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錦江」從大慈寺到太古裡:穿越千年歷史,傳奇依舊繁華不改!

興于魏晉, 盛于唐宋

大慈寺走過了1600多年悠悠歲月

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傳奇

它的寺名玄宗皇帝御筆親題

它的壁畫絕冠天下堪比敦煌

它的規模綿延十裡佔據半城

曾經, 這裡是玄奘大師受戒之聖地, 西行取經由此起步;這裡是高僧雲集的佛教寺院, 中外佛學在此交匯;這裡是禪茶文化誕生之源地, 日韓茶道由此傳承。

如今, 這裡是遠洋太古裡, 各種國際知名品牌雲集, 各種藝術雕塑裝置陳列, 人們感受古今融會貫通, 打卡時尚精緻都市生活, 讓歷史穿越千年, 傳奇依舊, 繁華不改。

一寺繁華, 流芳千古榮耀世界

位於錦江區東風路的大慈寺, 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高僧輩出, 世稱“震旦第一叢林”(震旦:中國的古稱)。

大慈寺始建于魏晉時期,

天竺(今印度)僧人寶掌禪師東游中土, 入蜀參拜普賢菩薩, 在成都建大慈寺, 距今已有1600多年。

到唐宋時期大慈寺最為繁盛, 因唐玄宗賜田千畝, 寺院規模迅速擴大, 有96院, 建築恢弘壯觀, 環境十分優美, 尤以寺中大量精美彩繪壁畫而聞名遐邇。 寺中不僅佛事極盛, 還是成都著名的遊覽勝地, 其周邊各條街道形成了繁華的貿易集市。 大慈寺長期雄踞著成都的佛教中心、文化中心、商業中心和遊樂中心的地位, 深深地影響和培育了成都的宗教、藝術和民俗文化。

宋以後, 大慈寺歷盡滄桑起伏, 明末不幸毀於戰火, 清初順治年間得以重修, 但規模漸次縮小, 寺內壁畫也無法複初, 為我國建築史和美術史上的重大損失。

清末光緒年間又陸續進行整修和擴建, 未能再現唐宋時期盛況。

1981年大慈寺被列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改建為成都市博物館;2004年, 整修過後的大慈寺重新對外開放, 2007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 大慈寺占地近20畝, 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等,

均為清代木構建築, 正山門殿上“古大聖慈寺”的題刻為清光緒時任成都知府的著名書法家黃雲鵠所題。

今天的大慈寺緊臨繁華的春熙路商圈, 門外雖喧囂不絕於耳, 但寺內古木參天、香煙繚繞、清幽肅靜, 人們在此燒香祈福、參觀遊覽、品茶聽琴, 感受身心的寧靜與安詳, 是紅塵都市中難得的一片梵刹淨土。

建造之初的大慈寺,僅是成都眾多寺廟中普通而尋常的一座,唐朝時著名高僧玄奘大師在此修行受戒並踏上了西行取經之路,大慈寺因此而流芳千古榮耀世界。

據載,唐武德元年(618年),一代高僧、偉大的思想家、旅行家、翻譯家、中印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玄奘大師與其二兄長入川遊學,住多寶寺,學習佛教經綸,于武德五年時在大慈寺受戒,並坐夏學律,正式成為僧人。

通過前後五年的精進學修,玄奘造詣日深,通曉各部佛經,備受世人景仰。然而玄奘並沒有就此滿足,他感到諸派學說存在分歧難以定論,就萌發了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宏願。隨後泛舟東下返回長安,于貞觀元年(627年)前往天竺,踏上了長途跋涉的西行之路。

可以說大慈寺是培養玄奘大師學識與勇氣的地方,是造就大師高尚品格與深邃智慧的搖籃,也是大師立志解惑、西行取經,完成馳名中外偉大壯舉的起點。

與時俱進,成就當下又一商業地標

據明人曹學全編撰的《蜀中名勝記》描述,至宋、明時期,大慈寺佔有成都東城之小半,是當時成都的遊覽名區,附近街區也在大慈寺的帶動下變得異常繁華,寺前更是形成了季節性市場,如燈市、花市、蠶市、藥市、麻市、七寶市等,如遇廟會、節日更是分外熱鬧。

