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紅遍神州的《桃花庵》,咱襄城縣有其主人公原型!

紅遍神州的《桃花庵》, 咱襄城縣有其主人公原型!‖百味中原

文‖應軍

提起《桃花庵》, 愛好戲曲的河南人中, 都會說起豫劇大師崔蘭田和其弟子、豫劇表演藝術家張寶英主演的《桃花庵》來。

《桃花庵》是豫劇的傳統劇碼, 也是豫劇的主要劇碼之一。 張寶英在崔派的基礎上經過一些創新, 他的表演細膩得體, 唱腔優美, 情感動人, 使人百看不厭。

《桃花庵》的劇情也很耐人尋味:

九進春回桃花開, 城裡的竇氏思念多年未歸的丈夫張才, 鬱鬱寡歡, 於過街樓上閑觀街上行人。 無意中看見一個少年公子, 極似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張才, 頓生愛憐之心, 遂認作義子。

四年後的一天, 竇氏又巧遇一老婦人賣衣服, 眼尖的竇氏一眼便認出, 老婦人要賣的藍衫和當年丈夫張才所穿的一模一樣。 經追問, 那老婦人只好說出了一件竇氏不可想像的事。

十二年前, 值蘇州城外虎丘山春會, 城裡年輕的公子張才, 前去一遊。 會上, 張才巧遇桃花庵中的成年尼姑陳妙常, 兩人一見鍾情。 當晚, 陳妙常即留宿張才于桃花庵中。 此後, 不顧家室的張才和妙常同居三月, 後張才因過度尋歡染病而亡。

張才亡命時, 妙常已有身孕, 數月後, 她生一男嬰不便養育,

只好尋經常光顧庵堂的媒婆王三思, 求她將嬰兒送人。 當王三思懷抱著用張才藍衫包裹的嬰兒到大街上時, 碰到了蘇大人蘇昆。 王三思把嬰兒以紋銀十兩賣給了膝下無子的蘇大人。 貧困的王三思臨別蘇大人時, 多了一個心眼, 留下了值錢的藍衫作念想。

得知事情的真相, 竇氏猶如五雷轟頂。 平靜後, 她急去桃花庵中, 尋妙常證實。 到了庵中, 竇氏設法認妙常為義妹, 又將妙常帶回家以表誠心。 經過多次試探, 妙常終於承認了當年之事。 深明大義的竇氏摒棄前嫌, 又和妙常一起去蘇大人處尋子。

這時, 蘇大人當年抱養的嬰兒, 起名蘇寶玉, 正好狀元及第。 在蘇府, 三位婦女爭子, 按倫理道德皆有道理。 得知身世的蘇寶玉經過一番考量, 認下三位母親, “生”、“養”之恩皆報答, 三全其美, 皆大歡喜。

豫劇《桃花庵》是根據明代《桃花庵》一書改編的。 《桃花庵》書名來自於庵後有一株桃花, 劇中的妙常原作“妙禪”。 豫劇中也沒有朝代說明, 而《桃花庵》書中交代的故事是發生在明代,

說的是明初蘇州城的事, 還交代了社會背景。

元末, 朱元彰的農民起義軍和陳友諒交戰。 朱元彰大敗, 後得蘇州城張員外大力資助, 勝而登皇帝位, 他封賞張員外一家世襲進士。 張員外病死, 落一子, 名張才, 字學富, 娶妻竇氏。

對於桃花庵裡發生的事, 很多人都不會相信出自蘇州城, 認為明代人寫明代的事, 還有具體地點和具體人物, 有悖世理。

俗語講“戲如人生”或“人生如戲”,戲大多來源於生活。豫劇《桃花庵》唱紅後,許多人都把劇中人物原型與自己的家鄉“對號入座”。在襄城南部,人們就把劇中的人物原型歸為程莊“慈雲庵”。

程莊位於平煤·神馬集團八礦東面。關於那一帶的最早記載,是周靈王十五年(西元前557年)晉、楚爭霸,戰於湛阪,楚軍大敗。古老的程莊一帶,風景如畫。西面的南北向山脈,是軒轅黃帝訪大隗的具茨之山。南山頂叫焦贊山,是宋代名將焦贊當綠林好漢時囤兵的地方。

山南半山腰處,有一片山泉,雨後,山泉下流的水彙集在一起,似一條小河奔湧而下,“嘩嘩”作響,至山腳一深潭,像一瀑布,至潭中與潭水相激,發出巨大的轟鳴聲,聲震周圍十裡,當地老百姓稱之為“響水溝”。

