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櫻桃姐|數學考零分,被北大破格錄取,這個寫小楷的女子真迷人!

她沒上過代數、幾何, 考場上連題目都看不懂, 數學自然得了零分, 但她的國文卻考了滿分, 尤其是作文寫得文采飛揚, 娟秀的字體讓老師驚為天人。

她工詩詞、擅書法, 在哈佛和耶魯開授中國昆曲和書法課程, 她的德裔丈夫說:我的妻子是中華文化最好的那一部分……

張家小妹

她叫張充和, 民國時代“張家四姐妹”中的小妹。

張家四姐妹,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 分別嫁給昆曲名家周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大師沈從文和德裔漢學家傅漢思。

充和是四姐妹中國學功底最深厚, 最有才氣的一個。 梁實秋說她多才多藝, 沈尹默對她讚不絕口, 她更是一代大師陳寅恪、金嶽霖、張大千、卞之琳心中的女神和詩友。

充和深厚的國文底蘊, 得益於抱養她的叔祖母識修。

張家祖上是清末合肥籍的淮軍首領張樹聲, 識修是李鴻章四弟李蘊章的女兒, 嫁給張樹聲的次子張華軫, 張華軫去世得早, 識修皈依佛門做了居士, 膝下無子, 抱養充和當孫女。

前左起允和、元和, 後左起充和、兆和

識修名下有龐大的產業, 她很少過問田租的收入, 卻特別重視孫女的教育。

為了尋覓良師, 她不惜花幾倍的薪金, 請舉人左先生教充和吟詩填詞, 請吳昌碩的弟子朱謨欽教她書法。

朱先生專門找來顏勤禮碑的拓本, 教充和練字, 充和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就是童年練就的扎實功底。

張充和小楷《杜甫論詩絕句》

充和的大部分時間, 都是在書房中度過的。 但孤寂的讀書生活, 並沒有使她性格孤僻。

祖母的佛心與慈愛, 讓她的心靈充溢溫暖, 更讓她小小的心靈見識了古樸的禪意以及修行的洞徹。

北大破錄

祖母去世後, 充和回到了蘇州的父母身邊。

父親張武陵同樣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他不僅請老師教授孩子們古典詩文,還專門聘請了昆曲老師教昆曲。

張家四姐妹自辦起文學社團水社,成立了幔亭曲社。昆曲身兼文學和音樂歌舞之美,充和也開始癡迷起昆曲來,相傳她夜晚常常一個人在蘭舟上唱昆曲。

芳華歲月

1933年,三姐兆和與沈從文在北京結婚,充和去參加婚禮,家裡人勸她考大學,她開始到北大旁聽備考。

考試那天,家人細心為她備好圓規、三角尺,但出考場後她連說“沒用”,因為她連題目都看不懂,數學自然得了零分。

但她的國文考了滿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學生活》寫得文采飛揚,受到閱卷老師的激賞。

試務委員會愛才心切,力排眾議,破格錄取了這名偏科生,可惜後來充和因患肺病休學,沒能拿到北大學位。

抗戰爆發後,充和去到重慶,結交了沈尹默、章士釗等名士,並師從沈尹默學習書法。

張充和 小楷《望江南詞》

在重慶那段時間,哪怕是經常要跑警報,她仍然堅持書寫,防空洞就在桌子旁邊,她端立於桌前,一筆一畫地練習小楷,警報聲一響,就可以迅速鑽進洞中躲避。

如意郎君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充和最初為大眾所知,是源於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就是寫下這首詩的著名詩人卞之琳。

卞之琳苦戀充和,是當時文學圈公開的秘密。他持之以恆地給她寫信,苦心收集她的文字。

但充和卻覺得詩人性格不開朗,孤僻敏感,屬於“不能惹,一惹就不得了”的類型。

對充和表示好感的男士,還有不少當時的達官貴人和名流,但他們都沒能打動充和。她喜歡性格開朗單純的人,她後來選擇的傅漢思就是這種類型。

傅漢思是美籍德國人,當時在北大西語系任教,精通德、法、英、意多門語言,和充和一樣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了愛。

1948年11月,充和與漢思喜結秦晉,次年1月,他們在上海搭乘戈頓將軍號前往美國,她帶的行李很少,卻隨身帶著古硯、古墨和毛筆。

醉心傳統

充和赴美後,先是任職於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東亞圖書館,後來在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二十餘年,課外兼授昆曲。

