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後來的我們》又名《前任的會晤》

《後來的我們》未播先火了, 昨天也清一色讓這部電影刷屏了。

在一波感動之中, 我看著豆瓣評分從6.8降到6.3。

工作奔波了一天, 最後還是在淩晨進了場。 但是進去之後, 我發現自己越看越頭疼。

所以在大家談論被這部電影多感動的時候, 我可能得說一些真實感受了。

1, 形式大於內容。

“未播先火”的本質, 不是因為影片本身足夠好, 而是因為宣傳和噱頭。

《後來的我們》, 搞了四波插曲的宣發——

《愛了很久的朋友》, 《我們》, 《後來的我們》, 最後一波回憶殺, 各高校的人大合唱《後來》。

我拿這樣的回憶殺也沒什麼辦法, 因為我也喜歡陳奕迅, 田馥甄, 五月天。

但其實我太清楚了, 除了《後來的我們》和《後來》是現成的。 前面兩首, 歌名比歌還好聽。 (歌詞創作極其沒誠意)

除此之外, 還有長時間的高校巡演, 每天佔據的各種熱搜話題, PPT一樣的臺詞宣傳海報.......

這樣的宣傳不是不可以, 就是內容跟不上的時候就很尷尬,

因為形式已經大於內容。

這樣的事一次“成功”了之後, 往後的人好像總以為, 一旦劇本不足, 就能拿宣傳來補。

2, 說話永遠不能好好說。

故事不是不可以平凡, 很多平凡的故事之所以打動人, 是因為它就認認真真把一件事情說好了。

而不是不斷像《後來的我們》這樣, 用一些矯情臺詞去堆積。

比如多年後, 小曉哭著跟林見清說, “I miss you, 不是我想你, 是我錯過你了”。

林見清說, “如果你當時不走, 後來的我們會怎樣”, 小曉說, “如果你當時跟上來, 我會跟你一輩子”。

最後他們合奏了一句讓我十分痛苦的話:“如果沒有如果”。

看了一下工作人員表, 看到了張一白和張嘉佳的名字。

我就納了悶, 為什麼只要有這兩個人的電影, 最後臺詞都必然是這樣的?

我至今腦子裡還迴旋著, 《擺渡人》裡面, angelababy邊劈酒邊說, “你這輩子有沒有為別人拼過命”。

我。 。 。

3, 別再談前任好吧, 我求你。

有人說, 前任真是搖錢樹, 講得一點不差, 從《前任三》就看出來了。

看完之後我發現《後來的我們》其實可以改名, 叫做《前任的會晤》。

兩個人分手很多年的人, 在飛機上遇到了, 飛機剛好遇到風雪, 回不去。

然後因為酒店沒有房間, 他們住到了一塊, 於是開始聊過去。

從酒店聊到河堤, 從河堤決定開車回老家, 在車上繼續聊。

這整個過程讓人覺得非常尷尬。 鏡頭一切回他們的聊天,

我的腦子就開始漲。

因為我完全代入不了一種“懷念前任”的情緒。

我想重點應該出在, 林見清作為一個已經結了婚, 生了小孩的人。

他跟前任住進了一個房間???

在酒店裡談兩個人過去的愛史???

在河堤講到動情處, 林見清拉著小曉的手往酒店房間狂奔。 (。 。 。 如果不是路上被朋友打斷, 他們準備回房間幹嘛???)

兩個人在車裡互問對方, 你愛過我嗎???(。 。 。 我愛你媽)

小曉說, “我一直愛你”, 然後林見清痛哭流涕, 一把將對方抱住???

最後把前任送回家後, 他還要給她寄信, 在孩子面前想起她, 然後偷偷哭??? (。 。 。 你們如此相愛, 倒是在一起別禍害別人啊!!!)

看完這一切之後, 我驚歎, 你們簡直當現任是死的吧?

