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扒一扒200年前,荊州花鼓戲的那些事情~

荊州花鼓戲

原稱沔陽花鼓戲, 1954年命名為天沔花鼓戲, 1981年改稱"荊州花鼓戲",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發源于湖北沔陽州一帶 , 是湖北省江漢平原地區備受觀眾喜愛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

流行於沔陽(今仙桃市)、洪湖、潛江、天門、監利、漢川、京山等縣市, 並逐漸推進臨近的鐘祥、荊門、江陵、應城、雲夢、漢陽及湖南的岳陽、華容、南縣、澧縣、常德和鄂東南的崇陽、通城、赤壁等縣市。 2006年, 經潛江市申報荊州花鼓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 經仙桃市申報, 荊州花鼓戲(IV-112)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康熙時期

汪源發五名家小, 以推車花鼓、採蓮船、唱小曲子、打蓮廂、瓦子板傳藝。

雍正二年(1724)

沔陽州發生特大洪災, 州志記實“穿街過市流浪苦, 沿門乞生唱花鼓”。

乾隆三十年(1765)

天門盛行“興燈演戲”, 燈會上常演唱“俚調高腔”、“花鼓歌舞”。

道光二十五年(1845)

沔陽州昌家灣汪春保十三歲從師汪愷學花鼓戲。

咸豐七年(1857)

陳文科拜南路花鼓戲班楊老爹為師從藝。

同治二年(1863)

嘉魚縣龍口鎮(今屬洪湖市)《劉氏宗譜·人物》家規有條:“禁演花鼓淫戲, 違者懲治, 不服送公”。

同治六年(1867)

汪春保與地方文人鄭東華創編“單篇牌子”《江漢圖》、《死思夫》、《仙桃十二景》等, 並組班傳徒授藝, 人稱“汪家門頭”。 其後又有黃(二生)家門頭、史(旺)家門頭、賀(霞齡)家門頭組班收徒, 人稱“四大門頭"。

《崇陽縣誌》

《崇陽縣誌》記載:“最壞俗者, 莫如花鼓淫戲, 屢經官禁, 不能盡革。 ”

漢川縣回龍灣花鼓戲藝人黃二生初演《吳三保遊春》之趙翠花, 轟動脈灣南北兩鎮及四方觀眾。

同治十年(1871)

沔陽州何姓州官橫徵暴斂, 藝人史旺借《常相公賣妻》戲詞戲斥州官。

光緒十九年(1894)

《沔陽州志·人物》載:“鄧蘭章, 立碑禁演淫戲, 弟蘭墀道光(1839)舉人”。

光緒三十一年(1905)

監利藝人裴世卓組建永興花鼓戲班, 演出於監利、沔陽、嘉魚、蒲圻、崇陽、通山、岳陽、澧縣、南縣、華容等地, “寧可丟命, 決不丟班”。

宣統元年(1909)

沔陽花鼓藝人盧金玉、周高等組班進入武昌徐家棚、漢口火車站、漢陽鸚鵡洲露天場和茶樓酒肆演出,

為期二月。

潛江藝人沈四在三江口演出《思兒》, 觀眾傳贊:“害病不消吃得藥, 只要聽沈四的喲喂喲”。

宣統二年(1910)

京山花鼓藝人陳文科領戲班至鐘祥、宜城、隨州一帶, 與梁山調、越調戲班同台 演出。

宣統三年(1911)

清·駐奧地利使臣沈瑞麟致清外務部諮呈記載:“宣統三年四月, 有湖北天門張阿山等來奧演唱花鼓戲, 由西北利亞沿途求乞, 借唱花鼓戲以為朝夕糊口之計”。

沈瑞麟

沔南花鼓園地裡出了第一個女演員——段鳳耳, 人稱“真鳳凰”。

甘鵬雲

史志學家甘鵬雲在《潛江舊聞》中寫道:“扮相俊秀, 嗓音清脆, 演技純熟, 初次到潛江登臺, 聞名來看戲的人十分踴躍, 南襄河渡船乘客過多, 以致多人被擠落水中, 造成一慘案, 但 可見真鳳凰藝名之盛”。

1915年

沔陽花鼓藝人盛香在漢口入漢劇“天”字科班(俗稱小天字科), 藝名盛天紅。 出科後, 仍返沔陽, 搭班演唱花鼓戲, 溶漢劇藝術于花鼓戲曲之中。

1917年

沔陽花鼓“戲夫子”陳新苟主班, 由謝春城、沈四連袂領銜演出于漢口共和升平摟。

謝春城

謝春城因技藝精湛被觀眾譽名“賽湖北”。

1919年

王乾、李再安、吳翠、黃金秀、劉德桂等一批女演員,繼清末著名女旦段鳳耳後登上花鼓戲舞臺。

1920年

項么、邱么、廖么同聚京山永興戲班唱滾台,觀眾傳贊:“三妖(么)出動,天震地動”。

1926年

賽湖北戲班在峰口演出。安陸東路花鼓藝人陸漢卿夫婦前來投訪,搭班唱戲。

1927年

杜金庭、王乾(女)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被捕壯烈犧牲。

1928年

沔陽花鼓藝人崔鬆開科班之先河,先後在沔城、馬口、藏鶴亭、楊樹峰、石土地、 金家灣、三江口等地設帳坐科七屆,曆二十餘年,授徒八十餘人。

1929年—1932年

蕭玉山、劉翠、黃金秀等率戲班流動演出於嘉魚、蒲圻、岳陽、孝感、花園、武聖關、信陽、駐馬店等地農村城鎮。

吳鶴顯

吳鶴顯等領班至雲夢、應城、孝感、安陸等地,與黃孝花鼓、東路花鼓搭班同台演出。

沈山

天沔花鼓藝人沈山、一朵雲、白菜心等與西路花鼓(楚劇)藝人葉金堂等同台唱戲,活動於孝感、雲夢、安陸一帶。

沔陽路子賽湖北、宋金貴、沈山、一朵雲、金瓤羹、金虼蚤、劉羊羔、劉和喜等與府河路子、黃陂花鼓藝人彭梅生等同台唱戲。

1931年

常學武、常學文花鼓戲班參加湘鄂邊區監利蘇維埃政府所轄俱樂部。常學文被鏟共團用梭標紮死。

1933年

天門花鼓藝人沈臘等在楊場發起花鼓戲班捐資興修同藝公會會館。

1939年

花鼓藝人劉四保、蔣穩當、汪牛、曹小春等配合抗日民主政府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活動於天、沔、潛、監、京等地。