現在響水溝因建八礦被毀,那個深潭也被平,成了一個車庫,只有溝東一個社區,叫響水社區,能夠說明以前這裡曾有過那些美景。響水溝下游東,有個馬刨泉村,與東漢光武帝有淵源。

傳說,光武帝劉秀和王莽作戰,光武帝人馬較少,和王莽打轉轉,一共被王莽追了七天七夜,才得以組織更大力量反擊。

約在第五天中午,那馬困頓地馱著劉秀抵山下一偏僻之地,口渴得厲害,急得用蹄子刨身邊一個滲水的小泉眼。劉秀也著急地想喝水,不由得自言自語:“不刨自成一水坑,該多好呀!”音落,坑自成,那馬的蹄子印,就留在了坑邊的的石板上了。後來,人們給那個坑起名“馬刨泉”,村子由此稱“馬刨泉”。

緊挨程莊西,有一條南北向路,它就是南達荊楚、北到燕趙的中國南北向交通大動脈。程莊南有個辛店,交通大動脈貫穿辛店。辛店寨南門,有一碑,刻“孔子問津處”五字。北門往西是通往滍陽的老大路,俗稱“北大路”。

程莊西約百米出,也就是現在說的八礦老煤泥廠磅房那個地方,明代,有個老尼姑建了一個茅草庵。靠德行和路人的施捨,後來擴建為一個有院子的庵堂,坐西朝東,大門上一塊紅石刻“慈雲庵”三個大字;正西為堂樓,供祖師;南配殿供三皇姑;北配殿是二進院,裡面的殿裡,供的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漸漸,慈雲庵成為名揚周圍幾十裡的尼姑庵。因地理位置特殊,庵裡面有時也會容留和尚以及進京趕考的舉人們,甚至有時沒了尼姑,只有和尚道士留住,等於是儒、釋、道三家可居。

據當地老人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慈雲庵保存基本完好,庵北一泉水,被人順勢引入庵內使用;剩餘的從庵外的一青石龍口中吐出,被過往者稱為“青龍泉”;龍口吐出的水,繼而流入馬刨泉北邊紀念王莽攆劉秀的廟裡一塊方一兩丈的稻田中。水出稻田下滲不見,形成程莊西一條令人歎為觀止的風景線。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意。(下圖為慈雲庵遺址)

慈雲庵將毀時,裡面有私塾,有十來個學生,還有道士。庵裡最後一個道士,名叫孫朝祥,後因形勢還俗娶妻。

由於過去慈雲庵裡面的人員背景很複雜,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一些風流韻事。這些風流韻事,和桃花庵中發生的故事類似。

故事中提到的張才,是附近一個村子裡的人。只不過,沒有《桃花庵》中那個張才的地位高,也沒有他家庭條件好,而陳妙常也是附近的人。

陳妙常小時候,其父陳員外,因做生意虧了本,債臺高築。為躲債,陳父謀劃出遠門以期東山再起,可他嫌妙常累贅,就把其寄養在慈雲庵中,做了一個小尼姑,等將來自己發達了,再把妙常贖回。

進慈雲庵時,妙常只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一晃四五年過去了,可陳員外杳無音信。這時的陳妙常已出落成一個如花似玉、青春湧動的大姑娘了。

有一年春,逢程莊大會,閒逛的張才碰巧看見和師傅一起遊逛的陳妙常,兩個人一見鍾情。張才尾隨師徒二人進入慈雲庵,並以施捨的名義進入了庵堂,和師徒二人攀談了許久才離去。此後數天,張才連續造訪慈雲庵,而陳妙常則高興地接待。張才總是想方設法在無人處挑逗妙常,妙常又高興地接受。

有一天,在妙常默許和安排下,晚上,張才潛入慈雲庵,和陳妙常私會。當晚,妙常就容留張才過夜,二人行雲雨之歡,從此張才就時不時和妙常偷情。

初夏某晚,兩個人歡愉後,因天氣較熱,張才喝了許多涼水,被激得腹下疼痛,難以忍受,遂亡。妙常懊悔之餘,怕事情敗露,把張才深埋於神胎下的土中了事。

妙常自以為這樣可以一了百了,哪知道自己已有身孕。為感念張才之愛,幾個月後,妙常偷生一子。那個時代,一個尼姑做這樣的事,為禮教所不容。無奈之下,妙常只好找媒婆王三思用張才的藍衫包裹嬰兒于會上送人。

