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北京整容女子圖鑒:1個女人和11個男人的故事

網劇《北京女子圖鑒》開播兩周, 上了不少熱搜。

一是因為它翻拍自去年的網紅日劇《東京女子圖鑒》, 本身自帶話題。

同時, 這部劇本身也在努力創造話題——

比如, 穿越性穿幫。

竇靖童的iphone X海報亂入8年前的劇情, 看得所有人和她一起一臉懵逼。

這還不止——

女主陳可依(戚薇 飾)剛來北京面試, 手上拿著08年顯然不該出現的一款300RMB左右的手帳本。

Kikki.k手帳本

男友09年送她的“驢包”, 品牌方16年才換了橙盒。

穿越了7年的包裝盒

諸如此類的bug層出不窮, 說製作方用心、細緻?

抱歉, 真get不到。

但院長必須說, 這部翻拍作品從整體品質上來看, 已經遠超之前的《深夜食堂之吳昕吃泡面》:

女主戚薇和女配張檬等人的表演也不算違和。

雖然一開始看到她倆同框, 我真一個忍不住感覺臉疼……

是看雙眼皮和下巴選的角嗎?

整體來說, 院長覺得這劇能打到及格分。

但, 也僅僅只是及格而已。

光從劇名來說——“北京女子圖鑒”六個字兒, 這劇也就完成了1/3不到。

頂多拍了個“女子”出來, 至於“北京”?“圖鑒”(照搬原劇名真是夠了)?

不存在的。

看了幾集, 就能夠發現問題在哪兒——

不一樣的瑪麗蘇, 同樣的懸浮。

戚薇飾演的女主陳可依, 地方出身、普通本科畢業、考研失敗, 家人打算給她安排工作, 安排相親。

但在高中同窗的刺激下, 她堅信“命運可以被改變”。

於是從四川小城來到北京, 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

過一個與家鄉同齡人不同的人生。

然而剛當上北漂, 她就受到了重重暴擊:

找不到好工作;

被老同學性騷擾;

被男友甩……

萬般無奈下, 她只好投靠了一個曾經被她看不起的同鄉, 倆人一起搬進了地下室。

故事發展到這裡, 看起來還挺接地氣。

但一品細節,你就會發現,想翻白眼的地方太多了……

為了找工作,陳可在筆記本上做了不少功課。

寫下各類各樣的公司,一看就是帶著一股衝勁來到北京的。

不同類型的公司

然而,她的做事方式卻足以證明,她對自己的人生毫無規劃,甚至過分傻白甜。

你不知道自己要漂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找到工作,所以為什麼不準備適當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當她在深夜從男性朋友那裡落荒而逃、流落街頭的時候,不但不會引起同情,反而讓我覺得是編劇在強行賣慘。

配上獨白——“北京,就這樣狠狠給我上了一課。”

院長只想猛擊她的大腦門,質問這位大姐:

北京到底咋給你上課了?

是你的智商在給你上課啊!!

從人設本身來說,女主有著年輕、漂亮、人緣不錯的優勢。

當然,她還有一定的野心與頭腦。

到北京沒多久,她就把原名陳可依改成更“洋氣”的陳可,還取了英文名;改變自己的穿著打扮風格,想買大牌包包;遇到機遇也敢於迎難而上……

但是,天賦+勇氣,並不代表著能無止境地開掛。

更何況,看劇裡戚薇的顏值……真的能撐起那麼多掛??

劇中,陳可的第一份工作是男性友人給找的,而且還是非禮過她的男性友人。

第二份工作是接受了某位老闆的禮物然後陪了頓飯,通過他認識的老闆那拿到了新工作。(各位老闆心都是很大了)

第三份工作終於是自己跳槽。

一份創可貼加上友人教的面試技巧,就成功拿下。

工資增值法瞭解一下

這份雖然不靠男人,但是真的最扯……

有些公司的確不對外招聘,而走內薦,通過一份心機創可貼和老闆搭上關係也有可能:

但是,女老闆高薪聘請還提供自宅住宿?

低價出租加上房間內名牌墨鏡和包包隨意使用?

原因是她從陳可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碰到這樣有同理心又善心的老闆,女主應該在佛前求了500年吧~

看這部劇,你會忍不住和現實作比較,越比就越覺得自己慘……

我在北京怎麼就沒遇到這麼多好看的男人?

啊不,應該說,我在工作時怎麼就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和這麼多男人碰撞出火花?

