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國產四雄”出海,戰績如何?

根據2月份IDC發佈的資料, 2017年國內手機市場銷量排名前5品牌是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 這5家占了總體市場份額的76%左右。 2017年全球出貨量, 華為、OPPO、小米沖進了全球TOP5。

“華米OV”堪稱國產四雄, 牢牢佔據著國內接近70%的市場份額, 在國內手機市場的地位不可動搖。 即便期間有會名次變化, 也僅在四大品牌之間“你來我往”, 一般不會有驚奇劇情誕生。 因為之前一度逆襲之勢的樂視、金立、魅族等一眾品牌,

如今已是朝不保夕, 或是就地而亡, 又或是遠走他鄉, 中國市場已經沒有其立足之地。

國內市場的競爭, 殘酷到足以讓金立這樣的“綜藝名媛”香消玉損, 其他體量更小的牌子, 又如何在滿是刀尖的殺陣上從容起舞?

國產手機走到現在, 在工藝及標準方面已經沒有太大的差別, 差的是廠商之間在戰略執行、專利、科研以及行銷上的創新。 “華米OV”在品牌效應、口碑積聚、管道建設、行銷創新、生態建設等方面各有優勢, 同時各家也在努力補齊各自短板。 即便如此, 還是迎來了2018年第一季度的最差成績單。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資料顯示:2018年1-3月, 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8737.0萬部, 同比下降26.1%。 其中, 3月份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018.5萬部, 同比下降27.9%。 在品牌構成上,

國產手機占九成。 究其原因, 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存量時代。 這意味著, 手機廠商在國內再使勁與拿不到更好的戰績, 因此海外市場成了廠商再造輝煌業績的焦點。

事實上, 幾年前中國手機廠商就已在佈局海外市場, 甚至國產手機間的戰火都已燃到了海外。

那麼, 國產手機四雄的海外表現如何呢?

印度:“橙藍綠”名列前五, 國產四雄均在印度建廠

IDC資料, 印度市場 2017年總出貨量為1.24億部, 成為全球前20大智慧手機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市場。 2017年, 中國廠商總體份額從2016年的34%上升到53%。 2017年出貨量前五位三星、小米、vivo、聯想、OPPO, 三星市占率24.7%, 排名第二的小米市占率為20.9%;第四季度, 小米以26.8%出貨量超過了三星。

小米將在印度聯合富士康新建3家代工廠, 小米工廠將達到6家。 這將極大提高小米手機及米家全系智慧產品的生產能力。 與小米在印度形成鼎立之勢的OPPO和華為, 也有可能繼續跟進。

此前, OPPO於2016年底在印度諾伊達投資15億元人民幣建設了一座工業園, 其中就包括製造工廠, OPPO在2017年12月將此預算增加至22.6億, 顯然是想增加生產線以提高產能。 加上華為, 國產手機四強都已在印度建設了工廠。

由此, 國內市場存量階段廠商維持平衡, 主要競爭轉向海外, 同時廠商間的競爭也將進入供應鏈與產能乃至研發設計等多維度的競爭。 而印度手機市場, 也將進入手機新的成長期。四大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將更加多元化,印度消費者的選擇也會更多。

東南亞:華為+OV總量超三星,四雄之一小米缺席

在東南亞市場,IDC2017年東南亞智慧手機市場報告顯示,前五名當中國產手機佔據三席,分別是OPPO、vivo、華為。OPPO和華為和去年一樣,依然保持第二和第四名,2016年排在第三名的華碩掉出前五,被vivo取而代之。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東南亞手機市場的升溫,三家國產手機出貨量也在逐步增加。其中,vivo的增幅高達118.2%,OPPO也有29.3%的增長,華為增長3.8%。三家國產手機市占率總體為29.8%,已經超過了排名第一的三星29.3%,同時還有酷派、聯想等國產手機也很受東南亞市場歡迎。

歐洲:華為歐洲通吃小米北歐前五,四雄不見OV

在歐洲,最大的手機市場是英國。根據資料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公佈的資料,2017年第三季度英國智慧手機的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分別是蘋果、三星、華為、阿爾卡特(TCL)、摩托羅拉,“華米OV”只有華為名列其中,市場份額在13%左右,其中華為P10最受歡迎。

德國是歐洲第二大市場,市場份額方面,2017年7月,國產手機四雄也只有華為名列前五,TOP10中還有中興和TCL。

當然,中東歐的情況要好一些,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報告,2017年下半年,在中東歐區域市場份額前五為三星、華為、蘋果、小米和聯想,國產手機品牌占其三。

綜合情況來看,“華米OV”在歐洲仍舊是與蘋果、三星的競爭,國產手機所占市場份額仍然不大。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西歐,只有華為憑藉早期通訊設備資源、專利、技術創新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等優勢,在歐洲富豪區殺出了一條路子,能與蘋果、三星等品牌分庭抗禮。