十年後的一天,張才的妻子在會上巧遇妙常送出的孩子,為寄託對丈夫的思念,將他認為義子。而迫于窮困的媒婆王三思,將嬰兒送人時,多了一個心眼,送孩子不送衣裳,留下了包裹嬰兒用的藍衫。

五六年後,困頓得揭不開鍋的王三思,去會上賣藍衫,不想,撞上了張才的夫人竇氏。眼尖的竇氏認出了藍衫是當年自己的夫君出門時所穿。經過追問,王三思道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竇氏恍然大悟,原來十幾年前,離家的丈夫張才就是這樣一去不歸的。

竇氏亟不可待地借燒香去慈雲庵找妙常求證。經過多次試探,竇氏發現妙常確實有難言之隱,就認其為義妹,以表姐妹之情讓妙常領到自己家裡。竇氏以禮相待,終於感動妙常,使之吐痛為快。

姐妹倆互道十幾年的苦水後,相伴去縣城尋抱養孩子的人家。那是一個大戶人家,孩子已長大成人。見過面後,通情達理的那戶人家,在一番思想鬥爭後,讓他們母子團聚。還讓養子同時贍養三位母親,真是“一子挑三家”,皆大歡喜。

此外,慈雲庵裡,還發生了一個故事,和戲曲裡的《弼正與妙常》相近,不再贅述。

慈雲庵蹤跡皆無,始于八礦建設。現在,人們在遺址北,也就是磅房及鐵路北,又建一廟,稱“三皇姑廟”。

(2015-01-24)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應軍,網名“首山望汝”,許昌市襄城縣人,農民。愛好文史,數十年來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協襄城縣文史委員會特聘為文史研究員,2017年當選襄城縣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百味中原”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個千姿百味的中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俗語講“戲如人生”或“人生如戲”,戲大多來源於生活。豫劇《桃花庵》唱紅後,許多人都把劇中人物原型與自己的家鄉“對號入座”。在襄城南部,人們就把劇中的人物原型歸為程莊“慈雲庵”。

程莊位於平煤·神馬集團八礦東面。關於那一帶的最早記載,是周靈王十五年(西元前557年)晉、楚爭霸,戰於湛阪,楚軍大敗。古老的程莊一帶,風景如畫。西面的南北向山脈,是軒轅黃帝訪大隗的具茨之山。南山頂叫焦贊山,是宋代名將焦贊當綠林好漢時囤兵的地方。

山南半山腰處,有一片山泉,雨後,山泉下流的水彙集在一起,似一條小河奔湧而下,“嘩嘩”作響,至山腳一深潭,像一瀑布,至潭中與潭水相激,發出巨大的轟鳴聲,聲震周圍十裡,當地老百姓稱之為“響水溝”。

現在響水溝因建八礦被毀,那個深潭也被平,成了一個車庫,只有溝東一個社區,叫響水社區,能夠說明以前這裡曾有過那些美景。響水溝下游東,有個馬刨泉村,與東漢光武帝有淵源。

傳說,光武帝劉秀和王莽作戰,光武帝人馬較少,和王莽打轉轉,一共被王莽追了七天七夜,才得以組織更大力量反擊。

約在第五天中午,那馬困頓地馱著劉秀抵山下一偏僻之地,口渴得厲害,急得用蹄子刨身邊一個滲水的小泉眼。劉秀也著急地想喝水,不由得自言自語:“不刨自成一水坑,該多好呀!”音落,坑自成,那馬的蹄子印,就留在了坑邊的的石板上了。後來,人們給那個坑起名“馬刨泉”,村子由此稱“馬刨泉”。

緊挨程莊西,有一條南北向路,它就是南達荊楚、北到燕趙的中國南北向交通大動脈。程莊南有個辛店,交通大動脈貫穿辛店。辛店寨南門,有一碑,刻“孔子問津處”五字。北門往西是通往滍陽的老大路,俗稱“北大路”。

程莊西約百米出,也就是現在說的八礦老煤泥廠磅房那個地方,明代,有個老尼姑建了一個茅草庵。靠德行和路人的施捨,後來擴建為一個有院子的庵堂,坐西朝東,大門上一塊紅石刻“慈雲庵”三個大字;正西為堂樓,供祖師;南配殿供三皇姑;北配殿是二進院,裡面的殿裡,供的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

漸漸,慈雲庵成為名揚周圍幾十裡的尼姑庵。因地理位置特殊,庵裡面有時也會容留和尚以及進京趕考的舉人們,甚至有時沒了尼姑,只有和尚道士留住,等於是儒、釋、道三家可居。