半個多世紀以來,她的昆曲足跡到過二十多個大學校園,包括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加州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常常是傅漢思教授講解,充和親自登臺示範。

1956年,她和漢思抱養了第一個孩子,取名以元。1960年,他們又抱養了一個女兒,取名以謨,紀念她從前的啟蒙老師、考古學家朱謨欽。

對以元和以謨,她視同己出,傾注心力。照顧孩子之余,她仍然擠出時間,醉心于昆曲、書法和繪畫。

她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體沉熟,骨力深蘊,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

由於長年養成的書寫習慣,年老時,她手臂上的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她愛舊物,家中珍藏著乾隆時期的石鼓文古墨;她愛美麗,衣櫥裡掛滿了各色材質不同的旗袍;她愛花草,親自侍弄的小園裡,種著香椿、翠竹,芍藥花開得生機勃勃。

身為漢學家的傅漢思曾經這樣寫道:“我的妻子體現著中國文化中那最美好精緻的部分。”

顛沛流離中,處變不驚

世事巨變下,淡然安靜

2015年6月18日,一代才女張充和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

充和回到了蘇州的父母身邊。

父親張武陵同樣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他不僅請老師教授孩子們古典詩文,還專門聘請了昆曲老師教昆曲。

張家四姐妹自辦起文學社團水社,成立了幔亭曲社。昆曲身兼文學和音樂歌舞之美,充和也開始癡迷起昆曲來,相傳她夜晚常常一個人在蘭舟上唱昆曲。

芳華歲月

1933年,三姐兆和與沈從文在北京結婚,充和去參加婚禮,家裡人勸她考大學,她開始到北大旁聽備考。

考試那天,家人細心為她備好圓規、三角尺,但出考場後她連說“沒用”,因為她連題目都看不懂,數學自然得了零分。

但她的國文考了滿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學生活》寫得文采飛揚,受到閱卷老師的激賞。

試務委員會愛才心切,力排眾議,破格錄取了這名偏科生,可惜後來充和因患肺病休學,沒能拿到北大學位。

抗戰爆發後,充和去到重慶,結交了沈尹默、章士釗等名士,並師從沈尹默學習書法。

張充和 小楷《望江南詞》

在重慶那段時間,哪怕是經常要跑警報,她仍然堅持書寫,防空洞就在桌子旁邊,她端立於桌前,一筆一畫地練習小楷,警報聲一響,就可以迅速鑽進洞中躲避。

如意郎君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充和最初為大眾所知,是源於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就是寫下這首詩的著名詩人卞之琳。

卞之琳苦戀充和,是當時文學圈公開的秘密。他持之以恆地給她寫信,苦心收集她的文字。

但充和卻覺得詩人性格不開朗,孤僻敏感,屬於“不能惹,一惹就不得了”的類型。

對充和表示好感的男士,還有不少當時的達官貴人和名流,但他們都沒能打動充和。她喜歡性格開朗單純的人,她後來選擇的傅漢思就是這種類型。

傅漢思是美籍德國人,當時在北大西語系任教,精通德、法、英、意多門語言,和充和一樣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了愛。

1948年11月,充和與漢思喜結秦晉,次年1月,他們在上海搭乘戈頓將軍號前往美國,她帶的行李很少,卻隨身帶著古硯、古墨和毛筆。

醉心傳統

充和赴美後,先是任職於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東亞圖書館,後來在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二十餘年,課外兼授昆曲。

半個多世紀以來,她的昆曲足跡到過二十多個大學校園,包括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加州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常常是傅漢思教授講解,充和親自登臺示範。

1956年,她和漢思抱養了第一個孩子,取名以元。1960年,他們又抱養了一個女兒,取名以謨,紀念她從前的啟蒙老師、考古學家朱謨欽。

對以元和以謨,她視同己出,傾注心力。照顧孩子之余,她仍然擠出時間,醉心于昆曲、書法和繪畫。

她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體沉熟,骨力深蘊,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

由於長年養成的書寫習慣,年老時,她手臂上的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她愛舊物,家中珍藏著乾隆時期的石鼓文古墨;她愛美麗,衣櫥裡掛滿了各色材質不同的旗袍;她愛花草,親自侍弄的小園裡,種著香椿、翠竹,芍藥花開得生機勃勃。

身為漢學家的傅漢思曾經這樣寫道:“我的妻子體現著中國文化中那最美好精緻的部分。”

顛沛流離中,處變不驚

世事巨變下,淡然安靜

2015年6月18日,一代才女張充和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