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武當拳的武與道

武當拳是以太極、形意、八卦三門為主的,內含武藝與道藝。 練道藝,必須先練武藝。 武藝以技擊搏鬥取勝為輸贏,道藝以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為本。 武藝必先練明勁和暗勁,也就是易骨易筋,練精化氣,練氣化神;道藝是練化勁,洗髓,練神還虛。 由武藝進入道藝,非勤學苦練,名師指教數年或數十年而不能,也就是所謂修道。 武藝與道藝相結合成為一體,方能達到高超的境界。

太極拳是以柔中求剛,練之不可因勢而不通。 專一求力即被力所拘;專一求氣則被氣所拘;專一求沉重則為沉重所捆墜;專一求輕浮,神氣則被輕浮所散。 因此,在習練時形式要自然,順者自有力,內裹中和自生氣;含胸拔背,神意歸於丹田,自然重似泰山,神氣合一化成虛空則自然身輕,是有若無,實若虛,勿忘勿助,不勉不中,不思而得。 年老者練習,以氣、柔、松為主,必先求肩松、肘松、襠松、膝松、腳跟松,此為外松。

更要心松、意松、神松。 外能松,內自能松。 太極拳譜中“意氣君來骨肉臣”,即為此意。 老年人適合練楊式、吳式、孫式和武式等。 陳式太極雖剛柔相濟,但剛多柔少,多為年青人所喜愛。

形意拳是剛中求柔,初學者先練“五行”“十二形”,再練連環八式雜式捶、十二洪捶、十二連拳、五行對打、連環對打、安身炮對打,最後練八字功、武當二十四式。 八字功,即“斬截裹胯挑頂雲領”。 二十四式是形意拳之精華, 而且拳路之“勁”和“法”,有“剛”“柔”之勁和虛實奇正之變。 不論哪種拳都是以勁為上,以法為貴。 懂勁而又知法者上乘功;懂勁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勁不知法者,初學功夫,蓋懂勁難,知法更難。

二十四式拳法又分為“上八手”(亦稱陽八手)、“中八手”(陰八手、軟八手)和“下八手”(亦稱岳家八手)。

上八手之勁路和用法是,起如鋼銼,落如鉤竿。 起即是去,落即是回,未起如摘子,未落如墜子。 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鬆;起如風,落如箭,打倒對方還嫌慢。 足打七分,手打三分。 五行四梢要齊全,氣連心意隨時用,硬打硬進無遮攔。 中八手練用勁路是,起似伏龍登天,落如霹靂擊地;起無形落無蹤,起意好似卷地風。 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 低之中望為高,高之中望為低。 打起落為水之翻浪,不翻不鑽一寸為先。 下八手練用勁路是,拳打三節不見形,如見形影不為能,虛中含實,實中含虛,奇無不正,正無不奇,奇正之變妙用無窮。 形意拳繁多,易學難練,世人能會全者較少。

八卦掌又名混元術,是為純柔純剛,初學者必先練好行樁。 行樁圈子大小以八步為宜,雙手推託帶領,腳則趟蹬踩中,要求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行樁走好兼練靠樁。 掌法有八大掌、八形掌、遊身八卦掌和六十四掌。 本門拳術難學難練,雖有書籍和碟片出售,按之習練不能得其奧妙,受益不大,必先求名師指教,勤學苦練方能得其奧妙。 總之,太極、形意、八卦都以氣為主,以力為輔,最後都要與道和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