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面對領導錯誤的指令,消極執行並非最佳策略,態度決定一切!

【出處】《資治通鑒》第167卷 陳紀1

【原文】吐谷渾為寇于周, 攻涼、鄯、河三州。 秦州都督遣渭州刺史于翼赴援, 翼不從, 僚屬咸以為言, 翼曰:“攻取之術, 非夷俗所長。 此寇之來, 不過抄掠邊牧, 掠而無獲, 勢將自走。 勞師而往, 必無所及。 翼揣之已了, 幸勿複言。 ”數日, 問至, 果如翼所策。

【譯文】]吐谷渾進犯北周, 攻打涼、鄯、河三州。 秦州都督派渭州刺史于翼急速去援救三州, 於翼不服從命令。 於翼的幕僚部屬都以為不妥, 紛紛勸說他。 於翼說:“攻城取地的戰術, 不是蠻夷所擅長的。 這幫強盜來進犯, 不過是為了搶劫邊地的牧民, 掠奪既無收穫,

勢必自己退走。 我們興師動眾而去救援三州, 必定追不上這些流竄之賊。 我對這情況早已揣摩透了, 你們不要再多說了。 ”過了幾天, 消息傳來, 一切果然象於翼所預料的一樣。

【解析】乍一看這段通鑒的材料, 覺得于翼很牛, 能夠料敵如神, 減少了組織不必要的損失, 讓手下人佩服不已, 其實我們真正坐下來深入品味這篇文章, 就會發現, 於翼這樣的做法我們權謀網不敢苟同:

1、於翼犯了三大錯誤

首先, 秦州都督作為渭州刺史的上級, 發出讓於翼立即救援的指令, 而他卻拒絕執行上級的命令, 這個極為不妥, 不管事後的結果如何, 抗拒命令這個行為, 就是錯的。 其次, 被吐谷渾攻擊的三個州, 因為沒有外援, 在抵抗之後, 也會對他的心存埋怨。 以後同僚關係極難相處, 最後就是, 極壞的示範效應, 以後於翼自己怎麼帶兵, 大家是不是都可以從自己判斷的角度來拒絕你的命令?

2、於翼的自以為聰明

於翼能夠準確的判斷出吐谷渾軍隊的作戰特點, 對其軍事行動也能夠準確的預判,

這一方面卻有才華。 但是一個人的聰明不僅僅在於處理事情上, 而是做事做人的方方面面, 還要精通領導心理, 還要人情世故。 只有都考慮到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 楊修就是例子, 精通辦事的方法, 但是卻不瞭解曹操的權力心理, 從而被殺。 做事能不能做對是一個智商方面, 懂不懂權力是情商方面, 所以於翼是自以為聰明, 將埋下殺身之禍。

3、如何面對錯誤決策

于翼明知如果執行上級的錯誤決策, 將會興師動眾, 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面對這個錯誤的決策如何做, 才能夠既不違背權力的意圖, 又能夠維護組織不受損失呢?那就是立即派一小部分部隊立即上路, 慢慢走。 即執行了上級指示, 又不帶來損失。 這就是執行的藝術。

在職場, 聽不聽話是一碼事, 如何做是另一碼事。 即使事情做對了, 你不聽話, 這樣犯的錯, 比做錯事還要大。 下屬要學會在執行上做文章, 而不是直接拒絕命令。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其實要的就是個態度, 秦末農民起義時候, 張耳陳餘是好朋友, 陳餘在趙國被秦軍圍困時候, 先張耳求助, 張耳知道, 自己的那點兵如果去救, 就會是以卵擊石, 就不出人, 還會平白無故的損失, 就不去就。 但是事後, 陳餘被項羽解困出來之後, 立即很張耳反目成仇。 這個故事和上述講的其實是一個原理, 就是你救不救是個態度問題, 能不能成是另外一個問題。 大家對這個態度特別看重, 職場尤甚。

權謀網, 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