而小米目前智慧在西北歐活躍,並擁有一定市場份額。歐洲,仍然是國產手機四雄難以征服的戰場。

中東:華為亞軍三強佔八成份額,OPPO等廠商分兩成市場

2014年起,中東地區消費電子市場蘇醒。2015年開始,中國的消費電子廠商開始佈局。聯想、OPPO、華為等一眾廠商都開始在中東地區佈局。當然,更少不了早已開啟全球化的蘋果與三星。至2017年下半年,迪拜手機市場是三星、華為、蘋果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家品牌佔據80%以上的份額,三星市場份額接近50%,華為與蘋果的份額都在13%左右,華為也是國產手機份額占比最高的一家。

最後,簡單說說美國。最近有美國的一家是市場研究機構,發佈了第三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名單,片名前五的分別是蘋果、三星、LG、ZTE、摩托羅拉,中興在這份名單中名列第四。聯想的摩托羅拉名列第5.估計這份名單中,今後也很難出現“華米OV”的名字,國產手機想打人美國市場非常艱難,除了市場因素,還有時刻面臨的政策因素。

今年初,華為重返美國市場,遭遇巨大阻力,AT&T、Verizon、百思買等合作夥伴因為政界壓力均放棄與華為合作,華為只能依靠自家管道和其他協力廠商零售商。另外,華為也在學習中興等公司的模式,在美國推出了多款低價位手機。至於銷量如何倒在其次,至少尚在美國市場存有一席之地。

今年初,雷軍也曾表示2018年將進入美國手機市場。不過眼下來看,即便貿易戰對國產手機出海沒有太大影響,小米也不會選擇在此時機登陸美國了。

由此,國產手機四雄,距離稱霸全球手機市場,仍有一段距離。

也將進入手機新的成長期。四大廠商之間的競爭也將更加多元化,印度消費者的選擇也會更多。

東南亞:華為+OV總量超三星,四雄之一小米缺席

在東南亞市場,IDC2017年東南亞智慧手機市場報告顯示,前五名當中國產手機佔據三席,分別是OPPO、vivo、華為。OPPO和華為和去年一樣,依然保持第二和第四名,2016年排在第三名的華碩掉出前五,被vivo取而代之。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東南亞手機市場的升溫,三家國產手機出貨量也在逐步增加。其中,vivo的增幅高達118.2%,OPPO也有29.3%的增長,華為增長3.8%。三家國產手機市占率總體為29.8%,已經超過了排名第一的三星29.3%,同時還有酷派、聯想等國產手機也很受東南亞市場歡迎。

歐洲:華為歐洲通吃小米北歐前五,四雄不見OV

在歐洲,最大的手機市場是英國。根據資料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公佈的資料,2017年第三季度英國智慧手機的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分別是蘋果、三星、華為、阿爾卡特(TCL)、摩托羅拉,“華米OV”只有華為名列其中,市場份額在13%左右,其中華為P10最受歡迎。

德國是歐洲第二大市場,市場份額方面,2017年7月,國產手機四雄也只有華為名列前五,TOP10中還有中興和TCL。

當然,中東歐的情況要好一些,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報告,2017年下半年,在中東歐區域市場份額前五為三星、華為、蘋果、小米和聯想,國產手機品牌占其三。

綜合情況來看,“華米OV”在歐洲仍舊是與蘋果、三星的競爭,國產手機所占市場份額仍然不大。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西歐,只有華為憑藉早期通訊設備資源、專利、技術創新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等優勢,在歐洲富豪區殺出了一條路子,能與蘋果、三星等品牌分庭抗禮。

而小米目前智慧在西北歐活躍,並擁有一定市場份額。歐洲,仍然是國產手機四雄難以征服的戰場。

中東:華為亞軍三強佔八成份額,OPPO等廠商分兩成市場

2014年起,中東地區消費電子市場蘇醒。2015年開始,中國的消費電子廠商開始佈局。聯想、OPPO、華為等一眾廠商都開始在中東地區佈局。當然,更少不了早已開啟全球化的蘋果與三星。至2017年下半年,迪拜手機市場是三星、華為、蘋果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家品牌佔據80%以上的份額,三星市場份額接近50%,華為與蘋果的份額都在13%左右,華為也是國產手機份額占比最高的一家。

最後,簡單說說美國。最近有美國的一家是市場研究機構,發佈了第三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名單,片名前五的分別是蘋果、三星、LG、ZTE、摩托羅拉,中興在這份名單中名列第四。聯想的摩托羅拉名列第5.估計這份名單中,今後也很難出現“華米OV”的名字,國產手機想打人美國市場非常艱難,除了市場因素,還有時刻面臨的政策因素。

今年初,華為重返美國市場,遭遇巨大阻力,AT&T、Verizon、百思買等合作夥伴因為政界壓力均放棄與華為合作,華為只能依靠自家管道和其他協力廠商零售商。另外,華為也在學習中興等公司的模式,在美國推出了多款低價位手機。至於銷量如何倒在其次,至少尚在美國市場存有一席之地。

今年初,雷軍也曾表示2018年將進入美國手機市場。不過眼下來看,即便貿易戰對國產手機出海沒有太大影響,小米也不會選擇在此時機登陸美國了。

由此,國產手機四雄,距離稱霸全球手機市場,仍有一段距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