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葫蘆刻出大世界,福祿為媒傳萬里!

說起葫蘆

人們都很熟悉

因為它形態各異

造型優美

(圖片來源於網路)

加上諧音是“福祿”

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

也成為神話故事中諸如太上老君、

鐵拐李等神仙的寶貝。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天小編要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

葫蘆世界

……

傳統葫蘆雕刻技藝是章丘古老藝術的組成部分, 有著久遠的歷史。 濟南市級非遺傳承人馬友誼, 在葫蘆上雕刻出形態各異、活靈活現的優美圖案, 讓它成為遠銷海內外的工藝品。 他憑著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和精湛的雕刻手藝, 把小葫蘆變成大財富, 讓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實現著他葫蘆人生的傳奇。

五代傳承民間藝術

馬友誼的葫蘆工藝品研製中心坐落于文祖街道北部, 章萊路東側。 走進展廳, 會看到一個琳琅滿目的葫蘆世界, 博古架上擺滿了形式各異、優美絕倫的葫蘆雕刻藝術品。 按品種有丫拉葫蘆、瓢葫蘆、瓠瓜等, 按工藝有雕刻、鏤空、烙畫等, 作品既有古典名著、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也有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等。 這形形色色、神態各異的葫蘆作品, 無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讓人拍案叫絕。 這些藝術品都是出自馬友誼之手。 他今年40歲, 人稱葫蘆大王, 他卻自嘲為葫蘆癡。 馬友誼來自一個農民家庭,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庭。

早在1791年,文祖老藝人馬丙福拜師學藝葫蘆雕刻,並以此為生,那時候主要雕刻蟈蟈葫蘆;1817年傳于馬運德,開始在亞拉葫蘆上彩刻;1836年傳于馬建功,1976年傳于馬景勇,1999年傳于馬友誼。他們祖輩相傳,到馬友誼已經是第五代。

在家庭薰陶下,他自小就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中他鑽研了三年美術,打下了深深的藝術基礎。後來,父親把自己的雕刻手藝全都傳給了他。他如魚得水,很快熟練掌握了雕刻技藝。

馬友誼在自家地裡種了大片的葫蘆,專心致志地開始在葫蘆上雕刻人生。他大量閱讀相關藝術書籍,根據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百福圖、百壽圖、西遊記、三國志……一件件葫蘆作品新鮮出爐,而且藝術水準日趨成熟。

小葫蘆凝結大財富

2001年,婚後的馬友誼依舊沉迷於葫蘆雕刻不能自拔。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認為葫蘆雕刻是藝術品,如果能被人喜愛和收藏就會轉化為商品,就能變為財富。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這年6月的一個周日,帶上三個精心挑選的葫蘆作品來到了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剛把葫蘆擺好,立刻呼啦圍上來一幫人,一個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葫蘆工藝品很快就以300元的價格被人買走了。

他正在發愣,有三個外國人走過來,看到剩下的那兩個葫蘆,分別雕刻著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和百福圖,外國人愛不釋手打著手勢詢問價格。馬友誼想剛才賣出的那個葫蘆是300元,這兩個葫蘆總共賣400元吧,就伸出了四個手指頭。其中一個外國人二話沒說,交給馬友誼400美元,抱著葫蘆就跑了。幸福來得太突然!馬友誼半天沒緩過神來。這情景被英雄山文化市場的老商戶韓琦看在眼裡,當場和馬友誼簽訂了7000元的進貨合同,表示一個葫蘆最低100元。

帶著訂單和400元美金,馬友誼高興地回了家。兩個月後,妻子跟隨他來到濟南交貨,才知道小葫蘆裡面果然有大商機。而這次,馬友誼又通過西安商戶常曉強和美國客戶簽定了常年訂單,當年他就出口了3500多個葫蘆雕刻,獲利20萬元。

馬友誼知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站穩市場,於是他不斷涉獵全國各地的葫蘆文化場所,參加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文博會和文化節,不斷開闊眼界。並四處拜師訪友,把繪畫、書法、泥塑等各種美術手法巧妙地融合到葫蘆雕刻中,還在雕刻原色葫蘆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國際流行的仿古色,受到了更多國內外客戶的喜愛。

讓葫蘆雕刻發揚光大

馬友誼的傳統葫蘆雕刻技藝為純手工製作,一直延續古老的工藝,雕刻手法別具一格。創作工具有刀、針、烙鐵等。馬友誼說,要創作優秀的作品,創作中要做到心平氣和,不能浮躁,要把握好火候和力度。他在弘揚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還博採眾長,創作中吸收了中國傳統美術和外國美術的優點,創作出的作品給人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感覺。他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已經由人民大會堂收藏。

近年來,馬友誼創作的葫蘆工藝品不斷獲得全國和省市藝術獎項,本人也先後被評為我區十大傑出青年、創業創新青年人才、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濟南市農村實用人才、十大民間藝術家、十大傑出人物等各種榮譽稱號。如今,他的葫蘆雕刻已經成為濟南市級非遺項目,他本人也被評為濟南市級非遺傳承人。

2013年,他創辦了集葫蘆種植、工藝品挖掘、開發、銷售為一體的友誼葫蘆工藝品研製中心,並招收了一些殘疾人,為他們傳授技藝,幫他們實現就業。中心內有葫蘆種植園和葫蘆雕刻展廳,去年吸引著7000多人前來參觀。

談起未來,馬友誼認為,葫蘆雕刻作為民間工藝,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去傳承發展才能發揚光大。今後,他依然會沿著藝術創作與勞動創業相結合的金光大道闊步前進,繼續豐富他的葫蘆人生!

