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儲能產業風口正起 商業模式是開拓方向

“半湖春水半湖冰”, 這是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處長齊志新日前對目前中國儲能行業的貼切比喻。 去年《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及儲能裝機規模的不斷發展讓業界看到儲能的希望曙光, 但缺乏具體的配套支持細則和標準, 也讓儲能承受著產業化初期的成長煩惱。

趨勢向好

中天科技儲能事業部總經理周興表示, 從儲能成本趨勢來看, 這兩年儲能成本在不斷下降, 2017年儲能每兆瓦時成本為200萬元, 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接近150萬元。 市場上已經在一些應用場景中出現儲能的商業模式,

儲能整體形勢今年持續向好。 受技術、產業及政策多重推動, 儲能行業正在成為投資風口, 吸引著各路資本和企業湧入。 猛獅科技深圳清潔電力總經理王堉也提到, 今年以來, 儲能投資方明顯增多, 開始追著做項目。 不過, 優質收益率高的儲能項目還是偏少。

值得注意的是, 除原來的電池、系統集成企業外, 現在很多新能源企業如光伏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轉型, 將儲能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王堉表示, 國內光伏補貼不斷退坡, 光伏企業在積極發掘儲能機會, 而且從國外經驗來看, “光伏+儲能”的經濟社會效益還是不錯的。 基於對今年儲能發展的良好預期, 南都電源、陽光三星等企業紛紛加大儲能項目的開發, 調高儲能專案裝機規模。

周興表示, 中天科技的初步規劃是今年達到500兆瓦時, 成為行業中的NO.1。 而北京雙登慧峰聚能總經理唐西勝透露, 2018年慧峰聚能的規劃是達到200兆瓦時規模。

開拓模式

儲能企業的盈利問題是國內儲能規模化應用癥結所在。 目前來看峰穀電價差套利、調峰、調頻以及電力市場其他輔助服務是儲能產業可行的商業模式。 由於暫且缺乏歐美國家成熟的儲能調頻市場, 目前國內應用最廣泛的是利用峰穀價差套利。

但是峰穀電價差有很大的地域局限性, 北京、江蘇、上海等地, 用戶側峰穀電價差每度電超過0.7元, 經濟性可觀。 南都電源總裁陳博表示, 不同省份電價差不同, 這是歷史原因所致。 有些省份電價差大,

適合做商業性推廣, 有些省份電價差小, 則很難開展。 作為企業, 我們做儲能目前能找尋到的對應回報就是電價差, 電價差小就不適合做商業推廣, 除非有其他補償機制來彌補電價差不足。

並且儘管目前峰穀電價差的商業模式受到企業追捧, 但在盈利可持續上存在不確定性。 正如儲能聯盟監事長張靜所擔心的——峰穀電價差套利並非旱澇保收, 要考慮到未來峰穀電價差縮小的可能性。

而且儲能可以做的遠不止峰穀電差價套利。 唐西勝認為, 儲能如果僅應用於用戶側削峰填谷尚有不足, 可更多與用戶用電的短板相結合。 使用者側儲能需要發揮“一主多輔”的作用——主要功能是削峰填穀, 協助工具是利用儲能快速、靈活回應的特點,

為使用者側提供輔助服務, 如調頻、需求側回應、重要負荷做應急電源支撐等, 這些是儲能為用戶側提供的附加價值。

中天儲能工程運營支援部經理譚清武表示, 儲能企業也在積極和電網配合, 在源-網-荷以及需求側回應等輔助服務方面找機會, 電網公司或許也會陸續出臺一些政策, 這些將成為儲能商業模式的新來源。

陳博認為, 推動儲能更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前提是, 發揮儲能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中的價值, 電網公司要更開放, 並且要有明確的可操作性政策。

陽光電源光儲事業部副總裁吳家貌告訴記者, 國內儲能最大市場在可再生能源, 作為關鍵技術, 我們更看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的市場,

如光電、風電、分散式結合儲能。 陽光電源在新疆和甘肅, 通過儲能專案很好地解決了棄光問題, 經濟賬很不錯, 今年也將會繼續推進一些調頻項目以及光儲和風儲結合的項目。 ”

補貼爭議

在繼續呼籲出臺儲能相關的具體的政策細則外, 儲能補貼問題依舊是熱點話題。

唐西勝認為, 就目前技術經濟水準而言, 其實有點補貼最好。 這樣儲能項目的投資回收期, 將從6年以上拉回到5年左右。

吳家貌表示, 全球化需要支援補貼, 因為一個產業的發展, 需要實體企業的技術進步、應用積累;在全球競爭中, 如果沒有先發優勢, 就會落在後面。 將中國放在全球市場來看, 國外儲能市場發展迅猛並帶動了一方產業。 現在全球儲能市場還不大, 沒有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儲能企業“走出去”,在國外練練體格、健健身,可以進一步開發提升我們的儲能技術。如果有補貼,將推動我國儲能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但在張靜看來,雖然補貼是儲能行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但目前來看外部環境並不支持,不好實現。她坦言,與其等待補貼,不如突破市場化的角度,從現實角度積極尋求突破。

王堉也不贊成用補貼推進行業發展。他表示,一有補貼,行業就亂了,可能不利於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且現在儲能的技術路線不同,有鋰電池、鉛酸、超級電容、液流電池等,技術路徑不同,成本也不同,是實行差異化的補貼還是統一的補貼標準,這都說不清。

沒有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儲能企業“走出去”,在國外練練體格、健健身,可以進一步開發提升我們的儲能技術。如果有補貼,將推動我國儲能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但在張靜看來,雖然補貼是儲能行業發展的最大推動力,但目前來看外部環境並不支持,不好實現。她坦言,與其等待補貼,不如突破市場化的角度,從現實角度積極尋求突破。

王堉也不贊成用補貼推進行業發展。他表示,一有補貼,行業就亂了,可能不利於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且現在儲能的技術路線不同,有鋰電池、鉛酸、超級電容、液流電池等,技術路徑不同,成本也不同,是實行差異化的補貼還是統一的補貼標準,這都說不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