據當地老人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左右,慈雲庵保存基本完好,庵北一泉水,被人順勢引入庵內使用;剩餘的從庵外的一青石龍口中吐出,被過往者稱為“青龍泉”;龍口吐出的水,繼而流入馬刨泉北邊紀念王莽攆劉秀的廟裡一塊方一兩丈的稻田中。水出稻田下滲不見,形成程莊西一條令人歎為觀止的風景線。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意。(下圖為慈雲庵遺址)

慈雲庵將毀時,裡面有私塾,有十來個學生,還有道士。庵裡最後一個道士,名叫孫朝祥,後因形勢還俗娶妻。

由於過去慈雲庵裡面的人員背景很複雜,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一些風流韻事。這些風流韻事,和桃花庵中發生的故事類似。

故事中提到的張才,是附近一個村子裡的人。只不過,沒有《桃花庵》中那個張才的地位高,也沒有他家庭條件好,而陳妙常也是附近的人。

陳妙常小時候,其父陳員外,因做生意虧了本,債臺高築。為躲債,陳父謀劃出遠門以期東山再起,可他嫌妙常累贅,就把其寄養在慈雲庵中,做了一個小尼姑,等將來自己發達了,再把妙常贖回。

進慈雲庵時,妙常只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一晃四五年過去了,可陳員外杳無音信。這時的陳妙常已出落成一個如花似玉、青春湧動的大姑娘了。

有一年春,逢程莊大會,閒逛的張才碰巧看見和師傅一起遊逛的陳妙常,兩個人一見鍾情。張才尾隨師徒二人進入慈雲庵,並以施捨的名義進入了庵堂,和師徒二人攀談了許久才離去。此後數天,張才連續造訪慈雲庵,而陳妙常則高興地接待。張才總是想方設法在無人處挑逗妙常,妙常又高興地接受。

有一天,在妙常默許和安排下,晚上,張才潛入慈雲庵,和陳妙常私會。當晚,妙常就容留張才過夜,二人行雲雨之歡,從此張才就時不時和妙常偷情。

初夏某晚,兩個人歡愉後,因天氣較熱,張才喝了許多涼水,被激得腹下疼痛,難以忍受,遂亡。妙常懊悔之餘,怕事情敗露,把張才深埋於神胎下的土中了事。

妙常自以為這樣可以一了百了,哪知道自己已有身孕。為感念張才之愛,幾個月後,妙常偷生一子。那個時代,一個尼姑做這樣的事,為禮教所不容。無奈之下,妙常只好找媒婆王三思用張才的藍衫包裹嬰兒于會上送人。

十年後的一天,張才的妻子在會上巧遇妙常送出的孩子,為寄託對丈夫的思念,將他認為義子。而迫于窮困的媒婆王三思,將嬰兒送人時,多了一個心眼,送孩子不送衣裳,留下了包裹嬰兒用的藍衫。

五六年後,困頓得揭不開鍋的王三思,去會上賣藍衫,不想,撞上了張才的夫人竇氏。眼尖的竇氏認出了藍衫是當年自己的夫君出門時所穿。經過追問,王三思道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竇氏恍然大悟,原來十幾年前,離家的丈夫張才就是這樣一去不歸的。

竇氏亟不可待地借燒香去慈雲庵找妙常求證。經過多次試探,竇氏發現妙常確實有難言之隱,就認其為義妹,以表姐妹之情讓妙常領到自己家裡。竇氏以禮相待,終於感動妙常,使之吐痛為快。

姐妹倆互道十幾年的苦水後,相伴去縣城尋抱養孩子的人家。那是一個大戶人家,孩子已長大成人。見過面後,通情達理的那戶人家,在一番思想鬥爭後,讓他們母子團聚。還讓養子同時贍養三位母親,真是“一子挑三家”,皆大歡喜。

此外,慈雲庵裡,還發生了一個故事,和戲曲裡的《弼正與妙常》相近,不再贅述。

慈雲庵蹤跡皆無,始于八礦建設。現在,人們在遺址北,也就是磅房及鐵路北,又建一廟,稱“三皇姑廟”。

(2015-01-24)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應軍,網名“首山望汝”,許昌市襄城縣人,農民。愛好文史,數十年來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協襄城縣文史委員會特聘為文史研究員,2017年當選襄城縣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百味中原”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品中原百味,看“百味中原”。 百味中原,向您展示一個千姿百味的中原!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