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合資公司不確定性較大,東風集團業績受拖累

精彩導讀:有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兩大合資公司護航, 即便神龍汽車2017年虧損嚴重, 東風集團最終還是交出了一張盈利答卷。

而東風集團管理層表示神龍汽車“已經好轉”, 2018年或將恢復盈利。

法系車在2017年遭遇的困境, 最終體現在了東風集團的業績上。

3月27日, 東風集團股份發佈2017年財報, 財報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為1250.2億元, 同比增長2%;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0.63億元, 同比增長5.4%;基本每股盈利1.63元, 同比增長5.2%。

東風集團股份稱, 2017年東風集團股份收入增加主要來自于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銷售收入的增長。 2017年, 東風集團銷量為328.42萬輛, 同比增長4.1%;其中乘用車銷售282.92萬輛, 同比增長1.5%;商用車銷售45.50萬輛, 同比增長23.9%。

2017年, 東風集團商用車業務營業收入為598.26億元, 同比增長38.17%;乘用車業務收入則因神龍汽車虧損而下滑, 乘用車業務營業收入為617.32億元, 同比下滑19.47%, 乘用車淨利潤虧損20.14億元。

在財報發佈業績會上, 東風集團股份管理層表示, 去年乘用車毛利虧損最主要是受神龍影響, 2017年神龍處於調整期, 2018年神龍將“重回賽道”, 銷量會有一定的恢復, 並強調神龍今年一定會盈利。

從財報來看, 東風集團與其他幾大上市汽車集團類似, 都主要依靠合資企業盈利, 自主業務無法支撐集團整體業績。 而對東風集團來說, 除了自主仍待發展, 今年合資或許也會有些更大麻煩。

神龍待復蘇, 東風本田神話破滅

入華多年, 法系車從未如2017年一樣狼狽過。 據法方資料, 神龍汽車和東風標緻雪鐵龍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合併財務報表中,

2017年淨利潤虧損6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65億元);其中東風集團股份應占淨利潤虧損3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億元)。

2017年, 神龍汽車銷量為37.75萬輛, 同比大幅下滑36.85%, 為挽救銷量, 神龍汽車終端促銷力度加大, 這導致其虧損增加。 在業績溝通會上,

東風集團管理層也坦承了這一點。 其管理層表示, 神龍汽車出現的問題是企業自身體系能力, 沒有跟上企業規模發展。

不過, 神龍汽車去年已經開始調整, 其管理層透露去年上半年神龍汽車每個月銷量同比和環比都是負增長, 但通過一系列措施, 從2017年8月開始, 每月銷售環比都實現正增長;到年底, 神龍汽車單月開始盈利。 但該公司兩個商務部搬回武漢的影響並沒消散。

由此,東風集團表示2018年神龍汽車有望恢復盈利。沒了神龍的拖累,再加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目前依然強勢的表現,有投資機構認為東風集團股份2018年業績有望取得更好表現。

同時,東風集團股份2017年派息率提升至21%,達到21.54億元,高過自2009年以來持續的12%-15%比率。該公司管理層表示未來下降股息率的機會非常小。因此,匯證認為未來東風集團股份股息回報有較高吸引力,給予“買入”評級。

不過,國泰君安認為2018年東風集團股份增長預計有限。2018年東風集團股份銷量目標增長10%至362.6萬輛,但受產能影響,其主要利潤來源東風本田2018年銷量預計只有約2%的增長。且不少大機構擔心,“機油門”事件或影響東風本田全年表現。

對此,東風集團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第三廠的建設,預計2019年4月份投產,設計年產能24萬輛,將有效緩解東風本田的產能困境,而這印證了機構對於東風本田2018年產能仍受限的判斷。

自主羸弱,機構擔憂政策影響

東風集團自主業務仍是短板,2017年東風汽車集團自主品牌銷量為96.2萬輛,同比增長約6.2%;其中乘用車全年銷量為52.08萬輛,同比下降5.2%;商用車全年銷量為44.12萬輛,同比增長23.8%。