1940年

盛香、楊篤卿、莫正典等應抗日部隊一二八師王勁哉師長聘請,開展連隊花鼓戲教學及抗宣活動。

王勁哉

全師組建花鼓戲班四十五個,演員一千四百三十五人。

1941年

項么率戲班進入豫鄂邊區抗日革命根據地,為新四軍第五師部隊演出,參加開展根據地的宣傳工作。

1942年

黃崇香、楊篤卿等率花鼓藝人五十余人參加洪湖、監利抗日工作。組建花鼓抗宣文工團,分別任第一、第二隊隊長。

項么率戲班在日偽侵佔區營救根據地新五師戰士十余人。

1943年

項么、左仁貴、羅兆福等正式參加新五師宣傳隊工作。

莫和尚率復興花鼓戲班流動演出于湖南華容、岳陽、南縣、澧縣和嘉魚、蒲圻、通城、崇陽、石首等地城鄉,達六年之久。

1944年

項么、左仁貴在新四軍五師宣傳隊,編演以偵察英雄事蹟為題材的時裝花鼓戲 《新古城會》。

1945年

羅翠紅等領班在嘉魚、蒲圻等地,與黃孝花鼓黃蓮芬戲班同台演出。

1946年

花鼓戲班部分藝人代表二百余人集會於監利,於冬月十三日共做老郎會,商議籌 辦同藝公會事宜。

1947年

王成武等花鼓藝人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漢軍區宣傳隊。

由謝春城、沈四連袂領銜演出于漢口共和升平摟。

謝春城

謝春城因技藝精湛被觀眾譽名“賽湖北”。

1919年

王乾、李再安、吳翠、黃金秀、劉德桂等一批女演員,繼清末著名女旦段鳳耳後登上花鼓戲舞臺。

1920年

項么、邱么、廖么同聚京山永興戲班唱滾台,觀眾傳贊:“三妖(么)出動,天震地動”。

1926年

賽湖北戲班在峰口演出。安陸東路花鼓藝人陸漢卿夫婦前來投訪,搭班唱戲。

1927年

杜金庭、王乾(女)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被捕壯烈犧牲。

1928年

沔陽花鼓藝人崔鬆開科班之先河,先後在沔城、馬口、藏鶴亭、楊樹峰、石土地、 金家灣、三江口等地設帳坐科七屆,曆二十餘年,授徒八十餘人。

1929年—1932年

蕭玉山、劉翠、黃金秀等率戲班流動演出於嘉魚、蒲圻、岳陽、孝感、花園、武聖關、信陽、駐馬店等地農村城鎮。

吳鶴顯

吳鶴顯等領班至雲夢、應城、孝感、安陸等地,與黃孝花鼓、東路花鼓搭班同台演出。

沈山

天沔花鼓藝人沈山、一朵雲、白菜心等與西路花鼓(楚劇)藝人葉金堂等同台唱戲,活動於孝感、雲夢、安陸一帶。

沔陽路子賽湖北、宋金貴、沈山、一朵雲、金瓤羹、金虼蚤、劉羊羔、劉和喜等與府河路子、黃陂花鼓藝人彭梅生等同台唱戲。

1931年

常學武、常學文花鼓戲班參加湘鄂邊區監利蘇維埃政府所轄俱樂部。常學文被鏟共團用梭標紮死。

1933年

天門花鼓藝人沈臘等在楊場發起花鼓戲班捐資興修同藝公會會館。

1939年

花鼓藝人劉四保、蔣穩當、汪牛、曹小春等配合抗日民主政府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活動於天、沔、潛、監、京等地。

1940年

盛香、楊篤卿、莫正典等應抗日部隊一二八師王勁哉師長聘請,開展連隊花鼓戲教學及抗宣活動。

王勁哉

全師組建花鼓戲班四十五個,演員一千四百三十五人。

1941年

項么率戲班進入豫鄂邊區抗日革命根據地,為新四軍第五師部隊演出,參加開展根據地的宣傳工作。

1942年

黃崇香、楊篤卿等率花鼓藝人五十余人參加洪湖、監利抗日工作。組建花鼓抗宣文工團,分別任第一、第二隊隊長。

項么率戲班在日偽侵佔區營救根據地新五師戰士十余人。

1943年

項么、左仁貴、羅兆福等正式參加新五師宣傳隊工作。

莫和尚率復興花鼓戲班流動演出于湖南華容、岳陽、南縣、澧縣和嘉魚、蒲圻、通城、崇陽、石首等地城鄉,達六年之久。

1944年

項么、左仁貴在新四軍五師宣傳隊,編演以偵察英雄事蹟為題材的時裝花鼓戲 《新古城會》。

1945年

羅翠紅等領班在嘉魚、蒲圻等地,與黃孝花鼓黃蓮芬戲班同台演出。

1946年

花鼓戲班部分藝人代表二百余人集會於監利,於冬月十三日共做老郎會,商議籌 辦同藝公會事宜。

1947年

王成武等花鼓藝人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江漢軍區宣傳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