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機構持倉注重業績變化 醫藥股逆市遭遇資金減持

紅刊財經 劉增祿

4月份, 隨著上市公司兩份財報的同期披露, 機構投資者近兩個季度的投資思路愈發清晰, 雖然不同機構在行業配置上各有側重, 但標的業績優劣依然是機構考慮是否增減倉的關鍵。 然而, 自去年以來業績穩定且近期表現強勁的醫藥股卻出現了新的變化, 其一邊是研究機構大力看多並推薦買入, 另一邊卻是部分機構重倉股在一季度遭遇明顯減持。

機構擇股注重標的業績優劣

資料統計顯示, 截至4月20日, 滬深兩市完成2017年年報披露工作的A股公司合計2157家, 完成2018年一季報披露工作的公司有324家。

在已公佈一季報的324家A股公司中, 機構入駐了291家。 這其中, 有66家公司一季度末的機構持股比例相較2017年四季度末有所提升, 217家公司機構持股占比較2017年四季度末出現減少, 有8家公司兩個報告期持倉比例沒有變化, 另有29家公司在2017年四季度時還被機構重倉持有, 而等到今年一季度時卻已從機構重倉股名單中消失。

觀察一季度被機構投資者重倉且增持的66家公司, 可以看到標的公司基本面是否優劣是機構選擇是否增減倉的重要參考指標。 統計資料顯示, 66家公司中, 有50家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實現增長, 另有43家公司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增長, 占全部被機構增持公司比重的65.15%。 如此的資料表現說明,

機構在進行增減倉時是要考慮標的基本面變化的。

以目前基金一季度增持比例最高的珀萊雅為例, 基金持股占其流通股本的比重為11.94%, 在2017年四季度末時, 基金對其持股比例還僅為2.09%, 僅僅過了一個報告期, 基金的持倉比重就迅速提升了9.86%。 從珀萊雅一季度基本面表現看, 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10.93%和29.58%。 或正是公司自身業績的穩定增長吸引了機構一季度的大力增持, 由此也導致其股價於今年2月7日觸底回升以來, 至目前已累計上漲57.84%。 同樣獲得機構大幅增持的還有一季度被社保基金增持的歐普照明, 社保基金一季度末對其持股比重由去年四季度末的4.08%上升至7.48%。 從歐普照明基本面來看, 今年一季度不僅實現23.55%的營收同比增長,

且還實現42.2%的淨利潤增長在業績持續的增長和機構的增持下, 股價也自2月8日開始啟動, 至目前上漲了17.92%。

此外, 相較國內機構對個股標的業績基本面的重視, 外來戶QFII也是非常注重標的公司的業績成長性, 目前持有的26家公司中,有18家公司業績實現了同比增長, 占比達69%。 其中, 埃斯頓是QFII今年一季度新建倉且增持比重最高的公司, 報告期內, 不僅營業收入同比大幅增長了123.69%, 且淨利潤也實現同比35.09%的增長。 或正是QFII的入駐, 使得其股價自2月9日反彈以來上漲了42.28%。

投資偏好各不同

觀察各大機構在一季度的持股情況, 可以看到在A股機構投資者的“老大哥”公募基金目前持有的291只個股中, 一季度予以增持的僅有66只。

行業喜好上, 電腦和化工類公司暫時成為基金一季度增持的主要方向, 增持家數分別達到6家和5家。 被增持個股中, 除了日化類公司珀萊雅10.49%的基金持倉比重環比增長了8.4%, 電腦軟體發展類公司長亮科技、化學製品公司雙一科技也同樣在一季度獲得基金較大幅度的增持, 持股比例均較去年四季度末有一定幅度提升。 或正是在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資金增持下,今年以來電腦板塊和化工板塊在申萬行業指數表現排名中位居前列, 其中電腦行業整體12.78%的累計漲幅位元列申萬全部行業漲幅榜的首位, 而化工股則是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年內僅有4個行業指數上漲的背景下, 成為下跌行業中整體跌幅最小的。 當然,
若考慮細分子行業的表現,則可看到細分行業石油化工整體仍錄得6.93%漲幅。

