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藝術片站上風口?追捧騰訊阿裡的人,大概忘了慘痛的“跪求排片”

文丨雲飛

仿佛一夜之間, 藝術片成了電影大佬口中的高頻詞彙, 成為了資本競相追逐的“香餑餑”。

剛剛落幕的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離不開它, 圓桌討論“市場與口碑雙豐收的中低成本影片與紀錄電影的崛起”如火如荼;位列歐洲三大電影節之首的坎城也有它的身影, 賈樟柯《江湖兒女》與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同閃耀;互聯網巨頭騰訊與阿裡也連袂進場, 淘票票與貓眼相繼宣佈扶持文藝片及青年導演。

作為藝聯牽頭人、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甚至向媒體描繪美好藍圖:“藝術電影將成為主旋律大片後的下一個風口。 ”

藝術片果真站上風口了嗎?就在北影節之前, 《心迷宮》導演忻鈺坤的《暴裂無聲》市場表現平平、巧妙借用類型片外殼的驚悚片《中邪》意外撤檔、“同性戀”題材影片《尋找羅麥》更是遭遇了口碑與票房的雙重暴擊……

追捧阿裡與騰訊的人,

大概忘了兩年前吳天明遺作《百鳥朝鳳》公映, 出品方方勵的“跪求排片”了。

從坎城到北京, 內容與資本連袂狂歡

毫無疑問, 2017年是文藝片的“大年”。 這一年, 還沒有被玩壞的張楊導演作品《岡仁波齊》, 與《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同檔期競技, 竟也爭得一席之地;《二十二》刷新國產紀錄片的票房紀錄, 慰安婦題材引燃了洶湧澎湃的民族情感熱潮;《七十七天》用朝聖、戶外、洗滌心靈等關鍵字打動城市新中產, 重塑“說走就走的旅行”。

2018年更仿佛是文藝片的“春天”。 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發行的《三塊看板》取得了6475.5萬的票房, 成為了藝聯自成立以來, 票房成績最高的一部。 藝聯牽頭人、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甚至對媒體表示:“全國藝術電影市場發展的速度超出了我們想像, 未來希望藝術電影的專線銀幕能夠達到10%的市場比例。 ”

從坎城到北京, 內容端與資本端都熱度非凡。

多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失聲”的華語電影, 終於在法國小鎮坎城揚眉吐氣。 年逾“七旬”的坎城電影節公佈官方競賽單元入圍名單,

“嫡系”賈樟柯以《江湖兒女》入圍, 該片試圖通過公路片的形式來結構犯罪愛情片的內容, 藝術手法頗有先鋒性;以《路邊野餐》一戰成名的畢贛, 也以《地球最後的夜晚》入圍“一種關注”單元, “偵探類型片外殼包裹著的, 面對自我記憶、家庭關係”的電影, 也足夠令人期待。

加上男神張震一舉成為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評委單元評委, 與“凱特女王”凱特·布蘭切特並肩而立, 華語電影迎來坎城高光時刻的評價不脛而走——這背後, 正是文藝片再度閃耀歐洲。

來自資本市場的波動, 也顯示出熱錢對文藝片的信心。 互聯網出身的淘票票宣佈加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 在未來三年內將投入3億, 聯合阿裡影業、壞猴子影業、北京文化等製作推廣20部藝術電影。 另一線上售票巨頭不甘人後, 貓眼聯合華夏、安樂、萬誘引力、完美威秀等聯合發起“A.R.T.文藝片計畫”, 聯合投入1億流動資金, 將在3-5年間, 對10-15部文藝佳片進行投資與製作。

如此種種, 難怪文藝片在近期成為熱議的焦點。

投資輕量回報率卻更高,資本入局的如意算盤

文藝片成為下一個風口的預判,從何而來?

從明星驅動到內容驅動,是近年影視領域一再被證明的金科玉律。鹿晗、楊冪、黃子韜等“鮮花鮮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雖然話題足,卻難以叫好又叫座,無法在年度劇集榜上留下姓名;不再唯強視效、大卡司、高製作的影迷,也讓《長城》《奇門遁甲》等影片票房慘敗。內容價值的回歸,宣告“大IP+大製作+大卡司”高投入項目,一旦品質不過關,其商業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和當年恐怖片走紅一樣,投資規模更小、一旦成為黑馬逆襲成功的文藝片,仿佛是更好的投資選擇。2016年上映的畢贛《路邊野餐》,上映10天雖只有647萬票房成績,但與其僅僅20萬的拍攝成本相比,投資回報率已是驚人,更何況該片憑藉海外版權的售賣早已收回成本。

2017年上映的《岡仁波齊》與《二十二》更是大賺一筆,僅1500萬成本的《岡仁波齊》最終摘得9939.8萬票房,其良好業績差點助推出品方和力辰光成功IPO;《二十二》以300萬的超低成本最終獲得1.71億票房,由於“零宣發預算”,全靠媒體與影迷“自來水”的《二十二》,還創造了中國電影投資回報比的最高紀錄。