一路遇到的男人幾乎都對陳可有意思,又是什麼瑪麗蘇套路。

集郵群像瞭解一下。

借住的男性友人喜歡她,公司的經理喜歡她,老闆想睡她,公司認識的合作物件也喜歡她……之後還沒出現的男人大概也喜歡她吧。

這些人還分別幫她找到了工作,解決了難題,提升了業績……

遇到工作失誤,她竟然可以打電話給前公司老闆求助,還是想睡她的那個。

社會社會,佩服佩服。

其實,劇中也有一些職場上拼搏的情節,但是和其他迷幻愛情故事相比,占比太少太少了……

回顧《東京女子圖鑒》——

主角綾,從18歲到40歲,展現出了每個年齡段的迷茫和欲望,這些有關於理想,有關於工作,有關於家庭。愛情也有,並沒有占到那麼高的比重。

高中時期,老師詢問她的理想,不理解她“想要成為讓人羡慕的人”這種泛泛的概念。

地方大學畢業後,綾放不下心裡的夢想,還是來到了東京工作。

從找房開始就被打擊,想要便利的地理位置但是仲介告訴她租房“不要超過工資的三分之一”,她23W的月工資根本承擔不起。

自己找過房子的小姐姐小哥哥們應該很有共鳴吧。

終於她找好房子安定下來,按部就班地努力工作、升職,邂逅了一位還算不錯的男友。

當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時,她身邊的女生讓她看到了在東京生活的女性“應該”有的世界。

比如20代女性在東京,應該在惠比壽站集合去聯誼~認識優質男性。

30代之前一定要去Jo I Robuchon(惠比壽高級餐廳)約會才是好女人。

因為這些觀念,她也遇到了不同的男性——

20代,不安於平淡的生活,她和第一任男友分手,與聯誼上認識的年薪800W的“不婚主義”男人談起了戀愛。

最終這個男人選擇了不是事業型的女性結婚。

30代,跳槽去銀座上班遇到了很有品味和服店老闆。

他開拓了她的眼界,也幫助她提升了生活品味。

不過這個人無法給她婚姻。

和服店老闆 已婚

她事業有成,受到雜誌專訪,成為被女性憧憬的女人,卻無法融入曾經的朋友圈。

因為這時候,身邊的朋友們都在聊家庭聊孩子。

她看到原來“搶椅子”(努力打拼,想在東京佔有一席之地)的人都坐了下來,她也想安定,便和相親認識的普通男人結了婚。

這段讓她成為生活配角的婚姻也沒有維持多久,他們便分居了,最終因為男方出軌而離婚。

她有包養過小鮮肉,然而被比她更有資本的朋友挖了牆腳。

她覺得還不錯的港區(東京上流社會人的居住地)律師,明白地告訴她:

港區人只會選擇港區人結婚。

是的,編劇就是如此赤裸裸地告訴你,這就是階級,這就是鴻溝!

很多事情,不是靠你努力就能夠有結果的!

相比北京版中陳可吐了個包,就能找到一個富二代男友……真的,太迷幻了。

只能解釋為她國色天香吧。

日版中,女主雖然認識了很多男性,但不同的是——

在職場上,女主都沒有靠過他們。

第一份工作,通過公司的招聘得到,雖然只是商品管理部的小員工。

但是因為她的努力,升職到經理。

第二份工作是因為原公司沒有上升空間,被老闆否認能力。

所以選擇了跳槽。

通過面試,順利進入了奢侈品牌,從年薪400W升到年薪700W。

她從三茶搬到惠比壽再到銀座,從路邊的居酒屋進到了高級餐廳,也經歷了需要預約才能去的店……

她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了別人羡慕的人,實現了自己18歲的夢想。

她內心的欲望仍舊沒有填滿,不過,這些欲望也促使她變得更加優秀。

即使遇到很多男人,但是女主沒有炫耀過,不斷升級的男友不過是她不斷自我增值的一個標籤罷了。

而《北京女子圖鑒》中,幾乎把女主的欲望單純地掛鉤於奢侈品!

買個名牌包,似乎就提升了階級,實現了自身價值。

lv包包的桌面

日常對話都是:

我男朋友給我買了xxx,xxx,xxx……

我讓我男朋友從國外給你帶xxx,xxx……

未免太膚淺了吧?!

院長本身也愛買包包,但在日常生活中,包包只是我的附加品,而不是證明我價值的必需品。

生活和事業上沒有什麼可炫耀的,就炫耀這些,這算勵志嗎?

我反而覺得有些可悲。

這還不止——

當看到陳可為了男友耽誤工作,宿醉上班,作為乙方給甲方甩臉色,讓公司被拉入黑名單……

把一切搞得一團亂,竟然還沒被開除……

這個職場戲真的有點開玩笑。

更可怕的是,北京版出現的絕大多數女性角色,幾乎沒有是靠自己的能力成功的。

靠人脈在公司混的女經理,動不動就接孩子不幹活。

PPT都不會做,陪睡上位愛整容的女同事,願望就是26歲之前找個好人嫁了。

甚至擁有四套房的成功人士女boss,靠得是離婚分的財產……

Excuse me ?