財報顯示,2017年東風集團股份存貨為102.07億元,同比增長16.85%;乘用車分部存貨跌價準備為2.2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超10倍;乘用車分部減值虧損也大幅提升至1.73億元。

然而,從東風集團銷售資料來看,旗下幾大合資品牌產銷量相差不大,庫存不多,東風集團股份明顯上升的存貨大部分來自于自主品牌,而由此引發的存貨跌價準備、減值虧損同樣大部分來自于自主品牌。

國泰君安表示,2017年東風集團商用車分部銷售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被自主乘用車疲弱的銷售所抵消;2018年東風自主品牌預計將持續面臨挑戰,並在這幾年遭受銷售的下滑。因此,國泰君安調低了東風集團股份的目標價,並給出“中性”評級。

此外,合資車企股比放開的政策變化,給中國汽車行業也帶來了一定衝擊,機構由此擔憂自主業務羸弱的東風集團會受到影響。在東風集團股份業績發佈後,國泰君安、摩根大通、麥格理等投資機構,都給出“中性”評級。

業績發佈後,東風集團股份股價也出現明顯下滑,業績發佈後首個交易日,東風集團股份股價大跌6.93%,並連續四個交易日股價下跌,累計跌幅超過13%。

由此,東風集團表示2018年神龍汽車有望恢復盈利。沒了神龍的拖累,再加上東風日產、東風本田目前依然強勢的表現,有投資機構認為東風集團股份2018年業績有望取得更好表現。

同時,東風集團股份2017年派息率提升至21%,達到21.54億元,高過自2009年以來持續的12%-15%比率。該公司管理層表示未來下降股息率的機會非常小。因此,匯證認為未來東風集團股份股息回報有較高吸引力,給予“買入”評級。

不過,國泰君安認為2018年東風集團股份增長預計有限。2018年東風集團股份銷量目標增長10%至362.6萬輛,但受產能影響,其主要利潤來源東風本田2018年銷量預計只有約2%的增長。且不少大機構擔心,“機油門”事件或影響東風本田全年表現。

對此,東風集團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第三廠的建設,預計2019年4月份投產,設計年產能24萬輛,將有效緩解東風本田的產能困境,而這印證了機構對於東風本田2018年產能仍受限的判斷。

自主羸弱,機構擔憂政策影響

東風集團自主業務仍是短板,2017年東風汽車集團自主品牌銷量為96.2萬輛,同比增長約6.2%;其中乘用車全年銷量為52.08萬輛,同比下降5.2%;商用車全年銷量為44.12萬輛,同比增長23.8%。

財報顯示,2017年東風集團股份存貨為102.07億元,同比增長16.85%;乘用車分部存貨跌價準備為2.2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超10倍;乘用車分部減值虧損也大幅提升至1.73億元。

然而,從東風集團銷售資料來看,旗下幾大合資品牌產銷量相差不大,庫存不多,東風集團股份明顯上升的存貨大部分來自于自主品牌,而由此引發的存貨跌價準備、減值虧損同樣大部分來自于自主品牌。

國泰君安表示,2017年東風集團商用車分部銷售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被自主乘用車疲弱的銷售所抵消;2018年東風自主品牌預計將持續面臨挑戰,並在這幾年遭受銷售的下滑。因此,國泰君安調低了東風集團股份的目標價,並給出“中性”評級。

此外,合資車企股比放開的政策變化,給中國汽車行業也帶來了一定衝擊,機構由此擔憂自主業務羸弱的東風集團會受到影響。在東風集團股份業績發佈後,國泰君安、摩根大通、麥格理等投資機構,都給出“中性”評級。

業績發佈後,東風集團股份股價也出現明顯下滑,業績發佈後首個交易日,東風集團股份股價大跌6.93%,並連續四個交易日股價下跌,累計跌幅超過13%。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