與國產商業片相比,有電影節充當“出口”的文藝片,還有加蓋獎項的光環。多年來,國產文藝片遵循著國內拍攝-國外拿獎-國際發行-國內上映的環節。

電影節之於文藝片,既是創投平臺(導演能藉此機會找到下一部的投資),也是放映發行平臺(展映與電影市場,能把電影版權賣給國際買家),還是為職業生涯鍍金的名利場(國際A類電影節的獎盃並不輕)——當年《白日焰火》在柏林擒熊後,火速在國內上映,依靠成熟的商業片宣發手段、影片本身的類型片屬性,不僅讓刁亦男、廖凡炙手可熱,也讓《白日焰火》票房大賣。

在文藝片的遊戲裡,導演、演員、製片等多方既能獲利、又能奪名,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在阿裡、騰訊入局之前,影展獲獎受人關注-躋身院線公開放映-憑藉話題受人關注-拿到資本與大牌合作,已成為新人出頭的“標配”。

“孵化”出眾多青年電影人的FIRST青年電影展,在忻鈺坤成名後,非專業班底拍攝的驚悚片《中邪》受到騰訊影業青睞,後者甚至出資幫助導演馬凱重新包裝和進行後期製作。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89年出生的年輕導演畢贛,這個以《路邊野餐》一舉成名的導演,第二部長片就有了湯唯、張艾嘉、黃覺的加盟,以及《刺客聶隱娘》《一代宗師》《白日焰火》的後期團隊——文藝片的江湖,如此現實。

多部新作即將登臨影市,文藝片將再度迎來“大年”?

《岡仁波齊》《二十二》《七十七天》是2017年票房大賣的文藝片/紀錄片,而在2018年,多部文藝片已經上映/即將公映,其數量與體量,較以往更有分量。

【鋒芒智庫】統計顯示,共有5部文藝片在近一個月內上映,“密度”之大可謂罕見,它們分別是: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忻鈺坤《暴裂無聲》、同性戀題材《尋找羅麥》、韋斯·安德森《犬之島》、擁有古典油畫般美感的《清水裡的刀子》。

然而,並非每一部文藝片都能成為市場爆款。福山雅治、役所廣司、廣瀨鈴主演的《第三度嫌疑人》,是日本大導演是枝裕和在內地銀幕首秀,自3月30日登陸藝聯專線放映以來,該片收穫票房446.8萬;宣發規模更有聲勢的《暴裂無聲》,在清明節檔不僅被《頭號玩家》碾壓,也被印度電影《起跑線》反超;以同志題材過審為噱頭的《尋找羅麥》,豆瓣評分4.5分、票房377.8萬。

所謂少數民族、宗教等獵奇性質的題材紅利,並不存在:《岡仁波齊》走紅,魔幻主義《皮繩上的魂》卻失敗,同為少數民族題材、使用非職業演員、聚焦宗教信仰的《清水裡的刀子》,票房僅有51.1萬。名氣導演加持、商業電影宣發路數,也並非一勞永逸:雖然是唯一觸及千萬級票房的文藝片,《暴裂無聲》依然難稱大賣,相較其近2000萬成本,5329.3萬的票房也難以讓人滿意。

在自我表達和迎合觀眾之間,文藝片依然與普通觀眾有較強的故事天塹。《清水裡的刀子》故意以4:3的畫幅比例降低西北廣闊山川在視覺上的吸引力,挑戰了觀眾的審美;即將上映的《路過未來》曾入圍去年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但其故事失焦、表達空泛的口碑露出,降低了觀眾的觀影期待。

更何況,資本入局後,文藝片或將不再是輕量投資的小成本。隨著製作成本的水漲船高、明星大咖的連袂主演、金牌團隊的幕後支持,對邁入“大片”時代的文藝片而言,其本身“低投入高回報”的收益優勢,或將被進一步稀釋。

面對瞬息萬變的影視市場,誰又猜得到未來呢?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看好:“體量小、宣發成本低、受眾分佈集中等決定藝術電影最適合用互聯網管道宣發。”一向快人快語的安樂影業總裁江志強倒是道出了真諦:“做文藝片可能會賠錢,但必須有人去做,如果帶著賺錢的態度來做這件事,可能是做不好的。”

資本可不是“慈善家”。對各路湧入的資本而言,文藝片的商業屬性,大抵還是要比藝術屬性更重要吧?

投資輕量回報率卻更高,資本入局的如意算盤

文藝片成為下一個風口的預判,從何而來?

