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平遙中國年上最火的就是木版年畫+王者榮耀

王麗娟

“年輕人對於傳統的東西關注得少, 我看到好多年輕人在玩王者榮耀, 就想到把遊戲中的英雄人物及各種角色, 用木版年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這樣既能讓年輕人瞭解與認識傳統文化, 又可以適應市場。 只有讓年輕人越來越喜歡, 我們才能把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3月11日, 平遙木版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鄧曉華對《山西青年報》記者說。

2018年春節期間, 由於他將木版年畫與王者榮耀結合起來, 使得這個傳統的美術作品成為平遙中國年上最火的熱銷產品。

早期的木刻彩繪本

木版年畫出現以來, 一直是傳播知識的工具, 早期的年畫是將圖文刻在一整塊木板上, 製成版, 然後在加墨印刷。 隋唐時期, 中國出現了早期的木版年畫。 自宋元時期起, 中國也有不少地區的民間年畫已採用木版套色印刷。 南齊敦煌“捺印小佛像”就標誌著由印章到雕版的過渡形態,

也可以認為是版畫的起源。

平遙地處晉中腹地, 毗鄰平陽府, 受其(平陽木版年畫)影響, 風格接近, 年畫主題獨立, 製作工藝沿用傳統方式, 紋樣皆是複製傳承。 但與平陽府的自然環境不同, 風俗各異, 其風格與形式更具有晉中的人文特徵。 而且它的傳承方式只有個人家族的傳承, 沒有村落集體的傳承。

在平遙宋家嶺發現的清代木刻彩繪本《祭星神像圖》是平遙木版年畫目前出現的最早的彩繪本實物。 據題記顯示, 其最初為唐代創作, 畫風為明代風格, 是清·咸豐八年再複製的作品。

清代刻制的《家神爺》(眾神圖)、《土地爺》, 民國刻制的《倉官爺》, 都是平遙流傳最廣的年畫。 但隨著社會的變遷, 老匠人大都銷聲匿跡, 木版年畫不再是人們生活的必需,

年輕的一代人已無人問津傳承, 木版年畫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而成為一種傳統美術作品, 被少數的藝人傳承著。

老藝人大腦記憶 手工技術口口相傳

平遙木版年畫是以傳統的浮水印方法印刷的年畫, 用傳統年畫最初工藝墨版印刷手工染彩製作完成的。 其內容以神祇文化為主, 繼而發展成為神祇文化與歡樂吉祥多元文化的民間美術形式, 是人們對平安幸福、美好生活嚮往的審美情趣。 年畫的尺寸大小隨著老百姓的實用和需要而定, 不求唯美, 僅當神符, 運用注重人物傳神、象徵寓意的手法, 力求使畫面完整, 造型誇張, 形象生動, 主題突出, 裝飾性強, 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 注重色彩的對比,

豔麗明快。 平遙木版年畫中的神祇文化, 歷史延續性強, 有年畫實物、文字題記留存, 在明清時代已在平遙民間廣為盛行。

在製作方面, 平遙木版年畫選用自然乾燥的梨木做刻板, 用傳統合縫、燕尾槽、銷的技法打制雕刻用板。 通過木刻彩繪本(單版印刷), 以家族傳承的方式, 通過傳統浮水印技法印刷, 石色添彩或品色添彩, 繪就了既有人物傳神, 運用細膩表現手法的神佛畫;又有造型誇張明快的神馬畫。

具體製作時, 首先打制好的木板, 雕刻成的版畫, 運用傳統的墨版浮水印作品, 染色後進行彩繪, 最後經過設計和包裝後的產品。 現在的主要作品有《家神爺》《張公爺》《灶王爺》《倉官爺》《門神》《土地爺》《財神爺》《武財神關老爺》《平遙祭星神像圖》《二月二龍抬頭》《窯神爺》等。

