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日知錄|《小窗幽記》:用我的心容納與鼓舞你的心

日知錄

《小窗幽記》有言:量寬足以得人, 身先足以率人。

很多時候, 我們心中的抱怨與指責, 似乎是來源於他人的干擾與壓力, 但細細思索, 或許是來自自己。 《小窗幽記》此句傳達給我們的是, 要求別人, 實不如要求自己。 如此一來, 不僅寬容了他人, 還提升了自己。 寬容他人, 他人會有感恩之情, 人心也便常在;提升自己, 他人會有仰慕之心, 自然也便有了領導力。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古往今來,

寬容從來都是大家樂於稱讚的品德, 有度量之人能夠放下自我, 以他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用善意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也就少有劍拔弩張的場面。 即使不小心產生, 也能用寬容與平和之心去化解。 用寬容自己的心去寬容別人, 用愛護自己的心去愛護別人, 甚或有人對自己嚴格、緊迫, 對他人卻寬容、仁愛, 這便更屬難能可貴。

但寬容也不是一味地忍讓, 要注意原則與方法。 有時, 雄健領導者的寬容, 反而能更加聚攏人心。 三國時期, 孫策開拓江南領土, 其人驍勇善戰, 性情輕脫, 但對於人才, 卻極其寬容。 孫策在征戰之初, 聽聞名士張紘與自己在相近之地, 便前去拜訪。 當時張紘正遭母喪, 孫策向他諮詢世務, 張紘以服孝為辭推脫,

孫策不但不生氣, 反而仍然堅持詢問, 雖然淚流滿面, 但神情懇切, 令人動容。 張紘被他打動, 便向他述說了建功立業之道。

另有一次, 敵軍首領太史慈被孫策打敗, 孫策非但沒有怪罪之前兩人對戰時對方將其打敗之事, 翻倒因為仰慕他的名望, 解開繩索鐐銬, 向他諮詢世間進取之術。 太史慈慚愧答道:“敗軍之將, 不足以論事勢。 ”孫策毫無倨傲之心, 長跪于太史慈面前, 這樣便與他目光齊平, 處於對等的姿態。 孫策誠懇對他說他便是自己需要的將領, 釋放他, 並希望他明日能來歸附。 諸將都表示將信將疑, 但第二日, 太史慈果然為孫策的寬容與誠心所打動, 前來歸附, 自此以後也為孫吳的創基立下汗馬功勞。

史書中稱讚孫策“善於用人,

是以士民見者, 莫不盡心, 樂為致死”。 這種“忘過記功”的原則, 實際上不止存于孫策身上, 在孫策死後開創江東帝業的孫權也沿襲了這個原則;吳國北面的曹魏, 曹操在很多時候亦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傑出領導者。 這裡的“忘過”, 正是寬容之心的表現, 而士民盡心跟隨, “樂為致死”的局面, 便是“得人”、“率人”的成果了。

如果說擁有海納百川胸懷的人能夠得人心, 那麼身先士卒的人能夠鼓舞人心, 從而率領群眾。 擁有寬闊的胸襟, 還有身先士卒的行動力, 毋需勾心鬥角、陰謀詭計, 人們便會自然而然地向你靠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