從明星驅動到內容驅動,是近年影視領域一再被證明的金科玉律。鹿晗、楊冪、黃子韜等“鮮花鮮肉”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雖然話題足,卻難以叫好又叫座,無法在年度劇集榜上留下姓名;不再唯強視效、大卡司、高製作的影迷,也讓《長城》《奇門遁甲》等影片票房慘敗。內容價值的回歸,宣告“大IP+大製作+大卡司”高投入項目,一旦品質不過關,其商業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和當年恐怖片走紅一樣,投資規模更小、一旦成為黑馬逆襲成功的文藝片,仿佛是更好的投資選擇。2016年上映的畢贛《路邊野餐》,上映10天雖只有647萬票房成績,但與其僅僅20萬的拍攝成本相比,投資回報率已是驚人,更何況該片憑藉海外版權的售賣早已收回成本。

2017年上映的《岡仁波齊》與《二十二》更是大賺一筆,僅1500萬成本的《岡仁波齊》最終摘得9939.8萬票房,其良好業績差點助推出品方和力辰光成功IPO;《二十二》以300萬的超低成本最終獲得1.71億票房,由於“零宣發預算”,全靠媒體與影迷“自來水”的《二十二》,還創造了中國電影投資回報比的最高紀錄。

與國產商業片相比,有電影節充當“出口”的文藝片,還有加蓋獎項的光環。多年來,國產文藝片遵循著國內拍攝-國外拿獎-國際發行-國內上映的環節。

電影節之於文藝片,既是創投平臺(導演能藉此機會找到下一部的投資),也是放映發行平臺(展映與電影市場,能把電影版權賣給國際買家),還是為職業生涯鍍金的名利場(國際A類電影節的獎盃並不輕)——當年《白日焰火》在柏林擒熊後,火速在國內上映,依靠成熟的商業片宣發手段、影片本身的類型片屬性,不僅讓刁亦男、廖凡炙手可熱,也讓《白日焰火》票房大賣。

在文藝片的遊戲裡,導演、演員、製片等多方既能獲利、又能奪名,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在阿裡、騰訊入局之前,影展獲獎受人關注-躋身院線公開放映-憑藉話題受人關注-拿到資本與大牌合作,已成為新人出頭的“標配”。

“孵化”出眾多青年電影人的FIRST青年電影展,在忻鈺坤成名後,非專業班底拍攝的驚悚片《中邪》受到騰訊影業青睞,後者甚至出資幫助導演馬凱重新包裝和進行後期製作。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989年出生的年輕導演畢贛,這個以《路邊野餐》一舉成名的導演,第二部長片就有了湯唯、張艾嘉、黃覺的加盟,以及《刺客聶隱娘》《一代宗師》《白日焰火》的後期團隊——文藝片的江湖,如此現實。

多部新作即將登臨影市,文藝片將再度迎來“大年”?

《岡仁波齊》《二十二》《七十七天》是2017年票房大賣的文藝片/紀錄片,而在2018年,多部文藝片已經上映/即將公映,其數量與體量,較以往更有分量。

【鋒芒智庫】統計顯示,共有5部文藝片在近一個月內上映,“密度”之大可謂罕見,它們分別是: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忻鈺坤《暴裂無聲》、同性戀題材《尋找羅麥》、韋斯·安德森《犬之島》、擁有古典油畫般美感的《清水裡的刀子》。

然而,並非每一部文藝片都能成為市場爆款。福山雅治、役所廣司、廣瀨鈴主演的《第三度嫌疑人》,是日本大導演是枝裕和在內地銀幕首秀,自3月30日登陸藝聯專線放映以來,該片收穫票房446.8萬;宣發規模更有聲勢的《暴裂無聲》,在清明節檔不僅被《頭號玩家》碾壓,也被印度電影《起跑線》反超;以同志題材過審為噱頭的《尋找羅麥》,豆瓣評分4.5分、票房377.8萬。

所謂少數民族、宗教等獵奇性質的題材紅利,並不存在:《岡仁波齊》走紅,魔幻主義《皮繩上的魂》卻失敗,同為少數民族題材、使用非職業演員、聚焦宗教信仰的《清水裡的刀子》,票房僅有51.1萬。名氣導演加持、商業電影宣發路數,也並非一勞永逸:雖然是唯一觸及千萬級票房的文藝片,《暴裂無聲》依然難稱大賣,相較其近2000萬成本,5329.3萬的票房也難以讓人滿意。

在自我表達和迎合觀眾之間,文藝片依然與普通觀眾有較強的故事天塹。《清水裡的刀子》故意以4:3的畫幅比例降低西北廣闊山川在視覺上的吸引力,挑戰了觀眾的審美;即將上映的《路過未來》曾入圍去年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但其故事失焦、表達空泛的口碑露出,降低了觀眾的觀影期待。

更何況,資本入局後,文藝片或將不再是輕量投資的小成本。隨著製作成本的水漲船高、明星大咖的連袂主演、金牌團隊的幕後支持,對邁入“大片”時代的文藝片而言,其本身“低投入高回報”的收益優勢,或將被進一步稀釋。

面對瞬息萬變的影視市場,誰又猜得到未來呢?淘票票總裁李捷表示看好:“體量小、宣發成本低、受眾分佈集中等決定藝術電影最適合用互聯網管道宣發。”一向快人快語的安樂影業總裁江志強倒是道出了真諦:“做文藝片可能會賠錢,但必須有人去做,如果帶著賺錢的態度來做這件事,可能是做不好的。”

資本可不是“慈善家”。對各路湧入的資本而言,文藝片的商業屬性,大抵還是要比藝術屬性更重要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