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傳統文化熱中的朱熹

【編者按】

朱傑人, 朱熹第二十九世裔孫,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終身教授, 兼任上海儒學研究會會長等職, 曾任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 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經學、朱子學的研究。 為《朱子全書》、《朱子全書外編》、《朱子著述宋刻集成》、《元明刻本朱子著述集成》等書主編。

4月20日, 朱教授在大隱書局武康大樓店做了一場題為“傳統文化熱中的朱子”的專題講座。 他以朱子名句和兩幅朱子畫像為楔子, 揭示了朱子的多重身份;同時指出, 朱子最大的歷史貢獻, 正在於他是與孔子並駕齊驅的道統宗師。 通過對儒家經典的簡化和後經典化、建立自覺的哲學體系、重構完整系統的儒家禮儀制度、補缺儒學宇宙論和心性論、創立自成體系的話語系統,

朱子完成了改造儒學和建構理學的偉業。 因鑒於是, 在傳統文化熱的大潮中關注和研究朱子學, 具有不可繞行的重要意義。 澎湃新聞經主辦方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授權發佈講座內容。

為有源頭活水來:朱子的哲理詩

就學術圈來講, 改革開放以後, 朱子學就熱了, 成為了一個全世界的顯學。 但是非常遺憾, 在廣大老百姓中間, 其實對朱子根本不瞭解。 我這裡稱他為朱子, 因為他是我的祖宗, 我不能直呼其名, 這是中國人的文化。 但是我知道, 我講朱子, 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 甚至我講朱熹,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 這就是學界和民間形成的一個很大的反差。 我想通過我今天的講座, 把這個反差縮短一點, 讓大家瞭解朱子以及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地位如何重要, 讓大家有興趣去讀一點朱子的書, 我想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4月1日《人民日報》有篇很重要的署名文章, 題目叫《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句話出自朱子的《觀書有感》, 這詩很有名, 由兩首組成, 第一首是“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第二首是“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大家一定認為這是描寫風景的詩, 描寫一個池塘, 描寫春水漲起來的景象。 其實這首詩的產生是因為朱子當年在進行哲學思考和理論探索的時候,

他得到了一個理論上的巨大突破, 他突然把這個理論問題解決了, 所以他非常高興, 於是就寫下了這兩首詩。 第一首是告訴我們, 他為什麼能夠突破呢?因為他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 老是覺得走不下去。 後來他就聽了老師給他講的話, 坐下來安安靜靜、老老實實地把“二程”的著作重新從頭讀了一遍, 讀了以後他覺得源頭活水來了, 讀懂了, 讀清楚了, 這個問題解決了。 下面一首是講什麼呢?他說當我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 像一條船在河裡擱淺了, 我怎麼推這個船也推不動, 但是一旦源頭活水來了, 就像江邊春水生, 這個船自然浮起來了, 不要推了, 它可以在中流自在行。

所以這都不是寫景的詩, 是哲理詩。 再舉一首:“昨夜扁舟雨一蓑, 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水多。 ”這是朱熹的《水口行舟二首》。 這第一首是告訴我們什麼呢?就是說昨天晚上風浪很大, 我沒辦法行船, 我只能停下來, 一夜風雨交加。

但是到了今天, 我走出船艙, 我看到的依舊是青山綠樹。 風雨總要過去的, 風雨過去以後就是青山綠水。

還有一首詩, 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 但是我對這首詩情有獨鍾。 我覺得當我們在碰到困難的時候, 讀這首詩會教導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挫折。 “世間無處不陽春”, 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春天的, 不要把世界看得那麼可怕、那麼黑暗;“道路何曾困得人?”世界上哪有一條路是把人困住的?有路就能走通的。 “若向此中生厭斁, 不知何處可安身”, 你還到哪裡找安身立命的地方呢?

