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人家“剝”個大蒜都能寫篇爆文,你為啥不可以?

二冬的圖

01

最近, 二冬的公眾號更新了一篇文章——《“剝”蒜》。

我關注了很多公眾號, 有深度的, 也有“淺度"的, 每天會根據時間和心情閱讀一些新媒體文。

不是每個號都看, 但是, 二冬的公眾號我是一定會去看下的, 儘管他不常更新。

簡單介紹一下吧, 二冬, 本名張二冬, 放棄了都市生活, 在終南山擇一處廢舊的老宅(據他自己說是20年租金4000塊), 過起了寫詩寫字創作畫畫養雞貓狗鵝種菜種花種瓜種果的詩意生活。

二冬的文章和圖片都帶著濃濃的世外桃源氣息, 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里每天在生活中苟且的人, 可以隔著螢幕意淫一下詩和遠方。 所以, 很多粉絲都是守著二冬的號等更新的。

言歸正傳。

剝蒜嘛, 多簡單個事啊:在蒜瓣的根部, 用指甲揭起一點皮(至於先從根部哪個地方揭, 你隨意), 然後大拇指、食指捏住這點皮, 向蒜瓣的尖端拉起, 如此反復幾下,

一瓣蒜就剝完了。

我這剝蒜過程可以說是寫得非常非常之詳細了, 非常非常之。 。 。 。 。 。 湊字數了。

但是二冬呢?洋!洋!灑!灑!寫!了!N!字!(沒錯, 我又數了一遍, 確實是N字!)

二冬的圖

02

文章從剝蒜的快感寫起, 中間提到他媽教他的小經驗:剝老蒜要提前在水裡泡一會(話說我媽怎麼沒想起教我這個涅,

要不是二冬媽, 我現在都還不知道)。

然後講到“拍”和“剝”在快感上的區別, 由“拍”的破壞性引申到“動作電影的美感就在殺戮與破壞的宣洩上”, 又引申到對戰遊戲, 吧啦吧啦一大堆。

再然後對拍蒜和剝蒜哪個更快進行了分析比較;又由新蒜和老蒜哪個更辣, 把“辛”和“辣”二字剖解了一翻;然後又講到他搗蒜泥吃槐花飯的事, 蒜臭的事, 又“扯”到大蒜種植, 陽臺種植, 還昇華到“生命力”……

我這樣概括介紹, 大家可能覺得不直觀。

一起來讀幾個小片段吧:

【“拍”和“剝”還是有區別的, “剝”的快感有點像快刀切豆腐、濕土拔蘿蔔, 從發力到結束, 都伴隨著一種綿軟銷魂的成就感, 那種只有駕馭才能帶來的快樂, 由手指到大腦,

都能體會到。

這幾天吃槐花飯, 每次都要搗點蒜泥, 前天早上就有個失誤, 剝了幾棵新蒜, 把我辣的, 一上午都覺得, 胸口有根電爐絲, 滋滋生紅。

旋轉刀面, 側擊案板的同時, 最好再有點音樂的渲染, 節奏把握好, 一顆一顆拍:“啪!”, 或者兩顆連著拍:“啪啪!”。 三顆連拍就不行。 】

然後, 配上拍蒜、剝蒜、發芽蒜的特寫圖, 再來幾張春光明媚的終南山美景, 一篇公眾號美文就出來了, 閱讀點贊打賞互動無數。

有讀者留言:

“一瓣蒜你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捂臉)”

二冬回復:思路像觸角, 爬呀爬。

“冬哥, 你這個蒜頭要火, 一個蒜頭就可以寫出500字作文了。 ”

二冬回復:五百字都不夠, 可以寫一本書。 (二冬, 這裡給你提個醒:虛心使人進步, 驕傲使人落後。 )

二冬的圖

03

人家“剝”個大蒜都能寫篇言辭優美、讀者追捧的散文, 甚至還能寫成書(只要他願意), 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為嘛?!為嘛?!

首先, 寫作需要有雙善於觀察生活的眼睛。

二冬一定對剝蒜拍蒜這事進行了仔細觀察, 不然他不會寫出這麼細緻入微的文章。

不僅僅是剝蒜, 杏花開、梨花開、雞打架、修理摩托車、吃燒餅等,隨便一件普通的事與物,在二冬那裡,都成了文章的素材。

二冬的圖

二冬的圖

只要留心,你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寫,每天接觸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可以加工一下,使之成為一篇文章。

可能你會說了,我每天宅在家裡,既不接觸人,也沒遇到事,真的沒啥可寫啊。

那你總要洗漱、吃飯、睡覺、上網、玩手機吧,就算你在床上躺一天什麼也沒做,這也是一件事啊,這些其實都不比“剝蒜”乏味,都可以寫一寫啊。

其次,寫作需要一個勤於思考的大腦。

以躺床上一天為例。

你為什麼要在床上躺著?是因為生病還是因為心情?如果是因為生病?是不是該把鍛煉身體提上日程?