中美貿易戰是近期投資者高度關注的話題, 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的一紙出口許可權禁令, 從某種意義上讓基金經理更加明確認清A股市場確定性最強的投資領域, 那就是高科技公司。 中興受到美國制裁, 七年內禁購美國零部件, 中美貿易爭端加劇, 供應鏈的安全性問題變得空前重要。 作為零部件的核心, 關鍵材料的國產化刻不容緩, 這已經超越了降成本的需要。 化工做為高端材料行業中至關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 國內化工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機遇。

談起社保基金,就不能不提其“長情”的持股特點。在目前43家一季度被社保基金持有的公司中,有21家公司已被其連續持有了4個報告期,華魯恒升、信立泰、永輝超市等9家公司更是自2016年以來就獲得社保基金長期持有,持股時間超過2年。

其實相較於社保基金在投資中“長情”,“外來的和尚”QFII也是傾向於中長期投資的。從其歷史持倉態度看,其持股多集中在消費行業,對藍籌白馬股極為青睞。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中小創公司在經歷持續數年的調整,整體估值的回歸使得部分績優成長公司已具備了投資價值。從2017年四季度開始,QFII將擇股的目光開始轉向中小創新興產業。雖然目前QFII公佈的一季度重倉股僅有26家,但從中依然可看到中小創公司達到15家。在QFII持股所處行業特點上,高端設備製造、生物醫藥、細分化學等戰略新興產業開始嶄露頭角。

相較QFII,同為外資投資者的北上資金雖然近7個交易日、近1個月和近1年淨買入額最高的公司都始終圍繞在中國平安、五糧液、貴州茅臺、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招商銀行等超級白馬藍籌股上,但隨著MSCI中小盤股指數的發佈,外資對A股的覆蓋深度得到拓展,這直接導致北上資金對A股中小盤股的關注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以2018年以來深股通的配置觀察看,北上資金對創業板持股量較年初增長了21.73%;中小板持股量較年初增長29.21%,深證主機板持股量較年初增長7.99%。從北上資金深股通新進個股來看,2018年以來,北上資金新進43只個股,且新進個股主要以中小創公司為主,持股比例較大的中小創個股有埃斯頓、周大生、浙江交科、長生生物、涪陵榨菜和尚品宅配等。

強勢醫藥股遭遇機構逆市減持

統觀2018年以來的A股市場,走勢最值得“點贊”的行業莫屬醫藥板塊。自2月9日大盤反彈以來,中證醫療指數至3月末累計漲幅達21.71%,至4月19日則達到21.99%。從醫藥行業基本面看,2018年1~2月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029.3億元,同比增長18.3%,利潤總額為512億元,同比增長37.3%,收入與利潤增速均增長穩健,體現出醫藥行業在經濟不景氣下的穩定成長性。今年以來,醫藥股不僅在二級市場大放異彩,期間也得到眾多券商的高度認可。近3個月以來,兩市有29家醫藥股不斷被券商調高評級,近1個月,市場中有71家醫藥股獲得了券商的買入評級。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目前機構涉及的150家醫藥股中,卻僅有一品紅、大博醫療、海辰藥業、長生生物、辰欣藥業、景峰醫藥、凱普生物、佐力藥業8家公司在一季度獲得了基金增持;社保基金目前也只對花園生物、老百姓2家公司進行新進增持。從醫藥公司分類看,目前市場看好的仿製藥、創新藥中,僅有佐力藥業1家涉及創新藥的公司獲得了機構增持。

從最新一季報機構持倉情況看,大部分醫藥股都遭遇了基金、社保、QFII等機構的大幅減持。如普利製藥在去年四季度末時,基金持有公司股份的比重還為35.05%,環比三季度持倉提升了10.44%,但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基金的持倉比重大幅減少了26.87%,目前僅剩8.19%的股權被基金持有。與此同時,QFII去年四季度末還持有2.46%的股權,今年一季度末已經完全減持。類似公司還有凱萊英、新華製藥、邁克生物、健友股份等。觀察發現,此類醫藥股今年以來股價多數實現了不俗的上漲,此次機構的減持不排除是出於落袋為安的考慮。

雖然部分醫藥股在一季度遭遇機構的減倉,但不可忽視的是,醫藥股目前也迎來了多項政策利好,如近期國家決定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政策就對創新藥、仿製藥生產企業帶來正面刺激。廣發證券吳文化表示,創新為醫藥板塊當前的時代主旋律,部分前些年有研發儲備的企業已進入業績收穫期,如恒瑞醫藥,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而隨著2017年醫保目錄的調整,預計利好不僅會在一季度相關受益品種的經營業績上有所反映,且也有望在未來二三季度的業績增速中得到體現。

