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後來的我們:那些年,陪你住出租屋吃泡面的女孩,如今又在哪裡?

這年頭, 偶像歌手轉型當導演, 作為粉絲, 似乎怎麼都該買張票支持一下。 四大天王之一黎明拍了個《搶紅》, 到了影院, 好奇心使我走進去, 求生欲使我退出來。 王力宏拍《戀愛通告》, 興致衝衝地去, 心灰意冷地回。 周傑倫的《不能說的秘密》, 好聽又好看, 但那時幼稚的我居然沒有選擇買票去看, 突然想扇死自己!

18年前, 那個穿著白色襯衣和裙子的女生, 第一次唱起《後來》, 讓所有人都記住了“奶茶”劉若英,

18年後, 她在臺北演唱會上唱起《後來》, 失聲痛哭。 18年彈指一揮間, 可她仍然是那個穿著白色襯衣的女孩, 只不過除了愛和眼淚, 現在終於微笑著講述《後來的我們》。 1995年的《少女小漁》就讓她獲得第40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2000年更拿到金鐘獎影后, 當然那年還有那首《後來》;2004年在《天下無賊》的那場戲也深得影迷們的好評。 而她的處女電影大部分場景都是冬天、擁擠的列車、窘迫的群租房, 但卻更接近現實生活本來的樣貌。

在影院中觀看這部電影時, 前半部分的包袱抖的很是有趣, 不失有觀眾笑出聲來, 但到中後部分發現影院的觀眾慢慢的安靜了, 並且不時的發出抽泣聲, 可見這部電影的故事打動我們了。 同時也說明一個現象, 人們現在觀看電影能夠引起這種情況的更多的是電影抓住了現在人們對於在外漂泊的那種感受的觸動感。 北漂一族的奮鬥者們, 看完電影你找到“後來的自己”了嗎?

電影的開頭, 兩個人在飛機上相遇, 一個頭等艙, 一個經濟艙, 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米遠, 但那就是咫尺天涯。 得不到的永遠躁動,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或許, 在男人的心中, 永遠都會給那個曾經錯過的女孩留下一個位置。 每一次想到, 就會痛徹心扉。 而此時的林見清他滿臉疲憊, 頭髮有白絲, 年齡未到四十, 卻仿佛已入中年。

林見清, 在北京上完大學後一心想要留在大城市實現夢想的人, 可惜現實太殘酷, 最後也只不過將就著過生活。 他創作遊戲軟體, 卻始終不見成果;擔任網遊客服, 卻被玩家人肉打罵。 終於有一天, 他因為擺攤賣黃碟而進了公安局。 蝸居在幾平米的隔間裡, 擠地鐵上下班,為了買房省吃儉用、沒按時交租被房東催、房間隔音不好都可以聽到隔壁的叫床聲......看著這些簡陋粗糙的生活,讓飄在一線大城市的異鄉人幾乎都可以在電影院裡哭出來。見清有男生們獨有的執拗,“我不裝,別人怎麼看我呢。”這些描繪,都很符合北漂青年的生活特徵,而且大多數在外打拼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方小曉,最大的願望,嫁給北京人,住進看得見風景的大房子,在北京安家落戶。為此,她換過許多男友,公務員、大老闆、有婦之夫,但都沒能善終。她是一個有著故鄉情結的北漂女孩,她本可以和母親一樣離開故土,但卻為了守護父親的靈魂而每年過年回到那破敗的家。看似大大咧咧的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姑娘,但其實她比誰都明白自己究竟要得到什麼。瘦小的周冬雨,一如渺小的每一個北漂,然而在那弱小的身軀裡,卻充滿了對愛情的渴望。在遇見林見清之前,她不斷找男友,不斷地想要通過嫁人改變自己的物質生活。直到遇到林見清後才懂得愛情其實比物質更重要!

他把小曉的夢當做自己的夢,把她當做自己的全世界。因為他變了,所以她要走。他卻由於自己沒房子,而沒有挽留。多年以後,頭等艙專享臨時酒店中,她告訴他說:如果當時你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他總以為,成功之後就能撫平傷痕,就可以控制自己和別人的一生。他卻忘了,她當初愛上他,到底是因為什麼。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是讓我比較有深的印象,就是電腦螢幕滿滿的對不起,這種借助網路道歉的方式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當初做出錯誤或者正確選擇的一種變相的表達。正如影片中說的那句臺詞一樣: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只是沒有了我們。

林見清和方小曉的內心世界僅存的也只有當年那份五彩繽紛的美好回憶,他們明白過去已經是不能在回去了,只能是好好的說一聲再見,在內心中保留這份美好,而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加入這灰色無感的世界中去奮鬥,去為自己以後生活的美好堅持!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劉若英在演員和歌手層面上,確實有這個本事,但在導演這份差活上,顯然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能耐。比如在坐計程車時,你不會厚著臉皮,像個弱智一樣把頭伸出窗外大喊:“北京你聽到了嗎?我們就要發了。”你也不會在十年之後遇到前任時,文縐縐地說出:“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你的前任會因為不知道怎麼接話,尷尬而死的。更加不可能的是,你在分手之後發憤圖強,努力了一下就成功,得到了投資,接著上電視接收採訪,對著鏡頭說出對前任的愛。如果你會說,我把頭都給你切下來(偷笑)。