如果鍛煉,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鍛煉的同時要不要注重飲食,加強營養,怎麼加強?

如果是因為心情,造成你這種心情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哪些人或者哪些事讓你如此?你準備採取什麼措施來應對這些人和事?

躺在床上時你餓不餓?渴不渴?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求,你打算自己動手去做還是叫外賣?

你覺得躺在床上舒服還是上班舒服?當你躺在那裡,你心裡想的是什麼?你願意就這麼一直躺下去嗎?

可以引申很多,是不是?

記得在一篇文章中看過一句笑話:如果你在外面遇到一個人一直盯著你看,目光集中,眼神呆滯,別懷疑,他要麼是個呆子,要麼是個正在思索中的作者。

可見,要想學會寫作,你一定得勤於思考。

二冬的圖

04

很多同學抱怨沒有東西可寫,不知道怎麼寫,正是因為不善於觀察和思考。

讀張愛玲的作品,你會發現在觀察和描寫事物上,張的文筆尤其精妙:

搖鈴了。“叮玲玲玲玲玲,”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了一條虛線,切斷了時間與空間。(出自作品《封鎖》)

梁太太趿上了鞋,把煙捲向一盆杜鵑花裡一丟,站起身來便走。那杜鵑花開得密密層層的,煙捲兒窩在花瓣子裡,一霎時就燒黃了一塊。 (出自作品《沉香屑 第一爐香》)

大師對文字駕馭到如此田地,如此精准,真是令人回味無窮,拍案稱讚。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寫什麼,是因為對生活觀察得不夠深入,我們寫不好,是因為在思考層面上還欠火候。

杏花開、梨花開、雞打架、修理摩托車、吃燒餅等,隨便一件普通的事與物,在二冬那裡,都成了文章的素材。

二冬的圖

二冬的圖

只要留心,你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寫,每天接觸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可以加工一下,使之成為一篇文章。

可能你會說了,我每天宅在家裡,既不接觸人,也沒遇到事,真的沒啥可寫啊。

那你總要洗漱、吃飯、睡覺、上網、玩手機吧,就算你在床上躺一天什麼也沒做,這也是一件事啊,這些其實都不比“剝蒜”乏味,都可以寫一寫啊。

其次,寫作需要一個勤於思考的大腦。

以躺床上一天為例。

你為什麼要在床上躺著?是因為生病還是因為心情?如果是因為生病?是不是該把鍛煉身體提上日程?

如果鍛煉,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鍛煉的同時要不要注重飲食,加強營養,怎麼加強?

如果是因為心情,造成你這種心情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哪些人或者哪些事讓你如此?你準備採取什麼措施來應對這些人和事?

躺在床上時你餓不餓?渴不渴?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需求,你打算自己動手去做還是叫外賣?

你覺得躺在床上舒服還是上班舒服?當你躺在那裡,你心裡想的是什麼?你願意就這麼一直躺下去嗎?

可以引申很多,是不是?

記得在一篇文章中看過一句笑話:如果你在外面遇到一個人一直盯著你看,目光集中,眼神呆滯,別懷疑,他要麼是個呆子,要麼是個正在思索中的作者。

可見,要想學會寫作,你一定得勤於思考。

二冬的圖

04

很多同學抱怨沒有東西可寫,不知道怎麼寫,正是因為不善於觀察和思考。

讀張愛玲的作品,你會發現在觀察和描寫事物上,張的文筆尤其精妙:

搖鈴了。“叮玲玲玲玲玲,”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了一條虛線,切斷了時間與空間。(出自作品《封鎖》)

梁太太趿上了鞋,把煙捲向一盆杜鵑花裡一丟,站起身來便走。那杜鵑花開得密密層層的,煙捲兒窩在花瓣子裡,一霎時就燒黃了一塊。 (出自作品《沉香屑 第一爐香》)

大師對文字駕馭到如此田地,如此精准,真是令人回味無窮,拍案稱讚。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寫什麼,是因為對生活觀察得不夠深入,我們寫不好,是因為在思考層面上還欠火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