朱子是一個詩人, 他的哲理詩詞我的評價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目前為止, 我還沒有看到第二個人的哲理詩比朱子寫得好的, 他講的都是道理, 但是沒有一句說教, 完全在寫景寫情中,把道理自然流露出來,這是朱子高明的地方。

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朱子的畫像

朱子雖然是詩人,但他主要是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學問家。所謂學問家,中國的經學,無論哪一經他都通,天文地理也是。他還是個書法家,他的書法有非常獨特的風格。他還是個音樂家,彈的一手好古琴,而且能作曲。同時他還是個畫家,也是個自然科學家,有很多自然科學的發現,比如他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化石的人,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裡就講了。胡適說,朱子發現化石,比西方科學家早了五百年。此外,據韓國學者考證,雙季稻也是朱子第一個種出來的。朱子還對畢氏定理有自己的演算法,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這是朱子自己畫的自己,叫對鏡寫真,這是朱子的形象。朱子現在流傳下來的像大概有上百幅,可都跟他不搭界。朱子對自己有一個定義,當年有一個畫家叫做郭拱辰,這個人是很有名的畫家,為朱子作了兩幅畫,朱子非常讚賞他,於是朱子寫了兩篇文章,意思就是說,畫畫要麼是神似,要麼是形似,能做到既神似又形似的畫家太少了。但是郭拱辰的畫做到了,他給我畫了兩幅小像,畫出了我的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他把我的精神氣質畫出來了。我的精神氣質是什麼?麋鹿,就是野外的麋和鹿。林野之性,就是我是一個山間的野人,一個民間的、像散養在大自然中的麋和鹿。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下面我講到朱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宋代的知識份子,和歷代知識份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他們有非常強烈的文化自覺的意識,而這種強烈的文化自覺的意識是建立在對自己的傳統,主要是對儒家傳統的一種自信的基礎上的。宋代是從唐末及五代十國的大亂以後,趙匡胤統一了全國建立起來的。這麼長一段歷史時期,儒家傳統受到了破壞,佛教乘虛而入,迅速佔領了中國人的思想與精神陣地。這樣的狀況,恰恰促成了宋代的一些有擔當的知識份子,他們要出來衛道和傳道,衛儒家的道,傳儒家的道,他們有這樣一種使命感。我們從北宋的好幾次文化運動來看,都和這樣一個使命感有關係。一直到了北宋出現了“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但真正完成儒學轉型和理學構建的是朱子。錢穆對朱子在歷史上的貢獻有過這樣一個評價。他說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和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的聲光,留下了莫大的影響,看中國整個一部歷史,可以說沒有第三個人可以和他們兩個人相比。因為孔子是集前古學術思想之大成,開創了儒學,他是開創者。北宋,理學興起,到了南宋朱子崛起,不僅把北宋的理學集大成了,而且把孔子以下所有的學術集大成。這兩個人,皆能匯納群流,歸之一趨。自有朱子,而後孔子以下之儒學,才獲得了新升級,發揮新精神。

錢穆先生進一步說,孔子時代的儒學一直到現代的儒學,主要的歷史使命是什麼呢?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學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他們較少注意到本源心性上,魏晉以後,莊老道家代興,釋教繼之傳入,他們在這兩方面成績上似乎超過了儒學。另外關於宇宙論,儒學沒有解決。第二個關於心性論,尤其到了唐代禪宗盛行以後,關於人生的問題,大家全部要到佛教中找答案,儒學沒有提供答案給大家。宇宙的本源和人性的本源是什麼,這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儒家沒有解決。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還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他不研究這個問題。但是每個人都要面臨死亡,這個問題不解決,他找不到一個最後的歸屬。但是佛教進來了,他告訴你,人是輪回的,有天堂,有地獄,所以佛教很快就佔領了中國的思想陣地。

所以錢穆講,對兩個本源——宇宙本源和人性本源的研究,因為原始儒學對它的闡發不足,給宗教和外來文化留出了阻斷儒學和佔領本土文化的空間。而朱子集儒學之大成,集北宋理學之大成,集當時代先進文化之大成,構建了全新的理學理論體系,很好地回應了時代的挑戰,使儒學獲得了新的生機。

在朱子時代,儒學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佛教,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經過魏晉唐代以後,經過中國知識份子的改造,把它儒化,到了宋代,已經基本完成了本土化。正因為佛教的本土化改造的成功,使得其傳播如虎添翼,幾乎攻陷了儒學所有領域。我們看北宋五子,除“二程”以外,其餘三子的學術思想無不雜糅著佛學的思想,在這樣一種社會思潮籠罩下,要捍衛儒學的純淨與創新儒學的理論,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和能力。

而朱子首先構建了“道統”說,所謂“道統”,就是指儒家的思想與精神文化傳統。承認“道統”,就是承認自己的文化傳統,這是一種文化自信。傳續“道統”,就是傳承自己的文化傳統,這是一種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就是朱子“道統”說的核心所在。朱子道統說的意義不僅在於他使用了這個概念,用以指稱儒家的傳統;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由此構建了一個儒學傳承的譜系。這個譜系的成功構建,確保了儒學的獨立性和純粹性,排除了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對儒學的侵蝕和干擾。而道統的直接對立面,就是異質文化的入侵和對本土文化的阻斷。