“木版年畫都是由老藝人大腦記憶、手工技術口口相傳, 都是無形易逝的。 傳承人在, 這類年畫就活著, 沒有傳承人, 這類年畫就消亡了。 ”鄧曉華說。

在平遙木版年畫中既有門神、灶神、財神等神祈畫, 也有世俗生活畫、戲劇故事畫等形形色色的木版年畫, 帶著地域和時代的氣質, 蘊含著鮮活的人文氣息, 也攜帶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密碼。

創造適合年輕人的木版年畫

出生於1972年的鄧曉華, 是一個熱衷文化, 喜歡收藏鑒賞, 尤對地方誌史、晉商票史及民俗譜牒涉獵頗廣的民間藝人。 他擅長篆刻、傳統手工藝的研究與複製, 也沉迷考據、考證。

從2009年開始, 鄧曉華對平遙木版年畫進行挖掘、整理、複製, 其複製的作品成為平遙對外饋禮的一張名片。 他所創作的平遙木版年畫 《灶王爺》被選為2013年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紀念品。

截至目前,他保留的傳統畫稿二十余張,清代年畫一張,平遙清代年畫電子版、照片十余張,複製木版二十餘塊,舊版、老版二十餘塊。

除了繼續挖掘整理之外,鄧曉華還經常走訪請教民間老藝人,研究學習各地域木版年畫,並開發創新產品,經過對老舊版、畫作搶救性收購,為平遙木版年畫的傳承保護搶救了很多珍貴的實物資料,豐富了平遙木版年畫。

與此同時,他還針對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進行研究探索,將傳統的東西與年輕人相結合,創造適合年輕人的木版年畫,讓傳統得以傳承,讓藝術有了市場。

將這一傳統文化流傳下去

“各村落民間藝人均已消失,基本沒有後人傳承。尤其最後的一批老藝人正在消失。年畫作品極不容易保存,一旦貼在牆上,就只有逐漸消亡。而且複製困難,及易失去舊版面貌。年畫本身就是消耗品每年是要更換的,老版作品越來越不容易見到了。”談到木版年畫的現狀,鄧曉華如是說。

近年來,為了推廣平遙木版年畫,鄧曉華不斷與大專院校進行交流,多次被邀請進學校給青年學生傳播技藝。同時,不少教育機構、旅遊團體也與之合作。他想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來認識、體驗這種傳統文化的製作技藝。其間,他還創辦“言容堂木版年畫製作中心”,為廣大的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集製作、教習、展示、推廣、銷售一體的傳習、傳播場所,就是想讓這一傳統文化流傳下去。

他所創作的平遙木版年畫 《灶王爺》被選為2013年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紀念品。

截至目前,他保留的傳統畫稿二十余張,清代年畫一張,平遙清代年畫電子版、照片十余張,複製木版二十餘塊,舊版、老版二十餘塊。

除了繼續挖掘整理之外,鄧曉華還經常走訪請教民間老藝人,研究學習各地域木版年畫,並開發創新產品,經過對老舊版、畫作搶救性收購,為平遙木版年畫的傳承保護搶救了很多珍貴的實物資料,豐富了平遙木版年畫。

與此同時,他還針對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進行研究探索,將傳統的東西與年輕人相結合,創造適合年輕人的木版年畫,讓傳統得以傳承,讓藝術有了市場。

將這一傳統文化流傳下去

“各村落民間藝人均已消失,基本沒有後人傳承。尤其最後的一批老藝人正在消失。年畫作品極不容易保存,一旦貼在牆上,就只有逐漸消亡。而且複製困難,及易失去舊版面貌。年畫本身就是消耗品每年是要更換的,老版作品越來越不容易見到了。”談到木版年畫的現狀,鄧曉華如是說。

近年來,為了推廣平遙木版年畫,鄧曉華不斷與大專院校進行交流,多次被邀請進學校給青年學生傳播技藝。同時,不少教育機構、旅遊團體也與之合作。他想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來認識、體驗這種傳統文化的製作技藝。其間,他還創辦“言容堂木版年畫製作中心”,為廣大的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集製作、教習、展示、推廣、銷售一體的傳習、傳播場所,就是想讓這一傳統文化流傳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