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說眾生即佛,煩惱即菩提

我們學禪常常接觸到“眾生即佛”、“煩惱即菩提”這樣的句子, 感覺到非常矛盾, 不能統一。 眾生明明是眾生, 眾生是熱惱痛苦、愚昧不覺、自掘墳墓,

而佛是光明解脫、至高無上, 怎麼說眾生就是佛呢?煩惱是痛苦無奈的, 甩都甩不掉, 怎麼說它即是菩提呢?

這看起來好像是矛盾, 而實際上對於真正的佛法來講, 它是不二法門。 如果“佛是佛, 眾生是眾生”, 那是二法, 二法就不是佛法, 《六祖壇經》講得很清楚。 如果“煩惱是煩惱, 菩提是菩提”, 那也是二法, 那就不叫不二法門了。 這樣說, 是否勉強把佛和眾生變成一樣?勉強說煩惱就是菩提呢?不是勉強, 你若往深處去發掘, 你就會知道。 這個問題我們分幾個看法:

第一個, 為什麼說眾生即佛?你若認識佛, 你就認識了眾生, 《六祖壇經》講得很清楚。 你若不認識佛, 你也不認識眾生。

佛是什麼?佛就是布大(Buddha), 布大就是“覺”。 覺是什麼?覺是生命的表徵、生命的特性。

若是不覺, 就不叫眾生, 而叫做眾死。 “佛者, 覺也”, 眾生是因為覺才叫做眾生的, 所以眾生即佛了。 如果他離開覺性, 那就不叫眾生, 那叫“眾死”, 若把太平間躺著的人叫做眾生, 那並不實在, 他已經沒有知覺了, 算什麼眾生呢?

第二個, 既然眾生就是佛, 生命就是“覺”, 為什麼他不解脫?為什麼他煩惱?因為他不肯揚棄、不肯放棄、不肯付出、不肯舍。

我們讀過《圓覺經》就知道:眾生是什麼?眾生是金礦裡的礦石。 佛是什麼?佛是淨化、提煉了以後的純金。 金的礦石雖然含有黃金, 但畢竟不能馬上當黃金使用。 你如果拿塊礦石去買一碗面吃, 老闆會說:我送碗面請你吃, 吃完面請你把石頭帶走吧。 這簡直是找人家麻煩嘛!但是,

如果沒有礦石, 根本就沒有黃金。 離開了眾生, 就沒有佛, 因為佛是由眾生自己提升、淨化了以後完成的。

(選自耕雲先生《成佛作祖的方法》, 1987年, 臺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