由於朱子對儒學成功的改造與重建,所以儒學得以在佛教和道教的重重包圍中闖出一條新路,繼續傳承八百多年一直到今天。我為什麼說傳統文化熱中的朱子呢?因為我要告訴大家,我們今天所說的儒學,已經不是孔子的原始儒學了,而是經過朱子重新闡釋和改造以後的儒學。

經典的簡化和後經典化:朱子如何改造儒學

朱子是如何改造儒學的呢?我覺得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儒學繁瑣複雜的弊病加以改造,做了一個經典的簡化和後經典化的工作,中國的儒學為什麼後來慢慢被邊緣化?被佛教佔領陣地?除了佛教本身的力量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儒學本身有問題。大家都知道《十三經注疏》,這麼厚一套,一輩子都讀不完,太繁瑣了。所以朱子做了一個簡化,簡化成“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1182年的時候他把這四本書做了注解,然後合刊為《四書集注》,從元代以後甚至成了科舉考試的基本教科書與標準答案。還有一本《近思錄》,理學的入門讀物,這個書朱子十分看重,因為他認為“四書”是進入“五經”的階梯,而如何進入“四書”呢?要通過讀《近思錄》。所以他說我編這本書,就是為了家裡沒有條件,或者鄉村沒有好的老師,不知道如何學習儒學、學習理學的人,提供一個讀本,你讀了《近思錄》就大概進入理學的門檻了,這兩部書就成為了儒學的新經典。這是第一,他把經典簡化。

第二,構建了自覺的哲學體系。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先生寫過《朱子哲學研究》,他把朱子的哲學歸納為理氣論、心性論、格物致知論。陳來沒有按照西方哲學的討論講本體論、人性論、認識論等等,但是陳來先生講的三論,卻完全涵蓋了西方哲學所有的門類。所以朱子的哲學是完全有自主的體系的,沒有辦法用西方的哲學和系統來加以框範,反過來西方哲學不能涵蓋朱子的哲學,而且他的哲學中,還包含了其社會哲學、教育哲學、歷史哲學、藝術哲學,可謂博大精深。

第三,朱子重建了完整、系統的儒家禮儀制度,這個非常重要。這個禮不要簡單理解為禮貌的禮,禮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現象,中國人重禮、循禮、尊禮。但是到了唐末至宋,由於戰爭頻繁,禮被破壞得很嚴重。宋建立起一套禮的制度,但是北宋滅亡以後,到了南宋,禮幾乎喪失殆盡了。所以朱子從研究古禮開始,重新為國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禮,從國家的禮到地方每個縣、每個州有自己的禮,一直到庶民之禮。

中國有句古話,禮不下庶人,就是禮只適用于士大夫階層以上的人。那麼是不是說士大夫講禮,普通老百姓可以不講禮呢?不是的,只不過是不需要那麼講究。因為中國禮制很複雜,你要講禮制至少要有經濟能力,至少要有祠堂,祭祀要有工具、有服裝等等,所以對老百姓來說,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準很低,老百姓的經濟能力不能做這些事情,所以對老百姓不提這樣的要求。但是到了宋代不一樣了,宋代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老百姓已經有這樣的經濟能力了,所以朱子就為百姓也建立了禮,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家禮》。

第四,朱子為儒學補上了宇宙論與心性論的缺口。孔子的儒學,關注的重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還沒有來得及把他的理論融入到對宇宙本源和人性本源的研究,孔子以後的儒家,比如說像孟子,已經涉及到心性論,但是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朱子這個時候針對佛教的挑戰,主動、全面地回應了這兩個本源問題,構建起自成體系的太極論、理氣論、心性論,補齊了原始儒學的兩塊短板。這是儒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理論創新。

第五,朱子構建了話語體系,話語體系是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的重要表現,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學術、一套理論如果沒有獨立而成系統的話語體系,就標誌著沒有成熟,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話語體系,中國儒學在長期的發展和傳演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話語體系。但是唐宋以後,由於佛、道的影響,儒學的話語體系受到了嚴重的侵蝕。更重要的是,由於佛教的侵入,有很多領域的問題已經超出了原始儒學原有的範疇,儒學的話語體系漸漸顯示出了窘迫狀態,沒有辦法和佛教來討論。朱子有效地建立了可以應對新問題、新挑戰的全新話語體系。比如他說無極太極、理一分殊、天命之性、氣質之性、主敬窮理、格物致知等等。朱子的話語體系涵蓋了當時的哲學、學術、生活、社會、政治、人生等方方面面,為儒學應對各種挑戰提供了可能,也為儒學的進一步發展和研究創造了條件。

