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寶龍美術館舉辦“大雅寶胡同甲2號”展

晨報記者 詹皓

4月28日至6月28日, 由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寶龍文化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大雅寶胡同甲2號——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傳奇”展在寶龍美術館展出, 通過詳實的文獻資料, 講述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一頁, 為回溯那段輝煌的歷史提供了鮮活的文化現場。 展覽曾在香港和深圳展出, 此次來滬為第三回巡展, 除了講述文化大宅門故事之外, 更有當年曾在大雅寶胡同甲2號居住的名家大師齊白石、徐悲鴻、李苦禪、吳冠中、黃永玉等的大量原作, 以及“畫二代”們的精品畫作展出。

他們曾為新中國設計形象

據本次展覽策展人、李可染之子李小可介紹, 1949年之後, 大雅寶胡同的藝術家們, 在中央美院的教學工作之餘, 很多都參與到為新中國設計形象的歷史性工作中。 美術家張仃, 其藝術風格被稱為“畢卡索加城隍廟”, 他與鄰居、青年油畫家周令釗一起組成國徽設計小組, 還參加了天安門城樓上第一枚國徽懸掛的儀式。 開國大典前夕, 年僅30歲的周令釗和夫人陳若菊一起, 共同繪製了新中國第一張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過程中, 大雅寶胡同的藝術家又聚集在了一起。 油畫家董希文負責浮雕《武昌起義》的起稿, 雕塑家鄒佩珠負責手繪製圖, 鄰居滑田友則完成了浮雕《五四運動》的創作,

木刻家彥涵設計了浮雕《勝利渡長江》。 後來, 油畫經典《開國大典》也誕生在董希文位於大雅寶胡同的小畫室裡。

那是“一圈有意思的生活”

大雅寶胡同總是充滿了歡笑聲。 藝術家的孩子們每天在一起哄鬧, 大人們則在一塊兒聊天, 上班同行, 在家談藝, 院子裡幾十口人像是一大家子。 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 李可染可以時常徵詢董希文對自己作品的看法, 黃永玉能和李可染一起去拜訪齊白石。 大院裡的人可以看李苦禪耍大刀, 聽李可染拉二胡, 聽黃永玉拉手風琴, 聽鄒佩珠唱京戲。

幾十年後, 黃永玉回憶道:“‘大雅寶胡同甲2號’不是一個畫派, 是一圈人, 一圈老老小小有意思的生活。 ”

雖然這幾十位藝術家有著各自不同的藝術道路和觀點,

卻互相尊重、理解, 他們一起創造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輝煌。 而大雅寶胡同的精神氣質也經由他們下一代不斷傳承、發揚。

“文化大宅門”的由來

大雅寶胡同甲2號是北京東城區的一處大雜院, 最早為徐悲鴻重組北平藝專時的教師宿舍, 後改為中央美術學院的家屬院, 這裡曾住過葉淺予、戴愛蓮、滑田友、李苦禪、李可染、鄒佩珠、董希文、張林英、李瑞年、王朝聞等幾十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名家大師; 而諸多在美術史上堪稱經典的畫作, 都誕生在這裡。 大雅寶胡同甲2號由此成為一座“文化大宅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