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滇說茶1001夜之240 夢回1939(上篇)

大滇說茶1001夜, 夢回1939, 築茶時代。 剛接完電話, 答覆茶友有關築茶工藝, 就有了這個題目。 原計劃的題目推後。

築茶, 聽起來很有氣勢的一個詞, 在現在強調文化的時代, 如不細加瞭解, 估計又成神詞, 或者成為神話般的工藝。 制茶, 顯得商業化和惡俗, 築茶, 聽起來神秘感和神聖感, 容易讓人肅然起敬。 大滇飛揚, 焚琴煮鶴, 把這麼一個美好的名字用大白話說出來, 實在有點於心不忍。 但, 還得說。

築茶這個詞, 最早見於李拂一先生《佛海茶業概況》, 大致寫於1939年。 這篇文章可說是現在研究普洱茶的必讀, 有好事者取其隻言片語,

誇大其事, 宣稱工藝復古, 築茶, 始於1939年等, 實則大謬不然。 先生寫道:佛海茶葉制法, 計分初制、再制兩次手續。 土民及茶農將茶葉采下, 入釜炒使凋萎, 取出竹席上反復搓揉成茶, 曬乾或晾乾即得, 是為初制茶。 或零星擔入市場售賣, 或分別品質裝入竹籃。 入籃須得濕以少許水分, 以防齏脆。 竹籃四周, 範以大竹蘀(俗稱飯筍葉)。 一人立籃外, 逐次加茶, 以拳或棒搗壓使其盡之緊密, 是為“築茶”, 然後分口堆存, 任其發酵, 任其蒸發自行乾燥。 所以遵綠茶方法製造之普洱茶葉, 其結果反變為不規則發酵之暗褐色紅茶矣。 此項初制之茶葉, 通稱為“散茶”。

解讀如下:

一, 殺青、揉撚、曬青工藝明晰, 故原料為曬青毛茶。

二, 兩種賣法, 1直接賣散毛茶;2築茶再賣。

竹筐周邊塞入筍葉, 把毛茶加水, 然後壓緊塞入籃內。 加水是為了防止茶碎。 壓的方法:用手或者棍棒。 然後讓毛茶發酵乾燥再去賣。

三, 築茶後賣的毛茶, 賣給精製茶廠, 製作成緊壓茶。 所以, 築茶, 就是一個處理毛茶的工藝, 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毛茶, 加少量水, 微微壓緊, 裝竹筐, 就是築茶。

四, 築茶導致的後果。 顯然, 築茶, 毛茶有發酵, 即如用來壓制緊壓茶, 緊壓茶呈現出的葉底必然不鮮爽。 先生說, 所以遵綠茶方法製造之普洱茶葉, 其結果反變為不規則發酵之暗褐色紅茶矣。 這是明顯的人工發酵跡象。 而用這樣原料壓制的圓茶, 必然湯色會發紅。 所以, 若你注意讀普洱茶餅的說明書, 各大廠的生茶說明書, 雲南七子餅茶新茶,

居然寫著湯色紅濃。 不要奇怪, 在1940年代, 所謂號級茶時代, 留給大家關於普洱茶生餅的印象, 相當一部分新茶的湯色是發紅的。 而大廠的技術人員, 對於築茶, 這樣的工藝不可能不知道, 某些人自製的所謂老茶, 十分逼真, 即應用了此種工藝。

五、築茶的現實意義

1, 生毛茶的存放, 加以高溫蒸汽蒸過, 對存儲有積極意義;

2, 現實, 若以築茶的工藝機械效仿, 適得其反。 李佛一先生說了, 其結果反變為不規則發酵之暗褐色紅茶矣。 現階段, 經過歷代普洱茶工藝人員的研究和實踐, 已經有了更好的工藝。 簡單加水, 並不能取得較佳效果, 不規則發酵意味著不可控, 若僅作私人研究玩茶, 並無不可。 但大規模推之于消費者,

則未來之陳化不可控, 誰之過?現今, 普洱茶已經有國家標準, 加工方面亦有成熟工藝做指導, 復古一個落後的工藝, 除了增加噱頭, 意義何在?

3, 築茶與發汗。 要達到築茶所想達到的功效:去除青味, 同時要輕微發酵, 現在有更好的辦法。 鍋爐蒸汽蒸茶, 然後發汗, 再制茶, 在保證葉底均勻的前提下, 這個過程變得可控。 有發汗, 何須築茶?

4, 毛茶階段有部分發酵, 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人為進行一些發酵, 都可以再壓餅, 有這樣的實踐, 對於毛茶有輕微發酵, 我們應保持一定的容忍度。

5, 普洱茶生茶就不應該強調現喝。 1939年的文章, 大致體現了1900~1940年的工藝, 在此階段, 普洱茶工藝並無大的革新, 築茶不應該是始於1939年, 而應該一直有此應用。 圓茶作為當時最高級的茶,

並非新鮮採摘、曬乾的毛茶壓制, 而是經過了一個發酵過程再壓制, 從而導致新茶就有湯色發紅的跡象。 而這個發酵, 以當時佛海(現今猛海)的氣候而言, 加水後, 只需自然存放一年左右即可產生。

總結以上言論, 故紙堆裡找出個別名詞, 並不是什麼新發現, 一定要研究其可取的一面, 以及在現今條件下, 是否有積極意義。 一味強調復古, 把落後時代的工藝移植過來, 如不能起到提升普洱茶品質的作用, 而只是商業噱頭的話, 長期看來, 是不會有生命力的。 若干專業茶廠的技術人員都深深瞭解築茶工藝, 卻不在實踐中採用, 就是明例!

大滇說茶1001夜, 讓普洱茶簡單起來。 後面會對以前的普洱茶工藝做一個系統總結。

大滇飛揚於2013年8月12日晚

大滇飛揚於2013年8月12日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