這樣的人瞎賣什麼雞湯啊!!

對比這些配角,我恍惚覺得女主好像還不錯。畢竟也有認真工作的時候,至少方案被誇過……

但是說出不如“自己掙錢買水晶鞋”的女主,目前似乎一直在打臉。

再多刻意勵志的臺詞,都沒有展現她深夜伏案的一分鐘來得有說服力。

北京很大,大到你從公司到家可能需要3個小時的車程;

北京很小,小到沒有一個角落能夠容納你疲憊的身心;

北京很好,好在永遠有無數機會等待你去挖掘、去探索;

北京很壞,壞在沒有任何人能夠給你承諾,承諾你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昨天你流的汗,真的會換來財富?

今天你吃的苦,真的會成為禮物?

抱歉,可能不會。

可如果你決定留在北京,就請咬著牙、流著淚堅持下去。

別信什麼明天就會幸福的鬼話,也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請做好你該做的每一件事,善待你該善待的每一個人,想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北京真的沒有那麼多掛給你開。

萬幸,你還有自己的雙手可以倚靠。

但一品細節,你就會發現,想翻白眼的地方太多了……

為了找工作,陳可在筆記本上做了不少功課。

寫下各類各樣的公司,一看就是帶著一股衝勁來到北京的。

不同類型的公司

然而,她的做事方式卻足以證明,她對自己的人生毫無規劃,甚至過分傻白甜。

你不知道自己要漂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找到工作,所以為什麼不準備適當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當她在深夜從男性朋友那裡落荒而逃、流落街頭的時候,不但不會引起同情,反而讓我覺得是編劇在強行賣慘。

配上獨白——“北京,就這樣狠狠給我上了一課。”

院長只想猛擊她的大腦門,質問這位大姐:

北京到底咋給你上課了?

是你的智商在給你上課啊!!

從人設本身來說,女主有著年輕、漂亮、人緣不錯的優勢。

當然,她還有一定的野心與頭腦。

到北京沒多久,她就把原名陳可依改成更“洋氣”的陳可,還取了英文名;改變自己的穿著打扮風格,想買大牌包包;遇到機遇也敢於迎難而上……

但是,天賦+勇氣,並不代表著能無止境地開掛。

更何況,看劇裡戚薇的顏值……真的能撐起那麼多掛??

劇中,陳可的第一份工作是男性友人給找的,而且還是非禮過她的男性友人。

第二份工作是接受了某位老闆的禮物然後陪了頓飯,通過他認識的老闆那拿到了新工作。(各位老闆心都是很大了)

第三份工作終於是自己跳槽。

一份創可貼加上友人教的面試技巧,就成功拿下。

工資增值法瞭解一下

這份雖然不靠男人,但是真的最扯……

有些公司的確不對外招聘,而走內薦,通過一份心機創可貼和老闆搭上關係也有可能:

但是,女老闆高薪聘請還提供自宅住宿?

低價出租加上房間內名牌墨鏡和包包隨意使用?

原因是她從陳可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碰到這樣有同理心又善心的老闆,女主應該在佛前求了500年吧~

看這部劇,你會忍不住和現實作比較,越比就越覺得自己慘……

我在北京怎麼就沒遇到這麼多好看的男人?

啊不,應該說,我在工作時怎麼就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和這麼多男人碰撞出火花?

一路遇到的男人幾乎都對陳可有意思,又是什麼瑪麗蘇套路。

集郵群像瞭解一下。

借住的男性友人喜歡她,公司的經理喜歡她,老闆想睡她,公司認識的合作物件也喜歡她……之後還沒出現的男人大概也喜歡她吧。

這些人還分別幫她找到了工作,解決了難題,提升了業績……

遇到工作失誤,她竟然可以打電話給前公司老闆求助,還是想睡她的那個。

社會社會,佩服佩服。

其實,劇中也有一些職場上拼搏的情節,但是和其他迷幻愛情故事相比,占比太少太少了……

回顧《東京女子圖鑒》——

主角綾,從18歲到40歲,展現出了每個年齡段的迷茫和欲望,這些有關於理想,有關於工作,有關於家庭。愛情也有,並沒有占到那麼高的比重。

高中時期,老師詢問她的理想,不理解她“想要成為讓人羡慕的人”這種泛泛的概念。

地方大學畢業後,綾放不下心裡的夢想,還是來到了東京工作。

從找房開始就被打擊,想要便利的地理位置但是仲介告訴她租房“不要超過工資的三分之一”,她23W的月工資根本承擔不起。

自己找過房子的小姐姐小哥哥們應該很有共鳴吧。

終於她找好房子安定下來,按部就班地努力工作、升職,邂逅了一位還算不錯的男友。

當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時,她身邊的女生讓她看到了在東京生活的女性“應該”有的世界。