但是要說的是演員真實的演技,它可能是讓觀眾共鳴感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比如井柏然個人奮鬥歷程中的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殘酷對比,愛情與友情的相悖,甚至是親情的無法理解。還有就是林爸爸寫給小曉的信裡說: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太難。眼睛一下就模糊了,可以說田壯壯老師真的是把父親這個形象演繹到極致了。

後來終於明白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沒有所謂的如果,更多的是在成長中所經歷的磨難和自己內心的選擇。但是,螢幕之外的我們: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錯過了,就不要知道我過得好不好——因為好或者不好,對方知道了都會難過。那些年,陪你住出租屋吃泡面的女孩,如今又在哪裡?最後,還提一個問題:電影《後來的我們》中哪一個片段深深的打動了你?

我是江大俠,更多影視資源,歡迎關注江南影視圈,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已上映),影視資源,關注點贊,轉發收藏私信或者@江南影視圈即可。

擠地鐵上下班,為了買房省吃儉用、沒按時交租被房東催、房間隔音不好都可以聽到隔壁的叫床聲......看著這些簡陋粗糙的生活,讓飄在一線大城市的異鄉人幾乎都可以在電影院裡哭出來。見清有男生們獨有的執拗,“我不裝,別人怎麼看我呢。”這些描繪,都很符合北漂青年的生活特徵,而且大多數在外打拼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方小曉,最大的願望,嫁給北京人,住進看得見風景的大房子,在北京安家落戶。為此,她換過許多男友,公務員、大老闆、有婦之夫,但都沒能善終。她是一個有著故鄉情結的北漂女孩,她本可以和母親一樣離開故土,但卻為了守護父親的靈魂而每年過年回到那破敗的家。看似大大咧咧的一個沒有上過大學的姑娘,但其實她比誰都明白自己究竟要得到什麼。瘦小的周冬雨,一如渺小的每一個北漂,然而在那弱小的身軀裡,卻充滿了對愛情的渴望。在遇見林見清之前,她不斷找男友,不斷地想要通過嫁人改變自己的物質生活。直到遇到林見清後才懂得愛情其實比物質更重要!

他把小曉的夢當做自己的夢,把她當做自己的全世界。因為他變了,所以她要走。他卻由於自己沒房子,而沒有挽留。多年以後,頭等艙專享臨時酒店中,她告訴他說:如果當時你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他總以為,成功之後就能撫平傷痕,就可以控制自己和別人的一生。他卻忘了,她當初愛上他,到底是因為什麼。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是讓我比較有深的印象,就是電腦螢幕滿滿的對不起,這種借助網路道歉的方式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當初做出錯誤或者正確選擇的一種變相的表達。正如影片中說的那句臺詞一樣: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只是沒有了我們。

林見清和方小曉的內心世界僅存的也只有當年那份五彩繽紛的美好回憶,他們明白過去已經是不能在回去了,只能是好好的說一聲再見,在內心中保留這份美好,而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加入這灰色無感的世界中去奮鬥,去為自己以後生活的美好堅持!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劉若英在演員和歌手層面上,確實有這個本事,但在導演這份差活上,顯然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能耐。比如在坐計程車時,你不會厚著臉皮,像個弱智一樣把頭伸出窗外大喊:“北京你聽到了嗎?我們就要發了。”你也不會在十年之後遇到前任時,文縐縐地說出:“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你的前任會因為不知道怎麼接話,尷尬而死的。更加不可能的是,你在分手之後發憤圖強,努力了一下就成功,得到了投資,接著上電視接收採訪,對著鏡頭說出對前任的愛。如果你會說,我把頭都給你切下來(偷笑)。

但是要說的是演員真實的演技,它可能是讓觀眾共鳴感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比如井柏然個人奮鬥歷程中的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殘酷對比,愛情與友情的相悖,甚至是親情的無法理解。還有就是林爸爸寫給小曉的信裡說: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太難。眼睛一下就模糊了,可以說田壯壯老師真的是把父親這個形象演繹到極致了。

後來終於明白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沒有所謂的如果,更多的是在成長中所經歷的磨難和自己內心的選擇。但是,螢幕之外的我們: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錯過了,就不要知道我過得好不好——因為好或者不好,對方知道了都會難過。那些年,陪你住出租屋吃泡面的女孩,如今又在哪裡?最後,還提一個問題:電影《後來的我們》中哪一個片段深深的打動了你?

我是江大俠,更多影視資源,歡迎關注江南影視圈,每篇文章均有相應影視資源(已上映),影視資源,關注點贊,轉發收藏私信或者@江南影視圈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