直到今天,他所創立的這套話語系統,依然是我們應對西方學術,包括西方的哲學、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的挑戰。我在大學裡工作教書,我知道現在大學裡面話語體系完全是西方的,教育學也完全是西方那套,心理學更不用說了,政治學也是。但是我覺得,朱子創立的話語體系完全可以應對西方話語體系的挑戰,和西方平等對話。“哲學”本身是一個外來詞,是從日本借過來的。我們中國有理學、儒學,它的內涵西方的哲學並不能全部涵蓋,所以啟動並開發自朱子以來形成的理學的話語系統,對儒學的國際傳播和提升中國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朱子是一個集大成者,他不但集儒學之大成,還對釋、道中的先進內涵、元素進行了吸納和改造。佛教是外來文化,朱子早年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考舉人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完全按照一個和尚給他講的佛教的道理寫的,得了第一名。他把佛教的經典看得滾瓜爛熟,把道教的經典也看得滾瓜爛熟,還在家裡專門弄了一個房間畫符煉丹,還寫了很多道教的詩,但後來經過他的老師李侗的點撥,說你走錯路了,他才坐下來研究儒學的經典,我們把這段叫做逃佛歸儒,回來自己的傳統文化中來了。所以為什麼我說朱子有能力構建他的體系、有能力和佛教對話呢?因為他對佛教也是瞭若指掌的。所以,他也吸納了佛教中先進的成分,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對佛學辯證思維方式的吸納,並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理學的思維方式——思辨。

(本文摘編自主辦方提供的現場速記稿,未經主講人審定。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完全在寫景寫情中,把道理自然流露出來,這是朱子高明的地方。

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朱子的畫像

朱子雖然是詩人,但他主要是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學問家。所謂學問家,中國的經學,無論哪一經他都通,天文地理也是。他還是個書法家,他的書法有非常獨特的風格。他還是個音樂家,彈的一手好古琴,而且能作曲。同時他還是個畫家,也是個自然科學家,有很多自然科學的發現,比如他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化石的人,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裡就講了。胡適說,朱子發現化石,比西方科學家早了五百年。此外,據韓國學者考證,雙季稻也是朱子第一個種出來的。朱子還對畢氏定理有自己的演算法,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這是朱子自己畫的自己,叫對鏡寫真,這是朱子的形象。朱子現在流傳下來的像大概有上百幅,可都跟他不搭界。朱子對自己有一個定義,當年有一個畫家叫做郭拱辰,這個人是很有名的畫家,為朱子作了兩幅畫,朱子非常讚賞他,於是朱子寫了兩篇文章,意思就是說,畫畫要麼是神似,要麼是形似,能做到既神似又形似的畫家太少了。但是郭拱辰的畫做到了,他給我畫了兩幅小像,畫出了我的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他把我的精神氣質畫出來了。我的精神氣質是什麼?麋鹿,就是野外的麋和鹿。林野之性,就是我是一個山間的野人,一個民間的、像散養在大自然中的麋和鹿。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下面我講到朱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宋代的知識份子,和歷代知識份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他們有非常強烈的文化自覺的意識,而這種強烈的文化自覺的意識是建立在對自己的傳統,主要是對儒家傳統的一種自信的基礎上的。宋代是從唐末及五代十國的大亂以後,趙匡胤統一了全國建立起來的。這麼長一段歷史時期,儒家傳統受到了破壞,佛教乘虛而入,迅速佔領了中國人的思想與精神陣地。這樣的狀況,恰恰促成了宋代的一些有擔當的知識份子,他們要出來衛道和傳道,衛儒家的道,傳儒家的道,他們有這樣一種使命感。我們從北宋的好幾次文化運動來看,都和這樣一個使命感有關係。一直到了北宋出現了“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但真正完成儒學轉型和理學構建的是朱子。錢穆對朱子在歷史上的貢獻有過這樣一個評價。他說在中國歷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和中國文化史上發出莫大的聲光,留下了莫大的影響,看中國整個一部歷史,可以說沒有第三個人可以和他們兩個人相比。因為孔子是集前古學術思想之大成,開創了儒學,他是開創者。北宋,理學興起,到了南宋朱子崛起,不僅把北宋的理學集大成了,而且把孔子以下所有的學術集大成。這兩個人,皆能匯納群流,歸之一趨。自有朱子,而後孔子以下之儒學,才獲得了新升級,發揮新精神。