比如20代女性在東京,應該在惠比壽站集合去聯誼~認識優質男性。

30代之前一定要去Jo I Robuchon(惠比壽高級餐廳)約會才是好女人。

因為這些觀念,她也遇到了不同的男性——

20代,不安於平淡的生活,她和第一任男友分手,與聯誼上認識的年薪800W的“不婚主義”男人談起了戀愛。

最終這個男人選擇了不是事業型的女性結婚。

30代,跳槽去銀座上班遇到了很有品味和服店老闆。

他開拓了她的眼界,也幫助她提升了生活品味。

不過這個人無法給她婚姻。

和服店老闆 已婚

她事業有成,受到雜誌專訪,成為被女性憧憬的女人,卻無法融入曾經的朋友圈。

因為這時候,身邊的朋友們都在聊家庭聊孩子。

她看到原來“搶椅子”(努力打拼,想在東京佔有一席之地)的人都坐了下來,她也想安定,便和相親認識的普通男人結了婚。

這段讓她成為生活配角的婚姻也沒有維持多久,他們便分居了,最終因為男方出軌而離婚。

她有包養過小鮮肉,然而被比她更有資本的朋友挖了牆腳。

她覺得還不錯的港區(東京上流社會人的居住地)律師,明白地告訴她:

港區人只會選擇港區人結婚。

是的,編劇就是如此赤裸裸地告訴你,這就是階級,這就是鴻溝!

很多事情,不是靠你努力就能夠有結果的!

相比北京版中陳可吐了個包,就能找到一個富二代男友……真的,太迷幻了。

只能解釋為她國色天香吧。

日版中,女主雖然認識了很多男性,但不同的是——

在職場上,女主都沒有靠過他們。

第一份工作,通過公司的招聘得到,雖然只是商品管理部的小員工。

但是因為她的努力,升職到經理。

第二份工作是因為原公司沒有上升空間,被老闆否認能力。

所以選擇了跳槽。

通過面試,順利進入了奢侈品牌,從年薪400W升到年薪700W。

她從三茶搬到惠比壽再到銀座,從路邊的居酒屋進到了高級餐廳,也經歷了需要預約才能去的店……

她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了別人羡慕的人,實現了自己18歲的夢想。

她內心的欲望仍舊沒有填滿,不過,這些欲望也促使她變得更加優秀。

即使遇到很多男人,但是女主沒有炫耀過,不斷升級的男友不過是她不斷自我增值的一個標籤罷了。

而《北京女子圖鑒》中,幾乎把女主的欲望單純地掛鉤於奢侈品!

買個名牌包,似乎就提升了階級,實現了自身價值。

lv包包的桌面

日常對話都是:

我男朋友給我買了xxx,xxx,xxx……

我讓我男朋友從國外給你帶xxx,xxx……

未免太膚淺了吧?!

院長本身也愛買包包,但在日常生活中,包包只是我的附加品,而不是證明我價值的必需品。

生活和事業上沒有什麼可炫耀的,就炫耀這些,這算勵志嗎?

我反而覺得有些可悲。

這還不止——

當看到陳可為了男友耽誤工作,宿醉上班,作為乙方給甲方甩臉色,讓公司被拉入黑名單……

把一切搞得一團亂,竟然還沒被開除……

這個職場戲真的有點開玩笑。

更可怕的是,北京版出現的絕大多數女性角色,幾乎沒有是靠自己的能力成功的。

靠人脈在公司混的女經理,動不動就接孩子不幹活。

PPT都不會做,陪睡上位愛整容的女同事,願望就是26歲之前找個好人嫁了。

甚至擁有四套房的成功人士女boss,靠得是離婚分的財產……

Excuse me ?

這樣的人瞎賣什麼雞湯啊!!

對比這些配角,我恍惚覺得女主好像還不錯。畢竟也有認真工作的時候,至少方案被誇過……

但是說出不如“自己掙錢買水晶鞋”的女主,目前似乎一直在打臉。

再多刻意勵志的臺詞,都沒有展現她深夜伏案的一分鐘來得有說服力。

北京很大,大到你從公司到家可能需要3個小時的車程;

北京很小,小到沒有一個角落能夠容納你疲憊的身心;

北京很好,好在永遠有無數機會等待你去挖掘、去探索;

北京很壞,壞在沒有任何人能夠給你承諾,承諾你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昨天你流的汗,真的會換來財富?

今天你吃的苦,真的會成為禮物?

抱歉,可能不會。

可如果你決定留在北京,就請咬著牙、流著淚堅持下去。

別信什麼明天就會幸福的鬼話,也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請做好你該做的每一件事,善待你該善待的每一個人,想好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北京真的沒有那麼多掛給你開。

萬幸,你還有自己的雙手可以倚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