然後我太惱怒了, 轉頭跟男朋友說, “你要敢這樣, 我把你頭扭下來”。

試想一下,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當你們盡情懷念青春,痛哭流涕的時候,那位在家帶小孩的妻子,是怎樣的感受?

昨天聽讀者概括,覺得挺精闢的,她說: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那些賣座的電影形成了這樣一種風向,前任永遠是真愛,現任都是將就。

事實上經歷過的人,都明白,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永遠的真愛,跟永遠的將就。

4,最打動我的有兩點,都跟愛情無關。

一個是,獨自在老家的父親(田壯壯演的),每回不會用電視遙控,都打電話給男主。

男主打遊戲的時候經常會吼他,“怎麼教你那麼多次都教不會”。

後來男主有錢了,給他爸買了一個新電視,父親心裡很怕“做錯”,於是說,“我還是不學了吧”。

還有男主父親生前,給女主寫了一封信:

“其實父母不管你們最後跟誰在一起,只希望你們都能過得好。想不負一生太難了,能做到不負彼此就夠了”。

另外一個,是片尾,劉若英那首《後來》,整部電影我沒哭。

電影結束,聽到《後來》的時候我哭了。

不知道自己哭什麼,可能是哭自己是一個“不懷念前任”的人吧。

仿佛電影裡描述的不是我們的過去,《後來》才是。

《後來的我們》上映之前,光是預售就已經破億了。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不是為了口碑,而是因為情懷。

我也是預購的一份子,早一天就買好了電影票。

進場之前我給自己打了預防針,我是為劉若英買的電影票,不是為了電影本身,只為了把期待值降到最低。

但是你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為情懷買單。

電影市場也不可能一直指望觀眾,靠情懷去買單。

情懷賣多了,總有一天是會死的。

前任這棵搖錢樹搖多了,總有一天也會不靈的。

PS:雖然可能會被孤立,但最後忍不住問一句,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後來的我們》不好看嗎?

---END---

文/ 鰻鯨

來自/鰻鯨的海

我把你頭扭下來”。

試想一下,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當你們盡情懷念青春,痛哭流涕的時候,那位在家帶小孩的妻子,是怎樣的感受?

昨天聽讀者概括,覺得挺精闢的,她說: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那些賣座的電影形成了這樣一種風向,前任永遠是真愛,現任都是將就。

事實上經歷過的人,都明白,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永遠的真愛,跟永遠的將就。

4,最打動我的有兩點,都跟愛情無關。

一個是,獨自在老家的父親(田壯壯演的),每回不會用電視遙控,都打電話給男主。

男主打遊戲的時候經常會吼他,“怎麼教你那麼多次都教不會”。

後來男主有錢了,給他爸買了一個新電視,父親心裡很怕“做錯”,於是說,“我還是不學了吧”。

還有男主父親生前,給女主寫了一封信:

“其實父母不管你們最後跟誰在一起,只希望你們都能過得好。想不負一生太難了,能做到不負彼此就夠了”。

另外一個,是片尾,劉若英那首《後來》,整部電影我沒哭。

電影結束,聽到《後來》的時候我哭了。

不知道自己哭什麼,可能是哭自己是一個“不懷念前任”的人吧。

仿佛電影裡描述的不是我們的過去,《後來》才是。

《後來的我們》上映之前,光是預售就已經破億了。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不是為了口碑,而是因為情懷。

我也是預購的一份子,早一天就買好了電影票。

進場之前我給自己打了預防針,我是為劉若英買的電影票,不是為了電影本身,只為了把期待值降到最低。

但是你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必須為情懷買單。

電影市場也不可能一直指望觀眾,靠情懷去買單。

情懷賣多了,總有一天是會死的。

前任這棵搖錢樹搖多了,總有一天也會不靈的。

PS:雖然可能會被孤立,但最後忍不住問一句,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後來的我們》不好看嗎?

---END---

文/ 鰻鯨

來自/鰻鯨的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