錢穆先生進一步說,孔子時代的儒學一直到現代的儒學,主要的歷史使命是什麼呢?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學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他們較少注意到本源心性上,魏晉以後,莊老道家代興,釋教繼之傳入,他們在這兩方面成績上似乎超過了儒學。另外關於宇宙論,儒學沒有解決。第二個關於心性論,尤其到了唐代禪宗盛行以後,關於人生的問題,大家全部要到佛教中找答案,儒學沒有提供答案給大家。宇宙的本源和人性的本源是什麼,這兩個很重要的問題儒家沒有解決。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還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他不研究這個問題。但是每個人都要面臨死亡,這個問題不解決,他找不到一個最後的歸屬。但是佛教進來了,他告訴你,人是輪回的,有天堂,有地獄,所以佛教很快就佔領了中國的思想陣地。

所以錢穆講,對兩個本源——宇宙本源和人性本源的研究,因為原始儒學對它的闡發不足,給宗教和外來文化留出了阻斷儒學和佔領本土文化的空間。而朱子集儒學之大成,集北宋理學之大成,集當時代先進文化之大成,構建了全新的理學理論體系,很好地回應了時代的挑戰,使儒學獲得了新的生機。

在朱子時代,儒學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佛教,佛教作為一種外來文化,經過魏晉唐代以後,經過中國知識份子的改造,把它儒化,到了宋代,已經基本完成了本土化。正因為佛教的本土化改造的成功,使得其傳播如虎添翼,幾乎攻陷了儒學所有領域。我們看北宋五子,除“二程”以外,其餘三子的學術思想無不雜糅著佛學的思想,在這樣一種社會思潮籠罩下,要捍衛儒學的純淨與創新儒學的理論,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和能力。

而朱子首先構建了“道統”說,所謂“道統”,就是指儒家的思想與精神文化傳統。承認“道統”,就是承認自己的文化傳統,這是一種文化自信。傳續“道統”,就是傳承自己的文化傳統,這是一種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就是朱子“道統”說的核心所在。朱子道統說的意義不僅在於他使用了這個概念,用以指稱儒家的傳統;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地由此構建了一個儒學傳承的譜系。這個譜系的成功構建,確保了儒學的獨立性和純粹性,排除了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對儒學的侵蝕和干擾。而道統的直接對立面,就是異質文化的入侵和對本土文化的阻斷。

由於朱子對儒學成功的改造與重建,所以儒學得以在佛教和道教的重重包圍中闖出一條新路,繼續傳承八百多年一直到今天。我為什麼說傳統文化熱中的朱子呢?因為我要告訴大家,我們今天所說的儒學,已經不是孔子的原始儒學了,而是經過朱子重新闡釋和改造以後的儒學。

經典的簡化和後經典化:朱子如何改造儒學

朱子是如何改造儒學的呢?我覺得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儒學繁瑣複雜的弊病加以改造,做了一個經典的簡化和後經典化的工作,中國的儒學為什麼後來慢慢被邊緣化?被佛教佔領陣地?除了佛教本身的力量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儒學本身有問題。大家都知道《十三經注疏》,這麼厚一套,一輩子都讀不完,太繁瑣了。所以朱子做了一個簡化,簡化成“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1182年的時候他把這四本書做了注解,然後合刊為《四書集注》,從元代以後甚至成了科舉考試的基本教科書與標準答案。還有一本《近思錄》,理學的入門讀物,這個書朱子十分看重,因為他認為“四書”是進入“五經”的階梯,而如何進入“四書”呢?要通過讀《近思錄》。所以他說我編這本書,就是為了家裡沒有條件,或者鄉村沒有好的老師,不知道如何學習儒學、學習理學的人,提供一個讀本,你讀了《近思錄》就大概進入理學的門檻了,這兩部書就成為了儒學的新經典。這是第一,他把經典簡化。