談起社保基金,就不能不提其“長情”的持股特點。在目前43家一季度被社保基金持有的公司中,有21家公司已被其連續持有了4個報告期,華魯恒升、信立泰、永輝超市等9家公司更是自2016年以來就獲得社保基金長期持有,持股時間超過2年。

其實相較於社保基金在投資中“長情”,“外來的和尚”QFII也是傾向於中長期投資的。從其歷史持倉態度看,其持股多集中在消費行業,對藍籌白馬股極為青睞。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中小創公司在經歷持續數年的調整,整體估值的回歸使得部分績優成長公司已具備了投資價值。從2017年四季度開始,QFII將擇股的目光開始轉向中小創新興產業。雖然目前QFII公佈的一季度重倉股僅有26家,但從中依然可看到中小創公司達到15家。在QFII持股所處行業特點上,高端設備製造、生物醫藥、細分化學等戰略新興產業開始嶄露頭角。

相較QFII,同為外資投資者的北上資金雖然近7個交易日、近1個月和近1年淨買入額最高的公司都始終圍繞在中國平安、五糧液、貴州茅臺、海康威視、美的集團、招商銀行等超級白馬藍籌股上,但隨著MSCI中小盤股指數的發佈,外資對A股的覆蓋深度得到拓展,這直接導致北上資金對A股中小盤股的關注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以2018年以來深股通的配置觀察看,北上資金對創業板持股量較年初增長了21.73%;中小板持股量較年初增長29.21%,深證主機板持股量較年初增長7.99%。從北上資金深股通新進個股來看,2018年以來,北上資金新進43只個股,且新進個股主要以中小創公司為主,持股比例較大的中小創個股有埃斯頓、周大生、浙江交科、長生生物、涪陵榨菜和尚品宅配等。

強勢醫藥股遭遇機構逆市減持

統觀2018年以來的A股市場,走勢最值得“點贊”的行業莫屬醫藥板塊。自2月9日大盤反彈以來,中證醫療指數至3月末累計漲幅達21.71%,至4月19日則達到21.99%。從醫藥行業基本面看,2018年1~2月醫藥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029.3億元,同比增長18.3%,利潤總額為512億元,同比增長37.3%,收入與利潤增速均增長穩健,體現出醫藥行業在經濟不景氣下的穩定成長性。今年以來,醫藥股不僅在二級市場大放異彩,期間也得到眾多券商的高度認可。近3個月以來,兩市有29家醫藥股不斷被券商調高評級,近1個月,市場中有71家醫藥股獲得了券商的買入評級。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在目前機構涉及的150家醫藥股中,卻僅有一品紅、大博醫療、海辰藥業、長生生物、辰欣藥業、景峰醫藥、凱普生物、佐力藥業8家公司在一季度獲得了基金增持;社保基金目前也只對花園生物、老百姓2家公司進行新進增持。從醫藥公司分類看,目前市場看好的仿製藥、創新藥中,僅有佐力藥業1家涉及創新藥的公司獲得了機構增持。

從最新一季報機構持倉情況看,大部分醫藥股都遭遇了基金、社保、QFII等機構的大幅減持。如普利製藥在去年四季度末時,基金持有公司股份的比重還為35.05%,環比三季度持倉提升了10.44%,但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基金的持倉比重大幅減少了26.87%,目前僅剩8.19%的股權被基金持有。與此同時,QFII去年四季度末還持有2.46%的股權,今年一季度末已經完全減持。類似公司還有凱萊英、新華製藥、邁克生物、健友股份等。觀察發現,此類醫藥股今年以來股價多數實現了不俗的上漲,此次機構的減持不排除是出於落袋為安的考慮。

雖然部分醫藥股在一季度遭遇機構的減倉,但不可忽視的是,醫藥股目前也迎來了多項政策利好,如近期國家決定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政策就對創新藥、仿製藥生產企業帶來正面刺激。廣發證券吳文化表示,創新為醫藥板塊當前的時代主旋律,部分前些年有研發儲備的企業已進入業績收穫期,如恒瑞醫藥,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而隨著2017年醫保目錄的調整,預計利好不僅會在一季度相關受益品種的經營業績上有所反映,且也有望在未來二三季度的業績增速中得到體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