宋代祝穆《方興勝覽》載:“登大慈寺前雲錦樓觀錦江夜市”。宋代詩人田況的《登大慈寺閣觀夜市》也描述了這一時期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況。成都在唐宋時期也逐漸形成了以大慈寺為中心,向東大街一線發散的帶狀商業集群,北宋年間,在這條商業帶上,誕生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而這個誕生在1600年前的“城市CBD”,也憑藉自己出色的商業表現被載入史冊。

一千多年後,與時俱進的錦江人,善於吸納、勇於創新,用一種時尚、新潮的方式將傳統文化和商業拾起,讓古韻猶存的大慈寺與高度城市文明下的太古裡產生了交集,成就當下又一商業地標。

環抱千年古刹大慈寺,太古裡以極其現代的手法演繹出傳統建築風格,與散落其間的六棟古建築及歷史性的街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國際視野、創新設計理念使成都中心的市井風貌得以重現,保留與尊重了成都人的地域情感,同時又為這個傳統商圈注入了新的生機。

太古裡為熱愛逛街的成都人提供了全新的國際化的街區購物體驗,讓逛“街”既懷舊、又新鮮。

低密度、開放式的街區,配合幾處開闊的廣場空間和精緻的園林景觀,讓生活于鋼筋水泥叢林的現代人得以放鬆身心。充滿親切感的里弄街巷,毫無拘束的室外空間,亦創造出一個多元交流的場所,讓人與自然、人與建築、人與歷史文化、人與藝術,以及人與人的對話變得更加直接、有趣。而開放式的多入口設計,以海納百川的姿態接納八方來客,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間與聚會場所。

與此同時,太古裡還特別引入了“快裡”、“慢裡”概念。

“快裡”由三條精彩紛呈的購物街貫通東西兩個聚集人潮的廣場,體現國際大都會的時尚潮流脈動。Hermes愛馬仕、Cartier卡地亞、Gucci古馳、Ralph Lauren拉爾夫勞倫等國際品牌在開放式街區以獨棟或複式店鋪的形式完整展示出他們的旗艦形象,為成都人提供暢“快”淋漓的逛“街”享受。

“慢裡”則圍繞大慈寺精心打造了慢生活裡巷,裡面分佈著六七十家不同風格的各式餐飲,提供全新的國際化就餐體驗和眾多品質選擇,包括米其林星級餐廳鼎泰豐、正鬥,以及許多首次落戶成都、西南,甚至是首度進入中國的特色餐廳。為了營造最舒適、最具特色的就餐氛圍,太古裡還對大慈寺周邊區域做了專門的規劃,寺前已經乾涸的解玉溪也以水景形式重現於大慈寺周圍,與寺廟紅牆、竹屏、街景、美食融為一體,為味蕾挑剔的成都人提供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

創新傳承,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並存

眾所周知,大慈寺不僅是宗教聖地,還是一座珍貴的藝術寶庫,以其燦爛壁畫而稱著天下。

由於唐玄宗、唐僖宗先後避亂幸蜀,許多著名宮廷畫師也隨之聚集成都,使繪畫之風大盛。曆唐末、五代、北宋三百多年,眾多知名畫師在大慈寺創作了無數精美絕倫的壁畫,使大慈壁畫藝術光彩奪目。

優秀文化一脈相傳,如今太古裡也有了“天空藝術館”的新名號,街區內,各種大師級別的藝術裝置和優秀雕塑作品比比皆是,讓人眼前一亮。

據瞭解,太古裡在街景設計中融入藝術品,通過對空間的巧妙設計讓一件件藝術品能夠完美地與周圍環境相融合,讓空間也更加自然和親切。不像在傳統畫廊或者博物館裡觀賞時受到的限制,人們可以觸摸,甚至坐在一件雕塑上休憩,與藝術零距離,感受濃厚文化氛圍。