第二,構建了自覺的哲學體系。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先生寫過《朱子哲學研究》,他把朱子的哲學歸納為理氣論、心性論、格物致知論。陳來沒有按照西方哲學的討論講本體論、人性論、認識論等等,但是陳來先生講的三論,卻完全涵蓋了西方哲學所有的門類。所以朱子的哲學是完全有自主的體系的,沒有辦法用西方的哲學和系統來加以框範,反過來西方哲學不能涵蓋朱子的哲學,而且他的哲學中,還包含了其社會哲學、教育哲學、歷史哲學、藝術哲學,可謂博大精深。

第三,朱子重建了完整、系統的儒家禮儀制度,這個非常重要。這個禮不要簡單理解為禮貌的禮,禮是中國人獨特的文化現象,中國人重禮、循禮、尊禮。但是到了唐末至宋,由於戰爭頻繁,禮被破壞得很嚴重。宋建立起一套禮的制度,但是北宋滅亡以後,到了南宋,禮幾乎喪失殆盡了。所以朱子從研究古禮開始,重新為國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禮,從國家的禮到地方每個縣、每個州有自己的禮,一直到庶民之禮。

中國有句古話,禮不下庶人,就是禮只適用于士大夫階層以上的人。那麼是不是說士大夫講禮,普通老百姓可以不講禮呢?不是的,只不過是不需要那麼講究。因為中國禮制很複雜,你要講禮制至少要有經濟能力,至少要有祠堂,祭祀要有工具、有服裝等等,所以對老百姓來說,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準很低,老百姓的經濟能力不能做這些事情,所以對老百姓不提這樣的要求。但是到了宋代不一樣了,宋代整個社會經濟發展,老百姓已經有這樣的經濟能力了,所以朱子就為百姓也建立了禮,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家禮》。

第四,朱子為儒學補上了宇宙論與心性論的缺口。孔子的儒學,關注的重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還沒有來得及把他的理論融入到對宇宙本源和人性本源的研究,孔子以後的儒家,比如說像孟子,已經涉及到心性論,但是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朱子這個時候針對佛教的挑戰,主動、全面地回應了這兩個本源問題,構建起自成體系的太極論、理氣論、心性論,補齊了原始儒學的兩塊短板。這是儒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理論創新。

第五,朱子構建了話語體系,話語體系是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的重要表現,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學術、一套理論如果沒有獨立而成系統的話語體系,就標誌著沒有成熟,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話語體系,中國儒學在長期的發展和傳演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話語體系。但是唐宋以後,由於佛、道的影響,儒學的話語體系受到了嚴重的侵蝕。更重要的是,由於佛教的侵入,有很多領域的問題已經超出了原始儒學原有的範疇,儒學的話語體系漸漸顯示出了窘迫狀態,沒有辦法和佛教來討論。朱子有效地建立了可以應對新問題、新挑戰的全新話語體系。比如他說無極太極、理一分殊、天命之性、氣質之性、主敬窮理、格物致知等等。朱子的話語體系涵蓋了當時的哲學、學術、生活、社會、政治、人生等方方面面,為儒學應對各種挑戰提供了可能,也為儒學的進一步發展和研究創造了條件。

直到今天,他所創立的這套話語系統,依然是我們應對西方學術,包括西方的哲學、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學的挑戰。我在大學裡工作教書,我知道現在大學裡面話語體系完全是西方的,教育學也完全是西方那套,心理學更不用說了,政治學也是。但是我覺得,朱子創立的話語體系完全可以應對西方話語體系的挑戰,和西方平等對話。“哲學”本身是一個外來詞,是從日本借過來的。我們中國有理學、儒學,它的內涵西方的哲學並不能全部涵蓋,所以啟動並開發自朱子以來形成的理學的話語系統,對儒學的國際傳播和提升中國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朱子是一個集大成者,他不但集儒學之大成,還對釋、道中的先進內涵、元素進行了吸納和改造。佛教是外來文化,朱子早年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考舉人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完全按照一個和尚給他講的佛教的道理寫的,得了第一名。他把佛教的經典看得滾瓜爛熟,把道教的經典也看得滾瓜爛熟,還在家裡專門弄了一個房間畫符煉丹,還寫了很多道教的詩,但後來經過他的老師李侗的點撥,說你走錯路了,他才坐下來研究儒學的經典,我們把這段叫做逃佛歸儒,回來自己的傳統文化中來了。所以為什麼我說朱子有能力構建他的體系、有能力和佛教對話呢?因為他對佛教也是瞭若指掌的。所以,他也吸納了佛教中先進的成分,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他對佛學辯證思維方式的吸納,並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理學的思維方式——思辨。

(本文摘編自主辦方提供的現場速記稿,未經主講人審定。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