費商和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只能通過其他管道參與境外期貨交易,交易風險與管理風險巨大。”

“實際上,原油期貨2011年就已經開始準備,當時面臨的直接問題就是如何發揮它的市場功能。”曾參與原油期貨上市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為了確保市場的參與度,在設計之初,中國版原油期貨就定位於“國際平臺”。“推出原油期貨最重要是在現貨市場要形成一個自然形成的價格。”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戴家權說。

原油是我國的戰略性資源,屬於管制類商品,目前,我國國產原油大部分都是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國企自主生產及銷售。進口原油,實行嚴格的流向監管,由擁有進口使用資質的企業自用,不能流向社會。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師於鵬告訴《中國經濟資訊》記者:“要充分厘清自身的市場環境,搞清哪些市場需要保護,哪些市場亟待開放,從中獲益。”

服務境外資金

INE原油期貨是我國首個對外開放的期貨品種,境外投資者可以參與交易,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境外投資者不必在中國設立QFII業務就可獲准參與交易。INE與WTI、Brent可有效開展跨市場套利,“石油美元”與“石油人民幣”之間也可以進行匯率互動和投資組合。

有石油領域專家表示,一個健康的原油期貨市場絕不是僅僅服務于“境內投資者”,還要吸引境外投資者、生產商、貿易商、消費者進場,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具有國際影響的定價。王震表示,石油期貨與股指期貨不同,股指期貨依託於A股市場,國內證券機構是主力,QFII等境外合格投資者額度較小。而原油期貨推出後,境外投資者能否活躍參與則舉足輕重。

北海油田是世界著名石油產區,其生產的原油是國際原油基準之一。

於鵬認為,要吸引境外投資者,首先,需要產品品種豐富,合約充足,為投資者創造套利機會。以WTI為例,有全球網路化場內外數百種衍生交易品種及交易方式,這就提供了充分的市場深度。

其次,要讓交易價格充分反映市場變化。要吸引全球現貨貿易商到上海原油期貨市場中做對沖交易和遠期交易,從而反映東亞原油交易市場價格,讓更多的現貨交易願意選擇上海石油期貨交易作為結算價格。這需要與主力品種高度相關的交易商積極參與上海期貨交易。這就要求市場管理要想方設法吸引交易商進場交易,做好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服務,讓全球主力油商認可上海石油期貨。

目前而言,人民幣、美元各有各的結算優勢。監管審批部門應針對市場情況要做好研究。通過完善的結算,流通服務吸引客戶交易。

最後,在法律法規和風險控制方面。可以學習境外的國際期貨市場已經有很完備的配套規則和措施,但需要吃透,尤其是結合自貿區政策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還要因地制宣,全面細緻的去周密思考問題所在。

一旦中國的石油期貨形成影響力。境外原油期貨交易價格就有可能跟隨中國市場價格走勢。如果交割順暢,目前仍在國外進行交易的國內交易商必然回歸上海,那時中國的原油期貨才能真正影響世界原油期貨交易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