大慈寺作為蜀中的皇家寺院,名僧輩出。大慈講場萬人聽經,其聲名與峨眉山比肩,以一寺而與一山爭高下,可證大慈寺在歷史上的輝煌。古代高僧們在大慈寺講經佈道,僧俗百姓、文人雅士共聚一堂,講經場成了難得的精神交流場所,可謂城市公共的文化客廳。多元自由的現代社會,聽經不像古代那麼有吸引力了,文化客廳從大慈寺轉移到不遠處的太古裡方所。

千年之前,中國人為了尋找古老智慧而不辭勞苦,千里迢迢獲取經書,然後藏在專門的閣樓裡,是為藏經閣。經書和書店都是智慧的寶藏,方所設計師朱志康從藏經閣獲取靈感,在太古裡的負一層大筆一揮,創造了一個聖殿般莊重的龐大書店:8米的挑高,37根造型迥異的立柱,鋪滿行星軌跡的地面,彷佛一個獨立於世的魔幻空間。

成都人生活閒適,喜愛交流,方所因此有了隨處可以看書的小空間和咖啡交流的場所。

方所,不止於書店,更有展覽空間和文化講座。在這裡,導演賈樟柯宣示電影維繫著文化的脈絡,臺灣著名攝影師阮義忠說攝影是一種生命的緩存,日本建築設計師青山周平分享城市、自然與生活,成都本土攝影師肖全訴說他的三個黃金時代……人們在這裡彙集,激蕩思想。

建造之初的大慈寺,僅是成都眾多寺廟中普通而尋常的一座,唐朝時著名高僧玄奘大師在此修行受戒並踏上了西行取經之路,大慈寺因此而流芳千古榮耀世界。

據載,唐武德元年(618年),一代高僧、偉大的思想家、旅行家、翻譯家、中印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玄奘大師與其二兄長入川遊學,住多寶寺,學習佛教經綸,于武德五年時在大慈寺受戒,並坐夏學律,正式成為僧人。

通過前後五年的精進學修,玄奘造詣日深,通曉各部佛經,備受世人景仰。然而玄奘並沒有就此滿足,他感到諸派學說存在分歧難以定論,就萌發了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宏願。隨後泛舟東下返回長安,于貞觀元年(627年)前往天竺,踏上了長途跋涉的西行之路。

可以說大慈寺是培養玄奘大師學識與勇氣的地方,是造就大師高尚品格與深邃智慧的搖籃,也是大師立志解惑、西行取經,完成馳名中外偉大壯舉的起點。

與時俱進,成就當下又一商業地標

據明人曹學全編撰的《蜀中名勝記》描述,至宋、明時期,大慈寺佔有成都東城之小半,是當時成都的遊覽名區,附近街區也在大慈寺的帶動下變得異常繁華,寺前更是形成了季節性市場,如燈市、花市、蠶市、藥市、麻市、七寶市等,如遇廟會、節日更是分外熱鬧。

宋代祝穆《方興勝覽》載:“登大慈寺前雲錦樓觀錦江夜市”。宋代詩人田況的《登大慈寺閣觀夜市》也描述了這一時期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況。成都在唐宋時期也逐漸形成了以大慈寺為中心,向東大街一線發散的帶狀商業集群,北宋年間,在這條商業帶上,誕生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交子。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而這個誕生在1600年前的“城市CBD”,也憑藉自己出色的商業表現被載入史冊。

一千多年後,與時俱進的錦江人,善於吸納、勇於創新,用一種時尚、新潮的方式將傳統文化和商業拾起,讓古韻猶存的大慈寺與高度城市文明下的太古裡產生了交集,成就當下又一商業地標。

環抱千年古刹大慈寺,太古裡以極其現代的手法演繹出傳統建築風格,與散落其間的六棟古建築及歷史性的街道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國際視野、創新設計理念使成都中心的市井風貌得以重現,保留與尊重了成都人的地域情感,同時又為這個傳統商圈注入了新的生機。