 另外,他還計畫要把章丘的歷史文化和章丘特產更多地融入到作品中,將來把自己的葫蘆作品放到建成後的明水古城展出,讓更多的外地遊客看到章丘燦爛的文化藝術!

馬友誼來自一個農民家庭,同時也是一個藝術家庭。

早在1791年,文祖老藝人馬丙福拜師學藝葫蘆雕刻,並以此為生,那時候主要雕刻蟈蟈葫蘆;1817年傳于馬運德,開始在亞拉葫蘆上彩刻;1836年傳于馬建功,1976年傳于馬景勇,1999年傳于馬友誼。他們祖輩相傳,到馬友誼已經是第五代。

在家庭薰陶下,他自小就對美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中他鑽研了三年美術,打下了深深的藝術基礎。後來,父親把自己的雕刻手藝全都傳給了他。他如魚得水,很快熟練掌握了雕刻技藝。

馬友誼在自家地裡種了大片的葫蘆,專心致志地開始在葫蘆上雕刻人生。他大量閱讀相關藝術書籍,根據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百福圖、百壽圖、西遊記、三國志……一件件葫蘆作品新鮮出爐,而且藝術水準日趨成熟。

小葫蘆凝結大財富

2001年,婚後的馬友誼依舊沉迷於葫蘆雕刻不能自拔。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認為葫蘆雕刻是藝術品,如果能被人喜愛和收藏就會轉化為商品,就能變為財富。於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這年6月的一個周日,帶上三個精心挑選的葫蘆作品來到了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剛把葫蘆擺好,立刻呼啦圍上來一幫人,一個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葫蘆工藝品很快就以300元的價格被人買走了。

他正在發愣,有三個外國人走過來,看到剩下的那兩個葫蘆,分別雕刻著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和百福圖,外國人愛不釋手打著手勢詢問價格。馬友誼想剛才賣出的那個葫蘆是300元,這兩個葫蘆總共賣400元吧,就伸出了四個手指頭。其中一個外國人二話沒說,交給馬友誼400美元,抱著葫蘆就跑了。幸福來得太突然!馬友誼半天沒緩過神來。這情景被英雄山文化市場的老商戶韓琦看在眼裡,當場和馬友誼簽訂了7000元的進貨合同,表示一個葫蘆最低100元。

帶著訂單和400元美金,馬友誼高興地回了家。兩個月後,妻子跟隨他來到濟南交貨,才知道小葫蘆裡面果然有大商機。而這次,馬友誼又通過西安商戶常曉強和美國客戶簽定了常年訂單,當年他就出口了3500多個葫蘆雕刻,獲利20萬元。

馬友誼知道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站穩市場,於是他不斷涉獵全國各地的葫蘆文化場所,參加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文博會和文化節,不斷開闊眼界。並四處拜師訪友,把繪畫、書法、泥塑等各種美術手法巧妙地融合到葫蘆雕刻中,還在雕刻原色葫蘆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國際流行的仿古色,受到了更多國內外客戶的喜愛。

讓葫蘆雕刻發揚光大

馬友誼的傳統葫蘆雕刻技藝為純手工製作,一直延續古老的工藝,雕刻手法別具一格。創作工具有刀、針、烙鐵等。馬友誼說,要創作優秀的作品,創作中要做到心平氣和,不能浮躁,要把握好火候和力度。他在弘揚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還博採眾長,創作中吸收了中國傳統美術和外國美術的優點,創作出的作品給人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感覺。他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已經由人民大會堂收藏。

近年來,馬友誼創作的葫蘆工藝品不斷獲得全國和省市藝術獎項,本人也先後被評為我區十大傑出青年、創業創新青年人才、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濟南市農村實用人才、十大民間藝術家、十大傑出人物等各種榮譽稱號。如今,他的葫蘆雕刻已經成為濟南市級非遺項目,他本人也被評為濟南市級非遺傳承人。

2013年,他創辦了集葫蘆種植、工藝品挖掘、開發、銷售為一體的友誼葫蘆工藝品研製中心,並招收了一些殘疾人,為他們傳授技藝,幫他們實現就業。中心內有葫蘆種植園和葫蘆雕刻展廳,去年吸引著7000多人前來參觀。

談起未來,馬友誼認為,葫蘆雕刻作為民間工藝,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去傳承發展才能發揚光大。今後,他依然會沿著藝術創作與勞動創業相結合的金光大道闊步前進,繼續豐富他的葫蘆人生!

 另外,他還計畫要把章丘的歷史文化和章丘特產更多地融入到作品中,將來把自己的葫蘆作品放到建成後的明水古城展出,讓更多的外地遊客看到章丘燦爛的文化藝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