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邵子心學管窺 為什麼孔子是摩登聖人?

【綱】

伯夷、柳下惠, 得聖人之一端。 伯夷得聖人之清, 柳下惠得聖人之和。 孔子時清時和, 時行時止, 故得聖人之時。

【目】

夷惠偏聖, 各以一端,

或清或和, 並詣其至, 然不能與時偕行, 惟孔子聖之時, 兼乎清和, 隨乎行止, 各以時而已。

【管窺】

邵康節說:伯夷、柳下惠, 都只具備聖人的一項品質。 伯夷具備了聖人的清高, 柳下惠具備了聖人的平和。 孔子可以清高, 也可以平和;可以前行, 也可以停止——該怎麼樣, 就怎麼樣, 所以他具備了聖人的隨時而變。

邵子後學認為, 伯夷、柳下惠, 都只具備聖人的一項品質, 雖然都將各自的品質發揮到了極致, 但做不到隨時而變, 只有孔子具備了聖人的隨時而變, 可以兼具清高與平和, 根據需要或行或止。

邵康節這段話, 是對《孟子》中「伯夷, 聖之清者也;伊尹, 聖之任者也;柳下惠, 聖之和者也;孔子, 聖之時者也」的解讀, 而《孟子》這段話, 則是對《論語·微子篇·逸民章》的解讀——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 子曰:「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 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 降志辱身矣。 言中倫, 行中慮, 其斯而已矣。 」謂:「虞仲、夷逸, 隱居放言, 身中清, 廢中權。 」「我則異於是, 無可無不可。 」

按, 「無可無不可」在表述上, 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多多少少有些類似;又觀《史記·老子列傳》, 老子曾告誡孔子:「且君子得其時則駕, 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則孔子得聖人之時, 當在見老子之後。

曾有人將「聖之時者」翻譯為「摩登聖人」, 現在我們知道, 將孔子改造稱摩登聖人的不是別人, 正是老子。

長按圖片, 掃掃二維碼

添加「易蓮精舍」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