太古裡為熱愛逛街的成都人提供了全新的國際化的街區購物體驗,讓逛“街”既懷舊、又新鮮。

低密度、開放式的街區,配合幾處開闊的廣場空間和精緻的園林景觀,讓生活于鋼筋水泥叢林的現代人得以放鬆身心。充滿親切感的里弄街巷,毫無拘束的室外空間,亦創造出一個多元交流的場所,讓人與自然、人與建築、人與歷史文化、人與藝術,以及人與人的對話變得更加直接、有趣。而開放式的多入口設計,以海納百川的姿態接納八方來客,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間與聚會場所。

與此同時,太古裡還特別引入了“快裡”、“慢裡”概念。

“快裡”由三條精彩紛呈的購物街貫通東西兩個聚集人潮的廣場,體現國際大都會的時尚潮流脈動。Hermes愛馬仕、Cartier卡地亞、Gucci古馳、Ralph Lauren拉爾夫勞倫等國際品牌在開放式街區以獨棟或複式店鋪的形式完整展示出他們的旗艦形象,為成都人提供暢“快”淋漓的逛“街”享受。

“慢裡”則圍繞大慈寺精心打造了慢生活裡巷,裡面分佈著六七十家不同風格的各式餐飲,提供全新的國際化就餐體驗和眾多品質選擇,包括米其林星級餐廳鼎泰豐、正鬥,以及許多首次落戶成都、西南,甚至是首度進入中國的特色餐廳。為了營造最舒適、最具特色的就餐氛圍,太古裡還對大慈寺周邊區域做了專門的規劃,寺前已經乾涸的解玉溪也以水景形式重現於大慈寺周圍,與寺廟紅牆、竹屏、街景、美食融為一體,為味蕾挑剔的成都人提供前所未有的全新體驗。

創新傳承,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並存

眾所周知,大慈寺不僅是宗教聖地,還是一座珍貴的藝術寶庫,以其燦爛壁畫而稱著天下。

由於唐玄宗、唐僖宗先後避亂幸蜀,許多著名宮廷畫師也隨之聚集成都,使繪畫之風大盛。曆唐末、五代、北宋三百多年,眾多知名畫師在大慈寺創作了無數精美絕倫的壁畫,使大慈壁畫藝術光彩奪目。

優秀文化一脈相傳,如今太古裡也有了“天空藝術館”的新名號,街區內,各種大師級別的藝術裝置和優秀雕塑作品比比皆是,讓人眼前一亮。

據瞭解,太古裡在街景設計中融入藝術品,通過對空間的巧妙設計讓一件件藝術品能夠完美地與周圍環境相融合,讓空間也更加自然和親切。不像在傳統畫廊或者博物館裡觀賞時受到的限制,人們可以觸摸,甚至坐在一件雕塑上休憩,與藝術零距離,感受濃厚文化氛圍。

大慈寺作為蜀中的皇家寺院,名僧輩出。大慈講場萬人聽經,其聲名與峨眉山比肩,以一寺而與一山爭高下,可證大慈寺在歷史上的輝煌。古代高僧們在大慈寺講經佈道,僧俗百姓、文人雅士共聚一堂,講經場成了難得的精神交流場所,可謂城市公共的文化客廳。多元自由的現代社會,聽經不像古代那麼有吸引力了,文化客廳從大慈寺轉移到不遠處的太古裡方所。

千年之前,中國人為了尋找古老智慧而不辭勞苦,千里迢迢獲取經書,然後藏在專門的閣樓裡,是為藏經閣。經書和書店都是智慧的寶藏,方所設計師朱志康從藏經閣獲取靈感,在太古裡的負一層大筆一揮,創造了一個聖殿般莊重的龐大書店:8米的挑高,37根造型迥異的立柱,鋪滿行星軌跡的地面,彷佛一個獨立於世的魔幻空間。

成都人生活閒適,喜愛交流,方所因此有了隨處可以看書的小空間和咖啡交流的場所。

方所,不止於書店,更有展覽空間和文化講座。在這裡,導演賈樟柯宣示電影維繫著文化的脈絡,臺灣著名攝影師阮義忠說攝影是一種生命的緩存,日本建築設計師青山周平分享城市、自然與生活,成都本土攝影師肖全訴說他的三個黃金時代……人們在這裡彙集,激蕩思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